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業績大幅預減,保險業將會如何?

gaodaf21


保險業將會越來越好

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國壽、平安兩家獨大的格局是寡頭壟斷市場留下來的歷史遺蹟

必然會隨著

壟斷競爭型市場的到來,而逐步轉型或者退出歷史舞臺

市場改變了

能夠適應市場變化的

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更好保障的公司獲得生存發展的機會

並且逐步壯大,這是必然,也是大大的好事,


18年,理財類型的產品,銷量遭遇重大下滑

一方面是保監會134號文的保險姓保的強監管。

但是,另一方面

健康險確實逆勢崛起

即使什麼經濟寒冬

什麼失業潮之類的新聞滿天飛

但是,健康險,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這是大大的好事

我們買保險,就是要把自己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

為此,我們是付了錢的。

健康險就是這麼一類保險


這一方面說明了大眾更能夠理性購買保險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另一方面,也說說明了,保監的監管方向是對的。

整個行業,也開發出了很多對消費者友好的健康險

無論是百萬醫療

還是重疾險

充分顯示了,壟斷競爭型市場的特點


未來的保險行業

肯定會越來越好

更高給人民帶來更好的保障


我是保險經紀人


安心家保


在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保險業尤其是壽險業的日子都不好過。

為什麼這樣說呢?

這要從兩方面來說。

第一,經濟低迷,市場環境惡劣。非常不利於保險公司的投資。我們都知道保險公司的“景氣指數”是靠良好的投資環境得來的。有了好的投資環境,保險公司才可以攫取利潤;反之,則沒有利潤可言。沒有利潤,就意味著虧損。因為有些險種的保證收益是寫在合同上的(譬如,年金保險),合同到期必須剛性兌現。

第二,依照監管要求以及客戶的“醒悟”,保險產品必須迴歸保障。也就是說,保障類產品將是未來的主流。按照行業要求,保障類產品的保費只有較少一部分可以進入投資領域,況且,保障類產品的保費都較低。這樣一來,也給保險公司的投資造成了不利影響。

第三、營銷成本高企也加重了保險公司的負擔。因為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每一家保險公司都要在市場營銷上下功夫、砸費用。否則,自己的市場就會萎縮。


除了以上三個因素之外還會有其它因素。總之,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整個保險行業的業績。到時候不單單是中國人壽的業績縮水,而是整個行業的業績都會不景氣。


老胡說三農



不知道這個問題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但2019年中國人壽1月原保費收入較2018年同比提升近190%,將近翻了一倍。而其餘保險公司除太平外,都同比負增長。

中國人壽業績大幅減少的評論是從何而來,不得而知。

我覺得可能是樓長把某一個月的業績變化拿出來說事。


大家也許不清楚,金融保險領域,特別是中國大陸的保險市場,現在還比較混亂。

各家保險公司為了搶奪市場,往往推出的產品比較激進,特別是經濟下行的這幾年,老牌保險公司為了保證和鞏固已有市場。大量砸錢砸方案。

近幾年,保險經紀代理公司想雨後春筍猛增。相比較傳統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不再像直銷模式一樣,以組織發展,層層遞進抽成方式綁定代理人。也在稀釋一部分保險市場。但從整個市場規模看,保險經紀公司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威脅主力保險公司的地步。在可以遇見的未來,都不可能對主力保險公司帶來威脅。因為,99%的保險從業人員都在主力保險公司。中國老百姓目前還沒有達到可以自主通過互聯網購買保險的水平。特別是大額的分紅年金保險,具有保障和理財雙重功能的萬能險,以及常規的重疾健康險。


中國保險市場一枝獨秀。世界保險市場數據亮眼。

  • 銀行存款:大量金融機構,理財渠道稀釋銀行存款,銀行存款業務持續下滑。


  • 普惠金融:近幾年鋪天蓋地的網絡貸款及常規貸款,大量稀釋銀行貸款業務。

  • 債務水平:中國從人均存款率最高的國家,變成人均負債率比較高的國家,年輕人幾乎人人有房貸、車貸、信用卡透支、網絡各種貸款,失信問題嚴重。

  • 投資市場:證券、期貨、外匯、房產,長遠看結合體制問題,都不容樂觀。

  • <strong>保險行業:當人們沒錢卻又貸款,醫療費用居高不下,日常開支持續攀升,人的危機感酒會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通過保險轉移風險。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發達國家沒有保險寸步難行。


綜上,保險未來的發展趨勢一定是持續向好,眼前的數據下行只是在特定經濟下行週期內出現的特定情況。並不代表保險行業整體下滑。


我是HI木易子楊,聚焦財經和職場創業領域,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交流分享!


