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太子李建成為什麼“爭不過”李世民?

史海閒聊


李建成並非爭不過李世民,李建成的背後支持者是李淵,而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一次“斬首行動”的軍事冒險,準備更周祥的李世民勝了,如果沒有軍事政變,李世民妥妥的被李建成擊敗,這從李淵的諸多安排中就能看出跡象。

李淵為李建成繼位鋪墊了軍事、政治道路

李世民在大唐建立的過程中立下不世戰功,連偉人都讚歎“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實際上也正是這些戰功讓李淵封無可封,不得不封其為天策上將,自置官署。

根植與南北朝、隋朝的大唐皇室也深知槍桿子裡出政權的道理,所以當李世民成為天策上將之後,無論是李淵還是李建成勢力,都不太想讓李世民增加更多軍功。

比如滅劉黑闥之戰,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李建成撈資本的安排。在劉黑闥勢力旺盛的時候李淵扔出了李世民與李元吉,洺水一戰,李世民殺的劉黑闥帶著一千多人逃到突厥。

等劉黑闥從突厥借兵再犯時,魏徵建議李建成請命平定劉黑闥,此時李淵也順勢三次易帥讓李建成成為平定劉黑闥的最終受益人,這是明顯為李建成撈軍功。

政治上,李淵在楊文幹事件之後全力打壓李世民,也默許了李建成很多行為,比如從天策府調離房玄齡、杜如晦以及程咬金等諸多猛將,默許李建成拉攏天策府中的人。

所以李建成並非爭不過李世民,實際上在軍功方面,李建成卻是不如李世民,但是李建成在政治地位以及李淵的支持度上,至少在長安李建成比李世民更有優勢。

為什麼李建成輸了?

李世民技高一籌,玄武門之變從戰略上勝率很大,但是在戰術上是兵行險著,當然李世民並不是任人宰割的人,從諸多安排上可以看出,李世民早有預謀,比如從李建成陣營中投靠到李世民陣營中的諸人,比如李世民拉攏的呂世衡與敬君弘,比如那位關鍵的人物常何。

拋去宮斗的成分,玄武門之變是一次非常精彩的軍事行動,安插內應,情報收集,先發制人,摧毀首腦。

如果李世民跑到洛陽等外地,必然會增強李世民勢力,但也許李建成輸的不會那麼快,只是誰都沒料到,李世民在長安,這個稍微劣勢的地方,直接抽刀子跟李建成幹起來。這是李世民的一次豪賭,賭的是誰的準備更充分,誰的刀子更快。

東宮衛士反應也不慢,只是李世民手下一幫猛將更快的把李建成李元吉殺了。

在現代影視劇中為了突出李世民的英明,往往把李建成醜化成無能之輩,實際上從《大唐創業起居注》以及一些唐朝史料的蛛絲馬跡中看得出,李建成的能力也不是無能之輩,只是可惜遇到的是李世民。

任何一個國家初期,軍功集團都是最強大的力量,當李淵依靠李世民收服最大的軍功集團時,註定李建成的悲劇。


妖鬼雜談錄


李建成,唐高祖李淵嫡長子,唐開國後立為太子,是唐皇位的法定繼承人。在唐朝建立和平定的過程中,李建成也有戰功,但作為太子更多的是在朝廷輔佐李淵,這使得太子建成在軍中的威望和對於軍隊的控制不及其弟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唐高祖李淵嫡次子,在唐朝建立和平定過程中,率軍東征西討戰功卓著,部屬多有精兵猛將。隨著李世民在軍中和朝廷影響力不斷擴大,太子李建成對其有了一定的戒備之心,而秦王李世民也有了自己新的人生理想。

當兩人的矛盾公開化的過程中,太子李建成準備用“合法”的手段來解決問題。例如,假借邊境戰事,抽調秦王府兵將以削弱李世民的勢力,最終再解決問題。可見,太子李建成的政治上還沒夠成熟,對形勢判斷上有所失誤。

秦王李世民多年的征戰經驗告訴他,不能坐以待斃要主動出擊。於是,李世民借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深夜入宮之時,在玄武門埋下精兵,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誅殺了太子建成了齊王元吉。

