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子女不埋怨父母的平庸,就是最好的孝順”對此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子不嫌娘醜,狗不嫌家貧",現實中平庸的父親多,出類拔萃,富有的父母少,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也許就是你的命,不要埋怨父母沒能耐沒本事,沒有一個父母不想讓子女過上好日子,理解父母不容易的子女還是很多,但也有個別的孩子嫌棄父母沒能耐,不掙氣而不理不睬,眼裡只有老婆孩子,我身邊就有幾個這樣的人。


棟棟33060820


子女不埋怨父母的平庸,就是最好的孝順,這話身同感受!我老公兩兄弟就是這樣的。

我老公三姐弟,一個大姐,一個大哥,他最小,家裡和市區蓋的房子大部分是的大姐賺錢回來建和買的。一個女孩頂起一個家,父母基本在大山生活,靠種地和砍柴過日子,四十來歲時候,大姐在市區買了房子給家人,大哥結婚後,兩個父母就是幫忙帶孩子,這十幾年來也沒有打過工,都是靠兒子打工賺的生活費。

母親帶孩子,父親開個摩托車搭散客,現在滴滴的便利,坐摩托車的人都很少,一個月能賺個幾百已經算不錯了。

但是老公和他哥哥都很孝順父母,什麼事情都會商量,當初認識我老公時候,覺得他家裡是窮一些,但是一家人相處比較實在,不是大富大貴,但是也少矛盾。

我和老公結婚,沒有擺酒,佈置房間的東西全部是我們自己買的,他父母沒有給過一點錢布置房間。但是身邊的朋友都是父母給錢結婚什麼擺酒的。

後面一年,家裡鄉下新房子進宅用錢,我們佈置房間要用錢,後面我家公開車撞到別人要賠錢,所有一切都是花錢的,我老公兩兄弟都沒有對父母說過半點不是,哪怕預支工資都回來鄉下襬酒進宅。

子女不埋怨父母平庸和貧窮,確實已經是很大和最好的孝順了。

因為有很多父母這一代人,沒有知識,沒有機會,很多時候想賺錢也不會,想拼搏也沒有平臺。也怪不了他們,是時代不一樣。

能夠尊重父母,孝順父母,首先從不埋怨開始吧!


菜菜生活日誌


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出身,很多人都想含著金湯匙出生,甚至有時候會攀比,為什麼別人家的父母那麼有文化,我的父母只是個種地的農民,為什麼別人家的父母那麼有錢,可以送孩子學這個學那個,有好多玩具,想吃什麼就買什麼,要什麼有什麼……等等。

這些為什麼,我想很多人都曾在心裡問過自己,我們曾經無數次在心裡默默埋怨過父母的平庸和普通,比如說我小時候。

小時候爸爸媽媽都在家裡務農,陪著我跟弟弟,媽媽就是個小學沒畢業的農村婦女,基本不認識什麼字,更別說教我跟弟弟了,爸爸還好,讀了初中,但是跟堂姐的父母比起來差遠了,堂姐父母不是爺爺這邊的子孫,是爺爺的親哥哥的子孫,所以從爺爺輩就開始拉開了差距,爺爺沒有什麼文化,不愛學習,但是爺爺的哥哥文化水平很高,唸了很多書,是一個知識份子,現在每個月都是領退休工資,他的後代們自然跟我爺爺的後代們差距也很大。

堂姐的爸爸是個大學英語老師,媽媽在國家事業單位,堂姐也很優秀,我小時候經常穿堂姐的衣服,她的衣服經常換新,那個時候的我不懂事,心裡還經常抱怨,為什麼堂姐的父母那麼優秀,堂姐的父母那麼有錢體面,而我的父母只是農民一個,沒有學問,什麼都不懂,家裡也沒有錢,我怎麼投胎投到這麼窮的家庭,父母還天天催我的學業,拿我跟堂姐比,那有可比性嗎,父母都不如別人,兒女肯定也不如別人……這就是小時候的我最多的內心活動。

