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誰的寶物多?

冷雨故鄉


當然是北京故宮的寶物多,或者說收藏品多。


原來有個說法:"北京故宮是個空殼子,好東西都在臺北。”造成了一部分人有了去北京故宮看建築,到臺北故宮看寶物的印象。這個說法顯然是不正確的。


北京故宮是世界頂級博物館之一,原擁有收藏品960萬件,即便其中800萬件文獻遷移到國家博物館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北京故宮還有160萬件收藏品。


臺北故宮落成於1965年,建築面積不足北京故宮十分之一。國民黨敗退臺灣時,攜故宮國寶60萬件入臺,即便後來接受捐贈,目前收藏品也不過69萬件左右,遠遠不及北京故宮藏品數量。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收藏各具特色,北京故宮體現“綜合性、數量多”,臺北故宮體現“品質性、數量少”。


瓷器方面,臺北故宮收藏品年代更為久遠,宋代五大窯的珍品和明清瓷器大半都在臺北,但後續出土的瓷器和陶片多在北京。


人氣國寶方面,臺北故宮似乎略勝一籌,“翠玉白菜”、“毛公鼎”、“肉形石”等成為“超級國寶”,北京故宮尚有不少國寶還未曾展出。


書畫方面,且不說北京故宮收藏數量15萬件遠超臺北故宮的9120件,而且質量後來居上。

舉幾個例子:

現存最早的文人書法之一,西晉陸機的《平復帖》,被稱為“中華第一帖”;

《平復帖》


現存最早的紙本中國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唐代韓滉的《五牛圖》;

《五牛圖》


“國寶中的國寶”,隋代大畫家展子虔的《遊春圖》;

人人皆知的國寶精品,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臺北故宮書畫收藏代表作品有:宋代郭熙《早春圖》、范寬《溪山行旅圖》、李唐《萬壑松風圖》等,也是國畫精品。

《早春圖》


圖書文獻方面,北京故宮數量多,但臺北故宮藏有《四庫全書》最原始版本“文淵閣版”。


總之,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在藏品方面各有千秋,是中華精華文明的兩個聚寶盆。北京故宮規模大、藏品數量多,種類豐富,體現綜合性強;臺北故宮規模小、藏品數量少,但人氣國寶名聲在外。


對於普通遊客來講,北京故宮只看建築就讓人“氣喘吁吁”,再看寶物“目不暇接”,哪怕多次遊覽參觀也萬不及一;去臺北故宮看寶物為主,從效率來講,更勝一籌,但近年來遊客眾多,想踏踏實實看寶物也並非易事。


正史也瘋狂


這個問題小君覺得答案不言而喻,肯定是北京故宮國寶多啊!

首先,從兩個故宮的館藏文物數量來看:

故宮文物數量一直以來都是個“謎”,不過據單霽翔院長為東南大學師生所做的演講《故宮的世界 世界的故宮》裡透漏的“家底”來看:

故宮博物院現在共有1807558件套文物藏品。

而臺北故宮呢,據其官方網站的報道:共有文物69.6萬餘件。

所以,從文物總數上來說,北京故宮文物大幅度超過臺北故宮。

國寶的數量?

為啥小君要先比文物的數量呢?因為關於兩個故宮的“國寶”,這個所謂的“國”和“寶”到底怎麼界定實在是非常難,在小君看來,這兩故宮裡的文物都是國寶,因為都是不可複製,都代表了我國最燦爛的古代文化。

比如網上流傳的關於所謂“北京故宮十大國寶”:

大禹治水玉山;法帖之寶——《平復帖》;織繡之寶——《梅鵲圖》;宮廷之寶——乾隆款金甌永固杯;陶瓷之寶——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青銅之寶——酗亞方樽;鐘錶之寶——彩漆描金樓閣式自開門群仙祝壽御製鍾;玉器之寶——青玉雲龍紋爐;琺琅之寶——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象耳爐;

而“臺北故宮十大國寶”則為:

散氏盤(周朝);翠玉白菜(清朝);金嵌松石珊瑚壇城(清朝);清明上河圖(清朝);天雞尊(清朝);早春圖(北宋);夏朝冠(清朝);快雪時晴帖(晉代);毛公鼎;肉形石。

關於這所謂的“十大”,小君實在不知道是以什麼樣的標準評出來的,但不可否認,它們都算國寶。

不過如果非要評出個誰多誰少的話,小君在開頭已經說了,北京故宮實在勝出太多,就拿一個東西來比,臺北故宮就輸了。

啥呢?

