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為何劍拔弩張呢?是何原因呢?

鐵男春秋


一山難容二虎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處在東南亞地區,新加坡很早之前就成為了亞洲四小龍經濟水平高度發達,而馬來西亞多年來經濟發展一直都不是很景氣。兩國鮮明的差距讓雙方的關係變得比較敏感!近些年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有了明顯的進步,現在雙方都想做該地區的老大難免會出現摩擦和糾紛!

主要糾紛集中在領海問題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最主要的矛盾糾紛集中在兩國的領海問題上,新加坡自建國之後就和馬來西亞存在巨大的領海爭議,馬哈蒂爾和李顯龍在雙方的領海問題上針鋒相對!雙方雖然都表示想要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但是實際上新加坡最終還是拒絕了馬來西亞方面關於擱置爭議的想法,新加坡不斷地進行軍事演習表明自己的強硬立場!

都想要通過馬六甲獲利

馬六甲海峽地處交通要道,是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新加坡通過馬六甲海峽賺的盆滿缽滿而同在馬六甲海峽的馬來西亞卻難以從中獲利,馬來西亞也希望通過建設港口從中賺取利益但是想要一家獨大的新加坡當然不會輕易讓馬來西亞來搶自己的飯碗。新加坡方面聲稱馬來西亞修建的深水港灣侵犯了新加坡的領海就是為了阻止馬來西亞在該海域擴建深水港灣!

未來雙方的衝突還會更加激烈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衝突在東盟的調解下現在有所緩和,但是這只是暫時的。馬來西亞不會因為新加坡的軍事威脅而放棄修築深水港灣,因為一旦馬來西亞的深水港灣修成將極大地削弱新加坡在該海域的霸權地位,而新加坡也不敢真的對馬來西亞採取軍事行動因為新加坡的國土面積有限無法支持新加坡對外發動戰爭!未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該地區的衝突還將加劇但是雙方不會爆發真正的戰爭!


泰唔國際


<strong>有些言論認為,馬來西亞“容不下”新加坡,是因為馬來人排華,這個的確有一定道理。

上世紀南洋排華浪潮此起彼伏,我曾教過來自棉蘭老島的印尼華裔學生(印尼棉蘭島,沒錯,不是菲律賓那個),他們確實受排擠,甚至會面臨人身威脅,不過最近十年明顯好多了;新加坡華裔為主也是事實,但大多都是“黃皮白心”的“香蕉人”,以西洋人為大,談同中國的感情就太扯了。

(下圖,新加坡“嵌套”在馬來西亞東南方向)

新加坡在1963年退出馬來西亞,表面上看,是種族與宗教的不相容,實際上還是利益問題。國家、地區間的合作與紛爭,說白了就是利益的交換和爭奪。

首先看,新加坡無可取代的地理優勢——黃金水道,馬六甲海峽。

幾個世紀以來,除了咱們下西洋的大明帝國“鄭公公”過境數次都沒有惦記上以外,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國人路過基本就“不想走了”,在這裡進行了數百年的爭奪。最終,1824年新加坡與馬來半島一同,成為英國殖民地。隨著蒸汽船的廣泛使用以及蘇伊士運河的開通,新加坡成為航行於歐亞之間,長途航行船隻的重要停泊、補給港口,開始不斷走向繁榮。

二戰時期,新加坡被日本佔領,日本投降以後,新加坡又重新被英國接手,直到1959年取得完全自治權。經過大選,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

1961年,馬來亞政府提出:把新加坡、馬來亞、文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的設想,口號很響亮——“建成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

於是,新加坡真信了,通過全民公投以71%的贊成票加入了新的馬來西亞,1963年,正式成為了馬來西亞的一個州。

結果進入以後才發現,真實情況非“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是妥妥的‘’馬來人的馬來西亞‘’——凡事馬來人有優先權,其次是印度人等其他族裔,新加坡人成了被歧視、限制的群體,而馬來的華人則成了軍政界的“等外品”。

其次,馬拉西亞人主要是穆斯林,主流社會清一色的伊斯蘭教信徒,這也與新加坡格格不入。

下圖,包著“紗籠”的馬來穆斯林女子,真心說,中東地區的女子五官立體,包裹著頭巾還有幾分姿色;馬來人大餅子臉,配著扁平的五官,圓滾滾的軀幹,短小的四肢,這麼包裹起來,真是....

這種情況下,佔有經濟優勢的新加坡和馬來本土華人開始聯合,爭取平等權力。

這可急壞了時任馬來首相東姑阿都拉曼(非常有馬來特色的名字),唯恐華人一旦爭取到了平等權力,就會通過經濟來主導馬來西亞的軍政界,占人口絕大多數的馬來人就又過回了殖民時代的”弱勢群體“。因此,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趕緊讓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這樣才能保持馬來人對國家的絕對掌控。

於是,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對,人家馬來官方用的就是“驅逐”(expel)這個詞。

