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民營銀行存款利息為什麼大幅下降了?品種也減少了?

康承良


民營銀行存款利息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監管要求和流動性充裕。

目前民營銀行的存款主要體現在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定活兩便、協定存款、通知存款以及智能存款。

以咱成都的新網銀行為例,三年期以下期限和之前沒有什麼大幅度的變化。而且這些目前看所有銀行的三年期以下存款的上浮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即銀行業自律約定的30%到55%之間,目前在民營銀行頂格55%上浮的執行利率幾乎都看不到了。

題主說到的大幅下降,應該是指智能存款的收益的大幅下降。

1、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什麼是智能存款

智能存款是民營銀行結合大行的大額存單推出一種創新產品。其前生其實就是銀行最開始的通知存款,即儲戶賬戶資金在一定時間段之內不發生變化,就以該時間段對應的利率付息。後來民營銀行為了攬儲將其發揚光大變成了智能存款。

舉例說明:A儲戶存50萬智能存款在某民營銀行,5年期年化收益5%。但是A一年後需要現金,就提前支取,這時銀行會將這50萬存款借貸出去產生的收益賣給第三方B金融公司,B於是就付出A儲戶4%利率計息的利息,5年後B再到銀行兌現到期收益,B賺了1%。

這就是智能存款。

2、為什麼會降低?

(1)兌付危機帶來的流動性風險。10萬、100萬沒有啥問題,但是10個億,100個億,那第三方就很難購買,這時就構成了流動性風險,儲戶的收益也不見得能保證。

(2)銀行的收益來自存貸差,民營銀行的激進措施會給大行帶來攬儲壓力,或會採取跟進策略,不得不提高存款利率,這時銀行利潤壓縮,帶來經營風險,要想銀行利潤不受太大影響,就必須提高貸款利率,這樣就會提高整個社會的資金利率,那企業更無法承受,企業縮減生產,這不利於整個經濟的發展。換言之,那談什麼降低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就是一句空話,這和整個基調不符合,所以必須下降。

(3)央行去年9月降準,今年1月再次降準,同時財政減稅,這一切都為經濟體提供了較為充裕的流動性,供過於求利率下降是必然的。

綜述:銀行利率下降是監管、市場等綜合作用的結果。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沒錯,現在民營銀行的創新存款正在褪去光環,其中原因值得推敲。


說民營銀行創新存款退去光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存款利息大幅下降,原來民營銀行創新存款最高利率為6%,現在最高利率僅為5.2%,去年一些類似活期的創新存款,利率可以達到4.5%,現在僅為3.8%,可見創新存款的利率優勢正在變小。

二是高利率產品數量越來越少,去年超過5%的有十款,現在已經很難找到,我剛到某金融平臺查了一下,僅有一款5年期存款產品利率為5.2%,其餘均低於5%。

三是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產品逐步取消,據悉監管部門對於定期存款套檔計息產品並不支持,要求銀行整改,現在對新開發的定期存款產品,提前支取要求全部按活期計息。

民營銀行創新存款推出來的時間並不長,真正進入大家的視野,不過兩年左右的時間,去年還如火如荼,為什麼今年看著就要褪去光環呢?


主要的原因大致有三點:

一是現在利率整體呈下行趨勢,銀行利率降低是正常現象,我們知道從去年8月份開始實行lpr報價利率後,銀行5年期參考利率從4.9%降到4.8%,雖然這個利率看上去降幅不大,但是對銀行存款的利率影響是非常大的。

這個基礎利率如果發生變動,對於低息存款影響很小,但是對高息存款影響非常大,由於原來民營銀行利率普遍偏高,所以降幅就比較明顯,這就好比我們搖一棵樹幹,樹根是不動的,但樹枝晃動就非常厲害。

二是銀行的成本空間有限,高息存款儲戶肯定很喜歡,但是要犧牲銀行的利益,新建的銀行或者規模非常小的銀行,為了樹品牌推一些高息存款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長期通過高息攬儲,銀行的成本必然會大幅提高。

現在看,很多民營銀行已經為成本所困,一是吸收存款的成本偏高,二是壞賬率偏高,三是銀行同業存單利率偏高,這三高對小銀行的運營影響非常大,長期下去很有可能會出現風險。

三是監管和行業自律的問題,在銀行業內部,雖然銀行之間會有競爭,但是也會存在合作,如果一家銀行過於特立獨行,很容易成為監管的重點,也會被其他銀行孤立。

民營銀行創新存款,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並非民營銀行運營水平高,而是其他銀行沒有進行跟進或打擊,現在監管部門已經開始對創新存款進行整頓,估計這些銀行也要有所收斂。


