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的所有零部件都是國產的嗎?

yuebyby


很明顯不是,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沒有哪個國家能實現戰機100%純國產,對純國產的執念是一種病。

殲10是我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戰機,已經發展出A/S/B/C等數個型號,殲10系列的研製是我國邁向獨立自主研製先進戰機的里程碑。

雖然是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但是毫無疑問,殲10並不是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國產,最明顯的就是發動機。殲10A/S的量產型使用俄製AF-31FN發動機,殲10B/C則使用了推力增加、帶FADEC功能的AF-31FN-M1(99M1)。

雖然有很多軍迷建信殲10C使用了國產太行系列渦扇發動機,其實這是個美麗的誤會。作為殲10研製之初指定的配套發動機,太行系列由於研製進度落後、性能不穩定,並沒有如願以償的與殲10合體,雖然在殲10的幾架原型機以及2架殲10B上進行了測試(其中一架改成TVC技術驗機,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大出風頭),但是量產型的殲10系列全部使用了俄製AL-31F系列。除了發動機為俄製,殲10還是用了法國的部分航電設備和元器件。

殲10的成功本來就是吸收國外先進理念、技術的結果。網絡上有些要麼腦子空空、要麼心理陰暗(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的“找爹黨”聲稱殲10“山寨”了以色列的“獅”式,其實這兩種打眼一看有點像的戰機有著巨大的差異,比如“獅”的定位是戰鬥轟炸機,突出對地攻擊能力,所以採用了載荷航程性能更好的近距耦合鴨式佈局+後掠主翼,採用高速區間效率較低的皮托管式固定進氣道。而殲10主打高速性能,鴨翼投影與主翼不重合,而且主翼後援沒有後掠,採用了高速區間近期效果更好的二元進氣道,高空高速性能更好。更不用提殲10的體型和噸位較“獅”式更大。

但是如果說殲10與“獅”式一點關係沒有,那也是睜著眼說瞎話,在殲10研製期間,成飛方面曾派出專家團赴以色列,近距離考察“獅”式。通過這種技術交流,成飛方面在設計理念、航電系統架構、座艙顯示系統佈局等方面受益匪淺。

除了以色列,成飛法國達索的技術交流更明顯也更重要。上個世紀80年代,航空工業主管部門曾經公開提出要把成飛打造成中國的達索,法國達索方面也對與中國的合作熱情非常高,成飛從達索引進了飛機設計軟件、飛控和部分航電系統,所以成飛曾經被軍迷成為“成達索”(相應的還是有沈霍伊)。看看陣風的垂尾,與殲10B/C簡直一模一樣。

其實不光我國,在這個全球化越來越深的現在,沒有哪個國家的戰機能做到100%國產,甚至連更小的產品也很難做到。即便是軍機研製能力最強的美國也做不到。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F35,有數十個國家參與制造相關零部件,最近還曝出F35使用了大量由中國生產的芯片的新聞。

即便是絕不外銷的國之重器F22,那架上面沒有幾十公斤來自中國的稀土材料?

武器裝備的自主研製、生產能力在任何時候都非常重要,但是在現在這個年代,再追求100%純國產是一種不合時宜的強迫症。能夠藉助國外的力量提高自己的戰鬥力本來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幹嘛非得抱著純國產的名頭抱守殘缺呢?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殲-10,有名“猛龍”,是我國自主技術生產的第三代戰鬥機代表作,試飛下線的時候,用的俄製AL-31發動機,近幾年搞定了“太行”,升級為四代,可以完全負責任地說,連每顆鏍絲都是國產貨,並可以擠身世上四代機行列中,性能上完全不再遜色於任何人。口氣是否大了一點呢?不是的。有今年珠海表演為證,如果“太行”不是成熟貨,我們不會冒險裝在單發的殲-10之上進行表演,從來就不幹這種冒險事。中國軍工人,在建立了相當的技術自信後,才會放心大膽地拿出手來,給世人一完美的證明,我們可以了呢。此前總在說,我們這落後,那差距,真正的航空差距不是三件兩件,比如航發,專家說起來總是滔滔不絕,有多少種技術難題要攻克,總把實際問題擺在桌面上,從不藏著掖著,說來說去,即給不自信的人們帶來了這樣的印象,我們的技術差距甚大,尤其是美國,本來也差,加上這樣一說,心理上落差就更大。其實成熟的“太行”,有幾個國家能造?