的確,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實際上是被迫的,也沒啥好慶祝的。據說為此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為此還大哭一場(傳聞,哭沒哭咱們也不知道)。因為新加坡一旦獨立,沒有馬來西亞聯邦這個大集體的保護,還處於馬六甲海峽咽喉位置,很多國家對其都有覬覦之心,外部環境十分兇險。比如,海峽對面的印尼就一直虎視眈眈。為了“生存”求保護,新加坡趕緊抱了美國的大粗腿,認了個乾爸爸,主動邀請美國軍艦來駐紮,建軍事基地。自願充當美國在東南亞遏制蘇聯勢力擴張的橋頭堡和反華的“急先鋒”。

的確,1990年才與我國建交的新加坡,半個多世紀來,一直充當東盟國家反華的領軍人物。遠的不提,就看最近幾年,南海仲裁鬧劇中,新加坡與日本一道成了為數不多的幾個力挺菲律賓的國家之一。還有,為了和中國競爭瓜達爾港的經營權,還去印度挑撥離間,真是哪天不在國際上給中國拆臺,搞事情已經算表現不錯了。

美國也非常領情,一直把新加坡看成南洋的鐵桿盟友。舉個例子,李光耀、李顯龍父子二人的傳承和人民行動黨一黨獨大的政治格局,按照美國的“民主”標準,李氏家族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獨裁”政權,不過換了種形式叫做“開明專制”。然而,天天叫喚著要推翻“獨裁、專制”的美國,一個“不”字也沒提過。

(文明國家新加坡——爺倆兒之間的國家政權交接)

但是必須承認,李光耀的治國和外交能力的確有一套,李氏家族的確為新加坡的繁榮發展做了很大貢獻。獨立後的新加坡除了當馬六甲海峽的”坐地戶”以外,還通過與西方合作,各種努力折騰,成了世界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世界三大煉油中心和東南亞最大修造船基地。

再回到獨立後的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關係上,這兩個國家真是哪哪互相看著都不順眼,各種撕逼大戰時有發生,離得卻又那麼近,坐個公交,幾十分鐘就到了的距離。

兩國官方矛盾主要集中在海域主權(白礁島海域爭端)、柔佛南部空域使用權、互相扯皮的新隆高鐵項目和最重要的淡水資源供應問題。

比如,新加坡多次嗷嗷叫著說馬來西亞侵犯了自己的水域,而且不斷強調爆發衝突的可能性。
(下圖這個陳振聲是新加坡貿工部長)

再看最直接的淡水資源供應問題。新加坡淡水資源非常匱乏。而馬來年人均可再生水資源是新加坡的100多倍。於是,就有了下面4個水龍頭。本來兩國已經談好了進口水價格,這麼著做了二十多年的年買賣。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馬來政府突然在合同裡找到了一句話——“准許簽署國在25年後檢討或修改條款”,於是開始叫喚“要對新加坡的供水價格漲十倍”,不從就“威脅”給新加坡斷水。

新加坡呢,一副“呵呵”的表情。如上圖所示,除了進口水這個水龍頭,還有三個渠道,加之,新加坡也在快速發展其淡水收集方式,不差馬來這點水,但是馬來西亞呢,偏偏差新加坡那些買水的錢。結果,“斷水”的要挾叫了100多回,啥都沒影響。


以上這五大矛盾,集齊了“海陸空”三維領域,兩國的“對抗性外交”必然是常態。不過,真“擦槍走火”的可能性,還是直接忽略吧。

不過,兩國交往是“政府冷,民間熱”。

畢竟離得那麼近,馬來人出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都喜歡就近去新加坡發展;而新加坡也長期受著馬來文化的影響,軍警的訓練口令用的都是馬來語;馬來的物價遠低於新加坡,因此,新加坡人也喜歡開車到馬來西亞超市去“買買買”。

提及新加坡,曾經一段時期,特別流行中國“後備幹部”送去新加坡接受“培訓”,現在,這些在新加坡“開過眼”的領導們幾乎都在各部門的重要崗位上。

大的沒接觸,小的舉個例子。我所在學校的一位副院長,畢生幾乎沒教過一門完整的課程,多年前曾被組織送去新加坡,拿了個所謂“南洋理工大學”的碩士文憑,又用科研處的公款出了幾本“專著”,一個妥妥的教授就這麼誕生了。除了學校公派下南洋的,還有送去下西洋開眼的(主要是短期的德國、美國見世面,這個沒給洋文憑)、一些下東洋(韓國)讀博士的,逢人就特別愛講人家外國這麼著,那麼著的了,回國以後“說南洋/東洋/西洋”的時間,可比在那兒待的時間長多了。這就是所謂軟實力,呵呵.....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可以說是一對歷史冤家,新加坡一開始並不想從馬來西亞脫離出來,但是迫於壓力沒辦法只能選擇獨立;現在新加坡已經成為亞洲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和馬來西亞之間關係卻又再度緊張起來,現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關係緊張的焦點在於柔佛州新山港口海域界限劃定,一度到了擦槍走火的地步。


自大馬新總理馬哈蒂爾重新上臺之後,為了發展經濟、標榜政績,不斷擴大其國土南部的巴魯港,而本就國土狹小的新加坡則指控馬來西亞侵犯了其領海主權。針對馬方不斷侵犯,新加坡自2018年12月10日開始24小時實彈演習,新加坡海軍艦艇也不斷在該海域巡航,隨時準備攻擊進犯的馬來西亞軍艦。而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不僅僅是圍繞柔佛州地區海域主權爭鬥,還有白礁島主權問題和樟宜機場起飛問題等,新仇舊怨不斷,才導致現在劍拔弩張的態勢。