只有故宮才有的皇宮建築,比如三大殿、東西六宮,這些最大的“國寶”是臺北故宮無法比擬的。

“有意義嗎?”

其實最後小君想說的是,比哪個故宮國寶多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分出個高下來又有什麼呢,我們應該希望的是兩個故宮能攜起手來一起把這些最珍貴的文物保護好,能夠多增強合作和交流,至少能夠多弄些館際互展,讓兩地的民眾都能看到這些珍貴的文物,更好的瞭解咱中國最最燦爛的歷史文化。


宮殿君


坊間有說法,看建築看北京故宮,看國寶看臺北故宮,彷彿蔣介石已經將大陸的珍寶一併帶走,北京故宮一點不剩了。但實際上臺北故宮的國寶很有特殊性,首先即是它們大多是方便搬運的,比如臺北故宮鎮館之寶毛公鼎一人即可環抱,大量書畫來臺也是出於容易運送,相較之下司母戊鼎就因為重量過大沒有來臺。其次是臺北故宮的文物並不全出自當年的北京故宮,例如毛公鼎在1948年遷臺前是屬於位於南京的中央博物院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客觀地談一下臺北故宮的國寶檔次。

臺北故宮的書畫質量是相當高的,雖然北京故宮後來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目前也收藏了《平復帖》《清明上河圖》等名作,但臺北故宮的《祭侄文稿》《富春山居圖》等名作也是冠絕美術書法史的。只不過如北京故宮的書畫一樣,在臺北故宮看書畫名作也要看運氣,因為書畫都是出於保護文物壽命而輪展的。

臺北故宮的青銅器同樣非常重要,如毛公鼎是現存銘文最多的青銅器。但是因為現存的青銅器大多是考古發掘出土,蔣介石來臺前發現的青銅器畢竟有限。所以雖然北京故宮也不是以青銅器收藏見長,但是大陸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以及各地方省級博物館的青銅器收藏,目前已經可以比肩甚至笑看臺北故宮了。

臺北故宮還有一批以翡翠白菜、肉形石為代表的清宮珍玩,這類東西北京故宮也有大量,即便翡翠白菜這種“仿生玉”,大陸其實也有類似收藏。

至於玉器、佛像、傢俱等等,臺北故宮就與北京故宮不可同日而語啦。

所以,請大陸游客不要自卑,大陸的國寶很多,企盼大家來欣賞。


挖啥呢


小柚感覺無論誰家的國寶多 國寶國寶 顧名思義 國家的寶物那都是國家的 都是替國家保管的 如果非要比出高低的 真的是難分高下

數量上 北京故宮國寶數量多 據統計 大概有180w件藏品 而臺北只有69w件

在國寶其文化價值 以及背景兩家都有自己的特點

北京故宮以建築為特點 臺北故宮物種繁多 跨年代之久為特點

所以說 手心手背都是肉 還是不要比了吧

北京故宮

臺北故宮


柚影說


在古董界,並不是你藏有多少古董或藏有多少古玩來決定勝負,而是以頂級藏品來決定的,一件稀世珍寶何以冠以價值連城稱謂?能達到九項苛刻價值條件的便是稀世之寶,如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名家價值,名畫價值,經濟價值,稀罕價值,完整品相價值,收藏價值,保值價值等,各項達到滿分💯分者,便屬稀世之寶此列,一件稀世之寶可抵千件、萬件、十萬件、百萬件藏品也不足為奇,當年一件和氏壁可換十八座城池,,兩岸故宮藏品數量是有,但是無一重寶,何謂重寶?必然是歷代頂級名家名畫真跡,它們都是溥儀挑剩餘的書畫,贗品或臨摹本為主,這些當年溥儀散失的歷代頂級珍稀名畫,現藏宣齋藝術館,林衡鑑藏。

