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教孩子說:“你在學校被打,你一定要打回去”,這句話是否合理?

教育知識匯


呵呵,打不過怎麼辦?孩子會想極端辦法,還不行怎麼辦?也許人家用更極端辦法怎麼辦?家長不怕出現極端後果嗎?


nihoo182


大寶兩歲上早教時,有次被一個孩子打了,他不懂得還手,只是一個勁兒在那裡哭。回家的路上我問他:如果下次小朋友再打你,你怎麼辦?他答:哭!我氣急敗壞地說:哭什麼呀,以後有人再打你就給我打回去,聽到沒有?他睜大眼睛錯愕地看著我,沒有回答。

後來,當小朋友又打他時,他沒有像我教他的那樣打回去,而是繼續哭。

所以,當你時刻教育孩子“被打要打回去”時,並非所有孩子都能接受並“打回去”。反擊需要勇氣、膽量以及心理上是否有足夠的準備,如果家長一直對孩子強調“必須打回去”時,除了會給孩子帶去壓力外,有時還會把孩子推向一個更危險的境地,比如,對手太強,打不過等。

作為父母,我們擔心孩子被打,儘可能地希望孩子堅強勇敢,但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切忌盲目鼓勵“打回去”。而在“孩子被打”應如何處理的教育問題上,家長不妨這樣做:

1.區分對方打人的真正本意;
2.不主動打人,如果被打具體情況具體處理;

3.教孩子懂得自我保護。

一、告訴孩子,如果在學校被打,先區分對方打人的真正本意

很多父母因為心疼孩子被打,總是不斷強調“被打就要打回去”這一觀念,讓孩子產生定向思維,也就是“只要被打了,打回去就對了”。其實很多學生在一起經常會打打鬧鬧,有些是不帶“敵意”的“攻擊”,這時候,就要教孩子學會識別,如果單純只是同學之間的小打小鬧,你較真了,反而會影響他的交際與對集體的融入。

【建議】應該教育孩子,如果在學校被欺負了,要先區分對方打人的真正本意是什麼,是惡意攻擊還是隻是普通打鬧,做出判斷後再決定處理方式,這樣不僅讓孩子學會面對問題如何冷靜處理,同時也可以避免讓孩子養成魯莽的性格。

二、告訴孩子,不主動打人,如果被打了,可以具體情況具體處理

比起教育孩子被打的問題,我認為更應該教育孩子不要隨便打人,這社會上為什麼有很多熊孩子,就是因為背後站著無條件縱容孩子的熊家長。比如,常教育孩子“我們不能被欺負”、“只要被欺負我們必須反擊”、“讓別人知道我們不是好惹的”等等。

孩子一旦接收了父母傳遞的這種信息,性格上就會變得盲目自信,並且“牛逼哄哄”,稍一不順意就大打出手,認為只有“武力”才能解決一切,這不僅會影響他們判斷問題的本質,也容易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建議】父母應告訴孩子,我們不主動打人,但如果被打了,應該具體情況具體處理。比如在學校,可以向老師求救,讓老師出面解決,或者用堅定的語氣“警告”打人者,告訴他,如果再出手就對他不客氣了。

三、以其教育孩子“被打就要打回去”,不如教育孩子學會如何自我保護

現在校園霸凌極為普遍,父母擔心孩子被欺負是很正常的,但以其教育孩子如何“打回去”,不如教育孩子學會如何自我保護。因為現實中,很有可能會出現多人打一人的場景,如果鼓勵孩子盲目“打回去”,那麼勢必把孩子推向一個更危險的境地。所以,“打回去”不應該是“一定的”、“必須的”,如何自我保護才是最關鍵的。

【建議】應教育孩子,一旦被打了,應先判斷對方的實力,如果實力懸殊,那不要盲目逞強,可以選擇逃離現場,假如被控制住了就要大聲呼救。如果實力相當,可以先用語言震攝對方,大聲呵斥對方停止出手並警告,通常這時候,對方會有所顧忌與收斂。所以“打回去”不是首選,因為“武力”有時並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總結】總之,不要很單純、片面地教育孩子“打回去”,而是教育孩子遇到事情後如何冷靜處理,如何明辨是非,如何用最佳的方法保護自己,這才是父母更應該做的。同時告訴孩子: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必須第一時間告訴父母,父母永遠是他們堅強的後盾,這樣避免孩子遇事後不敢回家彙報,從而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我是熊媽,兩男娃的媽,這是我關於“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的看法與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不知媽媽們關於這方面是怎麼教育孩子的,是支持打回去呢?還是有其他更好的建議,歡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討探討。


熊媽碎碎念


這個事我的孩子前幾天就遇到過,對方孩子的家長在群裡和我說,他家孩子被我家孩子打了,等我問了自己孩子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

兩個孩子一起放學回家,打打鬧鬧的,那個孩子用雨傘打我兒子的小腿,我兒子一直沒還手,直到把傘柄都打彎了,我兒子才扯了他的書包,打了對方几拳,還補充說沒有打到臉上。我也是瞭解自己的孩子,他不是一個惹是生非主動攻擊別人的孩子,甚至有些懦弱窩囊廢,我平時都教育他說,一定不要動手打人,但是要講道理。當時看到孩子受委屈,我卻說不出你不該還手的話。但我媽媽卻說,誰要是打了你,就要打回去,不要這樣任人欺負!