正因為馬六甲海峽地區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交界地帶,世界50%以上石油海運都得經過馬六甲海峽,新加坡也正是因為這個四通八達的交界地帶而發展的如火如荼,讓馬來西亞怎麼不眼紅?圍繞周邊地區一塊足球場大小的小島嶼雙方都進行激烈爭鬥,都是因為不想放棄自身發展經濟貿易的這塊肥肉。

另外一點,新加坡雖然已經脫離出來,而且國力相當強盛,經濟總量和馬來西亞相當,但是畢竟國土面積不到一千平方公里,戰略縱深極小,馬來西亞隨時都有吞併新加坡的想法。新加坡知道自身即便發展出東盟第一強的海軍和空軍,沒有戰略縱深也不一定扛的住馬來西亞大規模進犯。所以新加坡一方面大力加強國防的同時還尋求得到美國的支持和駐軍,樟宜軍事基地其實為美軍準備的。



標槍防務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上世紀本是一家人,自從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以後,在涉及領土主權、生活生產,以及經濟利益等方面矛盾逐漸顯現,甚至使兩國陷入關係惡化的局面。

現在的新加坡是東南亞地區的一個島國,面積僅有719平方公里,還不如我國一些縣的面積大,新加坡離鄰國最近的就馬來西亞,中間就隔著一條1.4公里長的柔佛海峽。


本來在歷史上,新加坡並不是個獨立的國家,早在18世紀19世紀時,新加坡就是馬來西亞的一部分,那時候的馬來西亞領土中有一個叫柔佛王國,新加坡就是柔佛王國的轄地。


所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算是“本是同根生”的兄弟了,同在一個屋簷下,兩地的人員往來和經商貿易也是非常的密切。此後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延伸到此地,新加坡被英國“擄走”。然而,二戰的來臨,新加坡的命運再遭改變。


二戰期間,新加坡被日本帝國主義軍隊佔領,在日本投降後,雖然英國恢復了對新加坡的殖民統治,但是沒多久,隨著全世界民族解放運動興起,新加坡也於1959年6月實行內部自治,成為自治邦。

由於當時全球貿易往來和服務業並不像如今這麼發達,獨守孤島的新加坡生存面臨窘境,作為當時新加坡的當家人李光耀不得不提出希望與馬來亞共同組建國家,是曰“馬來西亞”。果然這個計劃獲得通過,新加坡再次找到歸宿。


令李光耀意料不及的是,新加坡“迴歸”馬來西亞,並未給新加坡帶來重大福利,反而惹了一身騷。由於新加坡島絕大部分人是華人華裔,與馬來亞人的衝突矛盾急劇升溫。馬來亞人作為馬來西亞國家的主體族群,自然會處處給馬來人自己謀福利,令新加坡華人華裔備感悲憤。


另一方面,新加坡島還有一個強大的鄰居,就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也是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印尼的小算盤當時打的夠精的,不願意身邊出現一個強大的鄰居,就果斷切斷與鄰國的關係,人員往來停滯,很會做生意的新加坡華人商人由此損失慘重。


李光耀當初想的是依靠馬來西亞這棵大樹,能好乘涼。可新加坡從1963年9月16日正式併入馬來西亞,到1965年8月9日正式宣告脫離馬來西亞成立一個獨立的共和國,這短短兩年的時間,可把新加坡害苦了。

事實證明了,把自己的發展寄希望於別人,到頭來等到的永遠都是啞巴虧,有苦還說不出。


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後,兩者作為獨立國家,瞬間從一個屋簷下的一家人,開始成為吃兩家飯的鄰居。也是從這一刻開始,由於主權國家所引起的領土主權歸屬、利益分割、生產生活等問題也接踵而來,至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仍有三大主要問題,成為阻礙兩國關係的絆腳石。


新加坡對馬來西亞供水價格抬高問題


新加坡雖然是個島國,但是淡水資源極度匱乏,甚至不得不向鄰國馬來西亞的柔佛州買水喝。在1962年,新加坡還是英國殖民地,並未與馬來西亞合併之時,兩者就關於向新加坡供水問題達成協議。當時規定馬來西亞柔佛州每天向新加坡供水3.25億升淡水(32.5萬立方米),每1000加侖(相當於4546升)水只收0.03林吉特(相當於5分人民幣),也就是說每年新加坡向馬來西亞提供水費僅有3574元人民幣左右。


這項協議持續到2011年,失效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又續簽了協議,有效期從2011年到2061年,這份協議中,新加坡向馬來西亞買的水量大幅提升,達到9.46億升淡水,但是水價還是原價沒變。

長期低廉的水價,引起新上任的馬哈蒂爾首相的不滿,在2018年6月26日,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接受新加坡媒體時表示:馬來西亞有重新考慮與新加坡之間供水協議的計劃,希望提升供水價格。馬哈蒂爾直言水價太低,擱現在什麼都買不到。確實3000元人民幣左右的水價養活新加坡一半人口,確實太低了。


