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藥企銷售費用為何兩年激增超千億?院長落馬牽出黑色產業鏈

上市藥企銷售費用為何兩年激增超千億?院長落馬牽出黑色產業鏈

院長落馬牽出黑色產業鏈


雷達財經出品 文|長帆 編|滄海

看病難,看病貴,是群眾普遍的呼聲。為了促進藥品降價,減輕群眾負擔,國家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兩票制”、醫保砍價等諸多改革措施。

然而,雷達財經統計發現,近年來,上市醫藥生物公司合計銷售費用卻處於高增長狀態。其中,2018年上市藥企合計銷售費用較2016年增加超千億。

醫藥生物公司增加的銷售費用均用於正常銷售?答案是否定的。雷達財經查詢發現,許多醫藥上市公司曾捲入行賄案件。如曾捲入“斯坦福650萬美元行賄門”的步長製藥在2015年到2018年間,至少七次捲入行賄案件。

1月15日晚,反腐專題片《國家監察》第四集《護航民生》,通過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易利華落馬事件,進一步揭開了醫藥行業黑色產業鏈。

上市藥企兩年銷售費用暴增1130.84億

據Wind統計,截至1月16日收盤,A股共有314家醫藥生物公司。

雷達財經計算發現,2016年314家公司銷售費用合計為1426.4979億元;2017年增加454.1379億元,達到1880.6358億元;2018年再增加676.703億元,達到2557.3388億元。

上市藥企銷售費用為何兩年激增超千億?院長落馬牽出黑色產業鏈

近三年上市藥企整體銷售費用一覽

計算結果顯示,2018年較2016年,314家公司合計銷售費用增加1130.8409億元。

上海醫藥、復星醫藥、步長製藥、華潤三九和恆瑞醫藥等14家公司2018年銷售費用絕對金額超過50億。其中,上海醫藥銷售費用為110.581億元,是唯一一家銷售費用超過百億的公司。

上市藥企銷售費用為何兩年激增超千億?院長落馬牽出黑色產業鏈

銷售費用超過50億公司一覽

2014年至2018年期間,復星醫藥銷售費用佔當年營收比重逐年遞增,銷售費用絕對值也從23億元增加至84.88億元,5年間增加超60億。

曾捲入“斯坦福650萬美元行賄門”的步長製藥2018年實現營收135.6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8.88億元,銷售費用高達80.36億元,銷售費用率58.81%。銷售費用中的93.15%為“市場及學術推廣及諮詢費”。

從銷售費用佔營業總收入比例來看,國農科技、靈康藥業、龍津藥業、大理藥業和哈三聯等17家公司佔比超55%。

上市藥企銷售費用為何兩年激增超千億?院長落馬牽出黑色產業鏈

銷售費用率超過50%公司一覽

國農科技銷售費用率排名第一。2018年,國農科技銷售費用從7000餘萬,猛增至2億7千萬,增加約2億,而其營業收入僅增加2.28億。國農科技將銷售費用的增長歸因於“子公司山東華泰因‘兩票制’醫藥政策,相應銷售費用增加”,以及“子公司廣州互娛公司因業務發展,相應銷售費用較上年增加”。

銷售費用率位居第二的靈康藥業在2018年年報中稱,公司主要採取區域經銷商的銷售模式,經銷商負責公司產品在特定區域的銷售,公司銷售團隊則為經銷商提供學術和銷售指導,幫助其開發和維護市場,從而有效貫徹和執行公司的市場策略。

銷售費用率位居第三的龍津藥業,2018年度銷售費用較2017年度增加 5980.21萬元,增幅32.71%。對此,公司解釋稱,主要原因是公司繼續推進深度分銷營銷策略,直接負責或者共同建設原來由代理商負責的渠道管理等工作,商務服務費、市場管理服務費、學術會、信息服務費相應增加。

多家上市公司員工參與行賄

雷達財經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梳理發現,銷售費用增加的其他一個原因是,多家醫藥上市公司工作人員曾參與行賄。

早在2002年,步長製藥創始人之一、趙濤的父親趙步長向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行賄1萬美元。判決書顯示,鄭筱萸在審批8家藥企的藥品和醫療器械中,收受賄賂649萬元,其中,僅中藥注射劑清開靈相關賄款就高達104.4046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步長製藥貴州省湄潭縣區域醫藥代表在六年時間向該縣三大公立醫院32名醫生行賄。一名陝西步長製藥的醫藥代表被抓後,曾當庭指出:向醫生行賄為公司制定的促銷方式。

2015年至2018年期間,步長製藥至少七次捲入行賄受賄中。

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長生醫藥的醫藥代表陳某向政和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政和縣第十屆(本屆)政協委員範治金支付推廣費。此外,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員工黃紅成在2017年也曾被公訴機關指控犯非法經營罪。

近期熱炒的“殺醫案”在1月16日宣判,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被告人孫文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在去年平安夜, 55歲的孫文斌掏出了刀,將北京市朝陽區民航總醫院急診科的楊文醫生砍倒在血泊中。

