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對闖軍和後金軍隊毫無戰鬥能力,投降滿清後個個神勇無比為滿清打下江山,這是為什麼?

閒廢之人


明朝軍隊在和後金(滿清)作戰中,節節敗退,把關外的土地丟失殆盡,最後只剩下吳三桂還勉勉強強守在山海。

(李自成劇照)

明軍和李自成的農民軍作戰,也顯得不堪一擊。李自成的農民軍本來是一群烏合之眾,從未經過任何軍事訓練,也毫無作戰經驗。但是李自成從陝西出發,一路高歌猛進,直殺到北京城下,無人能擋。最終,連北京城的守軍也不堪一擊,輕易就讓李自成打進城內,逼得崇禎皇帝上吊自殺。

但是,當洪承疇、吳三桂等人帶著農民軍投降滿清,滿清讓他們攻打農民軍,攻打南明部隊的時候,他們的戰鬥力卻顯得十分強勁。在追打李自成農民軍的時候,李自成農民軍基本上毫無還手之力,而且他們很快就把李自成的軍隊徹底消滅。接著,吳三桂等舊明軍隊挺進西南。張獻忠的餘部,以及永曆皇帝的部隊,也都不是吳三桂的對手。吳三桂一直把永曆帝追到緬甸,並把他活捉殺掉。到了後來,吳三桂在西南地區實力強大,無人能撼動。

由此,大家可能便產生了一個很大的疑惑。同樣是打農民軍,為什麼在投降清朝前和投降清朝後,這些明朝軍隊判若兩隊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人類早期的情況。

如果一個部落或者一個國家的部隊,被別的部落或者別的國家打敗。那麼,被俘虜的那些人,將成為別的部落或者別的國家的奴隸。在原始部落時期,本來是沒有奴隸的。隨著戰爭的推進,在戰爭中成了俘虜的人越來越多,因此奴隸也越來越多。於是,原始社會,就進入了奴隸社會。

那時候,當一個人成了別人的奴隸後,其日子是非常悽慘的。他將會帶著腳鐐手銬,一直在奴隸主的井田裡勞作。不管他能夠生產多少糧食,他都只能得到很少的一點。這樣的的日子會一直過下去,一直到死亡。

(吳三桂劇照)

這樣的奴隸,想改變他的人生命運,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都知道,古羅馬的那些奴隸,為了能夠獲得自由,將不惜生命代價和猛獸搏鬥。這些奴隸,實際上大部分被猛獸吃掉,只有少部分能夠打敗猛獸,獲得那些看客們的垂青,擺脫奴隸的身份。但就算是這樣,他們依然願意選擇和猛獸作戰,尋找那微乎其微的獲勝機會。這說明,當奴隸的日子確實十分悽慘。在他們看來,與其當奴隸,還不如被猛獸吃掉。

我們再來講一個事例。當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群雄相應,紛紛獨立的時候,秦朝的軍隊因為在北邊修長城,以及在南邊徵南越,根本就沒辦法對抗各地起義軍。於是,章邯把那些囚徒聚集起來,讓他們去和農民起義軍作戰。

那些囚徒為了改變自己的身份,迸發出了巨大的能量。很快就把陳勝吳廣的軍隊打得潰不成軍。那些六國部隊,也都不是章邯軍隊的對手。章邯軍隊甚至還殺死了起義軍的總領袖項梁。

要知道,章邯所帶領的並不是秦朝正規軍,而僅僅是一幫囚徒啊。

(洪承疇劇照)

講了這兩個事例後,我們似乎就明白明朝投降清朝的那些部隊了。當他們沒有投降滿清的時候,他們互相扯皮,互相拆臺,互相觀望,同時對皇帝怨聲不斷,覺得皇帝對不起他們,沒有升他們的官,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糧草和武器。因此,打起仗來就非常不上心,當然也就打不贏了。

但是,當他們投降滿清以後,要是在上古,他們就是奴隸,就是囚徒。那時候,雖然沒人明確說明他們是奴隸,是囚徒,但是,滿清心裡是這麼看他們的,他們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這是作為投降者的他們,身上的一個“紅字”。他們在刀尖上走路,在火邊舞蹈,一不小心,就會要了自己的命。所以,他們必須努力,也因此,他們的戰鬥力變得異乎尋常的強悍,打起來異乎尋常的厲害。

