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名山:河南省浚縣大伾山摩崖石刻


大伾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書法名山,文化旅遊好地方。這些摩崖題記是大伾山文化書法藝術中的精品,請欣賞。 “懷禹”刻在大伾山霞隱山莊崖壁,[行書]。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由當時浚縣縣長李樹德題。

“杏花巖”三字在大伾山霞隱山莊藥王廟旁的崖壁上。[杏花巖]為明·朱應轂“萬曆八年(1580年)”題。[楷書]。朱應轂:字德載,號槐石,明浚縣人。萬曆五年(1577年)進士,出任山東東阿知縣。歷官戶部主事、郎中、山東按察司僉事、山西布政司參議、按察司副使。《杏花巖》題字寓意源出《神仙傳》。相傳三國吳·董奉為人治病,不受酬報,對治癒的病人,只求其種樹幾棵,數年後蔚然成林。後世常用“杏林春滿”“譽滿杏林”等語稱頌醫家。

朱震權,廣川人。民國16年任浚縣縣長。絕壁千尋刻於張仙洞北崖壁。


“劃然長嘯”刻於大伾為張仙洞北崖壁。[隸書]。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重陽日苕溪朱保如題。劃,古通“緬”,破聲也。長嘯,長聲吼叫,語出典故“蘇門嘯”,晉代孫登常以長嘯抒發胸中憤懣。

“第一峰”刻在大伾山純陽洞天圓門北崖壁,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張端書題。[行書]。張端書,字既廷,清錢塘(今屬浙江)人,監生,工書法。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任浚縣縣丞。

“何敢望禹”刻在大伾山純陽洞天圓門北崖壁,[行書]。張子書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題。

“步虛聲”刻在大伾山純陽洞天圓門北崖壁,由康熙年間浚縣縣令劉德新題。[行書]。“步虛聲”傳說中神仙於空中的誦經聲,後指道士詠經禮讚的一種腔調,詠經之聲飄渺悠揚,好似仙樂一般。

“河山一望”刻在大伾山來鶴亭南崖壁,[行書]。陳廷統題。

喜歡書法藝術的友友,不妨來河南浚縣大伾山一看。關注作者:清風V舞影,欣賞更多的精彩內容,歡迎網友留言、轉發、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