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商”詐騙銀行貸款案件,詐騙貸款竟高達600億元?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曾經,國內發生幾起“富商”或“首富”詐騙銀行貸款案件,格外引入注目。如經警方認定,廣西“大亨”吳東和他的家族企業在4年時間內涉嫌非法從柳州銀行詐騙貸款328億元,並從各大銀行機構貸出借新還舊循環貸款高達600億元,目前部分貸款形成不良。再如近期被人實名舉報的河南省“首富”朱某同樣被舉報詐騙銀行貸款近100億元。

素以信貸風險內控機制嚴密、防範水平高而著稱的銀行,緣何在“富商”們挑戰面前卻屢屢敗北?在讓人有點難以置信的情緒裡,卻讓人不難看出其中緣由:銀行經營劣根性、政府政績追逐性及“富商”們虛假迷惑性,使銀行嚴密信貸風險防控體系變得羸弱不堪。

“富商”詐騙銀行貸款案件,詐騙貸款竟高達600億元?

經營劣根性,使銀行信貸“免疫”機能自動下降。因為銀行在近十年高速增長中,依然是靠不斷擴大傳統存貸款經營規模而賺取利差,在這種經營模式驅使下,國內很多銀行都滋生了一種通病,那就是重信貸大戶輕信貸小戶,甚至“嫌平愛富”,把大量信貸資金除投給了國有壟斷大戶之外,還集中投向了表面看起來十分繁榮的所謂“富商”或“首富”。

吳東家族企業短短几年間通過“地生錢、錢再生地”的手段共欠柳州銀行、北部灣銀行、光大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廣西農信社117億元債務,這是銀行貸款“壘大戶”最有力說明。而且,一直以來我國企業以間接融資為主,導致銀行資金供給養尊處優心裡,使不少手握信貸大權高管成了企業行賄重點,成了信貸腐敗案重災區,也使銀行信貸柵欄被自動拆除。

如吳東家族企業貸款多發生在第二任董事長劉某任職期間,因第三任董事長貸款風險把關趨於嚴格才引發被砍殺血案。顯然,如果銀行固有經營劣根性不除,貸款“嫌貧愛富”和壘大戶冒險經營行為就永遠無法遏制;利率不全面市場化,經營模式不轉變,直接融資資本市場不向企業全面開放,銀行信貸腐敗醜聞就會永遠不絕於耳,貸款被詐騙案就會前仆後繼。

因而,當前我國金融改革應繼續向縱深推進,加速利率市場化、真正轉變銀行經營模式、大力發展和完善資本市場,構建現代銀行經營機制,促使銀行信貸資金真正投向中小微實體經濟,“富商”詐騙貸款通道才會被真正堵塞。

“富商”詐騙銀行貸款案件,詐騙貸款竟高達600億元?

政績追逐性,使銀行信貸“抵抗”機能遭受嚴重創傷。金融環境直接關乎銀行信貸安全,而金融環境組成社會要素較多,其中政府行為是最重要因素。雖然近二十年來國家出臺若干金融法律法規,確立了銀行獨立開展經營法律地位,政府硬性干預銀行信貸經營現象有所收斂,但種種軟性或隱性干擾行為依然存在;銀行如果接受,就會使經營陷入“四面楚歌”尷尬境地,因而銀行事實上仍難成“四自”獨立經營法人,不得不為政府形象、政績工程“低頭哈腰”,甚至是“曲意迎合”。

吳東家族之所有能從銀行獲得鉅額貸款,除了“圈地生錢”及人為包裝遊戲之外,其身後依然少不了高官站臺背書,有當地政經兩界各路人馬為他打招呼授意重點支持;更有當地政府為了樹立經濟典型,增加納稅大戶等多種考量,如河南前首富華林集團董事長孫樹華涉嫌騙貸40億,當地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舉全縣財政之力替其“還債”6000萬元左右。

顯然,“富商”或“首富”們詐騙貸款成功,都與當地政府平時“寵愛”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當地政府出於政績考量,不給銀行施以各種軟性支持壓力,或許“富商”們就難以從銀行順利騙取貸款。因此,只有真正徹底轉變政府職能,讓政府從市場縮回有形之手,專事市場運行規則制定和市場經營秩序監管,不盲目追求CDP增長目標或當地經濟典型代表,就不會催生“富商”怪胎,也不會使銀行信貸內控機制遭受政府強大外力干擾而被削弱。

“富商”詐騙銀行貸款案件,詐騙貸款竟高達600億元?

虛假迷惑性,使銀行信貸“鑑別”機能降為弱智。銀行信貸內控機制有一套嚴密操作流程,對貸款對象進行認真篩選,從中選擇適合貸款條件和要求的企業作為支持對象。而如果一旦企業法人表面戴上了許多虛假光環,如各種企業優秀聲譽稱號、某種頭銜,甚至是虛假光豔財務報表等,那銀行信貸審批層就有可能被迷惑,從而做出錯誤信貸決策,最終導致信貸資金被詐騙。

如吳東家族及其企業騙取貸款一般套路是向銀行提供貸款所需的相關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利潤表、銀行交易流水、貨物購銷合同、增值稅專用發票等虛假材料;同時通過戴上社團組織頭銜及召開聯誼會等形式有意包裝企業,如吳東獲取廣西企業商會常務副會長,參加各類商界會議,並通過召開企業成立儀式,邀請社會名流參加,以廣大企業影響。再如最近被舉報的所謂河南“首富”就頭等“河南省優秀民營企業家”、 “河南省青年星火帶頭人”等許多榮譽稱號,為詐騙貸款提供了“護身符”。

因而,在提高貸款風險“鑑別力”上,銀行部門不能單打獨鬥,應加強與稅務、工商等部門聯合協作,提高對企業虛假納稅、虛假購銷合同、虛假財務報表等識別能力;尤其政府及社團部門應取消一切言過其實的榮譽授予,杜絕榮譽授予氾濫,以防企業藉此“拉大旗做虎皮”,詐騙銀行貸款。

“富商”詐騙銀行貸款案件,詐騙貸款竟高達6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