但是後來經歷了一件事,讓我徹底明白了,那個時候我上高三第一個學期,學業也很緊張,有一天肚子痛得要命,我實在受不了了,後來去輸液打針,醫生說我可能有點腎積水,讓我去醫院檢查一下,後來去檢查了,醫生說我有腎結石,那個時候我才十幾歲,就有腎結石,因為我長年都是喝生水,可能跟我們那裡的環境有關,而且我也不怎麼注意,後來跟媽媽說了以後,她馬上把工作辭了,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因為又快面臨高三高考了,怕我身體出問題,影響學業,怕耽誤我的未來,媽媽去問了一些有經驗的老人和老中醫,問他們要了藥方子,大冬天的也是自己去菜藥,然後給我熬,因為腎結石要忌口,媽媽每天給我做的菜都是精心挑選,每天雷打不動地給我送藥送飯,雖然她沒有什麼文化,而且穿得也很土,一開始女孩子的自尊心理很強,我跟媽媽說不要來學校,我身體沒有問題,媽媽估計也明白我的意思,她每次都是等同學們都走了,然後悄悄給我送過來,有一次我不在,她就問同學,同學反問她跟我是什麼關係,那個時候我上廁所去了,剛剛好在後面,我聽到我媽媽說她是我阿姨……聽到這裡我趕緊躲起來,那個時候我心裡特別難受,眼淚忍不住流下來,覺得自己太作了,讓媽媽那麼辛苦,還埋怨她,真是太不應該了。

後來我跟媽媽說以後不要悄悄地來,不要等同學們放學,要不然菜就涼了,其實我是想告訴媽媽,不要覺得是給我丟臉,因為我不好意思說出口。

經過這件事讓我徹底明白了,我們出生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是每一個父母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下父母心,每個父母給子女的愛都是很多的,父母也從來不會嫌棄自己的孩子,就算孩子一生下來就殘疾或者畸形,那也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肉,這就是愛的力量,不要埋怨父母的平庸就是最大的孝順,而不是給他們多少多少錢才算,我們埋怨父母平庸之前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很平庸,我們不能改變父母的平庸和普通,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別人對我們父母的看法。





金大牙生活文案


這個問題問的挺好,人的能力有限,總有些事情無能為力,每當心情沮喪,失落無助的時候,總想怨天尤人,而埋怨的首選對象就是自己最親近的人,父母了。

有的人比較內斂,不敢明目張膽的去埋怨父母,正面與父母相爭,就在內心深處埋怨。有的就衝父母大喊大叫,覺得父母欠他很多。

什麼時候不埋怨父母了,還真的是成熟了。

曾經我也埋怨過父母,表面上乖乖的,但那段時間心裡總憤憤不平。初一的時候我上的是一所重點初中,當時可能處於青春期,喜歡胡思亂想,當時我特別想交一些好朋友。但當時我雖作為一個女孩子,成績也特別好,當我穿的一雙皮鞋,是親戚給的,一隻還好好的,另外一隻不知道為什麼鞋面上全是裂紋,好像還掉皮,儘管我天天擦鞋油,但那隻鞋總是感覺舊的很,好像同學們一下子就能發現我那隻裂了皮的鞋。有一次媽媽來給我送伙食費,我跟媽媽說,幫我買雙鞋,我那雙鞋太舊了。沒想到媽媽看了看我的鞋說,再穿幾個月就過年了,沒事,壞不了,過年再買吧,我當時委屈的很想哭。但我也沒辦法,如果我繼續堅持,媽媽又會搬出那一套,學生比的是學習成績,不是比穿戴。可以說,上初中除了過年有一雙新鞋穿之外,一直是穿別人給的舊鞋子。當時就實在想不通,為什麼別人的父母一兩個孩子,埋怨自己父母要生那麼多,導致貧窮,父母還累哈哈的遭那份罪。

