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孕婦生第一胎用時不到1小時的嗎?

2020我與我的生活


孕婦挺著大肚子到了醫院,有一點見紅,有一點下腹痛就會問:我是不是快要生啦?還有一些孕婦進入產房後就就會問:我還要多久才會生?我已經感覺寶寶要出來了。到底生孩子多久才是正常的呢?

一.正常生孩子需要多長時間呢?生孩子的開始階段不是以見紅或者不規律下腹痛為起點的,而是以規律性的下腹痛和宮口擴張為開始,按照中國過去指南標準初產婦分娩時間為10到12小時,經產婦為6到8小時。


二.為何別人生的那麼快,我比她早進產房卻沒生出來?

1.經產婦和初產婦的區別:生過孩子的人都知道生二胎比一胎快多了,經產婦的子宮更容易被催產素激活,產生宮縮更快、更頻繁,初產婦子宮上面的催產素受體激活時間較慢,使得很長時間都沒有宮縮,很久才會生。有的產婦甚至一個小時就生出來了,此種情況屬於急產,此種情況認為是產程較快,不能代表有問題,但是需要預防產後出血的發生。

2.宮口擴張的能力:此種情況很重要,宮口長時間不開,會引起胎兒出現產瘤,增加頭圍,造成頭部面積變大,生孩子難度就會加大,會更難生。

3.胎兒的大小和併發症的產生:孕婦併發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或多或少影響孕婦自身身體狀態,容易出現宮縮乏力,沒有宮縮是肯定生不出來的,如果還伴有胎兒體重過大,體重大於3.7kg的寶寶相對比較難生,造成產程延長。


三.具備怎樣的素質可以生的快呢?這是非常重要的,根據臨床經驗和醫學文獻顯示,1.胎兒體重控制在3.0Kg;2.宮口質地軟;3.未做過宮頸治療;4.孕婦孕期體重控制在增加10Kg;5.孕婦沒有高血壓等疾病。

【總結:孕婦一個小時生出來也是正常的,但是儘量把產程控制在規定範圍內,保證母胎安全。】

【歡迎大家評論,後期有孕婦產程管理的內容,大家可以關注】


婦產科阿Z博士


產科醫生對產程時間的見解


經常有不少孕婦問我,怎樣生孩子快,如何超快分娩?

面對這樣的問題,我會莞爾一笑,然後簡單的和孕媽們溝通一下有關分娩時間的問題。


首先醫生和汽車修理工本質上沒有區別,最大的區別在於同一型號汽車都是嚴格按照圖紙標準生產的,而人卻沒有標準的圖紙,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是巨大的,所以醫生的工作比汽車修理工要難的多。


在分娩這件事情上,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就非常大了,從統計上來說,初產婦從出臨產到分娩平均時限在12小時左右(大多數在6小時-24小時以內),單看活躍期的話(宮縮強烈,宮口開大4-6cm以上到分娩),平均也要在4-6小時左右。

所以在概率上,總產程不到3小時的,甚至1小時的不是沒有,但是非常少。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生孩子並不是越短越好,總分娩時間小於3小時的,我們稱為【急產】


【急產】危害是比較大的,因為太快,容易造成家中分娩,新生兒窒息,骨折,產道裂傷,甚至子宮破裂,羊水栓塞,產後出血,以及在此分娩是早產可能性大等,所以生孩子還是在正常節奏內比較好,不是越快越好。.


目前的分娩原則是:人性化,個性化,多觀察,少干預。已經不再像以前各種無指徵的催產引產,人工擴張宮口的操作了。這些操作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母嬰危險。


換句話說,我們寧可讓產程緩和一些,在我們的可控制範圍以內,也不要出現急產的情況。特別是初產婦,在潛伏期首先“吃好喝好”,胎膜沒有破的時候可以在病房走廊適當活動,夜間儘量能夠保證睡眠。部分初產婦潛伏期子宮收縮不協調,就有可能出現明顯疼痛,但產程進展又很慢,可以根據情況,在醫生的建議下選擇無痛分娩,充分休息後多能進入活躍期。且不可著急,只要醫生不建議手術,不要自己主動要求刨宮產,不然醫生會不好處理,同時增加自己的危險


