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成本,让实体经济“轻装上阵”

降成本,让实体经济“轻装上阵”

  ◎《南方》杂志记者/李拉 史成雷 通讯员/邵启文 发自广州、东莞、佛山

  问 广东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策 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关键在于打通惠企扶企政策“最后一公里”,提高政府、行业协会等的公共服务属性,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提高企业的获得感。

  “减税降费总额超过2万亿元。”

  2019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提到的这个数字,大大振奋了广大企业。

  2019年4月召开的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强调,减轻企业负担,是应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局势和经济下行压力、落实中央“六稳”要求的重要部署,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是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市场活力,进而提升广东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成为当前亟待思考的问题,也成为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关键。

  【直呈现状】

  企业生产成本上升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2018年,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2018年退还部分行业增值税留抵税额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在广州开发区税务局的帮助下,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公司就获得了几千万元的退税。”高新兴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双广介绍,“我们将部分减税节约的资金投入到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巩固科研基石。”

  高新兴的经历,是中央及广东省大力推动企业降成本的缩影。

  2017年8月,广东省政府出台?“实体经济十条”,仅一年就为企业减负近千亿元。2018年9月,广东省又公布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实体经济新十条”,涵盖降低税收负担、降低企业用地、用电、社保等十个方面。截至2019年9月底,“实体经济十条”“实体经济新十条”的实施,已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约2208亿元。此外,2018年,全省新增减税降费约1600亿元。

  然而,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大背景下,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盈利空间受限等问题仍然突出。其中,原材料、人工、融资等成本高企仍然是制约部分广东企业发展的“拦路虎”。

  融资难,是许多企业绕不开的话题。“同样拿到海外订单,国际同行可以快速从金融机构获得低成本资金,但是我们拿个1亿欧元的项目,基本上就周转不过来了,因为金融机构贷款有各种限制条件,要看企业负债率、抵押担保等。”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维兵如是说。

  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明珞汽车可说是“明星企业”。可即便如此,融资难、企业成本高,仍然是这个快速成长中的企业面临的难题。??

  广东省政协委员张华在提案中指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一些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存在歧视性待遇。”

  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对生产成本高企反映敏感。广东省工商联调查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参与调查的民营企业中,在原材料成本方面,六成(60.05%)企业同比增长,其中两成多(21%)增长10%以上。企业用工成本方面,66.91%的企业同比增长,其中25%增长超过10%,个别甚至30%以上。物流成本方面,52.45%的企业同比增长。

  东莞市虎门镇工信局2019年一季度制造业重点企业调查问卷显示,企业当前生产经营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之一,便是经营成本高。主要表现在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和资金周转困难。虎门镇工信局相关人员介绍,近年来,由于虎门镇企业数量增长和职工工资上涨,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招工难问题,有的企业不得不提高用工成本,进一步削薄了产品利润。

  人力成本高,在创业型企业中也十分明显。落户在广州海珠区的逸仙电商副总裁黄一耕提到,逸仙电商员工从2018年的300人增长到2019年的2100人,对人才的需求很大,但创业公司知名度不高,“难以招到优秀人才,人力成本随之就高”。

  此外,行业之间存在信息壁垒、企业生产的非标准化、诚信成本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也造成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

  【发展之思】

  推动惠企政策落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融资成本、用工成本,这些都属于企业生产硬成本。除此之外,政府的办事效率,惠企政策的落地,以及法律、政策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则是企业的另一种制度性交易成本。

  2019年3月,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发布的《2019全国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广东商事制度改革进展处于全国前列。在广东,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时间从商改前的9.4天下降至2018年的2.7天,需交涉窗口数从3.5个下降至1.6个,需办理证件数从4.5个下降至1.8个,均处于或接近全国最佳水平。审批事项和时限大幅缩减,体现了政府简政放权取得的良好成效,企业办事的便利化程度也显著加强。

  但在某些领域,“玻璃门”“弹簧门”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

  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平说,有些地方产业规划“一刀切”,只要是陶瓷行业就加以限制,而不考虑企业的实际环保水平和生产水平。

  此外,政策措施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地方政府在切实推动政策有效贯彻落实,提升企业获得感,进而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仍有不少改进的空间。

  来自广东省工商联2019年初的调查显示,民企对各项惠企扶企政策知晓度、获得感有待提升。对相关扶企政策落实的感受,39.40%的企业表示“无感觉,企业没有享受过”,“感觉非常好,企业受益很多”的只有11.54%;三成(29.59%)企业表示没有享受过地方政府有关财政奖补资金、融资担保基金、政府组织的人才培训,或地方土地出让金优惠等政策支持。

