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中国文联、四川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芦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慰问活动

四川新闻网雅安1月21日讯(王尧江 何斌 文/图)1月15日至18日,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国美协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著名画家李兵担任领队,四川省文艺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摄影家虎绍平担任副领队,组织中国美协会员、在川的著名画家龚仁军、陈野平、李江、冷蓉、陈志才、戴成华、叶宗明;中国书协会员在川的著名书法家徐德松、王堂兵、马林、郑洪、贾志义、吕楠、钟杨琴笙;中国音协会员、著名作曲家、导演郑仁清,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员、歌唱家李浩仟组成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革命老区、地震重灾区芦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2020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慰问活动。这是中国文联、四川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者在芦山县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活动。

一、走进芦山,亲近芦山开展文艺采风活动

罗纯山下,沫水河畔,震后涅槃而起的芦山城,焕发出勃勃生机,洋溢着节前喜庆氛围。1月15日,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在芦山县文联负责人的陪同下,进行了采风活动。

新春走基层 中国文联、四川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芦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慰问活动

芦山是“汉代文物之乡”。在东汉石刻馆、王晖石棺,大家为博大豪迈、深沉厚重的汉文化所折服。“樊敏碑阙气势磅礴,造型雄浑,雕刻精美,难怪美学家王朝闻将它誉为‘汉魂’、‘汉艺精粹’”“王晖石棺整石雕凿,造型雄伟,工艺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队员、四川省书协顾问徐德松由衷的赞叹!

芦山还是闻名遐迩的乌木根雕艺术之都。雕刻工艺源远流长,郭沫若曾题诗赞誉“西蜀由来多名工,芦山僻邑竞尔雄”。随着民间雕刻工艺蓬勃发展,已在芦山形成了全国乌木根雕第一、根雕第三的大市场。艺术志愿服务小分队参观了本地颇具代表性的“芦山东方乌木艺术博物馆”和“良友木缘”雕刻作品。“《红军来了》作品表现的是1935年中央红军过芦山时,贫农、地主等看到红军散发的宣传单后丰富而复杂的表情,人物形神兼备,这件作品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吴坤向参观者介绍了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构思。中国美协会员、四川省美术馆副馆长龚仁军参观两馆雕刻作品后深有感触,认为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具有较强的思想性,透过作品能看到芦山人历经地震和洪灾劫难后不屈、奋发的精气神!

二、写意芦山,赞美芦山开展书画创作及赠送书画作品活动

1月16日,中国文联、四川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在芦山县开展了书画创作和赠书画活动。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领队李兵作了书画现场创作和捐赠书画活动的动员讲话。

新春走基层 中国文联、四川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芦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慰问活动

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徐德松、马林、钟杨琴笙、郑洪、王堂兵、贾志义、吕楠,中国书协会员、女书法家杨林舒,现场挥毫泼墨,精心创作。笔墨饱满酣畅,力透纸背,如鸾翔凤翥、龙蛇游走。其中,中国书协会员、著名书法家徐德松创作了“根艺神韵”、“汉韵芦山”等作品,中国书协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王堂兵创作了“不负韶华”、“汉风古韵”等作品,中国书协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马林创作了“秀美姜城”、“好风相从”等作品。一幅幅精品力作,行云流水、豪放飘逸、雄健劲拔,凝聚了书画家们对芦山的真挚感情。

新春走基层 中国文联、四川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芦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慰问活动

由中国美协会员、著名画家李兵领笔,龚仁军、陈野平、李江、冷蓉、陈志才、戴成华、叶宗明共同合作,创作了《百花迎春》花鸟画。其中,中国美协会员、四川省美术馆副馆长龚仁军还创作了“飞仙关诗意”,中国美协会员、成都市美协人物画艺委会主任李江创作了“心莲”,中国美协会员、雅安市美协副主席叶宗明还创作了“乡村农家”,等。艺术家们笔歌墨舞,作品意趣兼得,将现场书画创作推向高潮。

新春走基层 中国文联、四川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芦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慰问活动

为期一天的创作活动,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完成书法创作48幅、美术作品10幅。四川省文艺志愿者协会秘书长虎绍平,代表中国文联、四川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将书、画家们精心创作的58幅墨宝全部捐献给芦山县政府。中共芦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涛接过捐赠牌,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16日晚,在芦山县2020年迎春联欢晚会上,徐德松、钟杨琴笙、杨林舒三位书法家现场为广大观众进行了书法创作展示活动。钟杨琴笙的“山清水秀,大美姜城”、徐德松的“汉风古韵,生态芦山”、杨林舒的“汉魂根韵”展演作品,精湛的书艺、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17名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队员积极与观众互动,散发“2020年新春祥瑞”大礼包,将晚会现场气氛掀起了阵阵小高潮。

新春走基层 中国文联、四川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芦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慰问活动新春走基层 中国文联、四川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芦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慰问活动

三、关注芦山,牵手芦山开展书画培训支教活动

1月17日上午,中国文联、四川省文联组织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芦山县开展书画培训支教活动,深受当地书画爱好者的好评。

新春走基层 中国文联、四川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芦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慰问活动