產科李醫生


T:請問有孕婦第一胎用時不到1小時的嗎?
對於足月即將臨產的孕婦,我們普遍的祝福就是超快順產,於是很多孕婦就認為順產越快越好,這樣就能提前結束疼痛,提前看到寶寶,但是從目前的生產情況來看,一胎是很少會在1小時不到的時間裡順利分娩的,但是二胎會比較多,比如最近經常會看到二胎孕婦在去醫院的路上就生在車上了,但是對於1小時就出生的寶寶多數需要進保溫箱而不是和產婦親密接觸,同時產婦因分娩過快,也需要長時間觀察或救治,所以生產時間越快,反而沒有好處。

我生女兒時,在預產期前一天21:00出現少量破水,於是立馬提上待產包就出發去醫院了,在預產期當天15:00左右出現規律的宮縮,21:00上產床,00:15生下女兒,最後這3個小時裡痛到懷疑人生,好在也是非常順利並且在正常的時間裡生下女兒。
當然,每個孕婦分娩情況不經相同,跟我同一病房的有一孕婦,進了產房9小時才出來,也有一個才1小時左右就出來了,因此生產快慢真的比較難人為控制。

急產和滯產

孕婦分娩過程包括從規律宮縮開始,到胎兒娩出、胎盤娩出這一總過程,多數情況下,初產婦分娩時間要比經產婦時間更長,如果分娩總時間少於4小時,則被稱為“急產”,如果分娩總時間大於24小時,則被稱為“滯產”,急產和滯產都不利於母子健康。

正常分娩時間

除去急產和滯產,在其中間時間分娩成功的則為正常分娩時間,多數孕婦會在4-24小時結束分娩,多數經產婦則會在18小時內結束分娩,其具體產程如下:
第一產程:宮頸擴張期
其中分為潛伏期(0-3指),痛感不強烈,宮縮間歇時間長,平均10分鐘才出現2-3次宮縮,每次宮縮持續不到1分鐘,平均2小時開一指,最快4小時開一指,總時間多持續8-16小時左右。
其次為活躍期(3-10指),痛感逐漸強烈,宮口開的越大,越是痛到懷疑人生,速度為每小時開2指,最慢也能一小時開一指,到宮口全開多數在4-8小時,否則為難產。
第二產程:胎兒娩出期
一胎孕婦多數需1-2小時,經產婦最快能半小時左右,會陰會有強烈膨脹感,此時最關鍵的就是配合宮縮用力,幫助胎兒儘快娩出。
第三產程:胎盤娩出期
順利的話多數只用5-15分鐘,再加上術後清理縫合,比較輕鬆,但是如果胎盤下不來,手剝胎盤,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急產原因

急產並不多見,因此孕媽們在孕期並不需要如臨大敵,出現的原因大多如此:
  • 孕婦年齡在18歲以下或40歲以上,這些年齡段的孕婦因身體健康緣故,容易出現早產,也更容易出現急產;
  • 孕婦有某些特殊疾病,如甲亢、貧血、高血壓等症狀的,孕期必須嚴密進行產檢,足月後更是要多加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
  • 胎兒發育關係,如胎位不正,胎盤異常,多胎、胎兒過小等原因。

急產對寶寶的危害

因為急產時,子宮收縮力度會強於正常宮縮,頻率過快,易導致胎盤血液循環受阻,在胎兒娩出過程中,易導致胎兒出現缺氧缺血狀況,也就是我們說的“胎兒窘迫”,同時出生過快的寶寶,因對外界適應過程過短,對外界壓力和宮內壓力落差難以適應,易導致損傷,如頭部毛細血管破裂,頭顱血腫等。
另外,由於急產時多數發生的都很緊急,難以有充分的準備時間,若發生在非醫務場所,易造成墜傷或感染。

急產對產婦的危害

過快將胎兒娩出,易使得軟產道還未做好充分準備就被撐開,導致會陰撕裂,同時急產多數會誘發子宮收縮無力,容易出現產後大出血,若無法及時處理,還可能造成感染。

所以,還是希望所有寶寶健康順利出生吧!
我是小皮育兒經,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學習,愛生活,關注我,讓我們一起了解更多孕產、育兒、教育知識,一起成為更好的父母。

小皮育兒經


肯定不止啦!


楊紫蕊她爹


每個人身體不一樣啊,有很多第一胎生的很快啊,反而第二胎生的很慢,這個不好說,看個人體質的。我朋友第一胎生了三天。另一個超快從痛到生也就兩三個小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