★我們成了。前幾年,AL-31裝上矢量噴管,有兩屆來珠海參加展覽,那時我們也只是看看,沒有購買的意思,即能證明,“太行”的可靠性到了一個成熟期,只是要做的實驗,一個不能少,還是要按研發技術規律,逐步向前推進。測試是為得建立相關基礎,比如材料,比如燃燒室,正在不斷收穫成熟。波音在中國的總經理,即明確地說過,其發動機99%已在中國製造,只有燃燒室仍在美國製造,造好了再拿來,對我們作為最後的一點保留。只是這一點,難比登天。材料上我們發現使用了稀有元素錸,也是國家稀缺的元素,沒有多少發現,進口即受到限制。有了技術也要被卡脖子,航空發動機的難事與糟心事,不是一點兩點。總之我們明白一件事,軍用大推成功了,已經建立了不錯的技術基礎。航發成,一切可成,這就是規律。

★雲是龍精神。個別人不厚道,總是在笑話印度,其實咱們志不在此,正如馬偉明院士的話,要比就比美國,至少也要等類比肩,要不然軍迷們也會打不起精神來。隨著我們的技術進步,看慣了國際同類產品,相關裝備越來越多,便開始變得懨懨起來,有人說,只有殲-20B成了軍,才會尖叫一下下,對殲-10,不感興趣。其實殲-10開創的事業不小,如果沒有殲-10,可以說就不會有殲-20的橫空出世。反之,做好了殲-20,殲-10也會鋼鋼的,不在話下。三代戰鬥機,我們為之奮鬥了二十多年,正在收割成熟。殲-10C相比殲-10A,正有跨代的意義,我們知道,跨代二字並非能輕輕說出嘴,不只換個DSI進氣道,也不只取消了六根加強筋,從裡而外,有內涵,有氣質,每一關鍵技術,軍工人甘苦其中,長期攻關,一筆筆重彩濃墨,這才築就了猛龍精神。

★星辰大海。聽得有人講,殲-10剛好就落後了,是不是這樣,可做商榷。如時下的美國空軍,其戰鬥機飛行員就在講,還是F-16當家。在可見的未來,兩款五代機都成了機庫皇后,F-15生產線又關掉了,也是,不用F-16用什麼?做為四代,仍要堅持站好最好一班崗,只是這一班,不會是三年五載,來日還正長著呢。據一般戰鬥機成長規律來看,沒有十年八載之功,技術問題解決不了。話說F-22裝備了多長時間,至今糟心的難題,一樣也沒有解決,而F-16不正迎來其技術輝煌時期嗎?我們的五代雖說裝備以來,戰鬥力正在穩定增長,但不免也有一個成長壯大時期,那麼當家裝備,不也是殲-11系列和殲-10飛機嗎?按我國航空工業發展規律,生產的一代就是兩款四代機,試製一代不就是殲-20麼?預研的一代嘛,比如今年亮相的“暗劍”,一代更比一代強,實現了技術突破,才能不斷飛躍,人云,我們的未來正是星辰大海。


魂舞大漠


殲-10戰鬥機是我國研製的一款第三代戰鬥機,這是我國航空工業的一個驕傲,在殲-10戰鬥機之前我國是沒有第三代戰鬥機的研製的,最先進的也殲-8II戰鬥機,這是一款在殲-7的基礎上放大而來的型號,殲-8剛開始是與殲-7一樣的機頭進氣,只是到了殲-8II時代才改成機身兩側進去的模式。殲-8II使用的還是渦噴發動機,而殲-10戰鬥機已經開始使用渦扇發動機了。