我不想支持孩子用暴力解決問題,但也不希望孩子在學校受人欺凌,我覺得還是要管教引導好自己的孩子,讓他經常參加鍛鍊,強身健體,當你的身體很強壯的時候,別人自然不敢惹你,你也就不會成為別人欺負的對象,我們看過《少年的你》這部電影,被欺負的胡小蝶、陳念都是懦弱的,忍氣吞聲的,所以還是培養孩子堅強勇敢的性格,這是最重要的!





單親媽媽周小白


你好,我是空媽,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關於“打回去”的教育是否合理,空媽覺得還要看家長教育孩子的出發點,以及目的是什麼,來分析比較好。

首先我們會告訴孩子“打回去”的出發點,多半都是出於——害怕孩子養成懦弱性格。

這裡需要強調一下的是“性格”這種東西,其實是一種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形成的結果。

孩子的性格塑造過程中,可能會受到某個具體事件的影響,但這種影響絕不可能會造成根本上的改變。

那麼什麼才是決定孩子性格的主要原因呢?

其實就是我們的家長,在日常生活的相處中,對待孩子的態度。

我們有很多這方面的專家,都曾經不止一次地列舉過這樣的實例。

比如:一個孩子性格暴躁,那麼他的父母中必定有一個人的脾氣就不是很好。

再可怕一點,如果一個家庭的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非常冷漠、非常不耐煩,那麼這個孩子的性格中就會有非常冷酷,甚至陰暗的一面。

所以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才是決定孩子是否會成為一個軟弱的人的關鍵所在。

認識到了這一點以後,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父母這樣的言論到底對不對。

其實告不告訴孩子“打回去”,這個語言本身,空媽覺得都是沒有問題的。

關鍵點在於,家長事後對孩子的引導跟溝通,或者說家長在事後有沒有再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次有效地教育。

作為家長,沒有願意看著自己孩子受欺負、受委屈的,所以告不告訴孩子“打回去”,都無可厚非。

但能夠在這個事情上,做到讓孩子成長,並且慢慢學會如何跟不同的人相處,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很多家長都是採取,告訴了孩子要“打回去”這個話之後,就沒有下文了,不管孩子打贏沒打贏,都不會跟孩子來分析、建議事情的前因後果,以及以後碰到類似的事件,應該採用什麼態度。

這都是沒有把這個教育做到位,沒有幫助孩子在這個事情中獲得應有的成長的不良做法。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每個人都在跌跌撞撞,磕磕碰碰的各種情況下長大的,沒人能夠做到一帆風順,所以教不教“打回去”都不是事情的重點,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才是家長教育的終極目標。

我是空媽——育兒是個繁瑣長遠的事情,願我們共同努力讓孩子和父母一起變得越來越好。


空媽是個處女座


我們常教育孩子,不要打人,要有禮貌,要大度。

但卻忘了教孩子,當別人侵犯他時,只有勇敢地反擊,才能保護自己!

一、打回去,指的是什麼?

  1. “打回去”,不是以暴制暴,也不是斤斤計較。
  2. “打回去”,是教會孩子勇敢地面對壞人。
  3. 為人父母,我們理當讓孩子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要有不被傷害的氣場。

二、不傷人,也不被傷害

美國電影《美國狙擊手》中男主角小的時候,他的弟弟被人欺負了,他毫不客氣地選擇了打回去。

他的父親對他說過一段話,我印象深刻。


有些人認為邪惡是不存在的,當邪惡降臨時,他們不懂得保護自己,這些人屬於羊。

然後,掠食者出現了,他們使用暴力、掠奪弱者,這些人是狼。

還有一類人,他們擁有強大的攻擊力和保護羊群的天性,他們是稀有的、能和狼對抗的人,這類人他們是牧羊犬。

首先,我們家裡不需要羊,如果你變成狼,我會揍扁你。我希望你們是牧羊犬,你們需要保護自己。如果有人要打你,或者欺負你的弟弟,我允許你盡全力去解決他!


電影中父親的這一席話讓我心裡無比的敞亮,讓我知道作為家長要做的就是要教會孩子:不傷人是一種教養,但不被別人傷害是一種氣場。

三、如果孩子被打了,家長該怎麼做?

我要告訴我的孩子: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一定要保護自己,必要的時候這樣的保護可能是躲避,也可能是還擊,但我們的還擊行為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絕不是為了造成二次的傷害。

無論發生什麼事,爸爸媽媽都陪在身邊,讓你可以無懼風雨,勇往直前。


番茄媽說育兒


這樣做不好,長期這樣會讓孩子今後吃不了一點虧,以暴力來解決問題,這是誤導人。應該問清情況,合理引導。首先不要去惹別人,其次學會躲避打,逃跑,報告老師處理。緊急時,學會自衛,但要看形勢,把握尺度,不能打傷人,也不能明知劣勢也動手,以免遭受更大傷害。謝謝!