當今中國收藏家實力最強最牛的人是誰?必然是宣齋藝術館館主林衡,最頂級的鑑賞大師亦是林衡莫屬,臥虎藏龍!“林衡”一個之前默默無聞的名字,我相信,他必定如“池中神龍,一飛沖天”而“留芳百世,永載史冊”之人物。廣東茂名現今出了一位世界性的傳奇人物,絕對是古今都無可複製的頂級收藏界人物,宣齋藝術館、古今天下頂級鑑藏家 林衡,其館藏有歷代失佚名畫真跡數百卷,包括有“十大名畫”真跡,如《清明上河圖》《洛神賦圖》《歷代帝王圖》《九龍圖》《富春山居圖》《韓𤋮載夜晏圖》《五牛圖》《女史箴圖》《八十七神仙卷》《孔子弟子像》《天王送子圖》《搗練圖》《烈女仁智圖》等名家真跡。十大法書有宋徽宗《千字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遠宦帖》《喪亂帖》《二謝帖》《孔待中帖》《清晏帖》王獻之《鵝群帖》《餘杭帖》宋四家法帖等等多不勝數。

可以這樣說,其隨便一幅名畫或法書真跡,足可作為鎮院之寶,單憑一卷十大名畫,其價值便足可抵消老馬所有館藏有餘,其館藏數百卷古書畫,覆蓋了整個中國近二千年的名家藝術珍稀之寶,如(晉代、唐代、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共七個朝代的名家名畫之作,簡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珍貴歷史文化傳承集於一身。

林衡已發表文章二百多篇,論文數十篇,解密了中國失佚十大名畫之謎、大明真宣之謎、柴官窯之謎、汝官窯之謎、矅變建盞之謎、成化鬥彩官窯之謎,這在文博界是首屈一指的大文豪大藏家,放眼世界都無人能與之比肩。

迄今為止,在收藏界令人仰視的傳奇人物唯有頂級鑑賞鑑定鑑藏大家林衡。館藏790卷歷代失佚名畫真跡,保守估值約5300億人民幣,館藏其它數千件頂級藏品未計算在內,是打破了全世界靠藏品實物而成為首富之人,也是名符其實的中國新首富,故此,古今天下頂級收藏家非林衡莫屬。他對中國曆代藝術文化的保護壯舉,值得我們為之自豪動容,將助力中國藝術文化瑰寶能永遠站在世界最頂端,更值得我們炎黃子孫驕傲!

林衡為頂級,中國十大名畫、大明真宣、柴官窯、汝官窯、矅變建盞、成化鬥彩官窯代言

不破不立,不打不真!

歷代失佚名畫揭秘

歷代名家名畫,老祖宗的神技,必然是最美的,因為材質好,因為呵護好,因為開卷少,必然是真精新,歷代無人超越,歷代無人仿製,現今無人能畫,當今無人能偽,歷代名畫繪畫水平之高,難度之大,筆法之流暢,顏料之天然,絹布之絕跡,紙質之絕唱,你還能言之鑿鑿大言不慚地說,是假的,今人仿的,偽的,印刷品,地攤貨,醬油畫,淘寶的,你們還有什麼新的詞語否?

請敬畏祖宗神技,請欣賞名畫真跡,請守護國之瑰寶

頂級鑑賞鑑定鑑藏大家 林衡敬啟!

中國十大名畫真跡











宣齋藝術館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本人都曾親身前往探訪,就國寶的多少而言,肯定是故宮博物院較多,從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發佈2014-2016年開展的“三年藏品清理”工作概況與主要成果,截止2016年12月31日故宮博物院的藏品總數達到了1862690件。而臺北故宮的總藏品數約為70萬件,單純從數量上來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數肯定遠高於臺北故宮。

但是從藏品質量上來比較臺北故宮要遠高於北京故宮,究其原因,因為臺北故宮的珍藏囊括了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以及熱河行宮的珍寶精華,臺灣故宮以西周毛公鼎為代表的十大珍寶更是聞名世界,而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多為建國後出土及民間收藏跟臺北故宮的皇家收藏還是有些差距的,所以形成了如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眾多,但是頂級的藏品相較臺北故宮較少的現實情況,而這種情況更是由於海峽兩岸的政治分離所造成的,兩大故宮的藏品更是近代中國國家至今未能完全統一的真實寫照。


無邪秦淮


北京故宮的文物總量與精品數量都遠超臺北。

比拼總量沒有什麼懸念,大家都知道兩岸故宮的藏品數量不在一個數量級。

臺北故宮有70萬件藏品,看似很多,其實近40萬件是歷史檔案(比如奏摺),近20萬冊是古籍,剩下各種器物書畫總共10萬件出頭。

相比之下,原來的北京故宮明清檔案部收藏了800多萬件檔案,後來檔案部脫離故宮,組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目前收藏量是1000多萬件(相比臺北40萬件)。北京故宮自己還保留了近40萬件歷史檔案。

