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繳納養老金按60%和100%有什麼區別?

張偉241836716


樓主你好,職工繳納養老保險按照60%繳納和按照100%繳納有什麼區別?這個所謂的60%和100%是我們的社保的一個繳費指數,那麼實際上這個社保的繳費指數是直接計算到自己養老金當中去的,也就是這樣的一個條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條件,它直接會影響到我們養老金待遇的一個高低。

所以說按照60%來繳納社保待遇,和按照100%來繳納社保待遇,是有一個明顯的差距的。雖然說我們的這個社保待遇跟繳費年限有直接的關係,但實際上這個繳費指數是很多人所忽略的一個問題,那麼如果能夠提高自己的平均繳費支出,也就意味著自己的養老金確實是能夠有效的提高。

假設按照60%來交納自己的社保,15年以後大概能夠獲得800元左右的一個退休金待遇,如果說你是按照100%來繳納自己的社保,那麼15年以後基本上獲得的退休金大概是在1100元左右,所以說這就是他們二者之間的一個差距。當然按照100%來交納社保,比起按照60%來交納社保所交納的費用,相應的也會高出不少。


社保小達人







企業職工交納養老保險、60%與100%有什麼區別?

企業職工所繳納的養老保險,是以本地區上一年度、企業職工平均工資的20%為基數來確定;在20%的基數內又劃分為60%、100%、150%、200%、300%五個檔次,企業和企業職工、依據企業的經濟效益與職工個人的工資收入,來選擇自己所要繳納的比例和檔次、即%比;每年初、職工個人要選擇交費的檔次,選擇繳納的檔次之後,當年是不能更改的!繳納養老保險的比倒和%比、與退休養老金的高低的關係若何?:

舉例說明:假設本地企業職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資為3000元,按20%的比例,平均企業職工繳納養老保險的費用應為600元,按5個檔次來分別交費、每月交費的金額分別:是:360元、540元、720元、1080元、1620元;以此類推,只要你在企業正常上班,就一直要繳納養老保險在內的“五險一金”,直到法定退休年齡為止;

由此可見,當地企業職工平均工資越高、職工所在企業的經濟效益越好、職工個人的工資越高、你個人交費的比倒與檔次就越高,你個人養老保險帳戶上的錢越多;到退休時、你的退休養老金就越多;因為,企業職工個人退休養老金的高低與以上因素密切相關,與個人養老保險帳戶上的資金多少密切相關;

當然,決定企業職工退休養老金的多少、與本人交費的年限(工齡)有關;所以,要想退休養老金高,就要堅持高比例、高檔次交費,堅持長期交費、增加交費的年限(工齡);還有,臨退休的最後幾年、養老保險交費不要停交,因為,計算眾退休養老金時、是與個人最後幾年交費的平均值相關;


海海147035523


職工養老保險按照60%來繳費100%來繳費,這個差別還是非常大的,現將相關內容分享如下:

第一,繳費金額的差別。

在職工養老保險中,現在很多單位都是按照本人實際工資作為繳費基數,在同等繳費基數相同的條件下,按照100%和60%來繳費。繳納100%的人員比繳納60%在每月的繳費支出中,要多繳納40%。比如繳費基數為5000元,按照100來繳納的,員工繳費比例為8%,每月需要從本人工資中扣除400元養老保險費用;如果按照60%來繳納,每月需要從個人工資中扣除240元的養老保險費用,兩者相差160元。

第二,個人賬戶資金的差別。

由於每月繳納100%和60%的人,在同等繳費基數的情況下,每月個人部分相比需要多支出40%,相當於繳納100%的人員比繳納60%的人員每月個人賬戶多40%,按照繳費基數5000元來計算,繳納100%的人每月個人賬戶金多160元,15年個人賬戶增多28800元,相應的利息收入也會增多。

第三,養老金高低的差別。

在養老金的計算中,繳費指數是影響基礎工資的重要因素,如果按照退休前上年度社會平均公司的來確定基礎養老金,其所佔比例為社平工資的20%左右,如果是繳納100%的,所得比例就是20%,如果按照60%來繳納的,所得比例為12%,在基礎工資上相差了8個百分點,如果按1000元的基礎工資計算,繳納的60%的人員每月就要減少80元;從個人賬戶養老金來看,繳納100%的人比較繳納60%的人,每月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要增加40%,也就是說,如果每月是1000元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繳納60%的人,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要少400元,只有600元。

總之,在養老保險繳費中,繳費基數的高低和繳費指數的高低,都是影響多繳多得的因素,對於繳費金額、個人賬戶儲存額,養老金的計算等都會產生巨大的差異。


幫兄愛唱歌


確實一些職工發現了自己的工資本來挺高,但是企業給職工繳納的社保繳費基數確實按照最低基數60%繳納的。按照最低基數60%繳納和按照社平工資100%繳納,退休時養老金會有什麼區別呢?

