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誕:你做自己可以,但是你就賺不到錢,還得被人罵

能說出“人間不值得”的李誕,不知道俘獲了多少現代人的思緒。他們因為焦慮、因為現實、因為壓抑、需要一個出口,而這個出口便是共鳴。

“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這句話才是原話,意指生活中那些煩惱、糾結、難過都不值得我們去深陷其中。

在李誕看似圓滑的面具下,其實也還是有自己的稜角在的。

但是,請你不要單純的被李誕騙了,無論他說過的段子還是金句,都不能完全照搬到自己的生活中來,這是無意義的。

與其說是不要被李誕騙了,倒不如說是不要被自己騙了。

一旦你有所觸動,那就多思考一點點、一分鐘。

用馬東老師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每次多問自己一句:不然呢。

李誕:你做自己可以,但是你就賺不到錢,還得被人罵

01

李誕自言自己是個“自私的人”

記得是第六季剛剛開始的一期節目,那一期的奇葩說辯題是:“奇葩星球美術館著火了,一幅名畫和一隻貓,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當時根本沒料到會有如此大的議論反響,李誕也因為其“脫口秀式的辯論”,從而在奇葩說的舞臺留下了精彩的論點。

  • 燒掉才是名畫最終的歸宿,燒掉的名畫才是最有價值的,救了貓,還成就了一幅名畫,一舉雙得。
  • 我是一個自私的人,如果救畫上了一次熱搜就被淡忘了,而心裡卻會因為那隻“燒烤貓”而愧疚;反之養貓,是養了一隻道德之眼,可以讓自己成為一個好人。
  • 有些道德正義之士,為了想象中的遠方的哭聲,而犧牲近處的生命。
  • 從歷史上看,世界的進步就是由這一個個渺小自私的人在推動著,而那些總想著犧牲什麼去拯救什麼的偉大人物卻頻頻讓世界陷入大火。
  • 人應該遵從自己渺小而自私的本心,做對自己有利且不傷害別人的事情就夠了,不要總想著拯救別人犧牲別人的宏大主題。
李誕:你做自己可以,但是你就賺不到錢,還得被人罵

看著這些論點,回顧著當時的那期節目,李誕自言自己是個自私的人,來佐證自己的論點,真是妙啊。

那麼在節目面前為什麼這麼敢說自己,其實都跟他的“諧星”身份有關。諧星又稱喜劇演員、笑星,就是我們熟知的脫口秀演員。

這裡的自私,多少帶著一種“人之初、性本善”的涵蓋意思。

而“我是一個自私的人”也只有李誕說的出,因為他是一個諧星。

02

李誕:詩人、諧星、作家、策劃人

眾所周知,李誕的爆紅,都是因為他的段子,他做的節目《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他的諧星身份,卻不知他最早還是個詩人,當然現在也還在繼續寫詩、出書。

年少成名的天才作家蔣方舟,和李誕也是多年的好友,幾年前李誕給蔣方舟寫過信,兩人就名利和虛榮進行了深刻的探討。

李誕在信中提到,自己無法像蔣方舟一樣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兩人曾經還約定了“恆星寫作計劃”,互不干擾,各自創作,發光發熱。

那時候,李誕和蔣方舟都特別愛寫作,又有著無限熱情和希冀。

李誕:你做自己可以,但是你就賺不到錢,還得被人罵

後來,在談到“為什麼不能成為一名純粹的作家?”李誕表示:“真是性格上有點做不到,歸根到底還是沒有放棄虛榮吧。”

2017年9月,蔣方舟給李誕的回信中寫道:“我一直逃避去看你的脫口秀,還有你參與的網絡綜藝節目,因為覺得那不是真的你,覺得尷尬。”

在《奇葩大會》一期節目的錄製中,蔣方舟也提到:“本來說好一起做恆星,各自寫作,你卻變成了諧星。”

所以,當李誕來到許知遠的《十三邀》之後,我們看到的另外一個李誕,也沒什麼可驚訝了。

網絡世界裡,我們見到的大部分人都不是真實的自己,只是一個個無限趨於自己理想化想看到什麼樣的人的樣子罷了。

外界說90後00後這一代更喜歡網絡,其實我們都是更喜歡迎合自己。

在網絡上的李誕,是《吐槽大會》上的李誕,是微博上的李誕,但那些都是寫好的劇本,都是精心雕琢的流程,所以我們其實很難看到一個較為真實的李誕。

直到李誕來到了許知遠的《十三邀》之後,推杯換盞之間,我們看到了他不一樣的一面。

李誕:你做自己可以,但是你就賺不到錢,還得被人罵

“就是我這麼想,我也不能說。說了會怎麼樣呢?會少賺很多錢。就是不要說太多真話,就是不要挑戰大多數人敢想不敢說的事,你要用包裝的形式。”

你做自己可以,但是你就賺不到錢,還得被人罵。”荒誕麼?那就對了,這就是李誕,大多數人理想化想看見的他的樣子。

李誕:你做自己可以,但是你就賺不到錢,還得被人罵

永遠將重心放在觀眾的身上,討好觀眾的尋求點,這是一種敬業精神麼。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吧。

追捧一種與人共處、與人說話的方式,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想說的是,如果要追捧,就要看到它隱秘的另一面是什麼樣,這才是對自己的最大負責。

03

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

能說出這句話背後的人,都是對生活懷揣希望的人。

所以,不要被李誕騙了,他是個正能量的人。

在外界看來他活成了自己想成為的樣子,但是,他沒有告訴我們的是,他也曾經痛苦過、掙扎過、無助過;沒有告訴我們,有朝一日,他其實不想做諧星了,只想好好寫作。

回到屏幕前的我們,大多數都不願意隨隨便便就表露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因為知道說了沒人在乎也沒人同情。

現在的年輕人,都更願意通過“佛系”“喪喪的自己”來表達對生活、對周圍世界的無奈。

正是因為這樣的疏解,痛苦的共鳴,大家都還願意去表達,而不是被一記重拳擊倒在地,再也不起。那麼,這何嘗不是一種新生活的選擇方式。

對自己的理解,對外界的戲謔,這才是最有力的抗爭,背後的現實意義,是對生活的不妥協。

與此同時,也不要忘記去擁抱生活,挺難得的、但人間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