殲-10戰鬥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一款單發戰鬥機,其使用的發動機是從俄羅斯引進的AL31F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使用範圍非常廣,包括蘇-27戰鬥機系列,殲-11戰鬥機系列,殲-15系列和殲-16戰鬥機等。甚至我國目前裝備的殲-20戰鬥機都是使用的這款發動機的改進型號。

一款戰鬥機不需要每一個零件都是國產的才算國產戰鬥機,實際上國外的戰鬥機也是如此,包括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F-35閃電II戰鬥機上就有不少國外製造的組件,其中有價值超過30%的組件是在英國生產的。戰鬥機的研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各國在實際研製中也會從國外購買成熟的一些零件。

殲-10戰鬥機最新的型號已經是殲-10C系列了,與之前的殲-10A相比是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其機頭部位有了很大的改進,包括進氣道也是DSI這種先進的設計。殲-10C使用了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殲-10C是在殲-10B的基礎基礎上改進而來。


航空視界


這個問題是不是又要說到殲-10戰鬥機的發動機了?關於國產化這個問題,應該理性看待,不要看的那麼絕對,國產化率100%未必是先進、80%國產化率未必就意味著落後!但是,在軍事裝備領域,最核心的技術肯定是購買不來的,個人認為只要核心的技術、裝備自給自足(也只能這樣),其他非關鍵設備能夠採購到性能更好、更可靠、更具性價比的國外產品,也未嘗不可!


裝備國產矢量發動機的殲-10B戰鬥機亮相珠海航展,“機”驚四座!

金錢買不來核心技術和研發人才!

殲-10戰鬥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三代戰鬥機,從設計之初就面臨著外部技術封鎖的局面,別說進口國外先進設備了,就連參與相關技術交流的機會都沒有,也就是在90年代初通過引進Su-27系列戰鬥機及生產許可,才真正接觸到了外部先進戰鬥機的核心技術。殲-10戰鬥機的研發過程可以說是歷盡艱辛,在條件極其艱苦的階段,宋文驄總師竟然要在工作之餘靠幫助夫人售賣茶葉蛋補貼家用,這種情況下還哪有什麼條件考慮購買國外技術、設備!
殲-10戰鬥機總設計師宋文驄!

殲/10戰鬥機在1998年實現首飛,2006年力量裝備部隊形成戰鬥力,由於與之配套的WS-10“太行”發動機研發進度拖後,最初生產的殲-10A型戰鬥機採用的都是俄羅斯進口的AL-31F發動機,這也成為了殲-10戰鬥機揮之不去的“陰影”,在網絡上被各種噴“心臟病”!但是,除了發動機,殲-10戰鬥機的氣動佈局、航電、數字飛控、雷達、機載武器等全都是自主開發!在殲-10B戰鬥機裝備“太行”發動機後,殲-10後續系列戰鬥機已實現了全部核心設備國產化,包括矢量噴管技術!
殲-10A戰鬥機採用的是俄羅斯的AL-31F發動機

說到全部國產化,即使是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其最先進的F-22、F-35戰鬥機零部件也不是100%國產,F-22戰鬥機之前爆出的“供氧系統故障”事件中就曾將“鍋”拋給我國,說是採用了由中國製造的電子部件,這是對“中國製造”的誹謗還是褒揚?傻傻分不清楚!F-35就更不用說了,其參與研發的就包括英、意、澳、挪、土等多個國家,零部件更是全球採購,國產化率更低,但是,美國完全不擔心會影響F-22、F-35戰鬥機的生產和使用!
F-22戰鬥機供氧系統故障曾想“甩鍋”給“中國製造”!
“國際合作項目”F-35戰鬥機

雖然不能肯定殲-10戰鬥機所有零部件是不是都是國產,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殲-10戰鬥機所有關鍵設備肯定是國產!原因之一就是國外能夠出口給我們的設備已經比不上我們自己生產的設備,最典型的航空發動機,中國戰鬥機的“心臟病”已徹底治癒!過分強調國產化率也會失去其本質的意義,在不影響核心技術發展、能夠提升使用性能、降低生產維護成本的前提下,在國產戰鬥機上採用一些進口設備,有何不可?!
如果自身技術水平不到家,就算進口再多設備也沒意義!