張說2019


我覺得是不對的,不過這樣的現實中是普遍存在的。我不記得在哪裡看到是一個關於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打了要不要打回去或者告訴老師這個問題,有個家長是這麼做的,當時回家是他孩子告訴他被某同學打了他,爸爸第一時間是問他的孩子打到哪裡了,有很疼嗎?他孩子告訴手上被打疼了。爸爸又問他,那你為什麼不打回去或者告訴老師呢,孩子說打不過那同學,如果告訴老師,老師罵了那個打他的同學。那同學以後還會再打他。所以這裡他爸爸幫著分析,你沒有打回去是因為你打不過他,你沒有告訴老師是因為你知道老師會罵這個同學,而這同學被罵了還會繼續打他,如果下次再告訴老師還是罵同學,久了老師多煩他們了,他也會成為老師眼中的煩孩子了。所以不想被別人打就必須要自己變的強大。而小孩時間的強大就是鍛鍊力氣,好好學習讓同學和老師多喜歡他!從那以後他叫他爸爸給報了個跆拳道,還有補習班。


李家二姐生活記錄


這就好比,有國家來欺負中國,把你打了,你覺得我們該不該打回去,還是坐下來,給他講道理,你打我是不對的!慢慢的感化它!

假如說,孩子被欺負了,不打回去,後果就是孩子有心裡陰影!沒有一點脾氣!假如是男孩子以後懦弱的還不如女人!而打人的呢!這種人以後只會是社會敗類,而且是欺軟怕硬!只懂得怎麼欺負弱的,遇見比他更惡的,就夾著尾巴做人!所以,我支持必須打回去!


123人生何求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個新聞,一個小學生在放學後被其他幾個同學攔住,並將其帶到一個工地,強迫他吞下長達十幾公分的螺絲釘。孩子最後被送到醫院緊急手術。

人類天生就喜歡欺負弱者,如果第一次欺負你的時候你不反抗,他會覺得你很好欺負,下一次會變本加厲。

孩子不知道保護自己,我們家長不求孩子將來能夠大富大貴,但是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安全的長大。

第一,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能力。

不要教自己的孩子到處惹事,但是一定要教會他保護自己的能力,那麼孩子在沒有我們的監護的時候,他也能保護自己。家長可以每天帶孩子做好鍛鍊,增強孩子的體質。

第二,要讓孩子學會反抗。

不要讓調皮的孩子感覺到你的孩子好欺負,不會反抗,成為他們惹是生非的對象。時常引導孩子,在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時,要勇於反抗,你是爸爸媽媽的驕傲,爸爸媽媽一直都會在你身後支持你。

第三,不要過多的渲染。

家長不能因為擔心孩子可能會受到欺負就每天教育孩子反抗,從而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變得暴力,得不償失。畢竟孩子還小,需要接受正能量的教育。

第四,和老師做好溝通。

如果孩子在學校受到了欺負,家長一定要理智對待,向老師瞭解清楚情況,明白事情發生的真實原因和真正過程。千萬不要衝動起來,不分青紅皂白地先去找別的孩子家長去理論。畢竟老師最有經驗,也最瞭解孩子,讓老師來處理可能會更恰當。

我覺關於這個問題,家長朋友們不能過於誇大影響,也不能掉以輕心,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讓孩子學會正確處理問題。





銘花爸爸


這個方式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

實際上,敢還手的孩子不需要家長強調,而多數孩子是不敢還手,這個不敢可能原因有三個:

第一個、怕老師批評;

第二個、怕打不過對方、怕對方報復、怕對方人多勢眾;

第三個、怕被父母罵;

而其實被打的孩子,是有心理壓力的,害怕再次被打,害怕對方,如果家長用“一定”的命令式來要求孩子,孩子就會再次承受來自家長的壓力:“如果我不打回去,爸媽會責備我;如果我打回去,我又打不過他...”

你說,這讓孩子如何是好?你說,凡是被欺負的孩子家長都這樣教是否合理?


在遇到孩子被欺負的時候,我們必須先弄明白為什麼孩子不敢還手。

這裡還涉及一個謬論,經歷過霸凌的人才知道,被選為欺凌對象並不會因為你是自卑的還是自信的,理由真的可以很荒謬:你看我幹嘛?你長得好醜;你長得太漂亮了;你的鞋子比我白!你剛剛擋我道了。

如果孩子只是單純怕家長罵,那麼明確告訴孩子可以還擊,這當然是最有效的,讓孩子得到了“令牌”;

如果孩子是害怕老師批評,那麼請明確告訴孩子,打回去有什麼事爹給你撐著;

如果孩子害怕打不過對方,怕對方報復,怕對方人多勢眾,簡而言之孩子膽怯,那麼我想你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我是怎麼樣培養出一個膽怯的孩子來的?”,在日後的生活中去修復這個問題;對於孩子被打的解決方式,相信我,這樣的孩子是處理不了的,家長還是直接干預為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