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商湯:頂尖的AI企業在關注什麼?

作為國內頂尖的人工智能公司,大家對商湯科技應該都不陌生,它在這幾年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 五年時間獲30億美元融資,估值超75億美元;

· 僱員約4000人,技術開發人員超過一半;

· 營收連續三年保持三位數增長。

為了揭開商湯科技的神秘面紗,2020年1月2日下午,未來企業傢俱樂部一行學習參訪了商湯科技北京總部,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楊帆、華創資本合夥人熊偉銘和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臻雲創投合夥人祝曉成進行了精彩的分享。

此篇內容根據楊帆的分享整理而成。(後面還有精彩問答喲)

走进商汤:顶尖的AI企业在关注什么?

第一部分:讀懂商湯

1、何為“商湯”?

很多人問商湯到底是什麼意思,也有人開玩笑說湯曉鷗(注:商湯科技創始人)姓“湯”,你們是不是還有一個姓“商”的創始人。其實並沒有,商湯最早的名字就是現在的英文名,叫“SenseTime”——感知時間,也可以理解為感知時代。

後來在註冊中國公司的時候,發現還需要一箇中文名,大家就一起討論然後想到了“商湯”這個名字,這裡面其實是寄託了一個理想,希望像商朝的銅器冶煉技術領先世界一樣,商湯也能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領先世界。

我們希望商湯能夠去賦能不同的行業,推動產業的變革;同時通過城市的智能化,給大家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務。

2、商湯“出海”

另一件商湯在做的,就是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我們希望我們的一些技術和產業應用能夠走出去,在更多的地方發揮最大的價值。讓全世界更多的地方和人,對中國的高科技有更強更好的認可。

商湯目前主要是從中國影響力比較強的國家和地區做起,包括東南亞、東亞、中東等,總體算是配合一帶一路的路徑。

在馬來西亞,我們參與建設了馬來西亞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人工智能產業園,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把國內的生態和產品帶過去。包括在新加坡,我們也參與到了他未來五年的人工智能規劃中,商湯是這其中唯一參與的中國公司。

第二部分:AI時代

1、為什麼AI火了?

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有五個環節,包括採集、傳輸、存儲、分析計算和反饋,在這個信息系統的任意一個環節,如果你能做得非常好,你就可以成為一個非常大的企業。

像華為早期的時候,就是把傳輸設備做的特別好。像海康威視做的特別好的,比如攝像頭,採集這個環節做的特別好。20年前這個世界上最牛的企業谷歌,就是把數據分析做的特別好。

你去看整個信息化,我認為任何一個行業和產業,你要把這五個環節全部都走完,才算是真正的信息化完成,才算是形成真正高效的閉環。

按照這樣的推論,2010年後,一些基礎採集硬件的技術進步讓採集上有了很大的提升;5G的出現對於圖像和視頻的傳輸能力又有了一個充分的保障;存儲上也在不斷地發展;那麼,人工智能分析能力的爆發就補上了這個系統的最後一環,這也是為什麼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相關產業能迅速崛起的原因所在。

2、有了開源的代碼,為什麼還需要AI商業公司?

今天做人工智能平臺,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訓練框架,而是除了訓練框架之外還有一套完整的系統,包括大量的數據該怎麼存,多機互聯怎麼解決通信問題,然後數據訓練的標註體系怎麼和訓練體系打通等等。

用一些開源的平臺,每個人都可以弄100萬的數據去訓練模型,但你真正做工業化的生產,需要把幾十億的數據放在一起,去做生產性的訓練和技術創新,這時候你僅僅靠一個開源系統是不行的。

第三部分:挑戰與暢想

1、應用落地挑戰

商湯的應用落地方向總結起來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善政、興業、惠民。

我們在做AI產業落地創新的時候,隨著做的項目越來越多,我們發現總的來說有五件事要解決。

首先你要找到真實有效的剛需,而剛需是需要雙方一起來挖掘的。什麼意思呢?今天如果大家去看病,到底是病人懂這個需求,還是醫生?其實都不是,病人只知道我哪裡疼,醫生沒看之前也不知道病人是啥病,那這時候就需要兩個人坐下來聊才知道是什麼病。需求也是這樣一個東西,一個產業要找可被解決的剛需,基本就是一個醫生給病人看病的過程。

第二你要知道這個需求的技術紅線,就是你要知道在什麼時間點上,什麼樣的技術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是技術公司擅長的。

第三你要打造數據閉環,沒有閉環的解決方案會有持續性的問題。其實在很多行業,這個閉環並不常見。

第四要有一個穩固的商業模式,你拿技術破局是比較容易的,在一個行業裡,你想要掙一年錢、掙兩年錢比較容易,但是你想要用技術做長期壁壘或者說護城河是很難的。

最後一個是融合創新能力,這個有點虛了,但本質上還是說,在真實的場景中解決問題,你需要的不是一個單點的技術能力,而是一整套技術體系,要各種手法一起上,才能把事情解決做好。

2、 暢想未來

第一,互聯網廣告為什麼掙錢?因為互聯網廣告跟線下廣告的一個非常大的差別,就是線上可以實現定向投放。那如果線下能夠實現信息的自動化採集和自動化反饋,那麼線上的整套廣告體系的邏輯都可以全部搬到線下去,這會帶來一個非常大的市場。

第二,人類接觸和感知這個世界,90%的信息都是靠視覺,那視覺的本質是什麼,是電磁波,人們只能看到一段可見光波,紅外線紫外線我們都看不見,一個真實的物體它去進行信息之間的交互,本質上就是用的電磁波。

那今年我們做的一些嘗試,包括商湯做的一些遙感,很多視覺算法其實是可以橫向平移到非可見光波。最終,我們可以通過這種信息的採集,把整個線下的物理世界全部描繪出來,這個還蠻科幻的。

第四部分:互動問答

提問1: 5G時代到來後,面對爆炸式的數據量,如何解決存儲的問題

楊帆:前面提到的五個環節,商湯主要還是做分析這一塊,在應用和採集上也做了一些,在傳輸上做的比較少,那存儲這一塊可能跟我們的本行相距的遠一點。

不過從大面上來說,現在業內的基本共識就是,未來肯定是一個“端邊雲”的分級架構。在邊緣側其實會有大量的中小型數據塊,去分散掉整個中心端的數據存儲和傳輸壓力。5G和傳輸技術的進步又讓這件事更可行了一點。

但是在中心側,依然還是會形成一個非常大的中心,畢竟AI本質上的作用,就是利用大量數據的聚合產生的規模效應,這點其實和互聯網很相似。

提問2:目前一些企業對人臉識別的應用,可能就是用來開門的,但開門這件事手指頭能開、卡也能開,那在組織效能管理上,AI能做什麼?

楊帆:人臉識別今天做了很多中小型的淺場景應用,它其實並不單純是一個價值替換,人臉識別最大的價值其實是它的低成本和便利性。

如果僅僅從人員管理的角度來說,單看人臉識別可能的確沒有那麼多的應用空間。但我覺得今天人工智能更大的價值,其實是在傳統企業,對整個流水線進行生產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