此次活动,由四川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四川省文艺家维权中心)秘书长虎绍平同志带队,组织了中国美协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馆副馆长龚仕军,中国美协会员李江、冷蓉,中国书协会员,四川省书协理事钟杨琴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行草书委员会委员吕楠等5名著名书画家到芦山天功根艺馆(竞尔雄雕塑馆)开展了为期半天的书画培训支教活动。在培训前,虎绍平同志作了培训动员讲话,并认真向学员们介绍了培训活动的目的意义。接着,书法家吕楠、钟杨琴笙对当地约70余名书法爱好者和骨干人员进行培训,认真点评学员们送交的书法习作,解答学员们在书法学习中的基本理论、技法问题,鼓励书法爱好者们勤学苦练,并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书艺交流活动,使在场培训的书法爱好者受到极大启发,进一步增强了书法学习和创作的热情。在美术绘画培训中,著名画家龚仁军、李江、冷蓉同志同当地近30名美术爱好者以座谈讲座形式,同学员们进行了互动交流,为受训学员认真传授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法,建议学员们体验生活从写生、素描练习着手、苦练基本功,克服畏难情绪,不断学习积累美术创作知识,特别是中国画创作的入门技巧,虚心拜师学习,同美术界人士广泛交流,取长补短,通过坚持不懈努力,增强自身美术学习、创作的能力。

参加此次书画培训活动的近100人(次)书画爱好者,虽然只参加了较短时间的培训活动,但大家近距离地同书画名家们开展互动学习交流活动,大家说开阔了眼界,学习到了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大力增强了学习书画知识的积极性。

四、祝福芦山,温暖芦山开展写春联送福字活动

17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徐德松、马林、郑洪、王堂兵、贾志义、杨林舒,分别在思延镇侨爱新村、芦阳街道办的汉姜古城演艺广场义务为广大群众写春联。

新春走基层 中国文联、四川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芦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慰问活动

村委会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书法家们现场挥毫泼墨,将真诚的祝福赋之笔端。一副副火红的春联、一个个灵动的“福”字,映衬着一张张喜气的笑脸。

村庄里、广场上,流淌着如春的暖意,回荡着幸福的笑语。村民冯贤忠兴奋的说:“金猪拱出千重福,玉鼠携来万里春,这副寓意好,巴适得很,我就要这副”;在外打工、刚刚返家的万成丽正巧遇到义务写春联活动,赶紧挤进人群,“讨要”了一副,捧在手上高兴地说“手写的春联更有喜气,贴在家里才有过年的味道,感谢艺术家们送福到家”。

新春走基层 中国文联、四川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芦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慰问活动

喜气洋洋的热闹氛围,也深深感染了在场的书法家们,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队员马林感慨的说:“送福、送春联这样的文化惠民活动最接地气,老百姓也十分喜欢”!

村民们接过对联,择地晾晒在宽阔的坝子上,火红的春联与坝子交相辉映,构成了最亮丽的风景。

侨爱新村村民刘泽培说:“这么多书法名家齐聚一堂现场义务写春联,送祝福,既是一场视觉盛宴,也让我们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国家文化惠民政策的温暖”!村民杨得志说:“这是名家的墨宝,十分的珍贵,是最宝贵的文化年货”。

据统计,此次活动共书写春联1000余幅,“福”字580余张。

五、认识芦山,探寻芦山开展文艺创作座谈会活动

17日下午,中国文联、四川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的艺术家们,在芦山县开展采风、创作、培训、送春联、送福字慰问活动中,为推动当地文艺事业发展,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同中共芦山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共同举办了文艺交流座谈会。四川省文艺志愿者协会秘书长虎绍平带领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部分书画家,同当地民间工艺大师、工艺美术大师们开展了文艺跨界交流座谈活动,深受当地“工匠”“大师”们的好评。

新春走基层 中国文联、四川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芦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慰问活动

在座谈会上,中共芦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周静首先表达了对中国文联、四川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队的艺术家们欢迎和感谢,同时,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了芦山县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当地积极地开展文艺作品创作、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所取得的成果。来自芦山县的8名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唐国富、吴坤等分别向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的书画家们介绍了在根雕、石雕艺术作品的创作、交流、展览中所取得的成果;同时,真切的希望在“根书”“根画”艺术方面有所突破,希望在文联组织的关怀支持下,充分借助广大文艺家的力量,解决工艺美术创作中的困难问题,不断推动民间工艺健康发展。芦山县被评为“中国根雕艺术之都”,芦山的乌木根雕源自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自东汉起,芦山根雕艺术在传承和创新中,名工辈出。截止2019年,全县从事雕刻设计者达2000人,被授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有11人。参与座谈会的志愿服务小分队的中国书协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徐德松,中国美协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馆副馆长龚仁军,中国书协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王堂兵,中国书协会员、四川省书协理事马林等艺术家,同芦山县的工艺美术大师们开展了热情的交流互动,在充分肯定当地各位“大师”“工匠”们所取得成果的同时,积极建言献策,希望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多学习、多研究、多交流、多宣传,搞好“传、帮、带”活动,并在艺术创作上,多多跨界交流,打造出更多的根雕、石雕艺术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