養老金計算公式

我們的養老保險制度是從1991年開始陸續實施並完善起來的,中間經歷了多次養老金模式的變更。2005年,國家進一步完善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機制,建立了現在的養老金計算公式,設置的養老金基本原則也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現在的養老金計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這兩部分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為了凸顯各地的靈活性,為了保障養老金的購買力,基礎養老金跟社平工資掛鉤。個人賬戶養老金,根據國家統一調整利率進行記賬利息的計發,同時跟退休年齡相掛鉤。

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及繳費基數差異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繳費指數實際上等於當年的繳費基數除以當年的社會平均繳費基數,因此我們如果按60%基數繳費,當年繳費指數就是60%,也就是0.6。

平均繳費指數實際上就是所有年限繳費指數的和除以繳費年限。由於最終又乘以繳費年限,因此每繳費一年都會增加:(1+當年繳費指數)÷2×1%×社會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

所以,按60%基數繳費1年,可以多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按照100%基數繳費,一年可以多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一年差距並不大,基礎養老金差距只有0.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但是15年的話,養老金差距會有3%的社平工資,30年是6%,40年是8%。如果社會平均工資達到6000元,8%可是480元每月。



個人賬戶養老金及其差異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的餘額,實際上等於每年繳費基數的8%劃入的部分以及每年國家公佈的記賬利率計算出來的記賬利息。

由於直接跟繳費基數相掛鉤,按照60%基數繳費,假設60%基數是3000元的話,劃入個人賬戶的錢數是240元每月。而100%基數就是5000元,劃入個人賬戶的錢數就是400元每月。

由於未來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是統一的,當退休年齡相同的情況下,個人賬戶計發月數相同,因此當年60%和100%繳費基數差異,產生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比例必然是6:10。

在較長的時間線上,由於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的不同,也會出現一定的錢數差異,但這不是重點了。

如果每年個人賬戶記賬利率跟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相同的話,按照60%基數繳費、60歲退休可以領取0.414%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如果按照100%基礎繳費、60歲退休可以領取0.69%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每繳費一年個人賬戶養老金產生的差異是0.276%社會平均工資,基礎養老金只有0.2%社會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養老金差距反而比基礎養老金差距更大。

綜上所述,如果用人單位按照較低基數給大家繳納養老保險了,明顯未來養老金會低,勞動者肯定會吃虧。所以,大家在適合的情況下,還是通過維權的方式,監督用人單位繳納社保的好。

附帶一說,每年的繳費基數應當等於本人上年度工資總額的月均值。


暖心人社


  所謂100%、60%,其實指的就是個體參保每月的養老保險繳費指數。

  多繳多得,少繳少得的問題。

  每月的繳費數額不同100%繳費,就是按照社平工資的20%計算的繳費額,作為100%檔繳納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繳費指數為 “1” ;60%繳費,就是按照社平工資繳費基數中的60%檔次繳納養老保險,繳費指數為 “0.6” 。例如,社平工資6000元,100%檔就是6000x20%=1200元。60%檔就是1200x60%=720元。 100%檔次每月要比60%檔次多繳480元;

  繳費指數越高,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如果在同一個地區,相同的繳費年限前提下,以社平工資6000元,繳費年限20年,退休年齡60週歲為例:100%繳費的:基礎養老金=6000x(1+1)÷2x20x1%= 1200元。 個人帳戶養老金=480x12x20=115200÷139=828.78元。二項合計2028.78元。60%繳費的:基礎養老金=6000x(1+0.6)÷2x20x1%=960元。 個人帳戶養老金=288x12x20=69120÷139=497.27元。二項合計1457.27元。可以看出,按100%繳費的,退休後比按60%繳費的,每月多領養老金571.51元。

要是覺得我說的不錯的話,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唄!


股巢網小徐


小編之前回答過類似的問題,看到,那就再簡單回答一次吧!


職工繳納養老金按照60%的比例和按照100%的比例,這兩者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是現在每月發的工資多了,一個是未來發的養老金多了。

這個按照比例繳納養老金,是指按照繳費基數即工資的百分之多少繳納,也就是說比例越大,你每月工資扣除的五險一金就越多,每月到手的工資就越少。


但是,你現在扣除的多了,自己的養老金賬戶中的餘額就多了,等退休之後每月發的養老金也就多了,這就是繳納比例高低的最大區別。


那麼職工繳納養老金是按60%繳納划算還是100%比例繳納划算呢?


