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心和性的區別又是什麼,怎麼才能明心見性?

馬善人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性是什麼?見自性。自性是什麼。自性是實相道,實相無相,本自清淨,本不生不滅,本不動搖,本具足,能生萬法。

心性是一,不是二。用戒定慧去貪嗔痴,得身口意三業清淨。

有分別心就會有是非,有爭就沒有平等慈。


用戶和言悅色


能推斷一切色相都是自性的顯現,這只是明心,還沒有見性,七處徵心、八還辯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都是明心,只能斷定自己的心性必定存在,但很難隨即見性!

那怎麼是見性?

就是能時時覺受到一切色相都在自己的空性之中、都如同真空一般,這種空性是一種不同程度的覺受狀態,根本不需要推斷,但離開推斷、或揣摩、或正思維修也無法認證、或斷定這就是自己的心性,也很難明心見性,這種空性時時都存在,而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性!

只明心,而沒有見性,那不叫明心見性,那是初信位菩薩,只斷除了大乘的理障、或見惑,還沒有斷除事障、或思惑。

只見性,而沒有明心,也不叫明心見性,那是小乘阿羅漢,只斷除了小乘的見惑、與思惑,還沒有斷除大乘的理障、或見惑,雖然見性很明顯的時時在前,但由於不具備大乘的見地,所以也根本不可能認證到這就是自己的心性,是故不能稱為明心見性。

只有具備大乘的見地,斷除了大乘的見惑、或理障,同時又斷除了思惑、或事障,才有可能明心見性,才有可能認證出這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

見惑、或理障,也就是三毒中的痴毒,這個見惑、或理障,大小乘是有別的、不共的;思惑、或事障、或煩惱障,也就是三毒中的貪毒、與嗔毒,這個思惑、或事障,大小乘是共同的;大乘行者,只有見思惑、或貪嗔痴都斷除到一定程度,才有明心見性的可能性!

空性,就是如同真空一般的覺受狀態,同時也就是明性。

因為空性是在明瞭一切色相時的空性,不是離開一切色相而另有空性,既然明瞭一切色相,那這就是明性、或者已經包含著明性,而在明性的基礎上又如同真空一般,這正是空性。

所以,空性是明性中的空性,明性也是空性中的明性,如果不是空性中的明性,那已經被障礙,也就無法明瞭一切色相、與萬法了,既然能明瞭一切萬法,就說明它是無障無礙的空性,而惟有在無障無礙的空性之中才能明瞭一切萬法!

雖然凡夫也時時不離空性、或明性,但由於被妄心障礙的難以明顯的顯現,所以根本難以察覺,但不可能被完全障礙,否則我們連一法都不可能明瞭。我們現在還能明瞭有限的萬法,靠的還是沒有被障礙的一點真心本性,只是還沒有如實的觀察到!


萬法輝舞現心照


《明心見性的奧妙與機制》

雖然這個方法已經流傳了幾千年,雖然這個方法的傳統還在,但是正因為時間久了,各種各樣的道聽途說太多了,這混淆了人的視聽,讓我們不能瞭解這種大智慧方法的真正內容。

現在我們用一個比喻來,首先真正瞭解他的妙用。

就像一個大房子,一個大寶殿,裡邊有一盞明燈,如果我們打開了開關,整個房子就亮堂了。這對於我們的心房,如果我們摸到了智慧的開關,那我們的心靈就敞亮了。我們的本性蘊含無窮無盡的妙能,如果我們打開了,首先我們的身心氣質就會變化。比方說聲音就會變得美妙。

心的開關就是性,古人這麼說:心是用,性是體。

那麼性在哪裡體現呢?在耳朵曰:聞性,在眼睛曰:見性。

最一般的用法,最初的下手都是在見性處悟性來用功。

怎麼來見此性?傳統中最好的方法就是:離二邊直顯真性。顯現真性,就可以有悟的現象產生。這就是說悟有法理,悟不是憑空產生的,必須首先有準確的下手用功方法。

就普通人而言,或者這樣說,我們沒有覺悟的心,我們的思維一般都是落在兩邊的。我們看看西方人的思維方法就是二元思維的狀態。我們沒有經過智慧的訓練,我們的思維跟這個思維差不多。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二元對立的,西方的哲學說:意識是客觀事物在我們頭腦的反應,客觀事物怎麼來在我們大腦中反映,我們就怎麼來思維,這樣的方法不能產生真正的智慧,不能認識我們人本身的奧妙,不能打開我們人無窮無盡的妙能妙德。

