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疑霧”是“疑雲”:分眾傳媒利潤率疑雲,投資大佬也被套

分眾傳媒算是去年討論非常激烈的一家公司,幾乎所有人都在圍繞著電梯媒體來看待公司的未來發展,很少有人跳出來站在整個戶外媒體的角度來看待整個行業的狀況以及發展,整個戶外媒體經營的好不好?

“穿越疑霧”是“疑雲”:分眾傳媒利潤率疑雲,投資大佬也被套

利潤率究竟如何?

我試著整理了主流的國內戶外媒體公司,看完這些公司的發展以後,最後在翻轉回來重新審視分眾,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比較慘的兩家:

華視傳媒:

公司的主要業務是運輸系統上提供內容和廣告,其中主要是地鐵列車和地鐵平臺方面的廣告,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公司地鐵廣告平臺覆蓋中國19個城市,包括約87,844個數字顯示器。來大概看一下公司的經營數據:

“穿越疑霧”是“疑雲”:分眾傳媒利潤率疑雲,投資大佬也被套

2009年以後公司的經營數據急轉直下,連續多年錄得虧損,可以見地鐵移動廣告未必是一門很好的生意?

航美傳媒: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們在中國31個機場運營數碼相框和數字電視屏幕,包括中國六大機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和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此外,我們還擁有合約特許權,可以在 七家航空公司運營的飛機上銷售數字電視屏幕上的廣告,包括中國南方航空,中國國際航空,中國東方航空,海南航空和上海航空等中國領先航空公司。

來大概看一下公司的經營數據:

“穿越疑霧”是“疑雲”:分眾傳媒利潤率疑雲,投資大佬也被套

公司自上市以來持續虧損,這麼看來機場航空廣告也不是一門好生意?機場的問題在於機場方的強勢地位,機場廣告看似前景好其實主要收入都被機場拿去了。

比如2009年1月份天駿傳媒向深圳機場請求解約高價合同,而一旦毀約後續再次招標基本很難成功,進退兩難。

比較一般的一家:

華語傳媒:

和分眾一樣做電梯媒體生意,但所在點位較分眾要差不少,來大概看一下公司的經營數據:

“穿越疑霧”是“疑雲”:分眾傳媒利潤率疑雲,投資大佬也被套

可以看到自2014年以後公司的經營出現明顯下滑和波動,利潤率開始出現大幅下滑,但仍然比上面兩家公司的經營狀況要好的多,說明梯媒的生意屬性確實要好於其他行業。

在二、三線市場,電梯廣告公司的營收90%來自於當地企業,10%來自於全國性品牌,可以看到二三線市場的廣告主多以地方品牌為主,因此全國性品牌投放力度不大。

是否存在邊際效應遞減的狀況?畢竟地方品牌的廣告投放額度有限,人群覆蓋面也比較小,分眾開始下沉的點位是否能維持原有的經營利潤率?

經營的還不錯的兩家:

白馬戶外媒體:

公司目前已擁有4萬座候車亭,覆蓋全國26個重點城市,每年收入超過16億元。來大概看一下公司的經營數據:

“穿越疑霧”是“疑雲”:分眾傳媒利潤率疑雲,投資大佬也被套

“穿越疑霧”是“疑雲”:分眾傳媒利潤率疑雲,投資大佬也被套

候車亭廣告的利潤率一直較為穩定,公司淨利率一直保持在15%左右,但是從2013年以後廣告單位售價的增長極小,如下圖(換算成1為起始價格):

“穿越疑霧”是“疑雲”:分眾傳媒利潤率疑雲,投資大佬也被套

公交亭媒體的廣告價格已經多年停滯不前。增長更多的來自於點位的增加,其他戶外媒體的價格提升幅度會如何?

德高集團:

德高集團(JCDecaux Group)創立於1964年,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國際性戶外媒體公司,並在巴黎Euronext上市。業務範圍涉及機場廣告,街頭廣告,戶外大型廣告牌。來大概看一下公司的經營數據:

“穿越疑霧”是“疑雲”:分眾傳媒利潤率疑雲,投資大佬也被套

可以看到街頭廣告的毛利率接近白馬戶外媒體,說明候車亭廣告是一個優質資源,而機場廣告和戶外大型廣告牌的毛利率大概在11%-13%左右,再一次說明機場廣告的大頭仍然屬於機場,最強大的廣告公司也沒有議價權。

最後回到分眾傳媒的運營數據:

“穿越疑霧”是“疑雲”:分眾傳媒利潤率疑雲,投資大佬也被套

從2012年公司收入快速提升,6年收入增長了1倍多,但真正讓公司利潤大幅增長的是穩定的毛利率以及淨利率的提升,反映出了公司規模效應下的費用攤薄,未來看戶外媒體價格提升程度可能比大家想的要低,而在成本端提升的概率仍然很高,分眾的各項財務指標在2016,2017年很可能處在歷史上高位。

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在營業收入雙位數下滑的情況下,淨利潤率出現了暴跌,公司公佈的主要原因在於大幅擴張背後成本的攀升(然而實際上公司的電梯電視媒體中自營設備僅增長8%,成本增長卻達到65%,是否有早期的電梯點位價格提升公司沒有公佈,還是升級電子設備導致的費用增長?),

新增的點位或者更新的設備是否能夠有效地轉化為利潤還有待觀察,公司業績不佳的主要有原因除了整體市場環境不好,新的競爭對手出現,梯媒的利潤率水平未來能保持在什麼程度也非常關鍵,如果未來公司的利潤率水平保持在2012-2013年的水平。

很多人預估未來2-3年公司營業收入能到達200億,大概利潤在40-60之間,目前市值接近1000億,似乎並不能夠算低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