而新加坡也不滿馬來西亞的提議,認為既已達成協議,便不可違背協議,兩國的供水矛盾便由此產生。馬來西亞軍隊高級軍官曾表示:如果馬新供水問題無法妥善處理,有可能引發兩國的軍事衝突。


新加坡對馬來西亞單方面填海造地問題嚴重不滿


此前,馬來西亞修建馬六甲皇京港,已經惹得新加坡方面嚴重不滿,認為馬來西亞此舉意在和新加坡搶生意,削弱新加坡作為國際貿易中轉站的地位。現在,馬來西亞又要在柔佛州擴建巴魯港。

馬來西亞的巴魯港與新加坡隔海相望,是馬來半島南部的重要港口之一,2018年10月份正式提出要擴建,由於柔佛州的巴魯港可能與新加坡有海堤相連,馬來西亞一旦擴建,必然會壓縮新加坡在該地的權益,隨即新加坡對馬來西亞的馬哈蒂爾政府提出抗議。


馬來西亞的填海造地問題,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涉及到新加坡的主權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圍繞南海白礁島主權爭奪問題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為了南海的白礁島還鬧上國際法庭,這個白礁島距離馬來西亞的柔佛州7.7海里,距離新加坡25.5海里,只有2000平方米大,是個無人居住的島礁。


白礁島最早的主權是馬來西亞柔佛州,但是由於英國殖民主佔領該地區後,就把白礁島交給新加坡管轄,而且從1847年至1979年,在這130年時間內,新加坡對白礁島的主權聲索已經是眾所周知,國際並未提任何異議。直到1979年,馬來西亞才突然在其所出版的新地圖中首次把白礁島劃入馬來西亞的領土範圍,開始與新加坡爭奪白礁島的主權。

聯合國國際法院2008年5月23日裁定,新加坡、馬來西亞兩國間存有主權爭議的白礁主權歸新加坡所有,中岩礁主權歸馬來西亞所有。可是馬來西亞基於島嶼自身的戰略價值,一心想否定這個國際裁決,此舉成為新馬關係之間又一個障礙。


所以就目前來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雖然是鄰國,但是關係確實有一定困難,甚至還有兩國關係跌入谷底的風險,近年來,兩國頻發發生抗議事件,這些爭議不解決,兩國關係也難以真正恢復到正常水平。


襄遇阿雨


聚焦東南亞新馬之爭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間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近年來卻大小摩擦不斷,甚至一度接近軍事對抗的臨界點。這裡面既有兩國曆史恩怨遺留的前因,更有現實利益爭奪的後果。


共造大國夢,奈何兩不知;紛爭時時擾,國分交情散

二戰之後,曾經的英法西等殖民帝國都元氣大傷,他們分佈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紛紛宣佈獨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在此列。1961年5月,馬來亞開國領袖東姑阿都拉曼提出了想把馬來亞、新加坡、文萊、砂撈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大馬來西亞的方案。對此,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決定舉行全民投票,最後71%的人投了贊成票。於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一生縮影

在新馬合併後,新加坡和大大馬府對治國方針有著極為不同的看法。李光耀為首的新加坡政府願意加入大馬,主要原因是想利用大馬的水電資源,依靠國家龐大的市場發展經濟,然而合併之後,中央政府懼怕市場開放後,國家的經濟中心將從吉隆坡轉移到新加坡,所以遲遲不肯對新加坡開放本地市場,還要求新加坡繳納高昂的稅收和財政收入,為此雙方矛盾不斷。

其次,李光耀提倡‘’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東姑阿杜拉曼提倡的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在馬來西亞,馬來人是一等人,其他如華人、印度人都是二等人,馬來人在經濟和社會福利上享有特殊優待和權利,而這種種族歧視是李光耀所不能接受的,而大馬政府也對李光耀挑戰馬來人特權極其不滿。

華人與馬來人在宗教、文化、語言、文字、風俗、飲食等多方面都大不相同

1964年9月,由於印尼特務的挑撥離間,新加坡發生了嚴重的種族暴亂。“馬來人至上”引發的矛盾也再次爆發出來,非馬來人的政黨都公開表示反對“種族主義”的信條。時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他認為,解決兩個族群衝突的最好辦法就是將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以保證馬來族的統治。於是,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

1965年8月7日,李光耀在馬來西亞分離協議簽署儀式上落淚

1965年,新加坡在萬般無奈之下再次宣佈獨立,建立了新加坡共和國。作為一個彈丸之地,新加坡連水電供應都無法自給自足,更不用說解決200萬人民的衣食住行了。而更嚴重的是脫離大馬後,大馬政府逐步限制了對新加坡的能源和糧食供應,要資源沒資源,要財力沒財力,可以說,當時的新加坡舉國上下都面臨生死關頭,全世界都對這個小國能否延續下去表示疑問。而這也是新馬雙方的歷史恩怨之一。

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加入了英聯邦,圖為李光耀覲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困境中的新加坡,在偉大領導人李光耀的帶領下,靠著勤奮的打拼和卓越的外交,新加坡人民的集體危機感也成為創造經濟奇蹟的原動力,最終,新加坡還是找到了出路!一方面以互利共贏的政策吸引外資,另一方面,政府設立的經濟發展局致力於實行國家經濟發展方針,重視製造業,裕廊工業區正式成立,並在加冷、大巴窯等地建立輕工業基地。最重要的是,利用自身地理優勢,扼守馬六甲海峽,建立起優質的港口,賺取了巨大的財富。

