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給我帶孩子,一個4歲一個6歲,每個月我給她500塊錢多不多?

完顏半壺紗


我個人的理解,是題主給婆婆的零花錢500塊錢,給長輩500塊零花錢,這是當兒媳的那份心,用錢無法衡量。

我哥我嫂子他們倆上班的地方不在一起,工資不是很高。從前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嫂子每個月給我爸媽1500塊錢。前年我哥嫂生了二胎,然後每個月給我爸媽的錢是1000塊。因為我爸媽在家裡耕種、養一些家禽,儘管我嫂子每個月都給錢,我爸媽每次都說他們不用給,叫他們倆自己把錢給存好。孩子是我爸媽在家帶著,所以,這錢也不分零花錢還是伙食。我爸媽體諒年輕一輩賺錢辛苦,要考慮買房供孩子讀書之類的,所以即使逢年過節生日,我嫂子給錢,兩老都說不用給。我嫂子是好嫂子,我爸媽也不差。婆媳之間,能相互體諒就是好事。



不管題主與丈夫之間的工資如何,按實際情況去看,要是可以負擔,除去500塊的零花錢,家裡伙食及其它支出不夠的話,應當再多貼補一點。起碼,可以支出的錢多少許,自己兩個孩子在吃食方面也更豐富一點。

說到這點,我又想到另外一件事。我認識的一位長輩,家有4個兒子已成家。老人帶5人孫子,老大媳婦每月給500(長輩沒說自己大兒子有沒有給錢)。這個錢不是零錢,反正就是孩子的伙食和零錢都算一起了。老大媳婦的觀點是,長輩有4個兒子,一個500,加起來有2000,再加上平時孩子的衣物、學習用品還是夫妻倆自己買,就給500塊。那長輩就認為,老大媳婦工資一萬多應該多給一點,其他兄弟工資就幾千負擔重給少一點。為此,婆媳倆就有了隔閡,老大媳婦把孩子帶回孃家帶。而那長輩,常常訴說自己帶那麼多個孩子沒一點功勞,從小到老都吃苦。

其實,那個老大的媳婦隔三岔五都寄水果、牛奶、零食回家,對長輩對小侄子們也不差。況且,逢大節日、生日也有給幾百塊長輩,過年給多一點。(這些是那長輩自己說出來的)這也是不錯的兒媳婦了。在邊遠地區,還真的有挺多長輩幫忙年輕人帶孩子沒有錢的。



我婆婆當年給她小兒子帶孩子時,我也時常提醒我家男人記得給零花錢長輩。自己窮是孩子自己的事,給錢長輩讓她有錢傍身是年輕一輩的心意。實話說,給的零花錢還真是隻有幾百塊。那個年代我夫妻倆拿到手的工資不到3000,所以只能給幾百塊。

500塊零花錢,是年輕人的心意。


暖心秋媽


提這樣的問題容易被噴!問題應該改成: 婆婆給我帶孩子,一個4歲一個6歲,每個月我給她500塊是不是太少了?坦白的講,每月給500塊錢確實很少,而且是兩個孩子。我有兩個侄子,每個月的奶粉錢都不止500,更別說尿不溼和其他零食了。現在想培養一個孩子,開銷真的很厲害。如果再加上玩具和補習班等開支,這500塊真的是微乎其微了。


我曾經上學的時候,我的房東,是兩位都年過60的老人,他們的兒子和媳婦都到廣東打工去了,留下兩個小孩,一男一女也才幾歲,從來沒給家裡借過一分錢。老人經常跟我哭訴,有一次兒媳還偷房東的錢,這不是瞎說,老人知道他兒媳的為人特意裝了監控。老人有苦說不出,不想讓兒子為難在我面前哭得稀里嘩啦。我的房租本來是直接交給老人的,後來兒子直接問我要。老兩口的生活來源,就是靠種地,老爺子的身體還不好,腿還有點瘸。小兩口不給家裡花錢,還從家裡索取。這小兩口是不是真的很沒良心!但畢竟是人家家事,我也不好插手。


相信提問者,提出這個問題,並不是說不孝順,可能混得也不是很好,經濟也比較拮据,心裡也想多給一點,但經濟實力不允許。如果兩位老人比較富裕的話,可以相對少給一點。雖然說真情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但如果兩位老人也很拮据,那再苦也不能苦了老人跟孩子。我們年輕人都是承上啟下,都有很重的責任,我們吃點苦不要緊。


小虎哥的世界


暈了,我們這裡請一個保姆管兩個這麼大的孩子,根本請不到。我侄子一對雙胞胎,不得已請兩個保姆帶孩子,兩個保姆包吃包住,每月工資各一萬五,加起來三萬。你婆婆幫你帶兩個孩子,每月你給五百,你夠狠![捂臉][捂臉][捂臉]


江湖夜雨思歸人


就現在的物價來說,500塊錢如果是給婆婆的零花錢,應該也不多。兩個孩子,吃喝拉撒,吃穿用度,生病,教育,玩具,零食,所有一切你都包,只給婆婆零花,還行。如果是兩個孩子的一切都包裡頭,恐怕不夠的,俗話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就兩孩子的吃,500就不夠,我們這裡88線貧困縣,目前豬肉30一斤,牛肉48一斤,我家倆孩子,燉牛肉能吃一小碗兒,兩小碗兒怎麼也得有一斤,不天天吃,你至少一週吃一次吧?一個月買肉就得至少200塊錢,假設是農村,不買菜。更別說感冒發燒,三病兩痛住院。不過,你根據你自己的實際情況,儘量不能刻薄了老人孩子吧。


愛立思jane


婆婆帶她孫子,憑什麼給錢?讓她帶就不錯了!要是我只給外婆帶,讓婆婆乾瞪眼!


