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離職見人品”?

匆匆那年4355


“離職見人品”,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話。整個離職環節,涉及方方面面,有利益,有責任,有擔當,能把一個人看得更清楚。

從我的工作經驗總結,結合具體案例,有以下幾個分析角度。

開始找工作環節

  1. 有人會直接和領導提出來,說我要開始去外面看機會了,但手頭的工作不會耽誤。的確,產出還是不錯的。當然,他的領導也不錯,明顯挽留不住,也就儘量給他方便,互相成全。
  2. 有的人,會出現頻繁請假,理由各種各樣,就是不說去面試了。其實,部門領導或者hr,是能觀察出來的。這種情況,無所謂人品好壞。只要工作產出基本保證,可以接受,可以理解。

離職交接環節

  1. 有人會提前就把手頭工作做了梳理,各種流程、注意事項、對接人、未完成的工作和進展、主要關注網絡、工具包、資料包等等,非常清楚。
  2. 也會認真和接手的同事做交代。離職後,接手人有不清楚的,還會抽空幫忙看看。
  3. 有的人,就完全相反。急急忙忙要去新公司,工作交接不提前準備,想起什麼說什麼。後面再聯繫,基本不回覆。人品高下,自然見分享。

離職福利結算環節

這個環節,涉及到錢,最能看出人品。

  1. 主動提離職的,有的人主動放棄未休年假,為了儘快到新公司入職。我遇到的一個產品經理就是這樣。他的觀點是:不想讓新公司等太久,缺人。而且,你能得到的東西是守恆的,這裡少一些,其他地方就會多一些。聽了這話,我對他有種肅然起敬的感覺,刷新了認知。
  2. 都是主動離職,有的人就會很“磨嘰”:我的未休年假能不能折現啦?我之前的加班怎麼算呢?我能不能延到15號之後離職,公司把這個月社保給我交啦?等等。
  3. 如果是被動離職,因為各種原因被公司“請”走的,更能看出人品。有痛快拿錢走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有消極應對、不和hr談的;有直接開鬧、走仲裁的;有想盡辦法,希望再多拿一些錢的。等等。

總之,離職見人品,是有道理的。總結起來:職場上,要愛惜自己的“個人品牌”,不能太在乎一時得失。看得遠一些,為以後攢人品,很重要。

你怎麼能保證,和原公司的同事,後面沒有交集呢?

你怎麼能排除,因為在原公司的表現,你在以後得到或者失去一個很好的機會呢?

心懷善念,多留善門。


趙貓貓砸職場


離職見人品,說的很對,離職即可以體現一個員工的人品和胸襟,也可以體現一個公司的格局和胸懷。

一,離職時看一個人的人品

我公司有一個員工離職,至今讓我記憶深刻,在2017年底的時候,一個下屬提出辭職,他還是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出於為公司考慮,想挽留他一下,在跟他談話中,我也基本瞭解了他離職的原因,與同事關係相處不太融洽,過於自我,受到同事的排擠。


在我看來,既然他已經認識到了這些問題,也可以幫他調節一下,但發展他的確去意已決,我便不再勉強,讓他去走流程了。

比較巧合的是,那天公司上層領導來單位調研,得知他辭職的情況,就找他談話了,在一般人看來,你都是一個要離職的人了,肯定會說的一些比較善意的話,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他把單位每一個缺點添油加醋說了一個遍,把單位說的一無是處,上層領導有自己的判斷,聽他說了這麼多,就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了,一句挽留的話也沒說。

經過這件事,我對他的人品有了不好的判斷,本來還打算給他送行的我,也徹底沒了心情。

之後的事,更讓我大吃一驚!

在他走完離職手續,收拾東西要離開公司的時候,他登錄了電腦,把裡面的所有關於公司的文件格式化清空了,他的行為也徹底激怒了同事們,一起把他趕出了公司,最後公司決定扣發他部分年終獎。


公司培養了你,讓你獲得了業務能力和優厚的待遇,領導同事在一起共事三年多,哪怕你不懂感恩,不珍惜這份感情,也不要糟蹋別人,這樣做,其實更貶低了自己。

二,離職時看一個公司的格局

另一個恰恰相反的例子,體現了一個公司的大格局,也體現了一個作為公司領導者的優秀品德。

2018年二月份一個女同事辭職,辭職的理由也是比較奇葩,去深圳找她男朋友,備考司法考試,算是裸辭了,領導感覺她一個小姑娘,思想不成熟,害怕她被騙,聯繫了她的家人一起做她的工作,說實在的,在我們單位工作,工資福利都不錯,對於一個小姑娘來講,也足夠體面。