威吶解析


這個問題很無聊。所有人都知道,初期的殲十發動機是用俄羅斯的,根據公開資料,電子設備也有部分進口零件,說是法國。到現在的殲十B,發動機也用國產太行了。一個飛機上萬零件,在全球化的今天,搞全國產沒有意義,主要是核心技術,必須有,次要零件就隨便了,美國英國用我們的龍門吊造航母,誰有意見?也沒什麼吧?全球化時代,只要有足夠技術,整合能力,別說飛機,你組裝個宇宙飛船都可以。技術整合才是難點,印度的阿瓊坦克,用德國動力,英國大炮,搞三十年,然後呢?涼了!光輝戰機(LCA),美國動力,法國的設計和飛控,以色列的雷達電子,又涼了!就是差的整合,整體設計,這個才是重點。





卡俄


別再糾結這個問題了,小夥伴們!一開始我們的殲-10戰鬥機不是所有零部件都國產,但是渦扇-10成功之後實現了100%國產。最早的基本型殲-10,發動機用的是俄羅斯AL-31F發動機的單發戰鬥機改裝版本。一說這個,馬上會有噴子和槓精跳出來:戰鬥機最重要的心臟都是進口的,殲-10戰鬥機算個屁的國產戰鬥機!美國的F-22戰鬥機還用我們生產的PCB板呢?那美國F-22戰鬥機就不是美國國產了?

殲-10是我國第一款獨立自主設計的第三代戰鬥機毫無疑問,懷疑我們抄襲的只有我們自己的軍迷和一些有心機的外國不正規媒體。這些不正規的媒體和軍事雜誌,曾多次報道殲-10外形和以色列“獅”式戰鬥機相似,再加上以色列和我國關係密切,說我國在研製殲-10的時候,可能得到了來自以色列的部分技術。但其實只要注意一下這兩款戰鬥機的研製時間和氣動佈局的差異就可以發現,我們的殲-10和“獅”式戰鬥機沒有關係,其氣動佈局的方案是來自爺爺的殲-9方案。



另外一個角度看,我們自己懷疑殲-10其實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當然,這也和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有關係,我們想要一款100%的國產戰鬥機來證明中國航空工業的實力。但是就我國航空工業當時的實力來說,要做的100%國產的確困難。同時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加上成本和戰機性能等一些原因,也根本沒必要去追求所謂的100%國產。我們設計好了優秀的中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設計了優秀的機身內部結構,設計好了全面而可靠的航電系統,就差一臺強有力的心臟我們不能全部做好。

這個時候,俄羅斯說,他們願意向我國出口自己的AL-31F發動機。我們何樂而不為?當時我國外部國際環境壓力巨大,各路跳樑小醜在美國的指示下不斷騷擾。正需要一款性能先進,能夠對抗東邊三代機的戰鬥機能夠迅速服役,幫助減輕防空壓力。殲-10已經萬事俱備只欠發動機了,我們自己做不好俄羅斯願意提供,我們又急需戰鬥機來守護我們的藍天,事急從權,選擇俄羅斯成熟的發動機應急很明顯是非常明智的做法。不僅讓我們立馬擁有了一款性能出色的戰鬥機,更是保證了殲-10項目的成功,促進了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