  【改革呼声】

  提高企业获得感,打造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招”

  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各地政府也在不断“加码”,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措施,为企业减负,力度不可谓不大。

  切实降低企业成本,不只是提供多少优惠政策,关键在于打通惠企扶企政策“最后一公里”,提高政府、行业协会等的公共服务属性,优化金融营商环境,以提高企业的获得感,打造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招”。

  建议一: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加企业政策获得感

  广东省政协常务委员雷彪在提案中建议,围绕解决民营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着力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民营企业政策获得感。

  企业知晓政策、了解政策,是各项惠企扶企政策落实落地的基础。雷彪建议,应加强政策宣讲,着力提高政策的知晓度。“要按照‘谁执行、谁宣传’‘谁主管、谁解读’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政策的宣讲力度”。

  比如,2019年3月,广州市海珠区发布创新岛十八条产业扶持政策。为做好政策宣传、申报、解答工作,海珠区便开始搭建“政策兑现服务平台”网络系统,并于5月正式启动政策受理。目前,海珠区受理创新人才评定、招商平台奖超460份申报材料,实现了“一窗对外、一口受理、一键申报、网络流转、集成服务”的办理模式。海珠区投资促进局还将与阿里“钉钉”团队深化合作,开发可精准推送政策测算和诉求分析的“投资小诸葛”服务模块。

  此外,部分企业政策获得感不强,跟自身不规范也有一定的关系。东莞虎门镇一纺织企业主介绍,目前虎门的纺织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很多在交易中没有规范使用票据,导致没法享受减税降费政策。

  引导企业规范化发展,是帮助企业享受政策红利、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广东省政协委员吴火豪建议,“各地金融部门可携手政府部门,联合成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帮助企业健全和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解决和帮助企业持续发展。”

  建议二:强化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公共服务属性,创新交易和服务模式,助推企业降本增效

  “我们公司的茶园面积有2000多亩,公司发展需要规划人才。但如果长期聘用这类人才,成本很高。”河源市紫金县承龙嶂龙王绿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东灵有些纠结。

  黄东灵感慨,如果多个企业可以抱团共同聘用这类人才,既能分担成本,又能提高使用效率。“这需要政府或行业协会等去推动。”

  黄东灵的期待,在佛山已有类似的成功案例。

  佛山众陶联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陶联”)是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佛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以16家企业为发起人企业,以“产业+互联网+金融资本”为核心打造的B2B+O2O陶瓷产业链的全球性平台。其核心任务就是着力破解陶瓷行业发展的“痛点”问题,助推企业降本增效。

  截至2018年9月10日,参与众陶联平台的企业集团有563个,供应商3514个。众陶联以陶瓷供应链为切入点,将各陶瓷企业的采购集中到平台上,通过大力整合资源、消除中间环节、建立行业大数据、源头采购、集中议价等方式,大力整合资源、消除中间环节,提升了产业效率与产业资源的集中度。仅2017年,参与抱团的企业平均降低成本约在10.58%,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广东省社科院区域研究专家丁力教授建议,强化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公共服务属性,创新服务模式,通过组织化的手段为企业成本“埋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更多这样的探索。

  建议三:优化金融营商环境,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

  在2018年11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把一些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容为“三座大山”,其中,“融资的高山”位列其中。

  张华指出,“在当前宏观经济总体放缓的背景下,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通常利用高利率和强担保的方式对冲高风险。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一般比基准利率上浮50%左右,抵押物评估费等中间费用约占贷款成本的20%”。

  张华建议,应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研究扩大金融机构准入范围,积极稳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征信体系建设,建立信用互通的认证机构,建立综合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财政为中小微企业融资补偿奖励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此外,地方政府应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给予不同的产业政策,配套产业基金,并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民营中小企业倾斜。

  《南方》杂志记者从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了解到,该区通过落实“3个百亿”来破解融资难题。统筹3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对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民营企业的风投机构予以重奖;组建100亿元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加大直接股权投资扶持力度;实施民营及中小企业融资300亿元计划,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池、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等“3个风险池”,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姚维兵提到,2017年,明珞汽车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取得了来自广州开发区下属风投机构2亿元产业基金的支持,解决了燃眉之急。

  当“政、金”齐发力来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