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行政執法的人,是誰?

一個案件的辦理,或許能挽救一位當事人

一個好的制度,能惠及一群人甚至一座城

“蓋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法規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

面對群眾時,他們俠骨柔腸洞悉冷暖

鐵面執法時,他們立身有責恪盡職守

臨危受命時,他們一馬當先衝鋒在前

以法為器,執法監督,牢牢守住公平與正義的底線,他們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掃清無謂證明絆腳石,他們用智慧和擔當為行政權力濫用設置一道道“防火牆”,共同撐起了公平正義的“晴空萬里”。


(一)

她是80後法學博士,待人親和,她是大家眼中的“陳小妹”。

2013年,“80”後博士姑娘陳冠伶來到成都市政府法制辦執法監督處工作。僅用4年時間,她就迅速成長為一名精通業務的骨幹人員,進入四川省專家人才庫。

監督行政執法的人,是誰?

陳小妹很“剛”——

她專業、認真、執著,是執法為民、監督為民的“鐵娘子”。

2014年5月20日上午10點,在成都火車東站廣場出來的馬路邊上,路邊的一個女攤主拽住城管執法人員制服,哭訴:“我不服,我不服,為什麼罰我比別人多,你們就是故意整我!”

隨後執法民警迅速趕到現場,女攤主才稍微平復情緒。這件事對目睹執法全程的陳小妹很有觸動,當時她是規範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實施辦法的起草人。

在之後《成都市規範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實施辦法》出臺的過程中,陳小妹盯住自由裁量權力較大的部門,在先後5次論證會上,陳小妹倒逼部門壓縮自由裁量空間,反反覆覆一對一商討,制定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細化量化標準。

辦公室的燈常常亮到深夜,稿子改了一遍又一遍,到最後已是20多遍。2014年9月27日,該《辦法》經市政府第53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予以公佈,讓成都市執法人員行使自由裁量權有了依據,政府的公信力大大提高。

陳小妹也很“暖”——

執法監督的過程中,陳小妹提出要“親民執法”,注重宣傳法律法規,指導執法人員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引導相對人直覺糾違,不暴力抗法。

成都,作為四川省的省會城市,榮膺2018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執法,切實關係著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關係著老百姓的福祉。

成都市某小區業主投訴舉報該小區七樓擅自搭建樓頂平臺,由於違建當事人電話不接,敲門不應,一直處於“隱身”狀態,執法部門沒有采取任何行動,違建平臺存在較大安全隱患。陳小妹在監督該案行政執法過程中,督促部門履職,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和法定程序,按“無主”違建進行查處,並依法實施拆除工作。

當天,陳小妹到實地對拆除違建進行執法指導和監督,看到鋼架支柱拆掉後,還殘留了幾顆冒出地面有1釐米左右的釘子,便督促執法人員拿大錘把地釘一一砸掉,還細心的用腳搓了搓,查看地面是否恢復平整。圍觀的群眾看到了這一幕,紛紛對執法人員豎起了大拇指。人群中,一位中年男子承認自己是業主,並主動將相關物品搬離現場,配合拆違。

陳小妹始終投入百分百的熱忱,學以致用、開拓創新,務實肯幹,為新時代做好執法監督工作,注入青春活力,爭做改革先鋒。


(二)

一個本該成為造橋鋪路的工程師,卻成為政府法制的探路者。雖不是法律科班出身,卻在法制崗位上幹得有聲有色。有人說他精幹、率性、有魄力,因為他敢說、敢做、有創新。也有人說他倔強、古板、不留面兒,因為他求真、務實、講原則。

他說工作就像長跑,只要有毅力,敢堅持,就會激發自己的潛能,完成過去完不成的事。

監督行政執法的人,是誰?