所以,太子李建成鬥不過秦王李世民。一是,實力不允許。二是,心機還不夠狠。


林城布衣10001


很多人以為李世民奪得皇位不夠光明磊落,可從不曾想他開啟的“貞光之治”,帶領中華文明走向了頂盛,海外華人都願以“唐人”自居,就是對李世民的致敬。

一個帝王偉不偉大,不是聽儒家怎麼評價,而是要聽人民怎麼評價,人民才最有發言權。

好比儒家喜歡將“康熙盛世”與“貞觀之治”做比較,可不想清朝是靠瘋狂屠殺漢人取得天下,誰敢不剃頭就是死。

李世民在位時,取消了嚴刑酷法,採取以民為本治國理念,促進了民族大團結,打敗了突厥,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世界商業流通,造福了中國人。

李建成只不過一個權貴儒家的寵兒,並沒有什麼豐功偉績歌頌,只不過比李世民大,是皇位繼承人而已。

儒家愛講禮儀,認為長幼有分,選賢比選能更重要,唐朝後儒家都給人民找了什麼樣統治者,造反的將軍,殺人成性的蒙古人,乞丐出生的皇帝,殺人如麻的滿清,還大言不慚地為他們歌功頌德。

如果不是中國人民自己選出了毛澤東,並擁護他成為領導人,帶領人民建立新中國,中國現在還是美國的小弟,中國人民還是低人一等。

個人認為只要對人民好,英雄可以不問了出身,寧可支持有瑕疵的人民英雄,也不去支持花架子的偽君子。

很多人不知道偉人之所以是偉人,身上都帶有強大的氣場,將軍能臣士兵才願圍在他身邊。

中國目前還沒有一位演員將秦始皇,李世民,毛澤東強大的氣場演出來,就說明他們的氣場強大到讓人民服氣。

中國五千年曆史,能讓士兵做到願追隨他們去死的偉人,大概只有秦始皇,李世民,毛澤東三人吧。


光芒萬丈34957


關於這個問題,原因其實有很多,細數起來短短几百字是肯定說不完的。因為,今天我就只是簡單的談談其中的兩點原因。


軍事原因

大家都知道,唐朝的江山雖然是唐高祖李淵開國,但是在外征戰沙場的卻多半是二兒子李世民。翻閱《新唐書》和《舊唐書》,我們就會知道,在唐朝建立及穩固的過程中,李世民是最能打仗的,他所建立的戰功也是最多的。正是因為如此,李世民在軍中的威望非常之高,手下的各大將領,如秦叔寶,尉遲恭等都是聲名遠播的悍將。


而李建成就不同了,李淵立李建成為太子,雖然李建成也參與了唐朝開國的部分戰爭,但是相對於李世民而言,戰功是遠遠難以企及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李建成在軍中的威望是遠遠不如李世民的。而李建成雖然在長安的兵力很多,卻多是烏合之眾,比起李世民手下的精兵強將而言,是不堪一擊的,這也是李世民能夠在玄武門之變中戰勝李建成的重要資本。


性格原因

李建成因為多在宮中處理政務,參與軍事戰爭比較少,所以為人性格比較寬仁厚道,心慈手軟,遇事也是猶豫不決,不太果斷。但是李世民確實迥然不同的,他半生征戰,早已經見慣了流血犧牲,為人比較狠辣無情,做事非常果斷,殺伐決斷,說幹就幹。

如果只是做個普通人,那麼李建成的性格必定比李世民受人歡迎。然而,他們倆並不是要做普通人,他們倆是要搶皇位。作為皇帝,不需要當一個好人,需要的就是狠辣無情,殺伐決斷的性格,而李世民的性格恰恰是皇帝的標配。就性格而言,李建成在當皇帝這件事情上就已經輸了。


答主結語

就李世民的軍隊威望和個人性格而言,他註定是要當皇帝的,李建成註定是無法戰勝他的,這可能就是天命吧。

各位親愛的網友,你們覺得呢?歡迎大家踴躍發言哦。


史話漫漫


在太原起兵、進軍長安等諸多戰役中,李建成的展現的能力和取得的功勞並不亞於李世民。實際上兩人的差距實在定都長安以後才明顯拉大的

李世民通過四方征伐,大量招攬人才

在唐朝建立之後的一系列統一戰爭中,李世民大部分時間在外征伐。黃河以北實力較強的軍閥如割據隴右的薛舉、薛仁杲父子,以馬邑(今山西朔縣)為中心的劉武周,據有洛陽的王世充,佔據河北的竇建德等人,基本都是被李世民平滅的,唐高祖李淵認為前代官職不足以表彰他,特地設置天策上將之職,位在王公之上。同時,在四處征伐過程中,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名將和房玄齡、杜如晦等謀士也都聚攏到他身邊,秦王軍政集團不斷髮展壯大。