其實,就算他們他們打了勝仗,建立了大功,他們依然膽戰心驚,害怕被滿清制裁。吳三桂為什麼最後要造反?就是他心裡害怕。只有造反了,當了皇帝,自己成了自己的主人,他心裡才會感覺踏實一些。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大明是失敗於政治和經濟,而並非軍事。

事實上,即便到了滅亡之前,明軍還是頗有戰鬥力的。

以對付李自成為例,李自成幾次被明軍打的土崩瓦解。

比如車箱峽被包圍,如果明軍主動攻擊,李自成必死無疑。

再比如,李自成在渭南被洪承疇、孫傳庭擊潰,帶著劉宗敏等殘部17人躲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

但明軍對付農民軍失敗,主要還是政治經濟問題。因為濟民、流民太多,越殺越多,李自成的部下越殺越多。每次李自成被擊潰後,總能短時間內補充。但官兵由於糧餉缺乏,越戰越少。

就比如大明將領曹文詔,對農民軍作戰真的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殺死了無數農民軍領袖。

但他的部隊越打越少,農民軍越打越多。

最終,曹文詔率領6000人馬,面對二十萬人農民軍,這還能打贏嗎?

再說山海關的明軍還是頗有戰鬥力的。

從寧遠大捷開始,大體守衛了這裡長達20年之久,雖然吃了幾個敗仗,大體還是守住了邊疆。

為什麼貌似投降滿清後個個神勇無比,其實也是扯淡。

第一,入關以後其實沒有什麼激戰。

因為滿清在一片石擊潰李自成以後,入關就面對四分五裂的中國戰場,南明、農民軍分成若干股互相攻殺。

滿清自入關以後,除了和李定國、鄭成功有過大規模激戰,清軍基本勢如破竹,沒有遇到大軍團頑強抵抗。比如左良玉的兒子左夢庚,面對滿清大軍殺過來,率領幾十萬部隊直接投降。

既然沒有激戰,哪裡看得出投降明軍的厲害?

第二,南明的實力不行。

南明軍隊大部分是烏合之眾,地方軍隊和民兵拼湊起來的部隊,戰鬥力和明軍野戰精銳部隊有著天壤之別。

而明軍野戰部隊尚且不如滿清,更別說南明這些部隊。

所以,滿清打南明是志在必得。

投降的明軍,比如吳三桂的部隊,戰鬥力本來就是明軍中最強,也大大強於南明軍隊,自然打的很好。

第三,滿清的軍餉充足,獎罰分明。

滿清入關以後,可以通過掠奪來提供給軍隊充足的補給和餉銀,這是明朝做不到的。

當時因嚴重的財政危機,明軍從上到下沒有不拖欠軍餉補給的。

為此,明軍有過無數起譁變甚至倒戈。

兵無糧則亂,這是至理名言,最終導致明軍士氣低落。

連肚子都吃不飽,誰願意為你去送死?

相反,滿清獎罰分明,根據戰功封賞,給錢給官職。而且,滿清的軍餉比較充足,軍隊補給沒有什麼問題。

這些都讓投降明軍比之前有戰鬥力。


再說一遍,大明是滅亡於政治和經濟,而不僅僅是軍事。


薩沙


清軍的百分之95都由投降漢人軍隊組成,偽軍數量空前龐大,問題是他們幫助滿清屠城大屠殺自己同胞,滿清只是命令下達者,屠城的都是漢人殺漢人,他們的兇殘甩二戰暴行千條街,屠城從北屠到南,大規模大面積大片大片的屠城大屠殺,造成華夏大地州無完州,縣無完縣,村無完村,赤地千里,無數地方十室九空,導致華夏大地滿目瘡痍,舊日江山變成血海無邊,處處雨急風高,剃髮易服遍地是胡虜,都是投降給滿清的漢人偽軍造成和執行的,殺自己人,姦淫自己人,虐殺自己人,姦殺自己人,畢竟是得到空前的慾望滿足,非常過手癮,曾經保家衛國的軍隊變偽軍對自己同胞兇殘至極,若非大臣勸說多爾袞,你把百姓殺光了哪裡去收糧收稅養活八旗貴族和八旗子弟?這才相對暫緩殺戮,然而已經殺掉十之六七,剩下的殺光也不在話下,過去的,五胡,蒙古,滿清,不是壞,是非常壞,特別壞,異常壞,巨大壞,地球人類史無前例空前的壞,後來的什麼一戰二戰暴行,在五胡,蒙古,滿清面前連個渣渣都不算,但成吉思汗,忽必烈,多爾袞,卻被崇拜得不得了,還有投降偽軍險讓漢人走向滅種邊緣,也不提,