現在這個見性的方法,首先要離開兩邊。找到了這個方法,就初步瞭解這個開關在什麼地方。

我們的眼根怎麼來離開兩邊?離明與暗。我們普通人的感覺就是我們能見到東西,是因為明與暗的緣故。比方說,因為太陽的光和月亮的光,我們才能看見東西。這個境地這個見解是錯誤的,我們從來沒有想到能見之性不隨明暗而有。

舉個例例子來說,西方的科學家認為遙遠的星星,我們人類為什麼能夠見到?是因為星星發出的光,我們能見到星星是很多很多年以前星星發出了光到達了地球。所以西方人喜歡用光年來形容描述光的速度。

光年?我不明白啥意思?我是一眼就看見,難道是錯覺∵

人的見性,就是我們人自身本有的光明真性系統,沒有來去。這是我們人本身的秘密。因為西方文化不瞭解我們人本身的種種奧妙,長期以來我們都是接受西方文化的教育,所以對我們人自身的奧妙不瞭解。按照西方人的觀念,我們觀察遙遠的星星,是星星的光明進入我們的眼簾,人才能看見。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見解。西方人不能瞭解我們人本身的奧妙,不能打開我們人本身的潛能來認知世界,他們採取了另外的方法制造高級的儀器,這其實是延伸了人的感覺器官。

我們人的能見之性,不會因為明與暗而有。

人在睡眠的時候呢?人在眠時,能夠聽到聲音,這是耳之聞性,這也不生不滅。

把握這人人本具的見性、聞性,這是中華智慧方法裡面非常有意思的學問。我們人本身的每一個感覺器官都有無窮無盡的妙能妙德,打開這裡面的妙真,來認識天地宇宙萬物,這是中華文化的智慧認識天地宇宙萬物的方法。

按照西方人一些傳說,外星人傳授給我們,地球人說我們人的周圍就有無窮無盡的能量,但是西方人到今天還沒有發現。對於這個存在,我們看看我們中國的智慧幾千年早就這麼運用了。這也就是說中華文化中這種古老的智慧方法,如果在這個時代應用,會帶給現代的人類認知方法上巨大的變化,會讓我們人類進入智慧的時代,這不諦是人類文明的巨大飛躍。

反過來說,現在西方人認識人與天地宇宙萬物的方法值得商量。單從能量的運用來說,我們現在的人類把地球上的能量資源差不多快消耗殆盡,現在的西方文明帶來了人類的巨大變化,但是也帶來人類無窮無盡的種種危機。這些危機怎麼解決?就要靠我們中華的這種智慧方法。中華的這種智慧方法才能教給我們現代的人類正確認識我們人自身的奧妙,認識人與天地宇宙的奧妙。

這種傳統的智慧方法到今天還延續不斷。

在一家禪堂曾經發現過這麼一個事,這是現代的公案。有一個女眾說她自己悟道了,前面的人首座和尚反問說:你悟道了,那麼,這個牆壁你能穿過去嗎?一句話把她問的啞口無言。這句話表面上看來問的是有沒有神通,其實是問的是用功大悟的一種境界之關口。這個方法歷代的祖師都在應用。如:達摩祖師《二入四行論》: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再比如說明代中峰國師用:“銀山鐵壁”來形容。

心如牆壁,這是用工用到極點正要開悟的時候,一種境界。

在這個階段的以前,小悟已經有了無數次。這是要大悟的事。

大悟以後是什麼呢?