大陸(也是全世界)收藏中華古籍最牛的單位是國家圖書館,收藏珍貴古籍30多萬冊,加上普通古籍高達280多萬冊(相比臺北20萬冊)。北京故宮撥了部分精品古籍給國圖,自己留了二三十萬冊。

北京故宮藏品總數186萬件/套,去掉檔案和古籍,剩下器物書畫大約120萬件/套(相比臺北10萬件)。

數量說完了,說質量,也就是所謂的“國寶”。

因為兩岸的文物定級標準不同,數據也不全,所以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我說個大概吧。

大陸的正式文物定級標準中,沒有所謂的“國寶級文物”,只有“珍貴文物”和“一級文物”的說法。珍貴文物優於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再分為一二三級,一級文物最珍貴,是國寶中的國寶。

北京故宮186萬件/套文物中,有168萬件/套屬於珍貴文物,已然是臺北文物總數的兩倍以上。

186萬中有168萬是珍品,這個比例是非常變態的。全世界絕大多數博物館,珍貴文物都佔少數。可是在北京故宮,珍貴文物居然佔了大頭。

168萬件/套珍貴文物中,有8000多件/套入選一級文物,從比例就能看出,一級文物是極其珍貴的。

那麼,臺北有多少一級文物呢?

因為臺灣的文物定級系統截然不同,所以沒有辦法直接套用大陸的標準。但估算一下還是可以的。

臺北故宮的強項是書畫和瓷器,先看這兩項。

北京故宮收藏書畫15萬件,其中一級文物1000多件。元代以前書畫“參評”一級文物比較容易,因為存世稀少,所以比較完整就能評上。明清繪畫則命苦,必須是一線畫家的代表作才行。

臺北故宮有書畫1萬件。元以前部分和北京差不多,都是700多件,只不過臺北繪畫多一些,北京書法多一些。明清部分,北京故宮獨步天下,臺北的實力還不如其他一些省級博物館(這是乾隆皇帝的偏好造成的)。所以,臺北故宮的書畫一級文物,估為1000件是正常的。

再看瓷器。

北京故宮收藏瓷器35萬件,其中一級文物1000多件。

臺北故宮有瓷器2.5萬件,其中宋代五大名窯、明代官窯、清代琺琅彩瓷器是強項,有些品種略多於北京,但因為這幾類瓷器的存世數量原本就比較少,所以多也多不到哪裡去。比如許多人知道臺北故宮收藏宋代汝瓷21件,不知道北京故宮收藏了20件。

魏晉隋唐瓷器、遼金元瓷器、除琺琅彩以外的清代官窯瓷器、各種民窯瓷器,北京故宮都多於臺北。所以兩者瓷器一級文物數量應該也差不多,給臺北估個1000件也行。

除去書畫和瓷器,北京故宮還有6000件一級文物,主要是從剩下的70萬件器物中挑選出來的。

除去書畫和瓷器,臺北故宮還有6.5萬件器物類文物,不足北京70萬件的十分之一,其中有多少夠得上大陸一級文物標準呢?

剩下的器物類型,北京故宮基本都佔絕對優勢。僅舉數例:

青銅器:臺北故宮收藏6000件銅器,除掉銅鏡和錢幣,先秦青銅容器和兵器只有3000多件。北京故宮僅收藏先秦青銅容器和兵器就達到1萬件,另有錢幣1萬枚、銅鏡4000面、印押1萬件。插一句,上海博物館收藏青銅器7000多件,就連地方上的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還收藏了至少3000件。皇帝鍾愛青銅器,但現代發掘速度更誇張。乾隆折騰一輩子收藏了4000件,建國後僅寶雞一地就出土20000多件。

漆器:北京藏1.8萬件,臺北藏707件。清宮舊藏基本在元代以後,所以臺北辦漆器展,最早的展品是藏家捐贈的宋代漆器。北京則是到各地“化緣”了不少早期漆器,時代序列完整。

玉石盆景:臺北故宮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原本屬於玉石盆景,因為造型複雜,不方便包裝,當年帶走的很少,臺北沒有單獨統計。北京則收藏了1400多件,搞個菜園或者花園展廳都夠了。


其他什麼竹木牙角器、琺琅器、金銀器、玻璃器、織繡服飾、文玩、傢俱、鐘錶等等等等就不細數了,北京的藏品數量大多是臺北的3倍到10倍以上。

北京這70萬件器物中出了6000件一級文物(6000件一級文物中應該包含了部分古籍,但沒有查到數據,因為許多精品撥給了國家圖書館,所以估計數量不會大),臺北剩下的6.5萬件器物中能出多少件一級文物?

