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報:在法治軌道上全面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

1月21日,《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分別在頭版或顯著位置刊文聚焦在法治軌道上全面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修訂後的證券法將於2020年3月1日起施行。就各方普遍關注的諸多熱點問題,新華社記者近日獨家專訪了證監會主席易會滿。

《中國證券報》刊文指出,易會滿表示,本次證券法修訂,歷時六年,社會各方廣泛關注並積極參與。原證券法一共240條,這次共修改166條、刪除24條、新增24條,作了較大調整完善。總結起來主要有十個方面,包括對證券發行制度的修改完善;大幅提高違法成本;專章規定投資者保護制度;進一步強化信息披露要求;完善證券交易制度;取消多項行政許可;進一步規範中介機構職責履行;建立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強化監管執法和風險防控;擴大證券法適用範圍,增加存託憑證為法定證券,將資產支持證券和資管產品寫入證券法等。

《上海證券報》刊文指出,新證券法的施行,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為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明確了方向。證券法修訂完善本身就夯實了諸多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並對制定相應的配套行政法規和監管規章、規則作出了必要的授權。

《證券時報》刊文指出,證監會將抓緊制定、修改相關配套規章、規範性文件。新證券法落地實施,需要制定或者修改大量的配套規定,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法規體系。這項工作已經開展,要借證券法修訂實施這一契機,對資本市場規章制度進行全面的清理完善。

國資委整合修訂央企金融衍生業務監管制度。國務院國資委近日印發《關於切實加強金融衍生業務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2009年以來中央企業金融衍生業務監管制度進行整合修訂。制定《通知》的總體原則包括堅持從嚴管控,堅持套期保值,堅持風險可控,嚴把“入口關”“規模關”“操作關”,指導企業建立“嚴格管控、規範操作、風險可控”的金融衍生業務監管體系,切實發揮好金融衍生業務促進企業平穩運行的作用等。(中國證券報)

證監會與五家機構及其有關人員達成行政和解。中國證監會1月20日消息,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以及富安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期貨有限公司、北京千石創富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國信期貨有限責任公司等五家機構及其相關工作人員,就其涉嫌違反賬戶管理有關規定以及資產管理業務有關規定的案件,向證監會申請行政和解。近日,證監會按照《行政和解試點實施辦法》與上述申請人達成行政和解。(中國證券報)

上市險企承保業績收官 2020年“開門紅”可期。5家A股上市保險公司中,中國人壽率先發布2019年業績預增公告:同比增幅約400%至420%的結果,優於市場預期。由於投資收益大幅提升、企業所得稅明顯減少這兩大行業利好因素共振,如不考慮企業可能存在的一些主觀行為,投行人士預計,上市險企2019年將普遍斬獲高增幅業績。(上海證券報)

消費金融牌照加速發放 巨頭入局或加劇競爭。消費金融牌照發放明顯提速。自去年下半年消費金融牌照重新開閘後,2020年伊始,銀保監會接連批籌兩張牌照,一塊被互聯網巨頭小米剛剛拿下,另一塊被光大銀行收入囊中。截至目前,已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有24家,上述兩張新牌照,意味著消費金融行業再入局兩大玩家。據瞭解,消費金融仍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重點發展方向,去年頭部機構雖然盈利增速放緩,但總體仍然較為強勁。在市場看來,巨頭入場,可能打破舊有市場格局,但近期關於消費金融行業24%年利率“紅線”的爭議,也讓業內有了一定壓力。(上海證券報)

工信部:繼續實施以製造業為重點的減稅降費。工信部部長苗圩1月20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將採取四方面政策措施確保製造業平穩增長,其中之一是繼續實施以製造業為重點的減稅降費措施,包括增值稅和社保費用降低今年要延續到全年並落實到位等。他還表示,有信心確保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另外,對於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特斯拉新能源汽車國產化下線並下調價格、如何推動5G發展等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苗圩都一一回應。(證券時報)

(儲繼軍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