古來的祖師這麼說:天心月圓,或說為:真照無邊。

有詩為證:香嚴三照語頌

本來照

擬心開口隔山河。

寂寞無言也被訶。

舒展無窮又無盡。

捲來絕跡已成多。

寂照

不動如山萬事休。

澄潭徹底未曾流。

箇中正念常相續。

月皎天心雲霧收。

常照

四威儀內不曾虧。

今古初無間斷時。

地獄天堂無變異。

春回楊柳綠如絲。

這個時候,此性用寶明妙性、妙真如性表示,此心用圓妙真心表示。

見此寳明妙性就能明圓妙真心。圓妙真心,具圓照妙明作用,這個時候用工就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叫:本來照,寂照,常照。

通宗不通教,開口便亂道。這是說了解一點宗門之法,但是不知道宗門施設所在,不瞭解如來所說的教法,以為教外別傳就不需要經典了。情景正好相反。用宗門這種見性開悟的方法,能夠真實的瞭解如來所說之教法。所以說:通宗又通教,如日處虛空。這就是說你方法對了,所悟所證可用經典來印證。

圓妙真心寳明妙性,在《欏嚴經》曰:二十五圓通。在《圓覺經》曰:圓覺,有25種定輪。在《華嚴經》曰:真空、法身佛。

這是經典,你看得懂嗎?這些經典,你可以入門嗎?你如果能做到了,說明有了悟處。

可是你要當心哦,悟者,悟無所得。你不要到處宣揚,自己已經悟道了。你如果這樣說,就不符合這一條鐵律。

畢竟如何呢?這還需要問別人嗎?你真正到了這個地方,你就會用智慧來顯現。



圓拙


六祖曰:心是地,性是王,性在心地上。心是體,性是體之性能。比如大海,水是體,其溼性,流動性是其性;再比如大地,土是其體,覆蓋性,生養性是其性。

那麼心的相貌究竟是是怎樣的呢?無色無相,無邊無量,全然空無,沒色質的東西,也無非色質的受想行識,這就是心地,心的本體!雖全然空無,但又全然覺知!這即其性!全然覺知是心之性!

再來看一下文殊菩薩偈: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覺海(形容全然覺知的心像無邊的大海)即心地,是心之體,澄圓,元妙即其性!

沒必要糾結心與性,如來藏與阿賴耶識之細微區別,老老實實的修行就好了!阿彌陀佛!


一葉一菩提600


性者,心之體。心者,性之用也。二者不一,也不異,性如水,則心如波。當我們證到我們的自性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修行了,不增加,不休行,也沒有減少,本來具足,在日常生活中妙用無窮,卻無一法可得,那就開悟了。然後綿密保任,調服習氣,最終大徹大悟。


無住生心339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本心,什麼是本性?心是抽象的概念,比如心加上“惡"就是噁心,加上“善"就成善心,善惡是不是本心呢?比如你一生作惡你願意幹嗎?當然沒人願這樣做。顯然噁心不是本心,那麼善心是本心嗎?大家可以參參,比如做父母的撫養子女照顧好家人是不是善呢?有益人有益眾生的都可以稱為善。

心與性的關係是什麼呢?性是心的本體,心是性的用,比如水是體,波是用,性體是空,心用是有。《六祖壇經》言: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這“一念"思量就是用,思量惡事化為地獄,確實經常想做壞事將來結果大家都知道不妙!思量善事化為天堂,確實經常做有益人的事大家都會喜歡他,這個人也會很幸福的。

如何去明白自己的心,明白自己的本性,就要靠自己去尋找自己去參悟了。


如是雲水


我也思索過這個問題。我不知道梵語中原意有何差別,但中國的古人用了這兩個字來翻譯,說明願意應該也是有所不同的。這是中國人不嚴謹的地方。西方人一定是先定義然後辯論起來就好開展了。我的理解是心應該是佛性,性是心的起用。從中國古文字來看,性是心生,念是今心即心的當下,意是心音。純屬個人淺見。


天天向上1618


心.與性、地區別:其心乃一、其性兩面…是矣。

……

從(赤子初心)為界:

……

逆轉(照見過去先天之心者)乃見真佛、恆明湛然.其入真道。

……

順轉(照見至今之後天習氣)乃入真魔、又名.天魔、它可毀滅人性.而無惡不作、它只能發揮貪瞋痴至淋漓至盡.而毀滅天下和自身是也;而儒家(大學)的(格物)致知.而知止...是此矣。

……

此乃:

佛家: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矣!