願社會更和諧


太多了,應該一個娃給50元。兩個娃兒100元都夠了。兩斤鹽5塊錢。20斤玉米30元,半斤肥肉13元,100斤米糠50元。還剩2元就當電費吧。哎:把帳一算你虧慘了喲。

話又說回來,如果你各人帶我估計兩個娃50元/月都多了。你有奶水他們隨意的吃也不會餓的吧。你婆婆心太狠了。居然可以收你500元。現在有句話叫:兒女是老人,孫孫是先人,老子是傭人。叫你婆婆好好學習體會一下。想通了就規矩了吧。


蒼山孤雁1


你咋不說自己還餓著肚子,臉上長豆豆了,沒錢買化妝品,衣服連地攤貨都不敢買,手機屏破的稀巴爛沒錢換新的,把省吃儉用摳下來的500元轉給婆婆。讓我怎麼說你呢,你把倆個孩子甩給婆婆,沒有上班,還是靠老公養你嗎?

你是不是在想,一個月500,一年就是6000,還用不完。這不是給你婆婆的口糧,是給你孩子的營養。你已經是倆個孩子的媽了,賬是你這麼算的嗎?要是你婆婆沒有退休金或者經濟來源,你就不怕她帶著倆個孩子撿破爛,等你見他們的時候一臉一身髒兮兮的像兩個叫花子,什麼心情。

不是我說你,一個四歲一個六歲,應該都上幼兒園了,上學的費用,作業本子零食,換季的衣服,再有個發熱咳嗽什麼的。500塊,你這是對得起在外的自己,對不起你的婆婆和倆個孩子。你不僅削奪了孩子童年的快樂,也沒有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質保障,懶得說你。


大浪淘沙沙淘沙


😃別談錢,談錢傷感情。

😃要談錢,一個五百都不夠。

😃給你帶孩子,要懂得感恩。

😃要談錢,養你老公的錢結清了嗎。

😃記住這與傳統沒關係,是人情。

😃婆婆不是該你的,是在幫你的。

😃婆婆幫你帶孩子,也無需刻意糾結。

😃真情換真情,記得五兩換半斤。

😃做人別做狗,更別再咬呂洞賓。

😁人吧,有個可怕的習慣,千萬別讓習慣,毀了自己和他人,比如,人家每天給你一個雞蛋,剛開始你先是感激後是習慣,結果,有一天人家把雞蛋自己吃了,你的內心立馬做出應激反應,先是覺得不舒服,繼而演變為怨恨,這就是,鬥米養仇人。

😃人吧,別不承認。你每天拉車路過上坡,人家過來幫你助力,你感激的給人家一瓶水喝解渴,時間一久你又成了習慣,人家幫你你發給一瓶水,認為幫你理所當然,付了報酬,可是你卻不會想,人家不幫你助力也不會渴,人家幫你不差這瓶水,如果談報酬人家會厭惡太少,而選擇沒看到你。

😄人吧,就是這樣。在我們東北有句老話叫~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地。別人幫你與為難之時,這個他媽的會說啊感激流涕。你一旦緩解了困冏,就趾高氣揚至一切於不屑了。

😄人吧,誰都不是傻子。你就是傻子,一個人給了你包子,一個人用針紮了你,你會選擇離誰近一些。對一個不懂感恩的人,再遇事情,別人將會選擇裝傻,事不關己 視而不見 置若罔聞,那是再見~誰真的傻了吧。

[耶]感覺我的觀點有道理,就請點贊關注我吧,關注 不走失,歡迎大家留言轉發,相互探討暢所欲言。。。。。。








雪城紅哥


自己帶幾個月試試,那是你的孩子,他們的生活水平由你決定,喝湯吃肉看你給的錢夠不夠了,你是希望他們骨瘦如柴還是胖嘟嘟的,問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了,但願你的孩子能吃飽穿暖了!


短途自駕遊


只要你婆婆願意,你就算分錢不給她、她也會盡心盡力把倆個孫子帶好。

這就是中華文明史該歌頌的婆婆,為了給你帶好孩子,背一個、抱一個去買萊,煮飯,孫孑吵鬧,忙得她腰痠背痛也不會跟你們叫苦。

所以,你們掙著多的錢就多給點,常常說說。媽媽您和爸爸辛苦了,老人也需要輕年人表揚,只是心裡不說。特別是你當兒媳婦的能讚美幾句,那婆婆心裡比吃糖還甜、肯定走到那把你誇到那,跟本不說錢多少,不信你試一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