有何可怕



明軍沒有戰鬥力嗎?

顯然是錯誤的。


日本戰國亂世,被豐臣秀吉所統一,此時此刻,日本兵戈之利,可謂日本歷史所罕見。然而朝鮮之役,日本軍也只能飲恨而回。

怎麼能說明軍沒有戰鬥力呢?


後金早期,明軍確實不堪一擊。但是這種不堪一擊只是表象。因為此時此刻面對的明軍是各地駐守的常備軍,這些部隊當然沒有多大的戰鬥力。

而隨著明朝重視起遼東戰事,後金和明軍在遼東就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拉鋸戰,後金軍始終也沒有攻破山海關防線。


那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最後滿清能南下入主中原呢?

其實結論很簡單:明朝整個的經濟體系崩潰了。再能打的軍隊,沒有吃沒有喝沒有糧餉,也是廢的。

明朝從軍事上,是被滿清和農民軍消滅的;但是在此之前,明朝經濟上,就已經是千瘡百孔,拆東補西了,基本上已經癱瘓了。



最後我想告訴很多同學一個最最殘忍但是又最真實的事實:戰爭,是一定要死人的,而且要死很多很多人。這種死人是合理的,而且是絕對有必要的。因為,崩潰的經濟,必須死人才能緩解。既然無能為力去解決那麼多人的口糧問題,那就不如讓一部分人成為另外一部分人的口糧。中國的朝代輪替,從來如此,一向如此。



我們總以為,朝代更迭死人,都是因為戰爭發動者的殘忍;殊不知,若是沒有這種殘忍,崩潰的經濟,是沒有可能再恢復的。


張子曰


毫無戰鬥力這個就很扯淡了,明朝的邊軍和內地的軍隊戰鬥力完全是兩個概念,邊軍因為長期同後金和土默特蒙古作戰,他們的戰鬥力實際上是很強的,就不說可以壓著農民軍打,即使是強大的清軍,也得非常謹慎才能取勝。


所以我相信題主實際上想說的應該是為什麼內地的明軍這麼垃圾,這其實也不難怪:衛所軍的軍屯都被百戶千戶霸佔,軍戶也不訓練,慢慢的就成了沒地耕的窮農民。政府的錢不夠發工資,只能優先考慮邊軍,如此一來,內地的募兵就一直被拖欠工資(這也是不少明軍投奔農民軍的原因),平時又不注重訓練,自然也就沒什麼戰鬥意志和戰鬥力。

那為什麼投降清軍的明軍戰鬥力就強了呢?

原因一:清廷給發工資。這應該是最重要的原因,作為職業軍人,當兵為的就是掙錢吃飯,只要工資發夠,他這個工作態度自然就有端正的可能。

原因二:清軍軍紀嚴明。和腐朽的明軍不一樣,大清剛剛入關的時候,把八旗嚴苛的軍紀也帶給了新投降的漢軍,比如逃兵斬首、冒進斬首、不服從命令斬首,這樣一來就把原來大明降軍給挨個整治了一番。不好好打仗,不好好聽話,就砍了你。


原因三:裁軍。只是在清軍攻克南京之後,大清得到的降軍總數就有將近80萬之眾,如此龐大的軍隊,一方面不利於滿八旗對中國的領導地位,另一方面給新興的清帝國帶來了不小的財政壓力。所以清政府擇優裁軍,只留下了20萬青壯士兵,其餘全部遣返安置成勞動力回覆生產。這樣便集中了綠營軍的戰鬥力。