互金直通車



去年個別民營銀行5年期利率曾經一度摸頂6%,最高達到5.88%,超過了國有銀行和股份銀行同期存款利率1倍以上,一時成為明星存款。新年伊始卻是另一番景象,不僅大部分民營銀行存款利率下浮,而且品種也減少了,甚至停售。什麼原因?主要受到3大因素影響。

首先是市場流動性持續寬鬆,導致存款利率出現普降趨勢。大家知道僅2019年央行就分別實施了3次降準(包括定向和全面降準),向市場釋放流動性數以萬億計。新年伊始,央行再次實施全面降準,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5個百分點,預計向市場釋放流動性8000多億。也就是說,在1月6日正式實施以後,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將獲得8000多億額外可用資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存款壓力。


2015年央行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以後,實際上存款利率基本實行了市場化自主定價,利率高低與市場供求直接相關,需求減弱了,利率(資金價格)自然下降。反觀當前全行業利率行情,不論是定期存款還是大額存單,也不論是大中型銀行還是地方性銀行和民營銀行,利率也是呈現下降趨勢,儘管幅度不大,這是市場化機制作用的結果。

其次,也與當前政策引導有關。去年底,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成員單位召開了一次會議,倡議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暫停新增定期存款提前靠檔計息產品餘額和新增客戶,甚至在部分地區要求在2020年底將這類產品餘額壓降為零。

眾所周知,就目前而言,提前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存款產品主要有2大類,一是大額存單(多數銀行計息規則),另一類就是以民營銀行為代表發行的創新型存款(智能存款)。受此會議倡議的影響,包括民營銀行在內的所有存款類金融機構都不得不採取應對措施,要麼以降息引導分流,要麼直接下架停售。


但是,通過對第三方互金平臺產品的調查和分析,利率下調或停售產品主要集中在6個月以上期限以上產品,6個月以內產品利率基本維持前期水平,有的還略有上浮。比如億聯銀行於12月30日發佈了5年期存款產品直接停售公告,藍海銀行5年期利率從5.5%下降到5.2%,幾乎就是當前全行業最高水平。而隨存隨取型(當日系列)三峽銀行最高達到4.96%,且按月付息,濱海農商行180天利率達到4.6%等等。

第三,貸款利率向LPR轉換,促使商業銀行壓降資金成本,降低存款利率。當前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還是主要以存貸利差為主要利潤來源,而LPR利率機制實施以後,按照央行要求LPR實行每月報價,公司和個人客戶貸款的實際利率為LPR+加點形成,反映出資金的實時價格。而在國際經濟復甦乏力情況下,我們的經濟下行壓力有加大趨勢,市場需要合理充裕的流動性,未來降準降息就成為大概率。商業銀行為了保證合理的息差,維持利潤水平,貸款利率走低,必然將存款利率引入下行通道,民營銀行存款利率下浮或產品下架減少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可以這樣說,儘管利率普遍下浮,在未來一段時期,以民營銀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存款利率還是會高於大中型銀行的,這是由他們的機構網點不足、體量小、品牌影響力不大等先天弱勢所決定了的,存款壓力大,以提高利率吸收存款不失為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龍門山財經


細心的朋友們可能已經發現了,民營銀行智能存款的利率下調了,而且下降幅度比較大。有一些高息的產品已經被停售了。



一、大家也許會問,這是什麼原因呢?

認真分析一下,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1. 一方面是監管的原因。任何事物物極必反,當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是國有銀行存款利率2倍的時候,就意味著要發生轉機了,槍打出頭鳥,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2. 另一方面是銀行自身發展的原因。同樣是銀行存款。為什麼民營銀行就可以比其他銀行高這麼多呢,一定有其自身原因。這些原因或許無奈,但註定不可持續,回落到正常水平也是必然的。
下面我們就從監管方面和銀行自身方面兩個維度,詳細的來分析一下,民營銀行存款利率為什麼比其他銀行存款高那麼多,現在為什麼又出現了回落?