雖然大家都在苦口婆心勸說,但最終她還是辭職了,在半年末發績效獎金的時候,按照公司的制度,由於她工作不滿一個季度,本來並沒有她的獎金,但領導考慮她裸辭,本身在南方生活就比較拮据,最後決定給她按一個季度發獎金。

相信在她收到獎金的那一刻,肯定是比較意外和感動的吧,之後她給我打了電話,讓我轉達她對領導的感激之情,她說他很慶幸遇到這樣大格局的公司,這樣體恤人的領導,這對她以後的路也會有很大影響。

真的,離職了還會感受到公司的關懷,這樣的事情的確不會太多。

所以說,離職見人品,說的一點都不錯,一個人的心胸,一個公司的格局,在離職的時候,一目瞭然!

-End-

記得關注我,一起笑看職場百態!為每一個職場人點贊!

只談一二


小公有個同學,曾經在一傢俬企工作,因為工資不如意,向公司提出了辭職。老闆再三挽留,奈何同學去意已決,最終同意離職,辦理了相關手續,不過同學離職後並無馬上離開。同事們很奇怪,問他為什麼,他解釋,自己這個崗位是公司的關鍵崗位,新來的人還上不了手,我帶他個把星期等他熟悉後再走放心點。就這樣,這位同學在離職後硬是在公司待了一個多星期,不領工資,每天照樣上下班,讓同事和老闆深為感動。同學離職後去了另外一家公司,幾年以後坐上了主管的位子,年薪漲到20多萬。而他原來公司的老闆,不知道走了什麼狗屎運,在同學離職後居然生意爆棚,火了起來,沒幾年就擴張成為集團公司。公司大了以後,老闆深感人才緊缺,於是又向同學伸出了橄欖枝,請他回來當執行副總,年薪80萬,同學又回到了原來的公司,現在混得風生水起……

離職見人品,不外乎如此。假如當初小公同學離職後,不是負責任地帶了一把後來人,可能就沒有了後續的牽手,也不可能有今天的高位和年薪。因果相循,不過如此。

離職了,契約中止,考驗的是契約雙方的“人品”。

於個人而言,“人品”反映在會不會感恩,有沒有誠信,負不負責任。從一個單位離職,無論怎樣單位曾經給了你工資,讓你有了崗位和價值,離職的時候你是抱怨,還是感謝,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品格;離職時,能不能把工作交接清楚,履行當初自己的承諾,體現的是一個人的誠信;離職時,會不會把未盡之事完成,不造成工作的中斷,形成“爛尾樓”,體現的是一個人的責任。

於公司和老闆而言,也是同樣道理。員工離職,會不會按合同解約,會不會結清該付的工資和福利,會不會對一個曾經為你付出貢獻的員工感恩,善待每一個人,體現的也是一個公司老闆的格局。而這些要素,就構成了所謂的“人品”。


80後小公


離職時最見的是一個人的人品,當然還有領導乃至公司的品格。

我就記得,2017年年底的時候,爆出途牛在年末居然一口氣裁員了400餘人。

當時,我的反應是:“垃圾公司,為了省年終獎,年底趕人,還讓不讓人活了。”

但是, 後面的報道畫風就不一樣了。

途牛對裁員並沒有說那種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是公開坦誠裁員通知,更令人驚訝的是每個員工可以拿到兩筆補償金。一筆是平均工資*(N+1)的基本工資補償,第二筆是加班費、績效工資和年終獎。

還有, 就是當天離職,途牛也當員工滿勤,給了全額工資, 甚至把年假也給折現了。

甚至有人在知乎爆料說,自己光補償工資就拿到了12萬。

到這裡,我立刻對這個公司有了好感。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離職往往充滿了怨氣和不滿。不是員工對公司的做法有意見,到處說抹黑公司, 就是故意留下一些絆子,讓公司收拾殘局。

或者,有些公司員工還沒走,就把員工的資料掃地出門,什麼補償統統沒有,還給帶上“能力不夠,不合群”的黑帽子。

所以, 離職想做到善始善終,有時候是挺難的。但是,越是難就越能體現一種契約精神。既然大家簽下了合同,那麼, 在出門之前,都是需要把自己的份內工作做完了才算是完整。