亞洲四小龍是戰後世界經濟騰飛的代表

新加坡憑此,國家得到了飛速發展,造就了讓全世界矚目的經濟逆襲,人均GDP十倍於馬來西亞,成為東南亞最富裕的國家。與此同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問題都得到解決。新加坡也是亞洲繼日本之後的第二個發達國家。

對於新加坡巨大的發展成就,大馬政府始終耿耿於懷,雖然新加坡後來兩次提出重新加入馬來西亞,要求只有一點:‘’取消馬來人特權,實現種族平等‘’,然而兩次申請都被大馬政府斷然拒絕。

沒能迴歸馬來西亞,是李光耀終身的遺憾。

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逝世,代表著新加坡一個時代的結束。圖為李光耀葬禮日,數萬新加坡民眾冒雨送行


天然好地理,星島佔先機;大馬謀突破,競爭不可免

刨去兩國的歷史恩怨,我們再從地理上分析一下。新加坡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多年來一直是重要的國際貿易港,是東亞、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貨物集散地,馬來西亞也曾長期通過新加坡進出口貨物,佔馬來西亞全國進出口貿易額的比例一度達到90%,為了擺脫對新加坡的依賴,大馬政府積極進行自身的港口建設,如今已成為國際大港的巴生港便是其一,但面對新加坡港的競爭,大馬始終處於下風,直到皇京港的出現!

皇京港響應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並由中國助建海港

皇京港預計在2025年全部完工,屆時中國的海運船隻將首先入駐,預計馬六甲海峽60%的貨物將從新加坡轉移到皇京港,這將對新加坡的港口經濟造成巨大損失


島礁存爭議,大國爭望眼;領海起紛爭,全靠比氣勢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間存在領土問題,兩國為了解決爭端,也曾做過相應努力,比如把領土矛盾提交海牙國際法院進行裁決,然而在國際角力達成的結果下,三座島礁“白礁、中岩礁和南礁”,其中白礁被判給了新加坡,中岩礁則給了馬來西亞,但南礁則給出了一個模稜兩可的說法“南礁坐落在哪國領海里面就屬於哪國”。如此模糊不清和草率的判決,自然導致新馬兩國積怨更深。

2017年,美國海軍“約翰·S·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在白礁附近海域與一艘商船相撞,受損嚴重,10名艦員失蹤。隨後參與搜救的新加坡、馬來西亞都表示,相撞事件發生在本國領海,這次事件將兩國的領土爭議徹底推到了檯面上。

我們可以看到,2018年,馬來西亞就兩國空域和海洋爭端問題對新加坡發出抗議書,宣佈將會逐步收回柔佛南部空域的管理權,以及相關島礁所有權。這一下就點燃了新加坡的怒火,所以就有了新加坡國防部發布總動員令,並舉行盛大實彈軍事演習。

作為回應,馬來西亞政府則多次派遣船隻進入新加坡海域,數艘海面艦艇開至柔佛海域,同時再次提出,要把馬來西亞供應給新加坡的淡水價格提升十倍。


看到雙方如此劍拔弩張,真的會打起來嗎?

我看不會!

首先,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沒有戰略縱深,馬來西亞現有的導彈和火箭筒可以對新加坡進行全面覆蓋,一旦發生戰爭將對新加坡造成致命性打擊,即使新加坡有著強於馬來西亞的軍事實力,但仍不會輕啟戰端,更多的還是震懾。

李顯龍面對父親李光耀當年的老對手馬哈蒂爾,不知是否會青出於藍?

其次,儘管新加坡經濟總量超過馬來西亞,但是領土面積僅有719平方公里,面對擁有33萬平方公里領土、3100萬人口的馬來西亞,很難取得長期優勢。何況新加坡糧食、淡水、能源都不能自給,大量依賴馬來西亞和印尼進口,一旦資源供應被封鎖,很容易被馬來西亞拖垮。

再次,同為東盟成員國,東盟自然不願意看到兩國發生軍事衝突。如果兩國有發生軍事衝突的跡象,東盟各國必然出面調停。

最後,還是我常說的那句話,當今世界,任何國際事務都離不開美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屬於美國的準盟友國家,同時馬六甲海峽也是世界最重要的貿易通道之一,包括美國及其盟友在內的世界貿易大國每時每刻都有無數貨物通過這裡集散,而新馬兩國爭端焦點跟美國的根本利益完全搭不上邊,美國不論出於什麼目的,都不會輕易讓這裡發生戰爭。


我是方不二,喜歡國際政治、地理、歷史資訊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我的動態,同時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不同看法,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方不二


