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節“空城計”:過年期間武漢的人非但沒變少,反而更多了

隨著2020年春節越來越近,春運搶票大戰也日趨“白熱化”。日前,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全力做好2020年春運工作的意見》,首次鼓勵“反向春運”,推行回空方向列車票價優惠措施。

2020春節“空城計”:過年期間武漢的人非但沒變少,反而更多了

《關於全力做好2020年春運工作的意見》

《報告》顯示,北上廣往年春節經常上演的“空城”現象或將有所緩解。武漢、成都、深圳等城市也進入反向春運前十。

種種數據顯示,今天的中國很可能正在上演一場深刻的人口遷徙方式鉅變。

武漢上榜“反向春運”熱門城市前十

所謂“反向春運”是和傳統春運”相對應的概念,傳統春運是指年輕人回到老家和父母過年,而“反向春運”則指將家人接往所生活的大城市,或帶家人外出旅行過年。

黃牛倒票、搶票外掛、好友加速……以往,每到春節,一票難求的焦慮就會如期而至。相比之下,反向票源充足且價格相對便宜,成為不少人的新選擇。“反向春運”的流行,不僅減輕了春運期間“一票難求”的壓力,還緩解了一二線城市的“空城”現象。

數據顯示,我國鐵路春運客流已連續4年增長9.1%左右。而反向春運客流,也正以每年9%左右的速度增長。到去年,交通運輸部更是直接用“特徵明顯”4個字,來形容全國範圍內的“反向春運”。

面對這種趨勢,2019年春節,相關部門已有“實際行動”。國家鐵路集團相關人員當時就曾表示,“鐵路部門對部分非傳統熱門方向列車票價,採取票價打折優惠,最高達到6.5折,幫助更多的人團聚。”

有分析指出,“反向春運”的流向,表明中國人的鄉土情結、遷徙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轉變。“反向春運”背後,同樣也是中國民眾過年習俗和觀念的改變:不再執著於“在哪兒過年”, 此心安處是吾鄉。

值得注意的是,“反向春運”引發的關注,與近年城市間人才流向趨勢,一定程度上形成“呼應”。往往是遷出的越多的城市,同時也是遷入最多的城市。

2017年前後,全國範圍內的“人才爭奪戰”拉開大幕。巧的是,正是次年春節,“中國興起‘反向春運’”等報道開始頻現報端,熱度逐年升高。從2018年春節“興起”,到2019年春節“凸顯”,再到今年春節前的“鼓勵”……關於“反向春運”的用詞,不斷遞進。

《報告》顯示,“反向春運”熱門城市前三名,分別是廣州、北京、重慶,武漢排名第七。

2020春節“空城計”:過年期間武漢的人非但沒變少,反而更多了

“反向春運”熱門城市

如武漢、成都、西安等在“人才爭奪戰”中炙手可熱的城市,多是中西部傳統勞務輸出大省省會,也是春運“正向客流”主要目的地。如今兩年過去,這些城市已經成為許多人才的“新選擇”。

今年春節,武漢還“空”嗎?

以往過年期間,只要你曾經在除夕、初一出門走親戚,就一定會被武漢空蕩蕩得幾乎幻覺的街景震撼到。春運帶走了這座人口千萬大城市裡的外來務工人群,帶走了老家在廣闊農村的人們,再算上出門旅行度假的人,武漢變得前所未有的空曠。

按照人口統計數據,武漢市1089萬常住人口裡,非戶籍人口大概佔22%,農村人口占21%,而戶籍城市人口占56%。

換句話說,春節期間,如果平均每10個人裡就有4個回老家過年,剩下的6個人裡,還有一兩個旅行去了,掐指一算:留在武漢的人數差不多是平時的一半。

但這種“空城”的情況正在逐年轉變。

2020春節“空城計”:過年期間武漢的人非但沒變少,反而更多了

春節期間的建設大道 (圖源:HANS漢聲)

2020春節“空城計”:過年期間武漢的人非但沒變少,反而更多了

春節期間的中山大道 (圖源:HANS漢聲)