在小編看來,肯定是百分百比例繳納划算的,因為就養老金的繳納,是個人繳納一部分(8%)放入個人賬戶中,公司繳納一部分(16%)存入公共賬戶中。


而等退休領工資的時候,每月退休工資分別從這兩個賬戶中扣除,也就是說當初繳納比例越高,公司幫繳納部分就越多,員工得到的就越多,也就更划算了。


金投網


在社保辦理養老金時,繳費指數100%平均率100,繳費指數60%平均率80,當年社平5000元,其基本養老金金額指數分別為50元和40元,如繳費年限60年(含視同繳費和過渡補充),兩者之間在基本養老金上差600元,在個人帳戶上差2/5,兩者之間在個人帳戶上差200元,(個人帳戶餘額前者69500後者41700)。

總的來看會有800到1000的差別。


北方老頭常大昊


〔職說社保〕觀點:根據城鎮職工社保養老金計算公式來看,繳費基數選擇社平工資的60%和100%,直接決定指數化繳費工資,也就間接決定了養老金的高低,至於養老金區別有多大,我們一起來用數據來對比一番。


首先,先來看影響養老金的因素有哪些?

根據城鎮職工社保養老金計算公式,我們可以看到影響同一個人養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退休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均工資、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

若退休地固定不變,退休年齡不做延遲,則影響養老金的因素只有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固定為社平工資的60%和100%,我們就通過繳費年限的變化,來看養老金的差異。



其次,分別來看養老保險繳費15、20和25年,城鎮職工社保按60%和100%有多大差別?

1.案例分析

王先生,繳納的是城鎮職工社保,法定退休年齡60週歲,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為139,退休上一年度職工月均工資為6000元,繳納社平工資60%15年、20年和25年個人賬戶儲存額分別為6萬、10萬和16萬。繳納社平工資100%的個人賬戶儲存額分別為10萬、15萬和24萬。


2.繳費基數分別為60%和100%,養老金差別是多少?

①繳費基數為社平工資的60%,繳費15年,退休當月養老金為:

基礎養老金=(6000×1+6000×0.6)÷2×15%=72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60000÷139=431.65元;

合計得出,按照60%繳費15年,退休當月養老金為1151.65元;

②繳費基數為社平工資100%,繳費15年,退休當月養老金為:

基礎養老金=(6000×1+6000×1)÷2×15%=9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100000÷139=719.42元;

合計得出,按照100%繳費15年,退休當月養老金為1619.42元;


③同理可得,繳費基數為社平工資的60%,繳費20年和25年,退休當月養老金分別是1679.42元和2351.08元;繳費基數為社平工資的100%,繳費20年和25年,退休當月養老金為2279.14元和3226.62元。


小結:繳費基數為100%比繳費基數為60%,繳納15年、20年和25年,退休當月養老金多出467.77元、599.72元和875.54元,分別約增長40.6%、35.7%和37.2%。

最後,寫在最後的總結:

【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是參保人繳納養老保險領取養老金的基本原則。

如果是公司給我們繳納,想要退休後多領養老金,退休前參加工作時就得要求公司及時足額繳納社保,儘可能多繳長繳養老保險,才能退休時多領養老金,安享晚年!

如果是個人繳納,建議選擇最低基數,養老金回報率最高,經濟狀況不錯的可以增加固定存款,以增加老年生活保障的維度。

歡迎【關注懂社保、懂退休、懂職場的〔職說社保〕】,一起學習更多職場和社保實操知識。更多【分享】,更多【收穫】!

職說社保


1,區別是繳費額度不同,繳費高低的問題,最高按當地平均工資300%繳納,最低60%,繳納基數高低直接影響退休金的多少。



2,養老金領多少,主要看個人繳費年限長短,個人繳費基數高低和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有關,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60%是工人承擔,40%是單位承擔,如下崗,個人全部承擔。


3,差別就是退休後每月領的養老金不同,當然繳費指數越高,領的養老金就越多。


養老金繳100%和繳60%的差別,退休金由三部分組成,基礎養老金+個人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養老金交100%和60%,繳費基數不同,基數越高意味著繳費越多,按城、鎮職工養老金保險制度,是以上年度當地平均工資進行核定繳費基數,所以說,100%和60%就是按照社會平均工資的20%計算的繳費額,作為100%檔繳納養老金的繳費,繳費指數是1,60%繳費,就是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中的60%,按次繳納養老金計算,繳納指數是0.6。



用戶2133288515720


繳納養老金的檔次與區別

每年社保局會在全省去年人均工資數據出臺,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次年城鎮職工、居民:個體等群體交納社會保險費編制具體數據

由繳納群體根據個人經濟收入選擇交費檔次

企業效益不好的或好的普遍採用選擇交費低的那一檔 你懂的,越低越好,當然,杜保局也不是隻吃乾飯的,為困難企業和群眾設置了一個最低檔 即60%

有企業效益好的,交100% 這一檔

還有交150%——300%最高檔

交得多時間長就得得多

這就是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