一、馬來西亞長期以來,是英國的殖民地,是多民族、多元文化經濟的國家。18世紀以來,馬來西亞的區位優勢日漸凸顯,且其擁有豐富的錫礦等金屬資源,有力促進馬來西亞經濟的快速發展擴張,吸引了以中國福建、廣東東南沿海的居民移民到馬來西亞安居樂業。勤勞節劍的華人定居於城鎮並致力於從事工商業經濟發展,而鄉居的馬來人逐步受到地處城鎮中國移民的控制,因此移居的華人牢牢控制著馬來西亞的經濟命脈。由於英國殖民地的擴張,馬來西亞經濟從城市到內陸的融合在明顯加快之中。1942年~1945年志在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日本入侵佔領了馬來西亞之後,無疑激起了馬來西亞各族人民的抵制與反抗鬥爭,卻由此導致了華人所懼怕馬來人的"民族主義情緒"的持續高漲。眾多華人由此加入馬來亞共產黨武裝鬥爭,遭到英國殖民軍隊的強烈鎮壓。

二、1963年9月16日,由新加坡、北婆羅洲和砂拉越以同等夥伴組成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其時馬來亞族人口約佔48%、華人佔42%、印度佔10%左右,因此馬來人在人口方面並不佔優勢。馬來人認為他們是國家的主人,華裔和印裔是受到馬來西亞的恩澤。控制馬來亞的社會精英懼怕以華裔佔總人口80%的新加坡會嚴重削弱馬來人的人口比例優勢及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與經濟環境。1965年8月8日,以馬來西亞巫統為首的國政聯盟利用國會優勢地位通過決議,強行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8月9日,新加坡國父、總理李光耀飽含熱沮宣佈退出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

三、馬來西亞分為東馬與西馬隔南海相望。擁有國土面積33萬平方公里,2017人口3208萬人,主要民族為馬來人、華人(約佔1/4)、印度人。是以穆斯林為主體的國家,國家對馬來人採取優惠政策,GDP產值3099億美元,在東盟十國中居第四位。人均GDP9660美元,居東盟十國第三位。地處馬來西亞西南部的新加坡,面積714.3平方公里,人口567萬人,GDP產值3058億元,人均GDP53933美元。是以福建、廣東華裔佔70%以上及馬來裔、印裔多民族融合、高效廉潔的高度發達的移民國家。新家坡是馬六甲海峽的必經之地,世界上重要的港口服務、航運與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國際化程度最高國家之一與亞洲最發達的國家。

綜上所述,馬來西亞與新加坡都是英聯邦國家,也都是東盟成員國,其時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當局害怕經濟實力強大的華裔動搖其統治地位之時而將華人更加集中的新加坡"強行"驅逐出馬來西亞,顯然"開弓沒有回頭箭",世上沒有後悔藥。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間隔海相望,鄰國之間或多或少有這樣那樣的小矛盾小磨擦確實在所難免。新加坡擁有東南亞地區最現代化的軍事裝備,擁有現役軍隊7萬餘人,預備部隊超百萬。1967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共同薟署《五國防禦協定》。1990年新加坡與美國薟署諒解備忘錄,充許美國海軍常駐三巴旺海軍軍事基地和美國海、空軍定期進入新加坡訓練與補給。因此,新馬之間之矛盾通過協商解決而不可能達到"劍拔駑張、魚死網破"之路吧…


留研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關係說不上好,但也算不上惡劣,更談不上劍拔弩張

世界上鄰國之間的關係,有的好,有的壞,有的親如兄dei,有的勢如水火,還有的則不冷不淡,視之不見。但像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這樣愛恨糾葛的關係,還真是絕無僅有。它倆的感情可以用一個五味雜陳的詞語形容——因愛生恨。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與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曾經同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在1963年前還沒有“馬來西亞”這個稱謂。二戰之後,英國開始給予東南亞殖民地自治,但是始終不願防守讓其獨立。直到在第二次中東戰爭之後,英國在美國的壓力下放棄了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此時英國政府才幡然醒悟,總算意識到自己早已不是當年的日不落帝國了,當前自身的國力不足以維再支撐“帝國”的名號了,於是英國同意蘇伊士運河以東的殖民地獨立。

1963年9月16日,馬來半島的11州聯合新加坡,以及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的沙巴州、砂拉越州共同組成馬來西亞,正式從英國獨立。

此時的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希望能夠聯合各個民族,建立一個在國際上有聲有色的“大馬來西亞”。但在馬來西亞建國伊始,馬來人和華人的民族矛盾就持續不斷,搞得馬拉西亞國內持續動盪。

英國人在離開馬來西亞時,將權力幾乎全部移交給了馬來人,當時的馬來西亞政府推行“馬來人至上”主義,十分排擠華人,不願意給予華人以平等權力,這讓李光耀非常不滿。

並且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初,華人佔全國人口比例超過了50%,這對馬來人的統治構成了極大地威脅,作為華人的聚集區,馬來西亞政府更視新加坡為眼中釘。於是在1965年8月8日,馬來西亞總理東姑阿都拉曼緊急召開國會,控制國會的國陣執政聯盟強行通過決議,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次日,新加坡被迫宣佈退出馬來西亞獨立建國。

在獨立現場,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眼淚奪匡而出。作為一個政治強人,他曾想建立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可能他也想體會下駕馭地球的感覺。你說這是野心也好,男人的野心也罷,但這個願景終究沒有實現。

(在新加坡獨立現場,李光耀哭得泣不成聲,他曾表示這是自己一生中最難過的時刻)