只要你在過年期間去各大商圈逛上一圈,就會發出靈魂拷問:“怎麼還有這麼多人?”不僅各大品牌門前擠滿了排隊買單的人,商圈裡的餐館也會排隊排到你頭昏眼花。儘管仍然有大量在校學生春節返鄉,但實際上,武漢已經越來越不“空”了。

數據顯示,自2017年武漢啟動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工程”以來,共新增留漢大學生109.5萬人,提前2年完成了原定計劃。

武漢是全國重要的“生源地”,擁有89所高校和130餘萬高校在讀生,但很長一段時間內,高校畢業生熱衷“孔雀東南飛”。2016年,武漢市人才淨流入率為-0.4%。為扭轉局勢,“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於2017年啟動。

最低年薪標準出臺、巡迴校招全年不斷、人才安居工程落地、“全員落戶、全家隨遷、全時辦理”推行,三年來,武漢祭出一系列人才新政,人才外流局面得到扭轉。據統計,2018年,武漢市人才淨流入率提升至19.2%,“人口年輕化指數”增幅居大城市第一位。

正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口、外來人口選擇留在武漢,紮根在武漢,甚至把親人接到武漢過年,武漢才能在今年的“反向春運”熱門城市中排名前十。

2020春節“空城計”:過年期間武漢的人非但沒變少,反而更多了

春節期間的光谷廣場C出口 (圖源:HANS漢聲)

區域發展趨於平衡 湖北外出人員持續迴流

“反向春運”的流行只是中國人遷徙方式轉變的一個特徵,另一個更重要的特徵是,春運總客流量從過去的高增長回落到近乎零增長。

例如,2018年的春運,全國總客流量罕見地出現負增長,總計29.7億人次,相比2017年的29.8億略有下降。其中,下降比較明顯的是公路客流,總計為24.8億人次,同比下降1.63%。

到2019年春運,全國總客流量為29.9億人次,雖略有所反彈,但也稱得上接近零增長了。

可以說,從2017年開始,全國春運總客流量基本停止增長,部分沿海省份客流量開始有所下降。鐵路雖然仍舊一票難求,高速依舊到處擁堵,但搶票難度以及擁堵態勢,完全不如以往。

與全國總客流停漲趨勢一致的是,部分沿海省份客流已經出現負增長。

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5年,春運總客流從36億人次直接跌到28億人次,堪稱斷崖式下滑。

春運總客流量停增,背後的原因想必很多,但最根本的那個原因一定是區域發展更平衡了,或者說,中西部地區有錢了,“孔雀東南飛”不再是唯一選擇。

早在2018年,就有媒體發現多箇中西部省份出現人口迴流的現象。其中,湖北省2017年全省流動人口為660萬人,流入人口為157萬人,比上年增加8萬人。流出人口為491萬人,比上年減少6萬人。

另據國家衛計委發佈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7》報告,近年來,跨省流動人口的比例開始緩慢下降,省內跨市流動的比例則緩慢上升,市內跨縣流動則變動較小。

意思就是,中國人好像越來越不喜歡跨省流動,更願意省內流動了,而省內流動的去向只有一個,那就是省城,這也是近年來如武漢這樣的強省會普遍崛起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是“反向春運”的興起,一方面是春運總客流量接近零增長,這二者都在反映中國人的遷徙方式正在發生鉅變。

一是北上廣深外來人口對所在城市的獲得感、認同度顯著增加,過年不再等同於回老家,把父母接到大城市的新家,也是一種過年方式。這意味著中國流動人口正在從高流動性走向低流動性,候鳥式的生存方式也許將成為歷史。

二是區域發展更平衡了,伴隨著強省會的崛起和帶動,中西部地區的工作機會明顯增多,“孔雀東南飛”不再是唯一選擇,省內流動增加,跨省流動減少,中國人的選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

光谷夢想定位為光谷眾創門戶,以媒體和專業諮詢為兩大核心,為創業者提供媒體推廣、BP諮詢、 課題研究,政策申報、投融資為一體的創業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