誠然,一款武器裝備的核心部件使用國外進口產品會受到掣肘。一旦在戰時因為政治原因,原本的合作方單方面終止合作,那我國的這款武器將無法繼續生產,損壞的也得不到修復,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軍隊的作戰能力和士氣。高層其實也看到了一點。以殲-10為例,殲-10早期使用俄羅斯AL-31F發動機,但這些年來在加大力度研究國產大推力發動機,併成功推出了性能合格的渦扇-10系列。這幾年,隨著渦扇-10系列的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國產戰鬥機殲-10,殲-11等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渦扇-10,並在訓練中實現了裝備的驗收。
如今的殲-10戰鬥機已經不再使用俄羅斯進口的AL-31F發動機,取而代之的是國產的渦扇-10系列。其中裝備渦扇-10B矢量推力發動機的一架殲-10BTVC技術驗證機在去年珠海航展一飛沖天,以單發戰鬥機飛出了四個過失速機動動作,讓世界刮目相看。如今,換裝渦扇-10的殲-10系列戰鬥機還真的實現了100%國產,全機上下,從航電系統到發動機尾噴口的每一個零件,我們都能自給自足。再也沒有誰能夠對殲-10挑三揀四了!


赤焰噠噠噠


早晚100%國產化!

殲-10戰鬥機一直是中國空軍的主力型戰鬥機,特別是殲-10當前擁有A/B/C/S,等多個型號。可以這麼說中國空軍離開了殲-10戰鬥機,戰鬥力損失一半這話一點不為過。殲-10確實咱們國家自己生產的戰鬥機,零件除了發動機外全部是國產化的。

當前國際軍貿市場情況,特備是封鎖中國軍事技術這麼嚴重,就是我們想從美國、法國買一些高端的雷達、航電、火控等等高端技術,是不可能有人賣給你的。而俄羅斯航空工業這方面比我們還落後,我們也不可能向俄羅斯購買。

殲-10現在就是最大的問題就是發動機,AL-31發動機系列這個不是咱們國產的。是購買自俄羅斯方面的。因為我們太行發動機產量並不是那麼多,並且主要提供給了殲-11B、殲-16等重型戰鬥機。所以殲-10使用國產發動機計劃一直有,並且殲-10還特意使用太行發動機進行測試。但是為了不影響殲-10服役的進度,我們選擇購買了產量更為可靠的AL-31發動機系列。

就因為如此殲-10可能戰鬥機身上零件100%國產化,但是放到全身的話,就因為發動機不是我們的,要扣除掉20%。現在殲-10C戰鬥機已經服役兩個團了,目前來看沒有具體的說法能確定在2019年後殲-10戰鬥機全部換裝太行發動。可能因為發動機殲-10就被說成不是國產機。這個說法站不住腳的。美國F-16、F-15,甚至F-35戰鬥機就敢保證機身全部的零件都是自己製造嗎?我們殲-10戰鬥機就是我們純國產戰鬥機,我們相信太行發動機肯定成熟配裝殲-10戰鬥機。


出鞘


"所有零部件都是國產″?好像不是,但此問之意似不在/不止於此,背後還有問,寓意深深、暗問連連。

"所有零部件都是國產″未必就好。國產即本國生產,本國自產,自然,在可能和允許的情況下,還是採用國際合作方式生產出來為好。

"所有″關鍵核心零部件"都是國產″未必為宜。也宜走基於可能和允許的國際合作之路,如傳統的簡單、通用、低端的大路貨,還包括如大型飛機的關鍵核心零部件,民用性,高端化,如果不能自產。

基於"所有″關鍵核心技術"都是″自主研發的"所有″關鍵核心零部件"都是國產″一定為好。合作生產不了,關鍵核心技術又買不來、仿不到,就剩自研、自產1條路了,明智選擇、堅定前進,走通了,當然/必定好,是質的突破、量的根基、跑的助力、強的前提。

基於"所有″關鍵核心技術"都是″自主研發的國際先進或領先技術″的"國產″為最好。既是本國獨立自主研發、自行生產、擁有自主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即地地道道的國產正版,關鍵核心技術進而到整個產品又接近以至同於、超過國際一流和領先,自然是"所有零部件都是國產″的最高境界。


肇俊武


殲十戰鬥機,我國自主研發!其主要零部件均為自主研發製造!之前,發動機用的是俄羅斯的,現在新裝備的,都是國產發動機:太行Ws10。

目前,太行發動機已經解決了可靠性和壽命的問題,總體性能不輸於俄羅斯,個別指標還超越俄羅斯!矢量技術驗證機,在珠海展示後,下面就是量產新改進太行發動機,矢量推力,將成為標配!