二、先來分析監管方面的原因

先看一個有關報道:

前幾天,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委員會在一次會議上,提出了目前民營銀行智能存款產品存在的一些問題,倡議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暫停新增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產品的餘額和新增客戶。

其實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目前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產品利率給的太高,會引發存款大戰,監管上應該規範。這實際上和利率市場化改革有一點背道而馳,但監管上的憂慮也不無道理。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民營銀行這種智能存款高利率的背後邏輯:

我們每購買一筆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都會對應一筆5年期的銀行定期存款。

如果我們要提前支取,銀行就會按照我們提前支取時的靠檔利率,把這筆存款轉讓給第三方金融機構,從而保證客戶獲得較高的存款利率。

這裡面存在一個重大風險隱患,當客戶提前支取的量很大的時候,而第三方金融機構承接的資金又不足,銀行就會發生流動性風險。這也是監管上最擔心的事情。

另外,當民營銀行的高利率存款逐漸得到儲戶的認可之後,資金就會從傳統銀行低利率的存款轉移到民營銀行高利率的存款,那麼這些傳統的銀行就會被迫的提高存款利率。

引發存款大戰的同時,也抬高了資產端貸款利率,從而提高了實體經濟融資的成本。這顯然和監管上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三、再來分析一下銀行自身方面的原因

大家也許會說,民營銀行瘋了吧,給出如此之高的存款利率,最高的5年期達到了6%,是國有銀行5年期定期存款2.78%兩倍還多。這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其實民營銀行推出高利率智能存款產品,也是無奈之舉。

民營銀行成立都比較晚,這時金融市場上的競爭格局早已形成,存款客源這個大蛋糕早已被各家傳統的金融機構切分的一乾二淨。

處於天然弱勢的民營機構,如何才能突出重圍,喝一杯殘羹冷炙呢?那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付出更加高昂的融資成本,才有可能獲取客戶的青睞。

民營銀行是互聯網銀行,沒有線下網點,獲客的渠道自然就很狹窄,加上知名度不夠,根本沒有人知道有這些民營銀行。

在這種情況之下,民營銀行要想提升獲客能力和渠道,也只能通過相對高的存款利率。

民營銀行由於是輕資產運營,運營成本自然很低。這樣它就有一定的空間可以彌補高存款利率所付出的成本。

其實即使沒有監管上的原因,民營銀行的這種高收益智能存款也不會持續。它們在完成了初期發展的任務,達到營銷目的之後,利率自然會恢復到了正常水平。

四、市場反應

據一銀行內部人士表示,其所在銀行收到了監管下發的《關於全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規範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有關要求》的通知,並且已經下線相關產品。

通過調查發現,確實有很多民營銀行叫停了以前高息的智能存款,還在發售的一些產品也都大幅下調利率,不再具有市場競爭性。

現在打開億聯銀行手機銀行,這些達到5.6%的智能存款已經停售了,目前在售的產品利息基本在4%左右,下調幅度非常大。


南公子


的確是這樣的!智能存款產品已經失去了之前的優勢,其最高利率從6%、降至5.68%,近段時間利率又調低至5.2%,跌幅還是非常明顯的!

之前,銷售還十分火爆、市場關注度極高的智能存款,為何會“遇冷”呢!其利率、數量為何會雙雙下降呢!究其原因,我個人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高息攬儲,壓縮銀行的利益空間,必然是不可持續的

民營銀行,規模小、網點更少(1~2個)、品牌知名度低。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前期只能依靠高息進行攬存!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存款端壓力明顯小了很多,民營銀行對於資金也不再渴望!此時,適當調低存款利率,提高自身的收益,也是必然的選擇之一!

第二,市場利率的整體下行

2019年8月份開始,LPR利率的推出,不僅代表著貸款利率定價機制的“換錨”,還意味著市場利率將長期處於動態調整當中!

在這之後,銀行5年期貸款利率基準,從4.9%、降到4.85%、又調整到4.8%。短短半年不到的時間,利率已經下跌0.1%!

另外,與利率降低同步的,央行還在不斷實施降準,向市場注入流動性!這樣一來,銀行市場資金面越發寬鬆!而為了與市場利率調整同步,智能存款的利率自然也是要有所降低的!

第三,智能存款類產品並不符合當前金融監管的要求

2019年底,央行要求各大銀行,壓縮靠檔計息類存款的規模,且要求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計息!很顯然,這一政策,主要針對的也是智能存款!


綜上所述,我個人覺得,民營銀行降低智能存款類產品的利率、壓縮規模,既符合自身利益的需要,也符合市場規律、更貼合行業監管的要求,一舉三得啊!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去年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非常火,在年初時有部分民營銀行五年期的智能存款利率達到5.8%,比絕大多數理財產品收益率都要高得多,而智能存款又是存款類資產,50萬元以內可受到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一時間成為理財市場中最受青睞的產品。

但之後,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開始不斷下降,至年中時下降至5.5%的利率水平,最近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再次大幅下行,不少五年期的智能存款利率都已降至5%的水平,而且推出智能存款的民營銀行出現減少,可選擇的產品也不多了,為什麼一年時間出現這麼大的變化?