李建成後期的軍功,實在太小

李建成囿於太子的特殊身份,他長期留在長安輔佐國政,雖然地位尊貴,但他的功勳已經遠遠不及二弟李世民,本人嚴重缺乏遠見和進取精神,也失去了招攬天下人才的機會。雖然時任太子洗馬的魏徵向李建成建議:“秦王功蓋天下,中外歸心,殿下但以年長位居東宮,無大功以鎮服海內……宜取功名,結納山東豪傑,庶可自安。”太子李建成也的確率兵出征,先後討平劉黑闥和徐圓郎。但此時天下大勢已定,劉黑闥已經僅剩萬餘殘兵,徐圓郎也僅僅割據兗州8郡,實力太弱,剿滅他們的軍功實在太小,也不能提供多少人才。

李世民在長期征戰中保持著武力

長期的從軍征戰,也培養了良好的軍事素養和心理素質。雖然後來的奪嫡之爭中,李建成依靠弟弟、齊王李元吉的支持,一度獲得在長安城內的兵力優勢,但養尊處優的少爺如何能與久經沙場的將軍比拼武力。在玄武門內,李元吉面對騎馬迎面而來的李世民,張弓連射3矢,無一命中,而李世民取弓還射,李建成當即中箭而死,徹底結束了這場奪嫡之爭。


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話說這李淵的長子是李建成,次子是李世民。在當時天下紛爭的時候各路起義軍四起,有以李密為首的瓦崗寨,有以王世充為首的鄭國和以竇建德為首的夏國,當然還有李淵的軍隊。李淵在稱帝之後很快就發生了玄武門事變,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李建成為什麼“打不過”李世民?

李建成隨父李淵征戰,那李建成在李淵起兵的過程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話說英雄多生於亂世。這李淵在起義的過程中極其重任李建成,當時李淵為了解除爭奪天下的後顧之憂,李淵先暗中結好突厥。突厥要求李淵自立,否則不給予支持,可李淵堅決不肯。李世民、劉文靜、裴寂等多次勸諫,但李淵仍舊堅持。六月,李建成到達太原,李淵非常高興。由此可見李淵當時是多麼看重李建成,這李建成也沒辜負李淵的信任。


裴寂等人跟著李建成來見李淵,勸李淵仿效仿效伊尹、霍光廢掉隋煬帝楊廣擁立代王楊侑,發兵傳檄各郡縣,更改旗幟向突厥表態。但李淵認為這麼做有點掩耳盜鈴,可是目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李淵於是決定起兵,派遣使者告知突厥,送馬千匹且許諾派兵。由於李建成的計策和能力讓李淵稱帝的時候有了自信,從這可以看出李建成並非比李世民差。


李淵建立唐朝,李建成為其招攬人才和利用自己的能力來助李淵。

話說這李建成在李淵去取長安的時候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於當時李淵的軍隊實力並不強大,於是李淵就招募士兵。李建成見招募來的義軍沒有經過訓練,擔心他們不能打仗,於是立下軍法,整肅三軍。在兵進西河的行軍路上,李建成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百姓種在道旁的瓜果蔬菜,一定要付了錢才能吃,得來的食物酒水,也與將士們一同分享。由此可見李建成也是一個合格的將領,他也能帶兵打仗。


大軍行至西河城下,李建成親自前往告知自己的來意,城內人紛紛來投,只有郡丞高德儒不肯歸降,李建成於是率軍攻打高德儒,郡司法書佐朱知瑾從城上將李建成兵馬引進,將高德儒生擒後斬首,其他西河人全部赦免。李建成平定西河,往返只用了九天時間。班師後,李淵非常高興說:“用這樣的方法用兵,可以橫行天下。”由此可見李淵對李建成的寵愛以及對李建成的重用。


李淵建國之後,為什麼不讓李建成帶兵打仗而是讓李世民去呢?

