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二篇:天地靈陽之炁是人之根——天賦天才的祕密在此


《道德經》第二篇:天地靈陽之炁是人之根——天賦天才的秘密在此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白雪乾金飛瓊苑,黃芽坤土發玉園。” 今天繼續跟大家分享韓金英老師對《道德經》的理解與領悟,探討什麼是人之根本,為什麼會有人天生不學而知,不教而會,天賦凌然,能力驚人。

《道德經》第二篇:天地靈陽之炁是人之根——天賦天才的秘密在此

第二章 養生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道德經》第二篇:天地靈陽之炁是人之根——天賦天才的秘密在此

是做的意思,人們知道美就去做的事,對於人道來說就是壞了,美和醜是相對存在的,有美醜之分就是有分別心,是在陰陽二上。陰陽二的分別心就是後天意識心,道不是這個,是分別心啟動之前的那個陰陽渾一的無分別狀態。老子說美醜,善惡,就是要我們不要有分別心。

《道德經》第二篇:天地靈陽之炁是人之根——天賦天才的秘密在此

打坐的時候,什麼也不知道,萬緣放下,凝神調息,神息合一,神氣打成一團,很快進入混混沌沌的空無狀態。像困了快睡著之前,大腦思維停止了興奮,昏昏默默的,這就是沒有分別心的狀態。在這個狀態昏進去,但裡面的察覺還在。這個昏就是後天意識心下班,先天元神上崗。不是昏迷,是杳冥,昏迷就睡著了。靜極生動,忽然一覺而動玄關開,從無中就生出來有。有了也不要管它,依然一念不起,一呼一吸,一來一往,氣氣歸玄竅,息息任天然。還是用神合一、守一的辦法守在無上。有是無生出來的,無是母,有是子,守母不守子,越不加人為的作為,任其自然,越不斷的無中生有,天地的大元氣越充沛地流入你的體內,這就是有無相生的含義。

《道德經》第二篇:天地靈陽之炁是人之根——天賦天才的秘密在此

難易相成。胎息開始總是不見動靜,好像很難,稍微出來一點微弱的動靜,什麼時候才能炁很足呢?你不用想那麼多,難易是互相成就的,你只要守住一,那一上一下,一來一往既是炁,也是神,你只管神炁合一,自然後邊得炁越來越容易。長短相形,呼吸快吸慢呼,迅速的一口氣到腹部,吐氣時越慢越好,慢了就靜了,越慢越靜,先是能聽到自己的脈搏,再靜就能感到比脈搏慢的一開一合的動,像孕婦做B超時,嬰兒在母體的水裡一起一伏似的,那就是胎息,在腹部和胸部之間上下,口鼻的呼吸是在口鼻和胸部之間上下循環。把口鼻的呼吸和腹部的內呼吸調和成一體,口鼻的呼吸漸漸減弱到幾乎停止。當胎息進一步變成真息,全身的毛孔張開,口鼻呼吸完全停止,人體靠毛孔和外界交換能量,這個真息真炁就是人體藥王

《道德經》第二篇:天地靈陽之炁是人之根——天賦天才的秘密在此

高下相傾。腦為神腑,神在上向下注視腹部,神是火,火是離卦;腹部腎氣是水,水是坎卦,火入水中,水被火蒸,變成蒸汽向上升騰,水火既濟,坎離交媾,陰陽合一,產出的就是真一炁,一炁中含陰陽。因此小周天就通了。音聲相和,好像這裡唱那裡應,神融氣暢,百脈流通。身體虧的炁都補足了,再有多出來的炁就會自動尋找出路。水火既濟時,任督二脈已通,炁最先會沿著這條打通的路前後升降,所以老子說前後相隨。上下打通中脈,乾坤交媾,此時,後天的坎離變成先天的乾坤。先天元氣充滿肉身,對其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

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六個方面相成、相形、相傾、相和、相隨。在理上,老子讓我們要從後天意識對待的陰陽二,返還到先天意識的一,守一不落二;在事上,從無到有,開啟玄關一竅,進入眾妙之門,將胎息煉成,讓天地的大元氣在體內運行。

《道德經》第二篇:天地靈陽之炁是人之根——天賦天才的秘密在此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離。聖人就是入道的人,用無為這種方式才能入道、體道之妙。既然無為就沒什麼可說的,對能心領神會的人,本心光明的人,拈花一笑就明白了,不用說什麼。萬物作焉的萬物,在胎息、開玄關這件事來說,指的是身體裡得到了天地的大元氣,四肢百骸受益,精氣神全面改變,涉及到很多很多人體內部的變化。只要守住這人天相同的太和一炁,什麼都不用管,一切會自動發展,因此儘量做到隨時守候不離。只要有可能,儘量多地神氣合一。

《道德經》第二篇:天地靈陽之炁是人之根——天賦天才的秘密在此

萬物生於無為,又何嘗有中生萬物?人到靜時,金丹種子藥王自現,又何嘗有作為?自生而不知其生,叫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開玄關從練習胎息入手,我是做這件事,但我是以無為的方式做的。當胎息練出來我也不理他,依然還是以無為對待,所以這個天地的大元氣就總是在我身上,一得永得,是以不去。無為順其自然而為就是元神當家,居無為之境,時時不居在有上。

《道德經》第二篇:天地靈陽之炁是人之根——天賦天才的秘密在此

當胎息出現後,如果你一動分別的念頭,你要它動靜再大一點,炁感再強一點,它馬上消失隱匿。自然而生的胎息就像潛入深水一樣,你一想東想西,就浮出水面,就感覺不到它了。它並沒有真正消失,每一個沒有練胎息的人,身體上的玄關也是在一開一合地存在,只是自己感覺不到,所有的意識活動就像煙霧把它遮蓋起來。真正關掉雜亂的意識心,內心的小孩,先天元神本心才會顯現。當感受到輕輕的如威風一樣小出小入的動靜時,後天意識心乖乖地順從、輔助、配合、永遠跟著感覺走,這個炁感就會越來越明顯。

《道德經》第二篇:天地靈陽之炁是人之根——天賦天才的秘密在此

這天地的靈陽之炁是養身的根本,她是所有生命的母體,是每個人真正的家。人體中的原始能量,在後天意識活動的人間生活中,經不起幾十年的消耗,人逐漸老、病,都是這個原始能量減弱造成的,只有重新迴歸母體,用自然無為的元神采回母氣,我們才不會老,不會病。我們的元神攜帶著歷史的信息,在迴歸母體的過程中,這些信息將被喚醒,在這一世發揮作用,不用奇怪沒學就會的天才成果,元神裡有上輩子修的。在這百年的空間,你把幾千年的自己一一展示出來,突破空間生存,入道後人生就變得無比好玩了。


願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結緣,歡迎私信交流與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