F2A“水牛”不“牛”,中途島一役其表現慘不忍睹

1937年,美國海軍為準備日益臨近的戰爭局勢,開始著手替換自己的航母艦載機裝備。結果,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布魯斯特公司居然在競標中勝出。該公司雖然很小,此前也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成就,卻用自己全新設計的新戰機意外奪魁。

F2A“水牛”不“牛”,中途島一役其表現慘不忍睹

當時一系列試飛結果則表明,水牛戰機雖然看似笨拙、粗糙,卻擁有非常不錯的機動性能。相比之前的很多飛機,它的盤旋、爬升和加速能力都值得稱道。況且,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水牛依然為飛行員配備了保護自身安全的裝甲鋼板,不像當時日本零式那樣弱化防護。

“水牛”戰機正式命名是F2A,粗壯的機身還讓它獲得另一個了“飛行水桶”的綽號,該機最大起飛重量3247千克,機長8.02米,高3.66米,翼展10.67米,最大飛行速度517千米每小時,實用升限10210米,作戰半徑1500千米。

F2A“水牛”不“牛”,中途島一役其表現慘不忍睹

該機在動力上安裝一臺最大1200馬力的萊特R-1820-40型9缸星形氣冷發動機,火力上安裝4挺12.7毫米機槍。該機在當時主流戰機無疑是佼佼者,但最早讓它聲名鵲起的卻是在芬蘭空軍。

1939年秋季,面臨蘇聯威脅的芬蘭通過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幫助,迅速買下了44架F2A水牛戰機。在蘇芬戰爭中,駕駛水牛的芬蘭飛行員,一共擊落了477-459架蘇聯軍機,自身則僅僅損失了19架而已。

F2A“水牛”不“牛”,中途島一役其表現慘不忍睹

F2A水牛如此堪稱神級的表現水平,也讓它的行情被一路看漲。但巨大的訂單卻讓布魯斯特公司非常發愁,因為這原本就只是一家小企業,雖然絞盡腦汁,但也沒法進一步擴大產能。

布魯斯特公司完全忙於組織混亂的生產,糟糕情況開始出現了,對於繼續改進飛機顯得相對忽視。幾個新型號的誕生,都沒有從根本上提升F2A的整體性能。在航空技術淘汰更新快速的大背景下,很多客戶還沒有接手飛機,就不得不面臨它已經落後的現實。

F2A“水牛”不“牛”,中途島一役其表現慘不忍睹

而且,由於在設計之初過於追求靈活性與小體積,水牛的後續改進也被大大限制。因為無論是新式發動機還是其他內置設備,都很難被塞進過於“水牛”那狹小的機體內做整合。

“水牛”在美軍服役後,美國海軍不斷的給飛機增加裝備,導致飛機重量逐步攀升,原本就不強的機動性變得更差了。“水牛”的重量在設計過程中有所增加,包括更重型的裝備、額外的燃油以及加裝甲板等。

F2A“水牛”不“牛”,中途島一役其表現慘不忍睹

最終,一系列改裝讓原本是強項的機動性能優勢,反過來淪為其最大的劣勢,直接導致機身動力嚴重不足,已經無法匹敵同時代的其他優秀戰鬥機。

在東南亞,英國和荷蘭空軍的“水牛”飛行員被日本零式戰鬥機和一式戰鬥機的飛行員殘殺。“水牛”的另一個不足之處是,它在熱帶地區常見的高溫環境中表現差。

F2A“水牛”不“牛”,中途島一役其表現慘不忍睹

在中途島海戰中,“水牛”對戰日本人時的表現慘不忍睹,事後海軍陸戰隊飛行員稱它為“飛行棺材”。曾經風光一時的“水牛”戰機惡評如潮,因此被迅速打入冷宮,美國軍方很快用性能更好的F4F戰鬥機將它取而代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