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祥腹黑张克俭穿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风华》了?


胡善祥腹黑张克俭穿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风华》了?

正在热播的历史题材古装剧《大明风华》自播出以来一直热议不断,从最开始颇具争议的朱元璋回眸,到朱家五子嬉笑怒骂的家庭日常,观众们看的津津乐道,口碑自然也不断飙升,不少网友都表示这部剧从剧情到服道化,再到演员们的演技都可谓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良心之作。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朱家五子陆续下线后,该剧的口碑突然遭遇滑铁卢急转直下,许多追剧的网友也纷纷表示弃剧。究其原因,除了剧情走向了揪心的土木堡之耻外,主要还是剧集中对历史人物的改编突然变得魔性了许多,至于到底有多魔性,我们一起来看看。

胡善祥腹黑张克俭穿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风华》了?

一:胡皇后其人

历史上的胡善祥是个体弱多病但品德高尚且十分善良的女人,对待和宫上下都很好,无论是做太孙妃太子妃还是皇后的时期,她都帮助朱瞻基把后宫治理的井井有条,只可惜她运气不好,和朱瞻基之间永远隔着一个青梅竹马的贵妃孙氏,且她一生只有两个女儿,也正因为没有儿子(代宗朱祁钰是吴贤妃之子),被宣宗以无子的罪名废黜了。据说当时的百姓都知道宣宗此举不过是为了给心爱的孙贵妃扶正的机会,因此连民间都很同情这位善良的皇后。宣宗后期也曾多次表达自己废黜胡皇后的悔恨和内疚之情。


胡善祥腹黑张克俭穿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风华》了?

再来看《大明风华》中的胡善祥,她自幼生长在宫中,性格偏激且腹黑,宫斗段位也很高,为了当上太孙妃还和汉王朱高煦有过一段不可描述的交易,后来为了母凭子贵还企图借种生子混淆皇室血脉,只不过被当场抓包,后来因勾结汉王被废,甚至还诞下了代宗朱祁钰。如果不是标榜着历史剧的名牌,这两者一善一恶,一正一邪,几乎很难让人联想到一起,如此这般魔改真是让很多观众直呼辣眼睛,也难免会给不太了解历史的网友们,留下错误的印象。


胡善祥腹黑张克俭穿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风华》了?

二:张太后其人

同样被魔改到颠覆的人物还有诚孝皇后张氏,也就是太孙生母,太子妃张氏。在历史上这位太子妃的升职记可谓十分了不起,用个不太恰当但却浅显易懂的比喻来说,这位太后于大明王朝来说有多重要?就和孝庄太后对大清来说一样的举足轻重。宣德帝刚刚继位时虽然已经27岁,但当时的军政大事却有许多都是听从太后的安排。作为母亲她育儿有方,作为家长她持家有道,无论在家事国事上都深明大义。宣宗死后,痛失爱子的张太后再次辅佐新君,在朝臣们力邀垂帘听政的建议下,张太后又以祖宗之法严词拒绝,她在世时,英宗身边的宦官没有一人敢胡作非为。


胡善祥腹黑张克俭穿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风华》了?

这样以为太后,可以说称其为大明第一太后亦不为过,但在《大明风华》中她却被肆意抹黑成一位,不明事理,不辨是非,甚至恶意挑拨儿媳母子关系的恶婆婆,这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难怪不少明粉儿纷纷表示,是不是张太后得罪了编剧。


胡善祥腹黑张克俭穿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风华》了?

三:张克俭其人

张克俭,何许人也?没看过《大明风华》以前,我们或许会只在读到明末张献忠攻破襄阳,火烧襄王府时,看到这样一个名字,得知在大明王朝末世的风雨飘摇时期,还能有这样一个名叫张克俭的官员大骂叛军而死。

但在《大明风华》中,张克俭摇身一变,穿越了二百多年历史跑到了明初宣德朝变成了张太后的亲弟弟,还怂恿太后索要官职,甚至夸张地跑去劫掠瓦剌族民,触发了土木堡之变的主线剧情。不得不说编剧的脑洞是认真的,胆子之大也是叹为观止!

胡善祥腹黑张克俭穿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风华》了?

张太后不是没有弟弟,但她的弟弟叫张升,一个醇厚谨慎的老实人,或许他真的曾经向做了太后的姐姐乞求过参与国政,但得到的答案却是,不允许!明史上说“太后遇外家严,弟升至淳谨,然不许预议国事。”

没人知道张升是怎么变成张克俭的,更没人知道张克俭是怎么变成反面人物的,若说原创一个人物用来推进剧情,那为什么偏偏选了张克俭这个名字?这样一来真的不会造成历史的混淆吗?

胡善祥腹黑张克俭穿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风华》了?

其实抛开影视作品与真实历史的出入,《大明风华》的确算是一部颇为用心的剧集,但既然标榜了历史剧的头衔,是否就更应该顾忌到历史人物的荧幕再现时,那些不得不注意的细节呢?说实话,这部剧前期对朱家祖孙三代的塑造就非常成功,在遵从正史的基础上做到了添枝加叶,还原了那些史书背后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看到的细节。可惜到了后面,那些魔改的人物设定和为了推进剧情而强行植入的戏码实在是突兀得令人不忍直视。


胡善祥腹黑张克俭穿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看《大明风华》了?


虽然说影视剧改编,过分认真难免有些鸡蛋里挑骨头的意味。而我也可以接受编剧为了故事效果而将一部分张太后的功绩转接到孙皇后身上,可是戏说不是胡说,如果连历史人物基本的善恶立场都加以混淆,那么即便在服道化上能够做到百分之百还原给观众一个大明王朝,恐怕对其抱有厚望的观众们,也不会买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