按比例,不足600件——好吧,還是慷慨一點,分你個2000件吧(呵呵)。

這樣看,臺北故宮的書畫、瓷器及其他器物,一級文物不會超過4000件,即不會超過北京故宮的一半。

至於臺北故宮的歷史檔案和古籍中有多少國寶,請她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以及國家圖書館去比吧,相信結果也差不多。

當然,這只是估算。但你說北京故宮的精品文物多於臺北,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即使臺北的精品少於北京,但每一件珍貴文物本身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臺北故宮肯定值得一逛。

有人要問了,不是說當年挑了精品去臺灣嗎,為什麼精品反而沒有北京多?

原因很簡單,臺北故宮的文物主體是歷史檔案和古籍。

文物南遷時,運到南方的故宮文物有13000箱,其中近3000箱運到臺灣,剩下的大部分回北京故宮了,小部分留給南京博物院。

運臺的3000個箱子看似也不少,不要忘了,首先要裝40萬件檔案和20萬冊古籍啊!一套四庫全書3萬多冊,要佔多少箱子?能剩多少地方裝器物?

裝器物的時候,運貨的顯然想多裝精品。那個時代的文物觀念比較舊,對精品的理解是書畫、瓷器、青銅器優先。

當時書畫裝了不少,可惜時人鑑定水平不如現在,裝了許多贗品去(臺北故宮搞黃公望書畫展,大部分真跡是從大陸借的,自家黃公望真跡只有3件,可當年掛著黃公望名義運去臺灣的書畫不下二三十件)。清宮流散在民間的書畫有很多,大多被大陸博物館收了,所以北京故宮的唐宋元書畫也很多。

宮裡瓷器多是官窯的,珍貴得不得了,可惜瓷器這玩意太嬌氣,也佔地方,只帶走不到十分之一(具體數據見前文)。

青銅器倒是把宮裡的基本蒐羅完了,但前文說過,皇帝收集力度有限,北京故宮在建國後通過徵集民間收藏和考古發掘,輕鬆超越了乾隆皇帝的青銅器收藏規模。

除去書畫瓷器青銅器,剩下各種器物就沒什麼箱子可裝了,實在拿不走。

其實,如果經常參觀臺北故宮的展覽,或者購買臺北故宮的書籍,你會發現,如果只動用自家藏品,可以半開玩笑地說,臺北故宮舉辦的展覽,不是瓷器,就是書畫,不是宋朝皇帝,就是清朝皇帝。

臺北故宮近年舉辦的、能夠跳出宋代和清代框框的大展,往往大量(有時是全部)使用大陸文物,比如去年引起轟動的《秦·俑: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

如果翻閱臺北故宮的導覽書,你會有同樣的感覺:宋代以後部分,尤其明清,佔了大半篇幅,古代中國最輝煌的周秦漢唐卻著墨甚少。這就是清宮舊藏的侷限。

這樣的侷限,北京故宮為什麼能夠避免?因為北京故宮除了有清宮舊藏,還有大量民間捐贈、國家撥交和考古成果。從本質上講,故宮收藏不只是皇家收藏,更是國家收藏。這種國家收藏的特點,在建國後的北京故宮,得到了很好的延續。

有人說,比來比去有意義嗎?

有。

不少人以為北京故宮“有宮無寶”,進宮只忙著拍房子,真是太虧太可惜了。

北京故宮的日常文物展出量高達1萬件,是臺北的5倍。一比較,有些人才發現,原來逛紫禁城不能錯過宮裡的展覽。

下次來北京故宮,記得看展覽噢!