憑藉著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新加坡在獨立之後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到90年代時,新加坡已經成為發達國家,是除了歐美以外地區中,少數幾個在二戰後躋身發達經濟體行列的國家。

不過雖然曾經遭到過馬來西亞的歧視,但新加坡對馬來西亞似乎仍舊舊情未了。在全國上下沒有幾個人會講馬來語的情況下,馬來語卻依舊是新加坡的國語,在雖有正式場合中都必須有。在李光耀執政時期,新加坡一直沒有放棄重回馬來西亞的努力,李光耀曾表示只要馬來西亞賦予華人平等地位,新加坡還是願意再度與吉隆坡牽手的。

只是感情這種事兒,必須得兩廂情願,光一個人努力是不管用的,面對著新加坡的熱臉,馬來西亞則極為冷淡。吉隆坡的態度就是既然選擇分手,就此生再不相見。

雖然新馬重新合體的可能性不大,但“再不相見”也是不可能的,畢竟兩國之間就隔著一道淺淺的柔佛海峽,兩位是抬頭不見低頭見。

既然整天接觸,摩擦便不可避免,當前新馬兩國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領土和供水上,其中領土爭端是圍繞著新加坡以東25海里處的三個小島礁展開的。這三個島礁分別叫:白礁島、中岩礁、南礁。

(三個島礁位置)

這三個島嶼面積都不大,最大的白礁島也就2000多平方米,不到一個足球場大小。但在三個島礁的位置還是很重要的,這裡扼守這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的主要航線,並且在三個島礁在地質學上屬於“島嶼”,因此誰佔有這三個島,誰就可以擁有附近大片海域的資源開採權。

英國人在撤走之後,這三個島嶼被轉交給了新加坡管理,而新加坡也一直派人在白礁島上常駐,對此馬拉西亞從來沒有提出過什麼異議。(白礁島)

但是從1979年起,馬來西亞突然將這三個島礁劃入自家地圖,這引起了新加坡的強烈不滿,搞得雙方關係一度劍拔弩張,甚至放言不惜“為島一戰”!

不過在冷靜下來之後,雙方都認為不至於為了個彈丸之地撕破臉,於是決定將爭議提交給海牙國際法庭裁決,而且在宣判前新馬兩國都表示無論結果如何,本國都會尊重和執行判決,並向對方進行祝賀,一改往日不服就乾的強硬態度。

最終在2008年,海牙國際法庭作出判決,將白礁島判給了新加坡,而中岩礁給了馬來西亞,至於南礁的歸屬則沒有作出判決。

此結果一出,雙方均表示同意接受,並真的向對方發出了祝賀。但祝賀歸祝賀,由於本次審判沒有對南礁的歸屬作出說明,所以時至今日,兩國為了南礁的主權依舊在吵個不停。

除了領土爭端外,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供水問題上也一直齟齬不斷。

新加坡地處熱帶地區,緊挨著赤道,降水是非常豐富的,只是由於面積狹小,雨下完後水就溜走了,境內沒有什麼大江大河。其實新加坡淡水資源養活十幾萬人,乃至上百人都不成問題,但無奈的是,新加坡有560多萬人!這下淡水就直接不夠用了。

沒有辦法,新加坡只能向近鄰馬來西亞買水,根據1962年的新馬簽署的水供協議規定,新加坡每天可以從柔佛河抽取2億5000萬加侖的生水,而每1000加侖的生水價格是3分錢馬幣,這個價格到現在都沒有變過,確實是非常低。

(新加坡北邊正對著柔佛河入海口,新加坡人便從這裡取水)

對於賤賣本國淡水的情況,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非常不滿,在他執政時期曾多次要求提價,而在他再度當選馬來西亞總理後,他表示供給新加坡的水價必須提10倍!

平心而論,馬哈蒂爾的不滿也是情有可原的,由於本國的淡水處理設備比較落後,馬來西亞先以每1000加侖3分錢的價格將生水賣給新加坡,然後再以每1000加侖0.5毛錢的價格從新加坡回購部分處理過的淨水,這一來一往就是16.6倍的巨大差價!馬來西亞人頓時感到自己的智商被碾壓了。

其實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簽署的供水合同中也寫明瞭供水價格可以每25年協商一次,但前兩個時間點上,馬拉西亞政府都放棄了提價要求,只是沒有想到現在物價漲的如此之快,1000加侖3分錢直接就等於白送。

但面對馬拉西亞突然提出的提價要求,新加坡則是一口回絕,根本不跟馬拉西亞商談,擺出一幅愛咋咋地的架勢,為此吉隆坡方面甚至威脅給新加坡斷水,可新加坡依舊不為所動。

一、降雨存水

二、進口淡水

三、新生水

四、海水淡化

這其中“進口淡水”全部都是從馬來西亞進口的,不過新加坡也在不斷擴大其他三種淡水的來源,特別是海水淡化項目尤其被新加坡政府所看重,如今新加坡已是海水淡化技術最先進的幾個國家之一。

當然,到目前為止,來自馬來西亞的淡水仍舊是新加坡的主要淡水來源。不過由於在經濟上比較依賴新加坡,馬來西亞除了打打嘴炮以外,也不敢真的給新加坡斷水,雙方的口水戰估計還要再打上幾年。