這是對公司,這份工作乃至自己的一種尊重,接下去,還能讓自己不留遺憾的全心投入下一份工作。



同時,工作的圈子就那麼大,離職時一舉一動大家都看得到,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在分手的一瞬間, 能不能留下一個好口碑,也更能讓體現是否有責任心。

離職時見人品,也是一個成熟的表現。想要逃避解決問題的,必然會在以後的職業道路上繼續奉行這套做法,害人害己。

因為離職,個人和公司之間不再有任何利益關聯,所以,此時的做法才最能體現出人品和格局。

歡迎關注苑燕兒,一起分享職場收穫,一起成長。

苑燕兒


講一個身邊發生過的故事吧。“離職看人品”,看得不只是員工的人品,還有領導的人品。

離職的主角叫May,是公司的出納,進入公司之後一直工作勤勤肯肯,業務能力也是非常強。她家不是本地的,離工作的城市兩千多公里吧,所以一年只有春節的時候會回家一次。

今年春節正好趕上公司業務太忙,(服務性行業,春節照常營業),部門一共三個人,每天都需要有人值班。部門主管說在老家弟弟結婚必須回老家,另一個同事說可以來值班但是沒法天天都來。May乾脆就說春節期間都我來值吧,換了假期過完年再回家。於是連著之前的週末值班,她一連工作了十七天。

春節結束之後,部門主管回來,也沒特殊感謝,也沒表揚,跟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繼續每天找茬兒。May就決定提離職了。

部門主管其實沒什麼權利,就上報給總經理了。總經理找May談話:“能不能多堅持四個月,某某項目到時候就做完了,現在我們挺需要你的。”May回答說不能,但是可以再做足30天,實在挺不下去了。總經理:“你也太不夠意思了。”May一愣,有點無語,更加覺得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了。

最後的30天,May一如既往的每天加班到八九點,週末該值班值班,沒有怨言,有些同事都不知道她要離職。直到她要正式離職的前五天,公司才招來一名替代她的員工,這才勉強做了交接。但是做交接的這幾天,她更忙,因為所謂交接,實則培訓,她需要把所有工作用要用的報表和系統都交給這名新員工,還不能影響正常工作,比平時更累了。

May離職的最後一天下午,桌面依然如常,絲毫看不出來她還有幾小時就可以正式離開公司了。東西一點沒收拾,別的部門的人還在找她幫忙審批報銷單據。我抽空五點多的時候找她去合影留念,她拍完照又匆忙回去工作了。

六點半下班,我過去跟她道別,她剛剛忙完手頭的工作,發出去最後一個報表,開始整理個人物品。我們互道珍重。直到最後一刻,總經理都沒出來說句話,也沒表示什麼。

離職見人品,說的太對了!


職場綠皮書


這句話說得很對。

離職見人品,見的不光是離職員工的人品,也會見到企業的“人品”,以及領導的人品,而這三者又互相影響。

說一個朋友的例子:

朋友A在某國企做中層,手下有一名女員工,工作幾年來,一直很認真,負責任。

去年,女員工因個人原因考慮離職,離職報告寫好遞給朋友A。朋友A看了女員工的辭職原因後,表示理解,並約定5月底6月初,女員工辦完手續後離開單位。

朋友A很有人情味,也一直感念女員工對單位做出的貢獻,以及對自己的支持。於是私人掏錢,張羅著請女員工及其他同事吃了一次告別餐。辦理離職手續期間,也默許女員工請假,去應聘、面試等等。

女員工呢,繼續保持認真負責的態度,在崗時用心工作,並詳細列好計劃、條目,與同事做好工作交接。更難得的是,在離職後的10多天後,因朋友A的單位有特殊情況,女員工還向新單位請假,回朋友的單位幫了兩天忙。

朋友A的單位做得也很到位,在員工的離職上,沒卡沒留,按規矩行方便之門。而且,在年終發放績效獎金、交通補貼等福利時,也考慮到離職的女員工,按照其工作時間準額髮放。

這個是很正面的例子,單位的“人品”,領導的人品,以及員工的人品都得到了極好的體現。

但反面的例子也很常見。比如說,單位對離職員工極其苛刻,或者說領導故意刁難,令員工心存怨氣,在處理善後事宜時,故意留坑,不負責任,給單位造成不良影響,或者造成經濟損失等等。