如今自己有了孩子,對父母已經是另一種情感,已經過了埋怨父母的年齡。希望老人健健康康就是兒女最大的福氣。

父母在,家就在。


媽媽咪呀醬油瓶


本人認為你問的問題就是最好的回答。對,子女不埋怨父母的平庸,就是最好的孝順。

我出生在一個平凡的小山村。我是家裡的老三,那個時候正是計劃生育抓的嚴格的時候,父母是平凡的農民,對於傳宗接代看的比較重。為了要我這個兒子,東躲西藏,最後來到了我的出生地,一個偏遠的農村。可是還是沒有逃掉罰款的命運。

父親從一無所有到田地兩晌,再到房屋三間,他付出的是辛勤的勞動。父親說我沒別的能耐,就是有一把子力氣。

他給我成了家,可是自己卻病了,第一次心梗,第二次青光眼,眼睛失明,第三次心梗,那年我20歲。花掉我40W,我不是抱怨,這40W對一些人來說不算什麼,可是對於農村長大的我來說,不少了,而且對於當時的我是天文數字,但是我不後悔,因為我有一個為了我可以無私付出的父親,他很平庸,但是我覺得他很偉大!


餘孽柱子


可悲!可恥!首先你懂什麼是孝順嗎?這話說的簡直“禽獸”不如,對父母沒有一絲一毫的感恩之心。我為有這樣子女的父母感到悲哀!能說出這樣話的人,自己感覺不到羞恥嗎?下面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不埋怨父母平庸就是最好的孝順,那麼我們先來看看孝順到底是什麼。

孝順一詞,出自《國語·楚語上》,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現在指盡心盡力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


有什麼資格埋怨父母平庸?如果不埋怨就自認為是最大的孝順,那麼真是禽獸不如了。

1不如禽

烏鴉反哺

成語,比喻奉養長輩的孝心。出自《本草綱目·禽部》載:“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

烏鴉在父母的哺育下長大後,當父母年紀大了,不能覓食甚至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子女就四處去尋找美味的食物,帶回窩裡,嘴對嘴地喂到父母的口中,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

父母除了賜予你生命,從咿呀學語到長大成人,付出了多少心血、時間和精力。這樣普通家庭的父母,為了子女的成長,不知要吃多少苦,受多少累。

父母除了辛苦的工作,還要照顧好孩子的生活,每天披星戴月的接送孩子上學,放學。

父母把最好的一切留給了孩子,自己省吃儉用,把錢省下來,用在孩子的營養和教育上。

為人子女,難道連烏鴉都不如嗎?難道這還不覺得羞恥嗎?

2不如獸

羊羔跪乳

出自古訓《增廣賢文》,原文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羊媽媽為了哺育小羊,瘦了很多。小羊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什麼也不要你報答,只要你有這一片孝心就心滿意足了。”

小羊聽後,不覺下淚,“撲通”跪倒在地,表示難以報答慈母的一片深情。從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著。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

這就是“羊羔跪乳”。

父母知道自己很普通,所以希望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社會上那些培訓機構辦的各種課外班,大部分的孩子都是來自普通家庭。做父母的用微薄的收入,支付著高額的學費,不就是想讓孩子將來能擺脫平庸,出人頭地嗎?

可是這些可憐的父母,只注重抓了孩子的文化課教育,沒有重視德育教育,導致子女長大以後,缺失了做人的基本道德觀念。

這樣的父母,撫育大了孩子,可又有什麼用?在家,是不孝子女,在社會,這樣三觀不正的人,又能為社會做出什麼樣的貢獻?

當今社會,很多人都認為是“拼爹”的社會,有些做子女的,羨慕那些富二代的生活。自己不思進取,不去奮鬥,就想著不勞而獲,過上富足的生活,所以怨天尤人,埋怨爹媽沒本事。

百善孝為先,不埋怨父母平庸就算孝順了?自己不覺得這話說的可恥嗎?

父母的年紀越來越大,需要子女的照顧,做子女的首先應該在生活上好好孝順父母,多陪伴在父母身邊,報答養育之恩。


禽獸都知道感恩父母、孝敬長輩的道理,難道做人連這個道理都不知道嗎?