話說這李淵建立了唐朝之後,就讓李建成在宮中學習君王之道,畢竟李建成將來要繼承自己的王位。讓李世民去打仗也是在展現自己大唐王朝的軍威。而這恰恰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那就是軍隊中讓李世民立了形象以及人民也知道了李世民能力強,有才華。這就苦了李建成,明明自己也有領導軍隊的能力,可生於王室家庭,命運早已安排。


秦王李世民由於長期在外征戰建立戰功掌握權柄,對於立李建成為太子很不服氣,於是想盡辦法取而代之。這李建成也很不服氣,自己的國家怎麼能讓自己的弟弟得到。於是以李建成為首的東宮與李世民為首的秦王府有了摩擦,以及權力的明爭暗鬥,可這李淵他不明白呀。

他也認為自己的兩個兒子都很強,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可以幫助自己安頓國家。但李淵還是沒想到兄弟之間還能反目成仇,畢竟皇帝只能一個人做。於是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事變,可憐這李建成好好的太子不做,非得和有兵權的李世民爭。


史海閒聊


李淵在自立為帝以後,就讓大兒子李建成當了太子,李建成這個太子做的也是很合格的,他處理朝政一點也不比李淵差。不過最終他還是敗在了弟弟李世民的手上,那麼李建成作為太子,權利不比李世民小,政治才能也不差,為何會鬥不過李世民呢?

第一,儲君之爭,軍權重於政治。



其實在亂世中,最寶貴的不是政權,也不是土地,而是軍隊,有了軍隊那麼土地會有,權利也會有的。

李建成作為太子,他的權利肯定是比李世民大,但是太子主要是輔政,是被當做皇帝的接班人培養的,而不是當將軍和統帥培養。所以李建成政治才能卓越,但是軍事才能就沒有那麼強了。

唐朝建立初期,天下仍然有很多割據一方的勢力,而當時李淵是讓李世民去平定四方的,這樣一來,李世民也就有了更多的機會培養自己的軍事才能,久而久之,李世民在軍中就形成了一個自己的勢力團體。

從軍事方面來講,李建成肯定是不如弟弟李世民的,而玄武門之變是一場兵變,兵變拼的就是軍事,這樣一來,李建成未戰而輸三分。
(李世民劇照)

第二,李建成心慈手軟,而李世民更為老辣。

其實政治爭奪中,就是一場弱肉強食的較量,千萬不可以心慈手軟,因為對手是想要致自己於死地。

開始時,李世民的勢力並不如李建成,李世民的勢力主要是在後來南征北戰中形成的。《新唐書》記載,李元吉曾多次建議李建成殺了李世民,甚至後來都想好了對付李世民的辦法。可是李建成念及兄弟之情,覺得不到萬不得已不可以對兄弟下手,所以任由李世民壯大。

到了玄武門之變時,李建成敗了,李世民並沒有手軟,他直接將李建成殺了,以絕後患。

由此可見,李世民是比李建成心狠手辣的,而生在帝王之家,想要參與儲君之爭,本來就容不得動惻隱之心,更不能被親情所牽絆。
(李建成劇照)

第三,李淵的幫助讓李建成失敗。

《新唐書》中記載,李淵起兵初答應過如果李世民幫自己成功稱帝,就讓李世民當太子,可是後來李淵為了大唐江山社稷穩定,按照慣例立長子為太子。

李淵也知道,要想避免自己的幾個兒子骨肉相殘,那麼就必須想辦法保住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這樣其他人才不會有野心,才不會兄弟之間自相殘殺。

在李建成與李世民的對抗過程中,其實就是李建成加李淵對抗李世民,這樣似乎在前期李建成才和李世民不分勝負。可是玄武門之變中,李淵一點都沒能幫到李建成,所以他自然勝不了李世民。

李淵的一直幫助,會讓李建成在軍事上對李淵產生很強的依賴,畢竟皇宮禁軍都是李淵的,所以他沒想到李世民會在皇城玄武門對自己下手,也就沒有太多準備,以至於在皇城被殺。

李建成是敗給了李世民,但是他的才能是不可否認的,只是因為他的對手太強他才敗了,並不是他自己無能。

參考文獻:《新唐書》


斯幽說歷史


在打拼大唐江山的過程中,李建成和李世民都衝鋒陷陣,攻城略地,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稱帝之後,按照長幼順序,將李建成立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那後來為什麼李建成又“爭不過”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被射殺呢?

