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背書,看中西方教育的不同,有些地方值得學習

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咱們國內的應試教育受到了抨擊,開始借鑑西方的教育理念,特別看重快樂學習,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保護孩子的求知慾。如果讓孩子做一些重複性的、記憶性的活動,很容易被貼上“落後”、“枯燥”、“扼殺興趣”等標籤,好像孩子背一背書,即便是

有選擇,有方法,階段性的,也會不愛學習了。


孩子背書,看中西方教育的不同,有些地方值得學習

中西教學理念各有不同,西方的啟發式教育,強調作為個體的人的發展,「重視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強調合作式、討論式學習」,這些確實都是我們值得學習和借鑑的。

但是咱們中國教育中「重視基礎」的傳統,也不該全盤否定。重複性的記憶,雖然有時難免略有枯燥,也有遇到孩子牴觸的時候,但這種訓練帶來的紮實基本功,也是不能輕視的。

孩子背書,看中西方教育的不同,有些地方值得學習

我有一位好友在倫敦的一所國際學校裡工作,這所學校的學生主體,是世界各國駐英外交官的孩子,他們在這裡接受英國的基礎教育,教學內容採用的是英國教學大綱。

這位好友並不是中國人,而是個土生土長的日本姑娘,大學才留學海外。她在四年級的班裡做助教,她說很不能理解英國人對孩子學習的寬容度,總是怕傷害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害怕孩子感到bored(無聊)。而如此導致的結果是,班上有好幾個孩子,四年級了還背不過九九乘法表,把她急死了。

孩子背書,看中西方教育的不同,有些地方值得學習

其次,可以藉助一些他人總結的“記憶方法”,常見的有利於提高記憶效率、增加記憶深度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思維導圖:根據已知的知識,畫出思維導圖,將缺失的知識點補充上去。

這種思維導圖,有助於系統性記憶,避免遺漏;以及層次的區分、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繫,適合大型模塊記憶、專題記憶。

理解記憶:對記憶內容先行理解,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要這樣、在理解的過程中,加深記憶。

比如數學公式這種邏輯性比較強的東西,就適合先理解後記憶。

聯想記憶:找關聯關係,相似的、相反的人物、時間、地點、時間等,聯繫起來,加深記憶。

這種記憶方式適合英語單詞之類的單純的內容記憶。

感官記憶:

和學習一樣,記憶也分 “視覺型、聽覺型、觸覺型”等類型,找準自己的記憶類型。

聽覺型的就多聽、多讀;視覺型的就要多看文字、用卡片、圖畫等輔助記憶;觸覺型的就多動手,設計場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