千佛山車神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近期因為劍拔弩張的直接原因是新加坡指責馬來西亞侵犯了其領海主權。


據路透社報道,新加坡已向馬來西亞提出強烈抗議,因為馬來西亞計劃擴建其南端的巴魯港,新加坡指控馬來西亞的工程已經入侵了該國領海。

新加坡不斷指責,馬來西亞置之不理,事態開始有點升級。據悉,新加坡在發出兩次抗議書之後,其武裝部隊已經開始在調兵遣將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不排除有擦槍走火的可能。


其實,早在2017年美國海軍“約翰·S·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與一艘商船發生碰撞時,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就引發了有關領土爭端的糾紛了。當時事發地是白礁島附近,雙方對該島歸屬有爭議。而馬來西亞海事部門在撞船事發後即展開救援,新加坡認為馬來西亞在新加坡海域展開救援,且並未事先通報新方,這是侵犯其主權的行為。

外界普遍認為,新加坡最近頻頻就領海主權問題挑起爭端,其醉翁之意不在酒。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新加坡不斷挑起領海爭端的背景是,馬來西亞一方面叫停了途經馬來西亞東部,並南接新加坡的高鐵項目;另一方面開始了位於柔佛海峽的巴魯港開發建設項目。

要知道,新加坡之所以能以彈丸之地快速發展成為一個繁榮富庶的國家,根本原因在於其天然的地理優勢。新加坡扼馬六甲海峽之咽喉,利用其國際航運生命線的優勢,大力發展外貿經濟,盡享國際貿易紅利。據不完全統計,僅2017年新加坡港的年吞吐量就達6.26億噸,集裝箱運量達3400萬箱。其航線達200多條,連接世界600多個港口,是世界最大的燃油供應港口,也是世界最繁忙的海上交通樞紐。同時,新加坡還藉此發展服務業金融等服務貿易,成為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新加坡依託馬六甲海峽大發利是,馬來西亞怎能不垂涎三尺?巴魯港如果能如期建成並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必將撼動新加坡的優勢地位,並從新加坡手裡分一杯羹。這是新加坡所不能接受的。

目前,新馬爭端還沒有結束的跡象,但是無坡居士認為雙方爆發大規模全面衝突的可能性不大。雖然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但軍事實力不弱。馬來西亞的軍力不強,但國土面積是其一大優勢。雙方雖然劍拔弩張,但均沒有大動干戈的意願。估計雙方談判破裂情況下,在東盟內部調解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失敗也不排除藉助外來勢力調停的可能性極大,而最有可能出面斡旋的也許就是美國。


無坡居士


1965年,新加坡獨立建國,實際上是被迫的,也沒啥好慶祝的。據說為此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為此還大哭一場(傳聞,哭沒哭咱們也不知道)。因為新加坡一旦獨立,沒有馬來西亞聯邦這個大集體的保護,還處於馬六甲海峽咽喉位置,很多國家對其都有覬覦之心,外部環境十分兇險。比如,海峽對面的印尼就一直虎視眈眈。

另外一點,新加坡雖然已經脫離出來,而且國力相當強盛,經濟總量和馬來西亞相當,但是畢竟國土面積不到一千平方公里,戰略縱深極小,馬來西亞隨時都有吞併新加坡的想法。新加坡知道自身即便發展出東盟第一強的海軍和空軍,沒有戰略縱深也不一定扛的住馬來西亞大規模進犯。所以新加坡一方面大力加強國防的同時還尋求得到美國的支持和駐軍,樟宜軍事基地其實為美軍準備的。


皮膚病諮詢1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為何劍拔弩張?因為兩國關係本來就一直不好

新加坡,又稱獅子國,是一個位於東南亞太平洋西岸的島國,由於幅員狹小,僅僅只有一座城市,所以又被人稱作袖珍國家。新加坡是世界公認的發達國家,由於其地處馬來西亞和印尼之間,扼守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水道馬六甲海峽,對外貿易十分發達,是東南亞實力比較強大的國家。

新加坡曾是馬來西亞的一員

在古代,新加坡彈丸之地,自然不可能獨立成國,在公元18世紀至19世紀初,新加坡是馬來亞柔佛王國的一部分,後來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被建設成英國在東方的重要基地,二戰期間,新加坡被日軍佔領,1945年日本投降,1959年6月新加坡實施內部自治,成為自治邦。

1963年,新加坡以加盟國的身份加入馬來西亞

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也是迫不得已,因為當時的新加坡國小民弱,還面臨著不懷好意的印度尼西亞覬覦,時任總理李光耀不得不抱緊馬來西亞求得生存,但是不到兩年,新加坡就被馬來西亞逐出,因為馬來西亞是馬來人有優先權的,而新加坡華人多,不贊同,要求種族相等。兩國的恩怨就此埋下。新加坡發展後,據說馬來西亞又想重新吞併新加坡,結果碰了一鼻子灰,再加上近年來,新加坡同馬來西亞就因柔佛新山港口海域界限劃定問題不斷髮生大小摩擦,新仇舊恨一起算,雙方關係能不緊張嗎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