太行發動機的成功,為WS15發動機的研發,積累了寶貴的經驗!WS15發動機,是殲20的御用發動機,目前在可靠性和壽命方面進展迅速,以後新產殲20,將會全部採用WS15發動機!

必須要說明的,由於西方的封鎖,我國國產武器,國產化比率向來非常高,尤其是核心部件,一定要國產化,不想被卡脖子!在武器當年,是絕不會出現中興事件的!之前是有過大教訓的!包括殲8_2型,美國提出幫助改造,結果被耍了,殲8飛機的所有秘密,對美國都不是秘密!武直10,本來計劃用加拿大發動機,結果被美國攔住了,最好只能用國產,導致發動機功率不夠,不能發揮武直十應有的性能!好在現在已經解決發動機問題,功率已經超過加拿大原本要提供的發動機!美國封鎖,不全是壞事,讓我們放棄幻想,努力攻關,於是形成了中國一整套的裝備體系,而不用被外國卡脖子!

俄羅斯在這方面有切膚之痛!俄羅斯軍艦的發動機,本來都是烏克蘭提供的,烏克蘭一斷供,俄羅斯直接喪失了製造大噸位軍艦的能力,因為沒有發動機!俄羅斯的迥狀是有歷史原因的,當年蘇聯時代,將各種工業分佈在各個加盟共和國,一分家,都成了外國,一旦關係不好,整個鏈條就岌岌可危了!

所以說,中國早就明白這個道理,殲十,也不用看別人的臉色,因為所有零部件,尤其是核心零部件,100%純國產!大家放心!


大師兄講故事侃天下


殲10是目前中國的主力戰鬥機,其擁有A、B、C、S等四個型號。雖然說殲20服役了,不過殲10依舊擔負了中國空軍一半以上的作戰任務,可以說沒有了殲10,中國空軍會有癱瘓的危險。那麼,殲10是全國產的嗎?

現代的戰鬥機都非常精密,殲10也不例外。生產一架殲10,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不是任何一家航空公司自己可以承受的起的。目前殲10也是分為零件生產工廠和總裝工廠的,這些工廠全部都在中國,發動機除外,也就是說,除了發動機,殲10所有的配件中國都可以自產。

殲10所使用的發動機為俄羅斯的AL31發動機。雖然太行系列的發動機也可以給殲10使用,不過殲10是2004年服役的,第一臺太行發動機在2006年研製成功,殲10的服役要早於太行的出廠。後期的殲10也做過安裝太行發動機的飛行測試,結果也很不錯,不過受制於太行的產能,以及不影響殲10的服役速度,中國最終還是選擇了俄羅斯產量非常穩定的AL31發動機。

除了發動機,殲10其它的配件均為國產,其中包括航電設備。試想一下,以現在全球軍購市場對於中國的技術封鎖力度,中國想從歐美國家買一些先進的航電設備,可行性高嗎?俄羅斯會賣這些東西給中國,可是他們在這領域的技術水平還不如中國,所以說,殲10要想成為一款先進的戰鬥機,零配件國產化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殲10國產化程度高的原因,畢竟錢是買不來強大的國防的。

殲10B已經有一部分換裝國產矢量發動機了,最新型號的殲10C也均採用的國產發動機,目前已經服役了兩個團。中國也一直有將全部的殲10換裝太行發動機的提案,只是之前為了保證服役速度而一直擱淺,如果順利的話,2019年後服役的殲10將全部配備國產發動機。目前來說,殲10的國產化程度在80%左右。

相比於其他國家的主力戰鬥機,殲10的國產化程度已經算是非常高的了,這其中有國際對於中國技術封鎖的無奈,也有中國科研人員不屈不撓攻克技術難關的可貴精神,雖然現在殲10依然受制於發動機,但是中國不輸於AL31的發動機已經橫空出世了,不久之後,殲10就是100%國產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