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的门户——中条山

​中条山,位于山西省南部,黄河、涑水河间,处于太行山和华山之间,山势呈狭长的条状,所以被叫作中条山。因中条山屏蔽着洛阳、潼关和中原大地,拱卫着西安和大西北,瞰视着晋南和豫北,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晋南的门户——中条山

中条山只有南风,有一首民谣:“条山一年一场风,年头到年终,刮断山,挂断岭,刮得磨石翻烧饼,刮得柳树耍流星”。虽然有点夸张,但证明这里的风真的很大。中条山的山体并不算大,特别的是它北面的坡度陡峭,面对的又是一片低洼的盆地,西北气流从开阔地到这里遇到阻挡回旋,东南气流越过中条山后倾泻而下,这就造成了强烈的下山风,都由南而来的奇特现象。

从地理学上看,中条山依黄河而行,山势狭长,整条山脉划开了中原与西北:它的北侧是晋南盆地,南侧是中原大地,如同一道磅礴的天然门户。就古人而言,中条山对国家意味着两种重要意义:金库与兵器库。

晋南的门户——中条山

文献中记载的”夏墟“位于中条山以北。也许,夏商时期,人们已经聚集在中条山一带,从事采掘铜矿和炼铸生活。围绕中条山,山西夏县发现了铜凿、铜镞和面范等古代铜制品,侯马则发现了大规模的东周时代铸铜遗址。紧邻黄河和中条山、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古虢国墓地也出土了大量西周铜器。占据中条山为后勤基地,进可图中原,退可守关中——这是周人崛起之时,周武王姬发的战略规划。

与姬发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春秋时期晋国的晋文公,以及战国时魏国的魏文侯、魏武侯:晋国占据运城盆地,借助中条山快速发展,当国力强大之后,得以率军向南进入黄河谷地,图谋中原;而魏国凭借中条山的铜矿,率先崛起于战国七雄之中。

晋南的门户——中条山

到了近代,尽管中条山文明已经随着冷兵器时代的远去而失去了往日辉煌,但由于地处晋豫交界的要地,它的军事意义却从未下降过,甚至变得比以前更为重大。所以在近代人眼中,它是"东方的马奇诺防线"。抗日战争里,中国军队将中条山视为关中门户,因为日本人想打进西安,必须先拿下中条山。而日本人在占据中原后,将中条山称为"盲肠",认为拿不下中条山,帝国就是得了"盲肠炎"。

晋南的门户——中条山

于是,日寇在1937年至1941年初期这短短3年多的时间里,13次围攻中条山,但都被卫立煌指挥的中国军队击退——当时的中国军队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群号称"冷娃"的陕西子弟兵,即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杨虎城将军的家底。他们血战3年,用伤亡两万多人的代价,把不可一世的日本人一直拒阻在潼关以外。为此,有音乐家曾谱曲赞美道:"中条山,高又高,它是我们的齐格菲,它是我们的马奇诺……"

晋南的门户——中条山

如今有“华北天然植物园”美称的中条山,已被开发和保护,已成为有名旅游景点。每年3月—11月,蟒河区、中村景区、大河景区、泗交景区、麻菇山景区等地都是人流如织,中条山下的百姓也是靠绿水青山走上致富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