HI木易子楊


中國人壽業績大幅預減,將對保險業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中國人壽2017年實現淨利潤322億,穩居中國壽險市場老大地位。而2018年由於權益投資即股票投資產生鉅額虧損達200億元以上,利潤較上年下降達70%,對壽險市場和整個保險市場造成嚴重負面影響,是保險業的黑天鵝事件。

由於前任保監會主要負責人出了問題,導致以安邦保險為代表的一些保險企業違規大勢跨界投資,對資本市場衝擊波動很大,使資本市場和保險業黑天鵝事件頻繁發生,給投資者和保險業造成巨大損失。壽險業的老大人壽集團一年投資股票就虧損達200億元,可想而知違規投資股票數額有多大,由於人壽集團在保險業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可知保險業違規跨界投資的狀況是嚴重的。因此,要緊跟中央部署防範七個方面特別是金融系統的黑天鵝,嚴防系統性風險,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東蘺南陽


問題不應該是中國人壽一家,保險行業的社會價值觀和存在理念有很大問題,首先對自生的定位,保險起源就是一個永久性的旁氏騙局,但這個句本來是破解的騙局,然而卻硬生生的做成了真的騙局,目光的廣泛性和唯一性導致這個騙局成真。廣泛性就是資本,只要有錢,任何行業都搞。唯一性是目的為了利潤最大化,就這兩性,導致保險行業資金對實體行業的衝擊,金融過多的社會,結局就是貧富差距越大,貧富差距越大,保險購買率就越低,所以保險行業需要調整,在利益和提高客戶收入之間找一個平衡點,然而有的保險公司直接衝擊實體經濟,這不是自斷子孫的做法嗎?比如在某些實體企業,公司相對穩定,保險公司可借外債給他們,利息很低,但需要一個條件,必須提高員工的工資幾個點,人均只有幾十塊錢,和銀行利息差不多,讓很多打工的知道多出的錢是某保險公司逼著公司多加的,這樣能有效提高企業知名度,能勁量降低貧富關係,創造更多的客戶。這就是保險未來的出路,不要把客戶主體搞沒了。


有份無緣269


讓你出錢買保險時,

爹媽爺奶全叫響。

當你出險要錢時,

左擋右攔不願分毫!


老陳功


全國每年都有保險公司陸續成立,一部分原因是市場份額被大家瓜分。

第二個原因是產品設計上,由於歷史原因,沒有新晉公司來的激進,另外現在市場的主流客戶是80,90後,身邊的保險資源也多,網絡也發達,自己會做比較和選擇,因此國壽這種“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方式已經過時。

另外國壽的組織發展和培訓模式過於落後,在今天看來,很像傳銷,培訓幾乎為零,重要以自購和業務員緣故為主,採用以產品賣產品的方式在營銷,現在大部分公司已經開始作顧問式營銷培訓,然而像國壽這類所謂的大公司,船大難調頭,此類培訓也無從下手。

這些都是導致市場份額越來越少,但這恰恰是保險行業發展越來越健康的表現。


大雄找哆啦A夢


這年頭,又有那個公司不虧呢?

先來看看風口浪尖上的互聯網巨頭公司。

2018年5月,陸豐辭去百度總裁一職,百度市值當天蒸發了98億美元。

2018年10月,馬雲辭職阿里,阿里市值蒸發2000億人民幣。

2018年10月8日,騰訊股價下跌到299港幣,下跌了37%,也就是說騰訊的市值已經虧損掉16800億港幣。

十幾年來一直虧損的京東,截止2018年12月,市值更是狂跌400億元,這和明尼達州時間不無關係。

再來看看中國實業。

從前的中國第一民族品牌聯想涼涼了;

運動體育品牌德爾惠停產了;

金盾老總跳樓了;

ofo退押金的排隊排到很多年以後了;

……

然後再看看我們的經濟支柱房地產:

萬科打出了"活下去"的口號;

萬達瘋狂賣賣賣……;

………………

對於目前市值6465億元的國壽來說,虧個一倆百億,毛毛雨啦。

還是繼續用你的六位數密碼保護好你只有倆位數餘額的銀行卡吧。操這個心有啥意義。



庖丁解險


我的觀點一成不變,就是保險廠家只要研發好的產品,做好服務就可以了。其餘的交給保險中介和理財公司去做。保險中介和理財公司體系架構不得按照傳統代理人的管理方式取走。如果要設計晨會,打卡等管理必須實行僱傭制,有無責任底薪,社保,年假等。保險公司不得入股或者簡介入股中介機構違者重罰🤨。國壽的條款對比下太讓人無語了,有種8,9十年代的味道。在不革新條款,開放中介,減少代理人國壽未來越來死越完。包括平安,太平,新華,太保人壽都一樣。這裡重點批評民生人壽,條款結構嚴重倒退,另外嚴進寬出我能理解,你搞個嚴進嚴出誰還選擇你?!


無業遊民就是我


保險老百姓有句話,他們是保自己,其實就是傳銷為開派祖,如今的信息時代,連最普通的老百姓知道,你們是騙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