蔚藍色的駕駛艙屏幕上,50多個行政執法系統像一顆顆行星在閃爍。隨機點擊一顆,該系統執法人員、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檢查數量及情況均清晰可見。這個功能強大的數據平臺,就是北京市目前正在應用的行政執法信息服務平臺。

“平臺建立之前,執法數據大都分散在各個部門自己的系統中,並不能有效歸集和分析利用。讓這麼多有價值的數據‘躺著睡覺’是一種資源浪費。”史凱說,正因如此,北京下決心要建立一個綜合直觀的大數據平臺,讓“沉睡”的執法數據主動“說話”。

史凱帶領他的團隊事無鉅細、親力親為。由於編程人員對執法監督業務不熟悉,許多關鍵業務模塊都由他親自設計並參與研發。歷經四年的建設,北京市行政執法信息服務平臺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執法數據全口徑歸集、權力運行全過程監測、執法效能多維度分析的大數據監測分析系統。2018年,在司法部召開的全國司法行政信息化工作推進會上,作為全國信息化應用系統優秀典型進行了展示。

執法監督處有一項職責是執法邊界裁定,工作中時常會遇到推諉扯皮的執法爭議事項,例如違法建設、騎牆燒烤、工地擾民、汙水排放等等。

一邊是法律制度,一邊是人情世故,一頭是百姓利益,一頭是部門能力,怎麼裁?

史凱認準三條原則,即“依照部門三定裁、依照法律規定裁、依照利於問題解決裁”。經過幾年的努力,執法爭議事項越來越少,而一些裁定結果也成為部門“三定”職責調整的重要參考。

史凱說,沒有私心、不圖私利,體現的是公心,這正是他喜愛這項工作的緣由,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各自的崗位勇於擔當起責任,就不會辜負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三)

他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法律護航人

他是廣州市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改革的先行者

他是執法數據年報制度的奠基人

他是行刑銜接指引體系的設計師

……

他是廣州行政執法監督的一面旗幟

他是廣州市司法局律師工作管理處(法律職業資格管理處)處長桂錦波。

監督行政執法的人,是誰?

桂錦波自西南政法大學研究生畢業後,投身政府法制工作16年,先後奮戰在行政立法、亞運會法律服務、行政執法監督等多個崗位,努力踐行司法為民的信念。

他相信,好的制度,對於改善環境的影響是全局性、根本性的。

一個城市的繁榮程度,取決於這個城市的治理水平,而最能體現城市治理水平的,莫過於制度的制定和執行能力。

2013年1月,在廣州市政協會議上,政協委員曹志偉展示出一幅行政審批“萬里長征圖”,指出廣州市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時間最長為799個工作日,嚴重影響企業投資積極性。廣州市迅速成立了專責工作小組。作為小組成員,桂錦波與同事們日夜奮戰,很快研究出臺了《廣州市建設工程項目優化審批流程試行方案》,通過“整合流程、一門受理、並聯審批、限時辦結”的改革方式,將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時間最短壓縮到37個工作日,一幅“萬里長征圖”縮至“一步之遙”,極大地節約了企業辦理行政審批手續的時間和成本,並由此引發全國範圍內建設工程項目審批領域的改革浪潮。

自2014年開始,原廣州市法制辦行政執法監督處每年都會對廣州各級行政執法機關的執法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在梳理數據的過程中,桂錦波發現,有些行政執法機關,有數十位執法人員、數十萬執法經費,一年的執法行為卻寥寥無幾。為了讓執法機關積極作為、嚴格履職,桂錦波精心制定了《廣州市行政執法數據公開辦法》,通過統一時間、統一模板、統一平臺,督促全市執法機關在每年3月31日前把自己上一年度幹了多少事、幹得怎麼樣,明明白白“曬”出來,誰勤勉,誰躲懶,讓老百姓評說。

食品安全、環境保護、醫療健康等重要民生領域,有些違法犯罪行為往往容易被忽視。為堅決克服“有案不移”“以罰代刑”“有案不立”等情況,桂錦波帶領同事們制定了廣州市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的臨界點指引、證據指引和程序指引,這三個制度三位一體,從實體、證據、程序三個方面,在全國率先構建起了行刑銜接重點問題指引體系,為廣州市“行刑銜接”實踐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路走來,他用智慧和擔當為行政權力濫用設置了一道道“防火牆”、共同撐起了公平正義的“晴空萬里”。他堅信,每一點微小的努力,都將推動進步的齒輪。


行政執法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發揮監督職能,促進依法行政,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構建法治化、便利化辦事環境,以陳冠伶、史凱、桂錦波等新時代司法為民好榜樣為代表的行政執法監督工作者在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