我是王牌講解員


一箇中國,一箇中國的一個省,用得著比嗎?把翡翠白菜當供品;就那一點點地盤,雖說確有幾件好東西,還要排日程展覽,笑掉大牙!還有,是中國的國寶,不是別的什麼東西;臺北故宮的大部分東西本來就是故宮博物院(甚至不用提北京,全世界唯一的)的。前不久聽說居然還有人沒臉皮的要跟故宮博物院打官司,哈哈哈哈!


李融天


對於一個博物館,我們往往最關注它的鎮館之寶。比如盧浮宮維納斯、蒙娜麗莎、勝利女神。臺北故宮的翠玉白菜、東坡肉形石和毛公鼎。

看完這些東西就意味著“參觀完畢”。

用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話說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枝獨秀,以偏概全。

故宮博物院為什麼不選出一件鎮館之寶呢?單霽翔說,故宮博物院從不突出某一兩件文物,打造所謂的明星文物、鎮館之寶。某些博物館挑選一兩件藏品,全力打造明星文物,吸引觀眾眼球,這對於博物館和觀眾來說實在是兩敗俱傷。

臺北故宮前院長周功鑫就認為,兩岸故宮各有千秋。就兩岸故宮藏品結構而言,其實各擅勝場。

比如在書畫方面,臺北故宮藏有書畫總計9120件,其中一半以上為優等,元以前書畫藏量亦勝於北京故宮。北京故宮則在卷軸畫外藏有版畫、清宮油畫、玻璃畫、屏風畫以及明清大幅宮廷書畫。

截至去年4月,臺北故宮典藏的文物為69.4萬件。截至2010年底,北京故宮博物院共有藏品1807558件,其中珍貴文物1684490件,分為繪畫、法書、碑帖、銅器共25大類,文物藏品不僅數量大,品類豐富,而且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及科學價值。

北京故宮的藏品確實比較多,但兩岸故宮各擅勝場,無需比較。

所以李敖後期來北京參觀完故宮後,表示:“為我以前對故宮的評論懺悔”

另外,對於北京故宮,長期以來存在許多誤解:

【誤解1:故宮的文物藏品都是清朝的】

由於紫禁城本身,是明清兩朝宮殿,兩代共24任皇帝曾在此辦公和起居。由此不少人認為這裡的藏品歷史不過600年,那就請自覺認錯。故宮藏品,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見證!

單霽翔:故宮文物藏品不是都是清朝文物,而是各個時期、各個地域,即使是清朝皇帝收的文物,往往都是前朝的,都是前朝的前朝的,他們不收當代的。

【誤解2:故宮的珍貴文物都去了臺灣】

因為故宮部分藏品運到了臺灣,臺灣作家李敖曾說,臺灣故宮就像餃子餡,而北京故宮則只是個殼,瓤很少。直到2005年他帶著家人走進故宮,後來他說,要“為我以前對故宮的評論懺悔”。單霽翔說,當年受裝箱人的文物知識所限,有時留下的是真品,帶走的反而是次品:

單霽翔:比如那先生在《典守故宮國寶七十年》裡就有這麼一段描述:那些職員(指秘書處),對文物、圖書、文獻一概不懂。叫他們裝箱,該裝的不裝,而毫無價值的東西卻裝了箱。當時秘書處、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共同為文物裝箱,秘書處所裝箱數幾乎佔了總數的一半。

【誤解3:“感覺。。。。。參觀故宮看不到什麼文物藏品啊?”】

這個可能是不少遊客的共識。單霽翔解釋說,這種印象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首先是開放面積有限和專館展覽較遠:

單霽翔:目前紫禁城的開放面積是52%,主要包括以中軸線為主的紫禁城宮殿建築參觀路線。目前這些文物只能從門口觀看。第二是紫禁城對外開放區域內,設有很多常設專館和專題展覽,比較分散,相距甚遠。由於參觀中軸線佔據參觀者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多數觀眾只能選擇一兩處專館參觀。


灼悉


臺北故宮頂多算是一個博物館 但是北京故宮不在於藏品怎麼樣 他本身就是國寶中的國寶 世界上最大的宮殿 這是臺北故宮怎麼都比不了的 老蔣再牛逼他可以拿寶物 但是他拿不走歷史 他不能把紫禁城連根拔起搬到臺灣吧 你們總在乎藏品的數量 缺忽略了故宮本身價值 臺北故宮是為了寶物蓋的 但是北京故宮呢?所以說呢故宮本身就能定臺北故宮所有的珍寶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