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蘭花圖》 明 白丁 紙本墨筆 縱28釐米橫210釐米 南京博物館藏

白丁專精水墨花卉,其題材大多是庭院中常見的花木,在畫法上則是雙勾與點染相結合。筆墨簡淡率意、清峻疏爽。他的水墨寫意花卉,抒發了藝術家的個性和胸懷,倍受後世畫家的青睞。此畫具有典型的文人畫風格,筆鋒洗練。

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蘭花圖》 明 周天球 紙本墨筆 縱50.3釐米橫24.2釐米 南京博物館藏

此圖僅繪一束蘭花。其姿態婀娜,充滿生意。蘭葉瀟灑舒展,穿插有致,花瓣隨意點簇,俏麗秀美。葉用重墨為之,花之墨色稍淡,均融入了書法的筆意。其筆勢一波三折,有粗有細,有挺有轉,有斷有續,有收有縱。蒼辣老健,變化多端。再加上墨氣溼潤淋漓,生動地表現了蘭草的質感和風韻。

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百花圖》 明 周之冕 紙本墨筆

此圖所採用的是勾花點葉畫法。周之冕善用勾花點葉法,其法簡率,富有神韻。此卷墨筆寫雞冠花、芙蓉花、桂花、菊花、水仙花、靈芝、梅花、秋葵等,清雅純樸,充分顯示了畫家在繪畫上的功力、風趣和特色。周之冕是當時名重一時的花鳥畫家,其筆下花鳥生動傳神,融合了陸治的設色工緻和陳道覆水墨寫意畫法於一體,創立了“勾花點葉派”,促進了水墨花鳥畫的發展。《百花圖》畫風老辣、簡括。

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墨蘭圖》 明何適 紙本水墨 縱115.9釐米橫58.2釐米

作者何適,廣東保安人,於萬曆、崇禎年間從事繪畫活動,常從李流芳遊,畫傳其法;又得沈春澤指授,獨以寫蘭名噪一時,以寫乾蕊枯葉見此圖格調清新,頗得寫生妙諦。通過觀察實踐,信筆渲染,應手成形,生態動人,自有一番風致。

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山水花卉人物圖》 明徐渭 紙本水墨 十六開 每開縱26.9釐米橫38.3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全冊用水墨寫意法畫人物、山水、花卉,筆法縱逸,潑墨淋漓,形象簡練生動,每開均有自題。此冊技法全面,可以體現徐渭的才華縱橫奔放,把寫意畫推向又一個高峰。這冊作品,風格粗簡恣肆,痛快淋漓。用筆枯淡濃溼、疏密虛實,俱在法度之中,此所謂“無法中有法”、“亂而不亂”,顯示出作者的才華與性格。在中國繪畫史上真正做到“似與不似”而又名實相符的,當以徐渭為典範。

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百花圖》 明 孫克弘 紙本設色 縱27釐米橫532.5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孫克弘(1533—1611),字允執,號雪居,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擅畫花卉,氣格古雅。此圖卷畫折枝花卉十二段,自前向後依次為:紫丁香、白梅、大紅寶珠山茶、白牡丹、畹蘭、玉蘭、月季、蝴蝶蘭、菊、金粟、木蘭、蝴蝶花。各段之間以畫家自題詩句相間隔,並取得連貫一致的效果。十二種花卉,畫家都能抓住其枝葉和花各自的自然特徵描繪,有的素靜清雅,有的熱烈絢爛,但其姿態又無一不清細優雅,透現出了畫家一定的心情品質。畫中描法細秀柔婉,著色豔麗莊重,更使畫面顯得工整清麗,可以見出宋畫的影響。

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玉堂芝蘭圖》 明孫克弘 紙本設色 縱135.8釐米橫59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用雙鉤填色法畫玉蘭,蘭花以湖石相襯托。筆致清秀,色彩淡雅。湖石用墨厚重,點染結合,濃重的玲瓏湖石與輕盈的素白玉蘭,對比強烈而又和諧,畫風清麗。這幅作品屬於畫家細筆風格一路,整幅作品有典雅秀雅之態,顏色對比鮮明,富於節奏感,是能代表畫家細筆花鳥畫風的一幅作品。

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竹石圖》 明王紱 紙本水墨 縱68.7釐米橫23.5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王紱畫竹雖承前人文同、吳鎮墨竹畫遺風,但行筆更勁逸瀟灑,狀物法度更精嚴,強調筆墨韻味和文人情懷,有“出姿媚於遒勁之中,見灑落於縱橫之外”之評,故當時稱他畫竹“為國朝第一手”。此圖寫晴日幽篁,用筆秀髮,為元以後的新創風格。

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花卉草蟲圖冊之一》

馬荃(生卒年不祥),字江香,江蘇常熟人。馬元馭之女。工花鳥,妙得家法。設色妍雅,風格靜逸。時常州惲冰畫以沒骨著名,而江香畫以勾染著名,江南人稱之“雙絕”。主要活動於康熙、乾隆年間。