原因四:對手太垃圾。可以說除了面對李定國和姜瓖,清軍在滅明的過程中沒遭遇過太大的阻力。就包括投降明軍,也很清楚自己的前同事們是個什麼水平,因此在戰鬥時,反倒是綠營軍信心滿滿,打起仗來奮勇向前。

所以說明軍戰鬥力低,除了軍事訓練不夠,更主要的原因是政治腐敗和經濟崩潰。


火器工坊


軍隊維持戰鬥力,首先要有幾個前提,第一就是穩定的工資,這一點明朝做不到。明朝一個衛所兵一個月才6-7鬥米當工資,一切行裝都要自備,還動輒1年,2年不發工資。而清軍一個綠營兵可以有1-2兩白銀基本工資,還有口糧,出戰有置裝銀,獎金等等。而且在清朝中前期,綠營兵是不拖欠軍餉的。

第2個前提是,統一有效的指揮,清軍高層機構指揮者,多爾袞,濟爾哈朗等等軍事水平,要遠遠超過,明朝中樞機構的軍事策劃和指揮水平。而且,清朝也不搞一堆無知的太監當監軍,胡亂指揮,讓領兵將領們怨氣十足。

第3個前提是,清廷擁有一支戰鬥力很強的中央軍,也就是八旗軍和蒙古軍隊。投誠的明軍不敢不賣力氣,更不敢不服從指揮,否則很容易就被朝廷問罪處罰。明末中央軍都在關外覆沒,剩下的都是些驕兵悍將,比如左良玉,永遠不聽指揮,但是兵多,朝廷不僅無法治罪於他,還要不停對他晉升封官加以籠絡。這種情況,怎麼可能打勝仗?

第4個前提就是,八旗軍當時在關外和北方地區,幾乎百戰百勝,殲滅明軍主力過百萬,幾個月就掃平幾十萬大順軍,同時擊殺張獻忠。這一切都讓這些投誠明軍心裡有底氣,在開戰的時候,認為有八旗軍壓陣,不會打輸,而且也不敢偷懶,才會如狼似虎的往上衝。

第5個就是清廷軍法嚴酷,無論親王,將軍,還是普通士兵,經常因為一點小錯誤動輒處罰。1649年,就因為收留了逃亡的旗下逃人,正在出徵廣東的靖南王耿仲明就被追查,嚇得這位王爺畏罪自殺。可見,清廷律法之嚴酷和震懾性。


深度軍事


闖軍戰力比明軍要差的多。

孫傳庭、洪承疇等明軍將帥,以調入關內的3000關寧鐵騎,配合2萬左右火槍兵,便可輕鬆擊潰闖軍。

最慘時,闖王僅餘18騎遁入商洛山。

但崇禎害怕孫傳庭剿滅李闖立下不世之功,會功高震主威脅皇權,以“恃驕”之罪將孫下獄3年。李闖方得以喘息、東山再起。

再說明軍。明軍以步兵為主,缺少建制騎兵,野戰能力遠弱於全員騎乘高機動性的清(後金,下同)軍。但明軍重火力強於清軍,三順賊降清前,明軍尚可憑紅夷大炮射程優勢固守堅城。

乙巳之變時,袁崇煥見疑於崇禎,崇禎深怕關寧軍反叛,不但生剮關寧軍主帥袁崇煥,還將明軍最後一支戰力彪悍精銳騎兵——關寧鐵騎一拆為三。從此明軍騎兵之路戛然而止,對清軍喪失機動打擊和野戰對抗能力,野戰中再無戰勝清軍之可能。

崇禎生剮袁崇煥後,反而和登萊巡撫孫元化,大力提拔皮島兵匪,掌控明末戰略火箭軍——紅夷火炮部隊。

皮島兵匪毫無忠誠、見利忘義,攜紅夷火炮、工匠、葡萄牙教官、艦船降清,使滿清得以解鎖紅夷大炮技術。自此,明軍僅有的遠程重火力優勢不復存在,清軍可以集中火炮,一一攻克明軍城池。

國之重器,交於匪手!

用人失察,變相資敵!