孫文斌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但圍繞“醒腦靜”的爭議仍未終止。其中一項為藥效爭議,孫文斌姐姐孫英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稱,母親魏某在民航總醫院輸入楊文醫生開的“醒腦靜”導致病情加重,且藥物開具並未事先告知家屬。醒腦靜也曾捲入行賄風波。

2015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佈通知,指出醒腦靜注射液在不良反應評估中,有過敏休克風險。

上市藥企銷售費用為何兩年激增超千億?院長落馬牽出黑色產業鏈

“醒腦靜”曾涉及回扣。2011年6月,網絡上一位自稱從江西濟民可信藥業公司離職的業務員發帖稱,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和附屬第二醫院(育英兒童醫院)110多名醫生吃了“醒腦靜針”這種藥品的“回扣”,給醫生的回扣比例高達20%,兩家醫院在一個月內的回扣均超過10萬。

院長落馬揭開醫藥領域黑色產業鏈

醫藥公司與醫院醫生是怎樣合謀的?1月15日,反腐專題片《國家監察》第四集《護航民生》揭開了這條黑色產業鏈。

專題片顯示,江蘇省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易利華的落馬,導致61名醫藥代表被捕。

易建華的受賄手法非常隱蔽。2016年1月,易建華將自己的一套房產以高出市場價64%的價格售出,買家是醫藥代理的親屬。此外,其還將南京的一套房產以高於市場價28%的價格,讓醫藥代表找人買下。

上市藥企銷售費用為何兩年激增超千億?院長落馬牽出黑色產業鏈

“易建華明確跟我說,不能直接用我的名義買。”一位醫藥代表稱。

專案組順藤摸瓜,還發現了醫院“統方”的秘密。

上市藥企銷售費用為何兩年激增超千億?院長落馬牽出黑色產業鏈

上市藥企銷售費用為何兩年激增超千億?院長落馬牽出黑色產業鏈

所謂統方,是指醫院對醫生用藥信息的統計。 專案組調查發現,為了獲得精準信息,醫藥代表直接賄賂掌管醫院信息系統的醫生。從而準確對開藥醫生給予回扣,並對開藥少的醫生進行公關。

無錫市婦幼保健院信息科原工作人員陳嘉按月將數十種藥品的統方數據出售給多名醫藥代表,每種藥品每個月的統方賣到200元到300元左右,幾年來累計獲利20多萬元。無錫市人民醫院信息處工作人員王偉,多年來也直接向多名醫藥代表出售統方,獲利達160多萬元。

王偉稱,“有些醫院(信息科)是整個科室一起做,大家心裡都知道,心裡都有數,認為法不責眾。”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人民醫院骨科原主任徐宏亮稱,進口的材料回扣15%,國產的材料回扣20%。不拿可能真的需要一個堅強的內心。

專題片稱,在醫療器械、藥品和耗材採購中潛規則盛行;紅包回扣氾濫、一些非基本用藥藥價虛高……而這真正買單的是普通患者。

財政部稽查77家重點藥企

向醫生行賄、給予醫生回購,加大了醫藥公司銷售費用。此外,藥企的銷售費用還有其他流向。

恆大研究院任澤平、李建國發布的文章《揭開中國藥企銷售費用畸高之謎》顯示,“201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我國藥企的銷售費用主要有六大流向:公關招標機構費用、公關醫院相關負責人費用、醫生回扣、醫藥代表提成、逃稅洗錢(過票)成本、統方費用。其中公關招標機構、公關醫院相關負責人和醫生回扣分別對應招標環節、醫院採購環節和處方銷售環節,利益進行三次重新分配,且醫生回扣佔比超過一半。”

對於醫藥公司銷售亂象,監管部門已注意到。2019年6月,財政部網站發佈《財政部開展2019年度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此次檢查重點圍繞醫藥企業的費用、成本和收入的真實性等。

具體檢查包括:銷售費用真實性,銷售費用列支是否有充分依據,是否真實發生;是否存在以諮詢費、會議費、住宿費、交通費等各類發票套取大額現金的現象;是否存在從同一家單位多頻次、大量取得發票的現象,必要時應延伸檢查發票開具單位;會議費列支是否真實,發票內容與會議日程、參會人員、會議地點等要素是否相符;是否存在醫療機構將會議費、辦公費、設備購置費用等轉嫁醫藥企業的現象;是否存在通過專家諮詢費、研發費、宣傳費等方式向醫務人員支付回扣的現象;是否將高開金額在扣除增值稅後又以勞務費等形式支付給醫院等機構或者用於醫院開發、系統維護、學術推廣等。另外還有其他事項,包括購藥品數量、向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銷售返點現象。

稽查名單中,共有77家藥企,涉及到A股公司27家。具體包括:復星醫藥、上海醫藥、恆瑞醫藥、步長製藥、華潤三九、智飛生物、同仁堂、天力士、華北製藥、天壇生物、吉藥控股、大慶華科、景峰醫藥、奧賽康、仙琚製藥、亞太藥業、國藥股份、江中製藥、辰欣藥業、安圖生物、菲利華、衛光生物、太安堂、北大醫藥、同濟堂、沃森生物、恆康醫療。

不過,雷達財經未能從公開渠道查詢到稽查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