第一,不利於穩健經營,去年民營銀行的高利率已經發監管的重視,實際上現在各銀行普遍利率水平不高,民營銀行給出太高的利率,會大幅推升負債端的成本,而銀行賺錢主要靠存貸息差實現,存款利率高了,就只能通過高息放貸來獲得盈利,本身民營銀行的抗風險能力就弱於大型銀行,這會使得民營銀行出現壞賬率上升風險,不利於穩健經營。

第二,不利於支持經濟,民營銀行如果給出太高的利率,要想保證盈利能力,只能提高貸款利率,這會導致貸款企業及各類中小個人經營者的貸款成本增加,本身這些企業可能在大型銀行不太容易獲得資金支撐,而中小型的地方性民營銀行又提高貸款成本,會使得社會融資成本增加,不利於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第三,去年以來,央行一直在推動實際利率下行,包括下調逆回購利率、下調中期便利借貸MLF利率,以及LPR報價利率的下行,整體來說利率處於下行趨勢,在流動性寬鬆的預期之下,市場實際利率是不斷下行的,各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處於下行趨勢,智能存款的利率出現下降屬於正常反饋。

第四,前一段時間,根據媒體的報道,全國多省市的銀行機構接到監管部門通知,立即暫停新增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產品餘額和新增客戶。部分地區還要求,2020年底之前,壓降靠檔計息類定存產品的餘額至0,提前支取按活期計息,不得突破上浮比例。智能存款的靠檔計息是其重要的優勢之一,在利率下降後,不能再靠檔計息,自然吸引力就下降了,這使得相應的產品也出現了減少。

總的來說,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可以給儲戶更高的利率,並且50萬元以內可以得到全額保障,確實是不錯的選擇。但從大的層面來看,在利率水平整體下行的趨勢中,高利率是不可持續的,預計未來智能存款的利率會進一步走低。


財經宋建文


最近兩年時間民營銀行推出的存款成為了市場上的一個亮點,很多民營銀行存款利息明顯要比其他銀行高出很多,特別是智能存款的推出,更是讓其他傳統銀行措不及防。

但是民營銀行高利率的存款以及智能化的存款,在發展過程當中有點用力過猛,因此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在這種背景之下,監管部門就只能出來叫停部分銀行一些創新性存款產品了。

比如前段時間有很多民營銀行就收到了央行的相關通知,要求必須收縮智能存款的規模,停止新增智能存款,除此之外,智能存款的定價必須符合市場的秩序,不能為了片面吸收存款客戶而不斷上浮存款利息。

自從央行監管出來之後,很多民營銀行都開始調整了一些智能存款以及創新型存款的規模和利率,在2019年12月份之前,很多民營銀行推出的創新型存款率都可以達到5.4%以上,個別銀行的存款利率甚至可以達到5.88%。



這些創新存款當中大多數都是支持提前支取,而且提前自己掛檔的利率比較高,有些銀行存滿一年以上提前支取就可以獲得4%的利率,這個利率不僅比同期銀行活期利率高出很多,甚至比一些大銀行三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都要高。

但是民營銀行推出的這種創新型存款其潛在的風險是比較大的,這種風險就是流動性風險。民營銀行所吸收的這些存款首先是用來發放貸款的,但是客戶的貸款期限一般都比較長,大多數都是6個月以上,而這些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卻可以隨存隨取,萬一某一天出現了一些極端,出現大量存款客戶集中兌現的情況,那麼在這些銀行貸款資金沒到期的前提下,就會出現流動性風險,如果銀行沒有足夠多的資金應付客戶的兌付,那就會引起市場的恐慌,到時會給金融市場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因此為了防範金融風險,監管部門出來叫停這些民營銀行的創新性存款也是比較合理的。在這些民營銀行的存款規模縮小,存款利率下跌,而且提前支取利率沒有那麼高的情況下,他們的吸引力就沒有那麼高,對應的流動性風險也將可以得到一定的控制。

當然除了監管部門的監管要求之外,最近一段時間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降低,存款品種減少,還受到市場因素的影響。

一方面是從2020年1月6日開始,央行進行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累計向市場釋放將近8000億的流動資金,這讓市場的資金變得更寬裕,銀行對資金的需求有所減少,所以市場的總體存款利息都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在當前總體經濟形勢不太樂觀的情況下,民營銀行所針對的一些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有所減少,這樣民營銀行的資產端收益就跟著收窄,所以為了平衡收益,各大民營銀行也只能減少存款規模以及降低存款利率,以達到平衡收益的目的。


貸款教授


確是如此!