小結

做父母的,沒有對子女進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導致子女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育出了不孝子女,可憐。

做子女的,說出這句話,不知羞恥,禽獸不如。

以上就是我對有人說“子女不埋怨父母的平庸,就是最好的孝順”的看法。


妙趣生活China


為何還要埋怨?怎敢有理由再去埋怨?父母雙全,健康安泰就是你我作為兒女最大的幸福與心安。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我們學走路,學做人,學處世。但沒有義務和責任承擔我們是否平庸或者出眾的一生。路是自己走的,事是自己做的。到頭來一事無成碌碌無為,只能怪自己不努力,不上進,莫要再攀扯他人!試問天下哪位父母不是竭盡所能操勞半生為了後代,累白了頭,操碎了心?

中國自古有句俗話說的好:可憐天下父母心,足以看出為人父母的不容易。傳統家庭自古都是三代乃至四世同堂的模式,上有老下有小,父母一輩為了維持家庭日常的開銷,還要贍養老人,教育子女,更有甚者,除了給兒子娶了媳婦辦了人生大事,還要替他們看孩子,晚年也是勤勤懇懇,不得絲毫放鬆。

為人在世,父母皆在的時候,有個大事小情自己不能決定的也好找人做個商量。尤其是年少尚未成家的時候,家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平常的花銷,以及家務瑣事都是有父母在操心,自己才能安心在外求學或工作。

各人有各人的命運和造化,沒有人能替你經歷人生。有因必有果,如果說此刻的你仍在抱怨出身不好,父母平庸,那請問,你為了改變如此的境地又付出了多少?!自己不努力,還要怪父母太平庸,無疑與大夏天吃著冰棍,解了渴還要抱怨太涼冰的牙疼!

老話有一句:命是父母給的,前程是自己個兒作的。父母難不成這輩子給了你命還要包圓兒你的整個人生?

與其抱怨,不如自己挺起腰桿子,撅起屁股,努力加油拼命去幹!非但不能抱怨,反而要多掙錢,掙好錢,去贍養孝順他們。試想沒有他們當年含辛茹苦的把你扶養成人,哪有機會讓你在這裡還能嘚吧嘚吧的挑他們的長短,埋怨他們的不是?

為人自當獨立,自強。莫學攀牆之花,依賴之心萬不可有。這一生,唯有自立,方不辜負父母帶你跌跌撞撞來此世間走這一程。





卿客


子不嫌母醜,好狗不嫌家貧。老人的能力於文化有關,與時代背景有關。任何人出生在解放前,上不起學,吃不飽飯。有的家庭逃荒要飯,闖關東。那時侯有幾人有文化。

解放後有條件的上個識字班。後來逐漸有了小學,高小,中學。高中!

在農村上五年學的就算文化人,幹會計的大部分是這些人。

你嫌他們平庸,沒文化他們能幹什麼大事。

現時代老人為了供子女上學。流血流汗。他們的積畜為獻給了子女。

父母老了,你嫌他們無能。有這種想法的人豬狗不如。好好想想你是怎麼長大的吧?


手機用戶雪中梅


何謂孝?我以為:孝者以尊、重、愛、護為上;噓寒問暖,捧茶侍藥次之;錦衣玉食香車寶馬又次之。何謂平庸?作為父母把兒女養大成人就已經很不平庸了(甚至偉大),不養兒怎知父母之艱難!為何要埋怨?無非就是沒有金山寶庫未能高官厚祿吧?報怨者自己幹嘛呢?有本事自己掙啊!不是說:帝王將相寧有種乎嗎?玉皇大帝也是自己修練了三萬六千劫才成神的呀!與其埋怨不如實幹。


大個兒525


子女不埋怨父母的平庸,也可以算是一種孝順,不一定是最好的孝順,孝順是有很多種的

俗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我們自己也身為父母后,才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同樣,知道自己的平庸,才會知道父母的平庸是那麼的正常

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中生存,都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畢竟這個世界平庸的人還是絕大多數,你埋怨父母的平庸,有一天你會想到自己的孩子,會埋怨你的平庸嗎?

父母已老去,我們不應該再給他們增加什麼精神壓力,平庸也罷,優秀也罷,他們都已垂垂老矣,剩下的時日,讓他們心情舒暢的度過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