李世民軍功卓著,為大唐打下大半江山,他對李淵的冊封並不滿意,小小一個秦王並不是他想要的

唐朝建立之初,邊境並不穩固,李世民長年在外征戰,獲得了更多的軍功。隨著李世民在征戰中一次次取勝,他的威望和戰績給他帶來更大的影響力,同時李世民的野心也漸漸顯露出來。李淵早就看出李世民的心思,於是就授予他“天策上將”的封號。但即便如此,李世民對李建成構成的威脅也是顯而易見的。

李世民身後人才濟濟,一大幫誓死效忠的謀臣良將追隨他,讓他有了更多的信心,也讓他痛下決心

在打拼江山的過程中,李世民也順便籠絡了不少人才。李世民深諳人才的重要性,他也一直慧眼識才,懂得惜才,誓死追隨他的人越來越多,這成為李世民能夠採取行動的重要保障。長孫無忌、蔚遲敬德、房玄齡等,在李世民成就大業的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正是因為團隊的群策群力,李世民才有膽量、有能力在與李建成爭權的過程中,取得最終勝利。

反觀李建成,他心慈手軟,優柔寡斷,有治國之才,卻缺少政治手段

李建成在反隋的過程中 ,也發揮了他帶兵打仗的本領,只不過在立為太子之後,他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政務處理之上。李建成性格寬厚,具有仁愛之心,深得屬下的愛戴。但是,從另一個方面看,這也成為他一個致命的弱點:婦人之仁讓他錯失許多次徹底打敗李世民的機會。

李世民具有掌控江山的霸氣和才幹,同時,他又善於抓住機會,聚集人才。而李建成優柔寡斷的性格導致他喪失良機,功敗垂成。


米瑞談歷史


這是必然事件,李建成實力不如李世民,心腸不如李世民的硬。

1. 李建成實力不如李世民

這需要進行兩個方面的比較:

軍功:

李建成貴為太子,被鎖於深宮之中,雖無過但也無功。古代的太子,是不能過多接觸軍事的,本來太子就位高權重,若是再有軍事力量在手,對在任帝王的皇權穩定不利;

這種方式若是在太平盛世那是可取的,但在亂世之中,就成了太子的劣勢。不單單是李建成如此,隋朝的李廣之所以能把楊勇取而代之同樣是如此。

而李世民在外征戰,聲明遠播,所到之處敵人聞風喪膽,戰勝之後又安撫民情,深得民心。

人事:

李世民有十八學士等人相輔佐,而李建成這邊呢?魏徵、王珪二人頂的上18個?

再者,要用魏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人太直接了,直接到李世民後來都動了殺心。

即便此二人可以頂的上那18學士,那軍事力量呢?李建成還是吃虧。

聯盟:

李建成是有聯盟的,對象是弟弟李元吉,本來1+1應該大於李世民,但問題是李元吉完全是個豬隊友。

此人殘暴,在與李世民一起討伐劉黑闥的時候,明明已經躺了個軍功,但是他一手殘暴激起民憤,讓一切功虧一簣,所幸李建成給他收拾了殘局。

李元吉也多次想要刺殺李世民,同樣是被李建成按住了。

2. 心腸不如李世民的硬

史書描述,李淵為人寬厚,也確實如此,即便三個孩子爭個頭破血流,他還是想安撫之、平衡之、和睦之。

而李建成同樣繼承樂樂李淵的寬厚,魏徵早已多次勸諫要先下手為強,說明了李世民的威脅,但是李建成總是拒絕。

但李世民不同,他身邊的利益集團讓他下手,他就真個下手了,而且佈局之深,遠在李建成之上。

再次強調,這是亂世,亂世出英雄,李建成的寬厚,在此時就成了劣勢。


歷萊順授


李建成,身為長子,在唐王朝建立後,幾乎所有聽從李淵的大臣都是認為李建成是能繼承皇位的。而這些集團勢力也是李建成仰仗的根本。還有就是李淵也是一直認同長子建成繼承的。當然李建成的軍事能力也是有的,至於治國能力因為沒有體現不能和李世民做出很好的對比,所以總的來說,李建成當皇帝也不會差到哪去。那為什麼最後的勝者是李世民而不是他呢?

李世民可以說在那時的情況下是處於皇位爭奪很不利的情況下的,他仰仗的就是自己手中的兵權以及他妻子的家族勢力長孫家族,而真正決出成敗就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謀劃能力了。因為雙方勢力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就只能拼雙方誰先倒臺了,李建成一直謀劃的是如何汙衊和擠兌李世民,從而削弱李世民的勢力,因為他是長子他得到李淵的偏愛。而李世民謀劃的是更狠心的只要李建成死天下就是他的。這其中也不能說李世民狠心李建成輸在這上面,如果李世民一直被打壓最後他也難逃一死,所以他必然做出這一選擇為了自己。這裡面是李世民有野心在的,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在某種層面來說是不可調和的。玄武門之變就是關鍵點,也矛盾的終極點,這一次如果不是李建成的掉以輕心,或許成敗真不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