豎子成名,天下危亡!

最後談一下,為何三順惡賊降清後戰力直線上升。

明軍無建制騎兵,野戰中難以剋制清軍機動性和騎兵衝鋒,無法保護補給線,也無法保護重炮輜重部隊。明軍重炮部隊一旦離開防禦工事,加入野戰,戰場生存能力堪憂。

清軍則可以憑藉機動優勢,在野戰中抓住戰機,快速集結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明軍。而且,清軍牢牢掌控了野戰主動權,清軍精銳騎兵可以在野戰中保護重炮輜重部隊,使其不至於被輕易殲滅,可以在野戰和攻城戰中發揮出巨大威力。

三順惡賊掌控的,原本就是明軍最精銳的,全副葡式教程訓練的,遠程重火力部隊,這支部隊放在哪一方都是舉重輕重。歸屬明軍時,僅能用於城池防禦,因缺乏精銳騎兵保護,野戰生存和持續作戰能力堪憂。投降清軍後,則可以在精銳騎兵保護下,安全加入野戰,在野戰和攻城戰中發揮巨大威力,成就一個又一個罪惡的“輝煌”!

明軍降蜻,戰力未必上升多少。但漢奸軍之火力,特別是遠程重火力,與清軍精銳騎兵形成了強強結合。精銳騎兵增強了火器部隊的野戰生存和持續作戰能力。而火器部隊又大大加強了清軍火力輸出,重火力部隊在攻城戰中更是優勢明顯!狼狽為奸,發揮出了1+1遠大於2的組合效應!


白馬非馬1001


明朝軍隊戰鬥力低下,當然是有原因的,但是前後戰鬥力差距如此之大,也實在是太奇怪了。

明朝軍隊戰鬥力為什麼如此之差?

明朝軍隊其實分為好幾類,甚至還有水師,但是最多的還是衛所兵。

明太祖朱元璋曾經非常自豪的說過“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就是說的明朝的衛所制,其實就是沒有戰事的時候,軍戶就是百姓負責耕種,但是一旦有戰事,就需要服從將令外出打仗。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軍戶耕種的土地成為衛所將領的私有田地,無地可耕的軍戶大規模逃亡,衛所制形同虛設。

所以到了明朝末年,慢慢的改為募兵制,唯一的缺點就是,崇禎真的沒有錢給軍餉。

而且類似於戚家軍,就是募兵制建立起來的,但是也逐漸淪為了將領個人的私有軍隊。

明朝末年,這麼多投降滿清的漢族將領,就是因為他們手下的軍隊都是自己的。

這一時期明朝軍隊的忠誠是一個大問題。

闖王李自成,就是明朝時期邊軍一個小將,因為官員剋扣軍餉,在亂兵的擁戴之下,殺害了上司起兵造反。雖然李自成只是其中的典型,但是可以看出明朝末年非常多的反王、義軍都是明軍出身。

沒有軍餉,明軍可以造反,那麼投降滿清也不在話下。指望他們為明朝、為崇禎出生入死,征戰沙場,不是太難了而是不可能的。

這樣的明軍怎麼可能有戰鬥力。

明軍投降滿清以後,為什麼戰鬥力飆升呢?

明末清初投降滿清的明朝將領非常多,其中有非常著名的吳三桂、尚可喜等人。

雖然這些人依然能夠掌控麾下的軍隊,但是很顯然這些叛將、漢奸依靠的只能是利益。

在這些將領、漢奸的帶領之下,在征戰中經常會發動屠城。沒有人會喜歡屠殺,喜歡的只能是劫掠,搶奪不義之財。其實這是吳三桂等人,對於麾下軍隊掌控力極差的一個表現,只能依靠屠城的誘惑,讓麾下的將士們效命。