道家:以此為(金丹大道)是矣!

儒家:以此為(明明德.親民.知止)止於至善...是矣!



華繼善


本心,就是自性。本性也是自性!所謂的明心見性,明的也是自性,見的也是自性!


無生無滅無相無為


    8、“歸學好到十六,一性圓明自現”:(1)很多宗教人士都以“讓人學好、行好”自居,我把“學好、行好”歸納為了十六字,你不知道我這“十六字”的本義,你也不能“讓人學好、行好”,你會把“作惡”當成“讓人學好、行好”而不知。這“十六字”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維一,允執厥中”。(2)誰能解釋出來我這“十六字”的意思,就是“一性圓明自現”的現世覺者。【我在網上搜到很多“十六字”的意思,認為都不能表達出來孔夫子的本義,因為他們沒有“三教合一”的意識,他們對“天命之謂性、不知命不以為君子”的理解僅限於文字表面,沒有“道教性命相見、佛教明心見性”的視野,我重新解釋了這“十六字”的意思:(1)“人心惟危”:不能知曉“生死”是怎麼回事,是人生很危險的頭等大事;人心只有覺悟有了這樣的覺悟,才是最高境界的君子。(2)“道心惟微”:通過“格物”,看到了普通人都看不到的“性、命”這些“微觀”的精微事物,就是有了“道心”,已經超凡入聖的聖賢。(3)“惟精惟一”:誕生宇宙的本源“道”沒有可比性,是獨一無二的。(4)“允執厥中”:可以允許前半生“有所執”,一定要在臨死前看破人生假相,只有拋棄一切,才能回到大道中去樂享無極;如果在昏厥之前還“有所執”,只有下地獄了。】

       9、“投明師,慧燈照,真悟認定是丈夫”:(1)不知道什麼是“無為法與有為法、法船與彼岸、照妖鏡與金箍棒、定南針與量天尺”的人,都不是“明師”。用《金剛經、道德經》作為“照妖鏡”揭露魔王真面目、用“明心見性的不二正法”作為“金箍棒”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人,才是“明師”。沒有“儒釋道三教合一”思想,就不是“明師”。(2)知道了什麼是“明師”,就是“慧燈光照,真悟”的人。你也有了“明師”的言行境界,就可以認定是丈夫、天人師、佛、大英雄。

       10、“收眾善,智慧開,方是佛家棟樑材”:(1)讓大家知道什麼是惡,才是在講善;說不清楚什麼是惡與惡報的慘烈,也不能讓眾人收斂惡行、一心向善。(2)知道什麼是“無為法與有為法、法船與彼岸、照妖鏡與金箍棒、定南針與量天尺”,這才是“智慧開”的表現。(3)用《金剛經、道德經》作為“照妖鏡”揭露魔王真面目,用“明心見性的不二正法”作為“金箍棒”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有“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的言行弘揚“明心見性的不二正法”,這樣的人“方是佛家棟樑材”。(4)那些打著“佛教”的幌子,讓人踐行“燒香磕頭、唸佛號、消災祈福、加持灌頂”等等“有為法”、讓人“心神向外,迷失自性”的人,不但不是“佛家棟樑材”,而是“魔家棟樑材”。】

 

     2、“須捨身,幻身恰好湊緣因”:(1)《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因為世間萬物都有“成住壞空”(生老病死)四個階段,所以是虛幻不實的假相,只有不生不滅的無相實相(法身、天堂)才是永恆的。(2)修道學佛,必須要捨身辦道,不要貪戀肉體的感受而被假象迷惑。虛幻不實的身體各部分恰好的湊在一起,只是今生的識神(魂魄、報身)成佛的外在“緣因”而已。投明師,實現“借假修真”,永不輪迴;否則,白活一世,再去輪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