離職是可以看人品,但看的是三方的人品。聰明的員工,首先會做好自己,用自己的人品,影響企業的“人品”和領導的人品,進而正面影響自己以後的職場生涯。


自由職路


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公司一個部門總監平時人很好,也看不出有什麼人品問題。今年年底因為他的業績完成不好被公司辭退。在被辭退的時候,他獅子大開口要了天價賠償,公司沒有答應,他就威脅公司,說掌握了公司核心機密,如果不給就把機密公開。到最後公司仍是按勞動法規定補償他。據說此人走後一直在外面黑公司。這個故事正好印證了離職見人品。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從以下幾點回覆你:1.在職時大家都會表現出最好的一面。每個人在職的時候都希望獲得好的評價,都希望收穫好人緣。不管是給同事還是給上級,領導都想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所以展現出來的都是優秀的一面。即使是人品有問題的人也是一樣,會把不好的一面隱藏起來。這就會給我們造成一種錯覺,讓你認為他平時表現出來的就是真實的。

2.人只有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時候,才會表現出他真實的一面。沒有利益關係的時候,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而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人性中的自私,貪婪,嫉妒等等陰暗面才會暴露出來。暴露出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和他平時的表現完全不同,形成了非常強烈的反差。離職時也是一樣,其實在談薪資的階段,為了給自己爭取利益最大化,會做出一切對自己有利的行為。在利益面前,人品的好壞就展露無餘。

3.其實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好聚好散才是最理想的狀態。即使離職了也要給別人留下一個通情達理的印象,其實也是給自己留一條路。有的人走後背後是綠洲,有的人走後背後是沙漠,人品是你今後交友的通行證。

總之,只見人品這句話,我認為說的是很有道理的。有的人離職時跟公司撕的很難看,有的人離職時好聚好散,給別人留下了念想,留下了好印象。職場中好的人品會成為你成功的墊腳石。


木蘭在這兒


大家都說離職見員工的人品,但其實,離職也同樣見企業,尤其是管理者和領導者的人品。

比如,我以前曾經去一個單位,工作了一段時間,但後來發現和自己的發展意願和需求還是有些不符合,所以最終選擇離開。

當然,在這之前我會把之前工作的事情做好,交接的東西做到位。

不過,公司的領導者確實也不錯,溝通之後還是表示理解,把之前都工資那些發放到位,而且表示後面有合作也可以進行。

於是,離職之後我們還是保持聯繫,有些事情我能幫的也會幫忙。

反之,另一個單位,離職之後,領導卻是立馬大變臉,又是指責、又是教訓,甚至之前工作的各方工資待遇都想耍賴不給。

對於這種人,很顯然後面差點就“撕逼”,最後事情雖然解決了,但也有些不歡而散。

我個人還是和之前一樣把該做的工作做好,不過兩個單位領導態度的不同卻是可見一斑。

所以,離職不僅是見員工的人品,也可以照見管理者和領導的人品。


馮起升


山西1哥的觀點是,一個人的行為,時時刻刻都會體現他個人的品格,並不僅僅是離職時才見人品。所以有人說“離職見人品”,那是因為離職作為人生的一次重大決擇,在這個過程中,不同人品的人他的人品表現更集中更充分。以我的觀察,人們在離職過程中的人品體現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情形一,緣盡義在

我有一個手下去年離職了。他在離職的過程中是這樣做的:一是在離職前,他提前和公司打好招呼,讓公司有所準備;向所有的相關領導告別,感謝公司領導曾經給他成長的機會和幫助;將手頭的工作進行疏理,以便做好移交。二是在離職中,離職手續辦好後,因為公司一時沒有合適的接替人選,他堅持工作遲走了近1個月;公司安排好接替人選後,他完整的辦理了交接手續,並且帶著新人又幹了幾天,好讓接替者熟悉接手的工作。三是在離職後,他對接替者所有的工作訴求,都給予積極回應,有的時候,他還回到公司,幫忙處理有關事務。

我認為,離職本是一個個人選擇,都是出來混的,多個朋友多條路,在這個問題上,其實但凡能夠做到,沒有必要斤斤計較,像我這個手下這類人,他未來職場之路只會越走越寬,越走越好。


情形二,好合好散

這種情形,恐怕是我們在職場上最常見的,離職者一旦離職,就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老死不相往來。