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墨蘭圖》 清 奚岡 絹本墨筆 縱70釐米橫23.5釐米 安徽省博物館藏

此圖繪蘭一叢,有的已然盛開,有的含苞待放,筆墨粗放率直,蘭葉縱肆飄灑,繁複蔥蘢而紊絲不亂,構圖新穎,取斜入之勢,別具風格。

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芳蘭圖》 清 石濤 紙本墨筆

石濤在筆墨、意境上都超出前人,不拘一格,獨具特色。他曾有自題:“此某家筆墨,此某家法派,猶盲人之示盲人,醜婦之評醜婦爾。賞鑑云乎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捨一法是吾旨也。”言明瞭他學前人卻絕不拘泥於前人、銳意創新的決心。這幅畫是石濤的代表作,從中我們可以領略到石濤極富獨創性的風格。上有大滌子自題和諸家題款。僅繪“幽谷誰憐王者香,兩枝情態各低昂……”的蘭花。

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蘭竹圖冊》 清 諸昇 紙本墨筆 旅順博物館藏

蘭竹從來就是士大夫所崇尚詠物言志的媒介。蘭花的輕逸飄拂、竹子的高風亮節,是歷代花鳥畫家所津津樂道的題材。諸此圖冊僅繪一叢蘭花,其風姿瀟灑,神態風流,似乎迎風而動。畫家用濃墨寫蘭葉與蘭花,幾乎不加渲染,一鼓作氣,所以畫面顯得乾脆而有氣勢。

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蘭花圖》 清 王愫 扇面 南京博物館藏

王愫,清代畫家,字存素,號樸廬,自稱林屋山人,江蘇太倉人,王時敏曾孫,王原祁侄子。所作硃筆竹石,人稱佳構。與王昱、王玖、王宸稱“小四王”。此圖畫蘭花一叢,真正有“空谷生幽蘭”之風。

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蘭竹圖》 清錢載 紙本墨筆 縱139釐米橫35.1釐米 旅順博物館藏

畫上自題:“乾隆甲午,奉命江西,得與秀峰老先生相聚論文,既竣事,寫此以奉大雅鑑之。重陽前二日,秀水弟錢載記於奎宿堂。”此畫雖為應景之作,卻也生動傳神。繪竹石與蘭花,濃墨勾勒竹葉竹竿和湖石輪廓,淡墨寫蘭花、蘭葉,清潤和諧,幽雅和諧。

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紅蘭花圖》 清 金農 絹本設色 縱63.7釐米 40.5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上有畫家自題:“紅蘭花葉皆妙,惜無香澤,今夏見於奉宸院卿江君鶴亭水南別墅,越夕,費燕支少許,圖此小幅。若宋徐黃諸賢卻未曾畫得也。昔耶居士記。”畫罕見的紅蘭花。筆觸較工整細膩, 風格沉著又清麗, 筆墨稚拙,不求形似,別具古樸風格。

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蝴蝶蘭、朱竹圖》 清 金農 紙本設色 縱24.5釐米橫32釐米

此圖設色和水墨畫各種花卉,共為八開,合裝一冊,選印兩開。蝴蝶蘭為設色寫意畫,題中雲:“野花小草,沈家園內有此風景。”因而兼有寫生筆墨。畫石,上長青苔,蒲公英筆簡神足,筆法沉著勁挺,是用意之作。

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梅竹石圖》 清 汪士慎 紙本墨筆 縱100.7釐米橫26.4釐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這是畫家較早的作品,顯得秀氣脫俗,生氣勃勃,晚年的作品風格有所變化,要粗壯一些。王士慎繪畫的題材多樣,各種花卉外尚有竹、石等,偏愛清雅,多繪蘭、梅等花。這也是當時畫家極喜之題。此圖繪曲梅、修竹、怪石,畫家在自題中稱梅為冷香、石兄、竹弟。

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春風三友圖》 清汪士慎 紙本墨筆 縱77.5釐米橫37.9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汪士慎在藝術上工於畫竹與梅,同時工篆刻,治印與高翔、丁敬齊名。金農評他的梅花:巢林畫繁枝,千花萬蕊,管領冷香,儼然灞橋風雪中。此畫狀寫了梅、蘭、竹春風三友,可以看出是汪士慎有感而發的。

歷代名家墨蘭圖選(秋令時節賞蘭花)第二輯

《蘭竹圖》 清汪士慎 紙本水墨 縱118.1釐米橫43.3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汪士慎(1686—約1762),字近人,號巢林,休寧人,流寓揚州,為“揚州八怪”之一。善寫梅、蘭、松、竹、於畫梅尤著盛名。落筆端重,不矜奇巧,常以瘦硬筆意,寫出疏落清雋的氣氛,點畫之間,耐人尋味。此圖以雙鉤蘭配合墨竹,用不同的手法交相輝映,為其生平佳作。

本文摘自:五成 (360doc)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