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遠遠強於曹操,為什麼會失敗?


“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遠遠強於曹操,為什麼會失敗?

在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袁紹也算是一個英雄人物,但是與曹操相比還是遜色一籌。大家都知道,袁紹和曹操之間發生過一次規模較大的、影響非常深遠的戰役,就是“官渡之戰”。在“官渡之戰”中袁紹的兵力佔優勢,一般認為有十一萬軍隊,而曹操被記載“兵不滿萬”;有地緣政治上的優勢,袁紹的地盤位處東北,東靠渤海西倚太行山脈,有一個穩定的後方,曹操除了要面對袁紹,還要受到荊州劉表和江東孫策的威脅;有裝備上的優勢,袁紹有鎧甲萬副,曹操少得可憐。結果最後是曹操大獲全勝,消滅袁紹七、八萬的士兵。那麼在這次力量懸殊的戰役中,袁紹犯了那些錯誤,導致自己全盤皆輸的呢?

“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遠遠強於曹操,為什麼會失敗?

一、經歷失敗後,不敢於分兵

在“官渡之戰”中,雖然不知道曹操一方的具體兵力(雖然有記載“兵不滿萬”,但一直受到質疑,可信度不高),但無疑是要少於袁紹的。袁紹可以用分兵的方式,一正一奇,正兵壓制曹操,奇兵從側翼牽制曹操,看準時機發動突擊。事實上在“官渡之戰”的整體上,袁紹還是用了分兵的手段,讓劉備到汝南聯合一些豪強、叛軍來騷擾許縣,牽制曹操的兵力,但是在官渡戰場上,袁紹放棄了分兵的做法。

“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遠遠強於曹操,為什麼會失敗?

其實在“官渡之戰”的前期袁紹還是選擇了分兵的做法。袁紹命令部將韓荀帶領一支部隊從官渡的西邊渡河,威脅曹操的左翼。曹操派曹仁擊敗了韓荀。《三國志·魏書·曹仁傳》中記載為“大破之”,看來袁紹的這支奇兵的損失不小,而導致的結果就是袁紹不敢再繼續分兵的戰術,給曹操逐個擊破的機會。

當然分兵與不分兵到底有什麼優劣之處,小編也不能確定。袁紹集中兵力組成橫向的連營,也將曹操噁心得不行。不過在一件事上袁紹沒有采取分兵的辦法,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官渡之戰”的失敗。糧草從後方運到前線,袁紹派遣淳于瓊率領一萬人接應這批糧草,停留在烏巢。由於曹操這邊已經有過一次襲擊糧車的行動,沮授勸說袁紹分一些兵力在烏巢附近,防備曹操的襲擊。結果袁紹沒有聽從,不願意分兵,後來的結果就是烏巢糧草被燒,河北軍軍心大亂,被曹操一舉擊潰並且殲滅。

“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遠遠強於曹操,為什麼會失敗?

二、在非常時期非常事件上沒有妥善處理

在“官渡之戰”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甚至起到扭轉戰局作用的人物,就是許攸。原先袁紹、曹操、許攸哥仨都是好朋友,不過袁紹四世三公的面子肯定比曹操這個宦官之後的面子大,而且曹操還曾經拒絕過許攸等人策劃廢掉漢靈帝的邀請,所以袁紹和曹操分別創業的時候,許攸還是選擇跟著袁紹混。

“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遠遠強於曹操,為什麼會失敗?

許攸這個人物似乎是很有才的,畢竟史料上的評價是“智計之士”,不過他身上有一個性格缺陷,就是貪財。袁紹不能給他足夠的財物,許攸就有些心生不滿。更重要的是,在“官渡之戰”中發生了一件非常事件:許攸的家人犯法,被袁紹另一個部下審配給抓起來了。

其實在“官渡之戰”之前,曹操和袁紹逐漸形成競爭之勢的時候,荀彧就對袁紹集團的人物有過一次非常準確的判斷。袁紹集團中,許攸屬於謀士,類似曹操集團中郭嘉或者荀攸的角色,要隨軍出征幫著出主意;而審配則類似於荀彧,在袁紹出外打仗的時候坐鎮後方,維護後方的安穩。荀彧評價許攸“貪而不治”,為了錢財不擇手段,不顧法律;審配“專而無謀”,性格耿直不懂變通。這兩個人一個在前方一個在後方要出問題。果然在“官渡之戰”中,許攸的家人犯了法,審配沒有考慮到當時的特殊時期,按照程序辦事,把許攸家人抓了進去。結果就是許攸叛逃,告訴曹操袁紹糧草的位置,策劃了一舉決定勝負的突襲。

“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遠遠強於曹操,為什麼會失敗?

許攸和審配兩個人由於性格和品德之間的矛盾產生的潛在的隱患,連敵方陣營的荀彧都能夠了如指掌,作為主公的袁紹卻沒有看出來並且及時作出調整。而在“官渡之戰”這個特殊時期出現掌握軍中機密的謀士家人被捕的特殊事件,袁紹也沒有及時補救,降低這件事的負面影響。可見在用人的方面,袁紹確實要遜色於曹操。

“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遠遠強於曹操,為什麼會失敗?

三、在關鍵時刻魄力不足

有一個詞語形容袁紹特別合適,就是“好謀無斷”。其實在烏巢被襲的時候,袁紹本來是有機會扭轉敗局的。當時淳于瓊在烏巢有一萬士兵,曹操只有五千,而烏巢距離袁紹的主力部隊不過四十里。當時袁紹軍中有兩種聲音,一是救援烏巢,保證糧草不被焚燬;二是趁曹操突襲烏巢的時候直奔曹操的軍營。其實這兩種方案哪一種成功,都能夠避免“官渡之戰”的失敗,甚至很有可能直接消滅掉曹操,獲取勝利。

“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遠遠強於曹操,為什麼會失敗?

烏巢在官渡的東北方,與官渡的前線相比算是後方。曹操突襲烏巢,必然要越過官渡。無論是袁紹派重兵支援烏巢,還是一鼓作氣拿下曹操的大本營,都可以達到隔斷曹操與許縣聯繫,對曹操進行包圍的目的。然而在這兩個方案上,袁紹顯得非常猶豫,魄力也不夠。他一方面派出一支數量不多的輕騎兵(騎兵基本上都讓顏良、文丑、劉備給造沒了)支援烏巢,另一方面派遣本就不同意換家這個計劃的張郃進攻曹操的大本營,而不是像曹操那樣親自上陣鼓舞士氣。最後的結果就是烏巢也沒救成,曹操大營也沒拿下,“官渡之戰”徹底失敗。

“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遠遠強於曹操,為什麼會失敗?

小結

由於是戰敗的一方,袁紹給人的印象一直是剛愎自用,缺少智謀。比如說他曾經多次拒絕沮授、田豐以及許攸的建議,這些也被視為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犯下的失誤。不過一個計劃在沒有實行的情況下,很難判斷它到底是一個好計劃還是壞計劃,所以袁紹沒有采納偷襲許縣、持久戰這些建議,小編也難以判斷他是明智還是失誤。不過上述的這些失誤卻是實實在在的,不敢分兵導致烏巢面臨巨大威脅;沒有處理審配和許攸的矛盾導致許攸叛逃,軍事機密洩露;在烏巢被襲擊後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喪失扭轉敗局的最後機會。總而言之,袁紹的能力確實遜於曹操,“官渡之戰”的結果也算是偶然之下的必然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中國歷史地圖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