這類人格局小視野窄,既不觀左右,也不思前後,眼前得失就是他們的一切。工作中規中距,生活隨波逐流。我有一個同學,二十幾年轉輾若干單位,哪個單位對他都是可有可無,他看哪個單位都屬過眼雲煙,到現在仍為生活奔波,幾乎沒有任何人際關係。


情形三,兩敗俱傷

朋友的公司有一個人離職,這個人能力很強,離職時朋友還多有不捨,不成料到,這個人離職後從不說公司和朋友一句好話,還在各種貼吧發佈公司負面信息,一度時期,甚至影響到公司招聘員工。這還不算,某一天,當地監委突然來人,對朋友進行調查,說是有人舉報他行賄政府工作人員,進行錢權交易,搞得朋友灰頭土臉。直到後來,朋友才弄清楚,原來背後都是這位離職員工所為,而他為什麼如此,朋友百思不得其解。

也許有人覺得這種人主持公道正義,而我個人認為,這種人的人品很有問題。一是有意見應該講在明處,不該背後倒鬼。二是公道正義之人,在任何時間地點都會站出來,不會離職之後惱羞成怒。他的行為,純粹是為了一己之私洩私憤,為眾人所不齒。

我為什麼要說是兩敗俱傷呢?這其實很簡單,大家站在任何一個公司,任何一個老闆的角度想想,就會明白答案。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單位喜歡這樣的人,除非他們的腦袋讓驢踢了。

我以為,這三種情形基本涵蓋了職場離職者的表現,離職者的人品高低也立見分明。其實,員工離職和夫妻離婚相類似,有人離婚之後就是能和前夫(妻)處成朋友,有人離婚之後就形同路人,有人離婚之後就是你死我活。



總之,我認為人品是走職場混社會的立足之本,我們要求幹部要德才兼備,更要以德為先,這對普通人來說,一樣通行。

我是山西1哥,混跡職場30年,喜歡琢磨職場上的那點事兒。我所說的話,只給想聽的人聽,是你嗎?關注我,私信必復。

山西1哥


你好,在不同性質的公司離過職的我,想談談”離職見人品“這個問題。


離職時的人品是雙向的,公司對離職者的,和離職者對於公司和所處項目組的。我分別說明:


公司對離職者的”人品“表現

我的大學同學就有一段這樣的離職經歷,他們是日企,公司和他簽了個培訓的合同之後,把他派去日本公司總部培訓,可是去了之後的培訓項目和吃住等條件都不是按照合同的規定履行的。於是,我的同學提出了離職,並從日本回到了國內。


他們公司的領導,以他私自回國為由不接受他的離職申請,並且還扣押他的畢業證書。之後的一個月,我的同學輾轉律所和當地的人事機構,還賠了一筆違約金才拿著自己的畢業證離開了那家公司。


其實不管怎樣,無故的刻扣員工的證件和檔案的行為,是不可取的。這就是公司在員工離職時的”人品“表現之一。


還有一次,我從一家外包公司離職,一般公司工資都是押一個月,也就是說,你開的9月工資,是8月份的績效。那麼離職時,人事就沒有發在職交接時最後一個月的薪水。其實,當地的勞動仲裁部門是管這事的,不過當時的我太無知了,錯過了申訴的機會。

扣工資,尤其是最後一個月工資或是獎金的公司行為,也展現了公司的”人品“。


離職者的人品表現

可以說,離職者一定是有這樣或是那樣的原因才提出離職的。有些人可能因為與領導關係緊張才離開的,也可能會藉此機會給領導個下馬威,而選擇不做交接工作。


也有些人,會選擇在最後一個月工作交接時馬虎得糊弄交接工作,比如程序員在提交代碼時不寫註釋,不做自測,不寫工作交接文檔等,甚至對交接工作中,領導安排的新人很排斥。這都是離職者在離職時的人品表現。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做。想想在職時公司對你的好,做個善始善終的人,在離職時的交接工作中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走也走得利索。


總結

離開後就真的沒有什麼利益關係了嗎?就可以互相”傷害“?千萬別那麼想!世界很大,圈子很小,或許在若干個回眸後,再遇到呢?所以,公司也好,員工也罷,事不做絕,話不說滿。給自己,給自己的未來留一點預想,挺好。


如果喜歡回答,不妨關注和點贊來一波,謝謝!

我是@潔然不同007,高級研發工程師,專注於技術人職場領域的內容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