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0年了,天廣中茂為何還在上演業績預告大變臉?

都2020年了,天廣中茂為何還在上演業績預告大變臉?

在1月14日晚披露了業績預告“變臉”公告之後,1月15日一早,天廣中茂便收到了來自深交所的關注函。

天廣中茂被要求說明是否在進行業績“大洗澡”

1月14日,天廣中茂披露的《2019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顯示,將2019年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從-1.81億元至-3.16億元向下修正為-21.58億元至-30.47億元,修正原因是對全資子公司廣州中茂園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簡稱“中茂園林”)的工程存貨及公司2015年收購全資子公司中茂園林與電白中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茂生物”)時所形成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

深交所對此表示高度關注,要求天廣中茂詳細說明擬對中茂園林工程存貨計提減值準備的相應工程項目名稱、對應金額,計提減值準備的依據、原因及具體測算過程,相關會計估計判斷和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

另外,深交所還要求天廣中茂說明擬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的具體金額,並結合中茂園林與中茂生物所處行業發展狀況、經營環境、主要業務開展及產品價格變動情況等因素,說明上市公司以前年度商譽減值準備計提的充分性和準確性,在2019年計提大額商譽減值準備的原因及合理性,相關會計估計判斷和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

在《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中,天廣中茂對2019年業績預計尚未考慮工程存貨減值以及商譽減值的因素影響。

就此,深交所要求天廣中茂結合判斷工程存貨與商譽發生減值跡象的時點,說明前次業績預計與本次修正後業績存在明顯差異的原因,是否存在利用資產減值進行利潤調節,本期進行業績“大洗澡”的情形。

天廣中茂曾2次修正2018年度業績預告

天廣消防於2010年11月在深交所上市,上市公司原主營業務為消防產品與消防工程,2015年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中茂園林及中茂生物100%股權後,由單一消防主業變更為園林、食用菌、消防三大主業並舉;自2016年7月27日起,上市公司證券簡稱由“天廣消防”變更為“天廣中茂”。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此次並非天廣中茂首次業績預告“變臉”。

在證券簡稱變更之前,天廣消防便發過《2015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不過,下調淨利潤變動區間後,上市公司2015年的業績至少還是盈利的。

2018年度業績預告遭遇了兩次修正,天廣中茂也迎來上市後的首個虧損年。

2018年,天廣中茂實現營業收入約21.1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37.6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4.5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177.1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約為-4.5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180.27%。

按照天廣中茂的說法,2016年是上市公司多元化發展的元年,中茂園林及中茂生物的經營業績開始納入公司合併報表,大幅提升了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2017年是上市公司多元化發展快速推進的一年,天廣中茂戰略規劃的實施及資源配置的安排使得園林綠化業務呈現高速增長態勢繼續領跑三大主業,食用菌業務保持穩定增長,而消防業務在三大主業貢獻的淨利潤佔比繼續降低。

2018年,受國家地產調控、原材料波動、金融去槓桿、貨幣和信用緊縮等綜合因素影響,天廣中茂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

新京報記者 閻俠 編輯 徐超 校對 吳興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