在明朝沒有崩潰的時候,這些明軍絕對是不可能,光天化日之下發動屠城、搶劫的。

當然,這些偽軍既然能夠屠城,能夠對自己的同胞高舉屠刀,與滿清韃子已經沒有區別了,甚至更加可恨。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個人認為都是一個錢字作怪,吳三桂的軍隊突然英勇無比,是吳三桂的軍隊中的軍人窮怕了,後金人從努爾哈赤開始不知何來那麼有錢,要金有全,要銀有銀,明朝內的官員早就與後金人沉珂一氣,稱兄道弟了,只有那個不識性的袁崇換還強迫一班吃不飽的士兵與後金血戰死戰,一個錢字早就決定了袁崇換悲慘的命運了。而李自成的軍隊兵敗如山倒也是一個字錢作怪了,據說劉宗敏用嚴刑拷打的手法將明朝的官員財富拷了出來,足足有明朝十年的稅賦收入總和,李自成的士兵們錢一分到手,個個都歸家似箭,家裡太多家人等錢救命了,於是散去了大半,只有原來一班老鄉兄弟跟隨李自成敗退,當吳三桂不知何來的突然那麼有錢,他的士兵們錢一到手吃飽了飯,再與後金人勇猛的鐵騎戰士聯合,李自成的潰敗就不難理解了。


喜喜羊羊喜喜人


首先,明軍對闖軍和後金的戰力並非一直不行,明軍曾多次把李自成打成了幾乎光桿司令,李自成能夠多次東山再起,源於明末的政治形式,民不聊生,災民遍地,這些都是李自成的兵源,災民越多,李自成軍隊越強大,這是一個政治經濟問題,單純用軍事手段鎮壓是無法治本的。

明軍對後金的戰鬥力也不是一直不行,努爾哈赤就死於袁崇煥的大炮之下,明軍一直把控住了山海關,兩代後金明主,努爾哈赤,皇太極均不能拿下,這本身就說明了問題,後金拿下山海關乃是明軍投降導致,吳三桂也是一代梟雄卡住山海關,後金就不可能輕鬆越過。

至於明軍為明朝打仗不行是有政治原因的,明軍將領為求自保,採取了養寇自重的方法,左良玉多次能徹底殺掉李自成,但是都放其一馬,為何?李自成一死,明朝立馬會卸磨殺驢,袁崇煥怎麼死的?皇帝陰晴不定,朝廷黨爭不斷,手握重兵,而且有賊寇存在,朝廷和皇帝就有忌諱。

努爾哈赤怎麼壯大的?明朝大將李成梁養大的,努爾哈赤乃李成梁養子,李成梁為保高官厚祿,就不能讓東北的蒙古人和女真人徹底平定,平定了他老人家的末日就到了,黨爭政治立馬會要了他全家的命,這是不言自明的。

至於明軍降清後怎麼不會養寇自重了,害怕被朝廷卸磨殺驢了?後金沒有黨爭,沒有腦子有坑的反覆無常的皇帝,後金對降將捨得花血本,敢於封王封爵,賞賜優厚,而且軍隊懲罰紀律嚴明,畢竟是新興政權,清初三藩直接封王,分給大片領地,這在明朝是不可能的,這對於清朝則不為過,反正這些領地也是從敵國搶過來的,財富和領地都是戰利品。

後金的三代統治者和統治階級均相對英明,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都是不可多得的領袖,而且後金的貴族民主議事制度遠超明朝的昏君庸臣決策,反而是入關後學會了明朝的獨裁專制,這是明朝比不了的,明朝後期的皇帝,自萬曆開始一個比一個奇葩,幾時年不上朝的有,重用太監的有,放任黨爭的有,冤殺大將的有,熊廷弼傳首九邊,袁崇煥凌遲處死,都是冤案,如何能讓明軍將士用命?

明朝降軍南下一路披靡的重要原因是百姓已經對明朝絕望了,新政權怎麼也比明朝強,至少清軍明告撤除勞民傷財的苛捐雜稅,只是因為剃髮引起江南動盪,這是清初弊政,清軍政治經濟軍事手段齊下才是戰力爆表的根本原因。

此外,明軍為明朝作戰,對手是全盛時期的李自成和清軍,降清之後,對手是敗退之後的農民軍和南明普通百姓,對手戰鬥力完全不在一個檔次,戰績自然不同,例如降軍鎮壓江南剃髮反抗,基本打的是普通百姓自發組織的武裝,將領為不過是史可法這類沒有戰爭經驗的文官而已,自然容易獲勝,這太正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