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團:舌尖上的“團圓味”

蘿蔔團:舌尖上的“團圓味”

小孫(左二)和家人一起做蘿蔔團。

(沈孫暉 攝)

萝卜团:舌尖上的“团圆味”

熱騰騰的蘿蔔團出籠。

記 者 沈孫暉

象山縣委報道組 陳光曙

通訊員 鄭 勤

對象山人來說,最特別的年味莫過於蘿蔔團,鮮香軟糯的口感蘊藏著家的味道和溫馨。每逢過年,半島幾乎家家戶戶會做蘿蔔團,討個團團圓圓的好彩頭。

黃避岙鄉90後姑娘孫瑜佳就是做蘿蔔團的好手,她的手藝傳承自外婆,“外婆快70歲了,是個糕點能手,逢年過節喜歡做蘿蔔團、紅豆團給家人吃。”耳濡目染下,小孫對蘿蔔團製作產生了濃厚興趣,更愛上了這股傳統的象山味道。

去年5月,小孫在外婆的老家塔頭旺村開起了佳迪糕點小作坊,動員父母、外婆、嬸嬸等家人一起加入。

蘿蔔團要做得好吃,原料十分重要,小孫對此更是考究:蘿蔔是自家種的,雞蛋是自家雞下的,連鮮豬肉都是向養殖戶提前預訂現殺的。

小孫的蘿蔔團餡可不簡單,有蘿蔔絲、細肉丁、蛋絲、香乾、豬油渣、蔥等多種食材。“蘿蔔刨絲後蒸熟去水,再和其他食材一起下油鍋炒制。”小孫說,她家蘿蔔團餡用現熬豬油來炒,味道特別香。

做蘿蔔團的粉由糯米、粳米按比例混合製成。米淘好後晾上一兩小時,稍帶些水分即可磨成粉,再曬乾後易於保存。

開始做蘿蔔團了。小孫戴上手套,將粉放入盆中,衝入滾水後用筷子不停攪拌,再用手反覆揉粉團,“要揉至有彈性、不粘手才算好,太軟容易蒸塌,太硬又不好吃。”

小孫取下一小糰粉團,搓至圓柱狀,再用手指戳出一個“小酒窩”。她沾些粉後,一手託底,一手邊捏邊轉動粉團。漸漸地,“小酒窩”越變越大,“這道工序考驗巧勁,糰子皮捏太厚不好吃,太薄又容易露餡。”

用調羹往“酒窩”裝餡後,小孫用大拇指、食指以及虎口,邊旋轉糰子,邊往上慢慢收緊封口。只見糰子頂端漸漸“長出”一個“花蒂”,用手一摘,一個白白胖胖的蘿蔔團就成型了。

做好的蘿蔔團依次放進蒸籠,隔水蒸上10分鐘便可出籠。咬上一小口,熱乎乎的湯汁瞬間湧出;大口咬下去,手工麵皮的糯香韌滑,夾雜著蘿蔔清香和豬油鮮香,在唇齒間滿溢……

如今,不僅象山人“好這口”,寧波、杭州、上海等地的饕客也慕名來訂購。從上個月中旬開始,小孫及家人每天要做上千個蘿蔔團、紅豆團、灰汁團,“我希望讓更多人嚐到這團圓的年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