我也發現了,就在幾個月前,也就是2019年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看到許多民營銀行推出了5.4%~5.88%左右的存款利息,並且還是一個隨存隨取的模式,非常誘人。

但是在進入2020年以後,這樣的品種少了很多,利息更是大幅下降到了4.5%~5%左右,最高只有5.2%。

那是為什麼呢?其實有幾個原因:

1、時間到期!長期高利息攬儲不切實際,所以當前一批的產品已經購買完畢,甚至集資到位的時候,這些產品就會消失;

2、國家政策方向引導,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國家的意圖非常明顯,調控房地產,引導資金進入金融系統。但是如果定存的時候太高,其實不利於資金進入金融系統,所以未來降息是一個大概率的事件,許多民營銀行的定存收益下降也是合情合理,符合國家意圖的;

3、成本過大!要知道,銀行的賺錢模式其實就是左口袋進右口袋出的“空手套白狼”模式,如果左邊進入的成本過大了,那麼右邊賺取的利潤就會非常少,再加上一些所謂的“壞賬”和人工成本,甚至會造成虧損的局面;

總結:

所以,綜合來看,在剛過去的2019年,其實大部分民營銀行的攬儲情況還是不錯的。所以在剛剛開始的2020年,他們並不急著推出一些高收益的定存來攬儲。

在加上馬上到年關了,儲戶的存款意願較強,更加沒有必要高成本攬儲。因此,想要等高收益的產品不妨耐心等待中下旬吧!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專欄】有乾貨,歡迎“品嚐”。


琅琊榜首張大仙


低利率,將是民營銀行智能存款的致命殺手。

首先和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低利率?

在日本和歐美等發達國家,存款利率和借款利率基本為零,甚至有的是為負數。也就是說我們在那些國家存款需要給銀行交手續費,如果有在香港辦過銀行卡的人,應該比較瞭解我們從境外匯款到香港銀行卡,是需要繳納電報費和手續費了,而每存進一筆錢也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這就是所謂的資本主義社會的銀行。

未來對於我國LPR利率的趨勢發展來看,低利率將會成為未來時代發展的趨勢。

主要想通過以下的幾點來說明,為什麼民營銀行的利率越來越低,品種越來越少?

第一、民營銀行的成本太高

對於很多民營銀行來講,在2018年推出了利率高達5%,6%的智能存款,而這些智能存款,對於我國的基準利率上浮達到了50~%60%,也就是說,民營銀行要多出50%的錢來貼補用戶,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民營銀行因為規模小,品牌效應低,因此需要大量的錢來補貼給用戶,這樣才能夠吸引到更多的用戶來銀行進行存款。

第二,市場化利率,存在著不可逆

未來對於我國的理財產品來講,很多的理財產品未來將投入到更多的股市、債券市場,也就是說很多市場存在著一定的風險,而且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息,因此,對於理財產品本身也會存在著一定得調整,穩定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一定會越來越低而不穩定,存在著一定浮動空間的理財產品也一定會越來越多,因此,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智能存款這些品種越來越少,他的錢主要是流向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中。

綜上,我們通過對於當前低利率的發展趨勢,以及民營銀行的成本,和市場化利率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用小學生化的語言來講,未來我國存款利率一定會越來越低,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學會資產配置,不要依賴於銀行的存款和理財。


資產增值本質是投資時間,也是在投資自己;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提升和進步,歡迎大家轉發給身邊的朋友一起學理財。

我是杜耶,如有投資理財的疑惑,可以關注 ,私信我,我會給你一些中肯的建議。


杜耶說理財


民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普通下降主要是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原來的利率太高了,遠遠高於傳統銀行的存款利率;另一個原因是銀保監會對於民營銀行的監管加嚴,嚴格監督民營銀行盲目提高存款利率的現象,從而民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普遍下降,其他銀行一般是不會下調的,尤其是現在年底的時候。

民營銀行主打市場是互聯網,基本都推出智能存款,是一種利率高、靈活性好的存款產品,受到法律法規保護,可以說是民營銀行的攬儲神器,不過由於民營銀行的規模不算大,如果大量吸收銀行,同時智能存款靈活性高,出現大量提前支取的情況,銀行就會發生擠兌的現象。

因此,監管下來後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都普遍下降了,回到一個市場利率的安全範圍內,而其他銀行不會跟隨利率下降,現在到了年底,銀行各家網點都是業績需求最大的時候,利率會有所提升,用來更好地吸收存款。

最後,目前國內不斷推行利率市場化的進行,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銀行可以隨意地提高存款利率去攬收存款,而且是在一個符合自身銀行規模的存款利率,過量吸收存款對於一件銀行來說也未必是好事,因此目前民營銀行的定期存款受到監管後,利率已經下降,存款產品也限額限購,更好地保障儲戶的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