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心無雜念?

yyluming


如何做到心無雜念?如果要做到“心無雜念”,那麼這個就太美妙了。

如果一個心無雜念的人,已經完全不是我們認知上的“人”,而是有高度智慧的人、高度禪定力的人,才能稱得上心無雜念。

大多數的人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每時每一刻都在妄念紛飛,怎麼可能做到心無雜念?每個人的心就像一個瀑布一樣,“飛流直下三千尺”,每一秒鐘都向外流淌自己的各種分別念和慾望,何曾停留過?

首先要確定什麼是雜念。確定之後再把這個它抓住,在放大鏡前細觀察。

經常聽到一些用語,比如說雜念叢生、念念不忘、思緒萬千、神情激動、神采飛揚、張口結舌、很煩惱很痛苦、在恐懼中無法集中精力、悶悶不樂、關閉自己的心扉等等。展現出這種興奮的或者是壓抑的神情,可能這些都是正在遭受著雜念的攻擊。或者說自己正在處在一個妄念紛飛的世界,一時一刻都無法逃離出來。

在這種生態環境下,人們就想逃脫出來怎樣做到心無雜念才好?有些人的選擇是這樣的:

一是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人生。

二是到某寂靜的山林,一個人靜靜修學禪定等打坐修行。

三是激動的心堅硬的心慢慢變成調柔的心。

上面那幾條其實都是某些古人曾經用過的普通人的一些修行方法,他們稱這個叫做修心養性。把自己那個比石頭還要硬的心,變成像麵糰一樣變成調柔的心,是極困難的。即便是把自心調柔的像麵糰一樣,但是不能不說他不會起心動念,也不可能真正達到心無雜念。

如果一個人能把自己的心調柔好,那麼他呢,事業和智慧會增加增長的一個非常高的高度。這個調柔心是修行中最難的。在現實生活中,試想一下別人是不是瞪了你一眼,你馬就以眼還眼?那就可以想象自己的心有多麼的堅硬,可能跟頑石有得一拼。這樣就知道自己沒有修行,也卻想智慧。

但是有的人經過一定的修煉之後,會對周邊的事物看得比較淡。心也比以前調柔的很多,也讓自己心生快樂,反而推動了事業更上一層樓。

不過有雜念、雜念少、“無雜念”都是對事物的一個理解過程。付出努力和行動得到的一種結果。但是不可能獲得真正的無雜念。

如果是心無雜念,那麼自己就安住在純智慧之中。所以說你不能怎麼解釋,一般人來講這個心都是有雜念的。誰沒有雜念?只有如來沒有。

實際上有雜念,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其實人們沒有這種智慧去處理雜念和各種慾望,讓自己心身疲憊不堪。

我們在大多數的生活狀態下,並不是說我們要一個心無雜念,而是要有擁有一顆調柔的心很重要。看看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衝突中,有多少的災難是因為是自己的心太過堅硬而造成的。基本上大多數都是的。我們那個堅硬的心,才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

我們的心被外境所迷了,我們的心已經是進入了一個有實質的狀態,有執著的狀態。從那一刻起我們都沒有認識它的真正的本來面目,所以才有了你的我的他的之爭。在爭鬥中產生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其實這一切背後就是我們的心所造成的。所謂的心不雜念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應該認識現在這個世界,我和我所其實都不存在。通過學習般若智慧,認知之後努力修持,有可能從中獲得解脫。不再受心的騷擾。

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的心對我們的危害是最大的。外面就不存在有一個敵人,真正的敵人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產生的一切分別妄念就產生了一切恩恩怨怨,產生了一切理不清理還亂這種種現象,這就是我們這顆塵心所造成的。

看看現在多少年輕人是多麼苦惱。為家庭,為婚姻,為一切事物心身疲憊不堪。歡樂是短暫的,漫長的卻是痛苦。其實真有真希望年輕人能生活的快快樂樂,是因為擁有智慧而快樂,是因為因為有了智慧表達一切,不被外境所迷,不被他人所轉。雖不能像佛陀那樣“力不能屈,智不能勝”,至少應該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智慧,什麼是愚蠢。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是捨棄了傳統文化和對傳統文化的信任,已經沒有了智慧的雙眼。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本具的“本體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是為何物?它在哪裡存在?這樣的以來就埋葬了自己所有的智慧。

心的本性從來沒有離開過覺性妙力,我們一切都是從心中出發卻沒有回來過。如同流浪的王子,在外面只能遭受各種苦難。這位王子什麼時候回家?什麼時候回到自己的王國,他才有登基的那一天。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外面的世界耗盡了我們的幸福、快樂、健康、年輕、歲月。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回家。回到那個自性之家,智慧之國。在自己的自性王國中,去做一個永遠的國王。這遠遠好於漂泊流浪在外的王子,感受各種各樣的災難和痛苦。


五好導學


真的熱愛就會心無雜念


我的表妹,特別喜歡畫畫,所以上了美術高中,那個學校其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為了美術才選擇的這所學校,也有不少的孩子是因為通過普高考不上大學,想學個美術以後考個藝術專業好歹有個大學上,所以他們對藝術沒有追求,上學自然也是不上心,十幾歲的女孩每天就是追星,化妝,逛街,因為家裡也都有些資本,所以根本不在乎成績,他們也會叫上我表妹,但我表妹從來不參與,休息的時間還要去上美術的補習班,還有網絡的課程,因為她的目標是央美。經過努力雖然央美沒有考上,但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的設計系。現在已經是設計師了。所以熱愛是可以用心無旁騖的。


真的有目標就會心無雜念

我之前的一位同事,說白了就是為了掙錢,升職,在北京買房子。真的很努力,無償的加班,業餘時間還學習,經過5年的努力,加薪了,升職,房子付首付了。


所謂的心無雜念,我覺得就是你的追求到了極致的境地,心裡已經沒有縫隙可以容下其他東西的時候,自然就沒什麼雜可以進來了。


一久夏


專注力才是提高學習成績的根本!

我們可能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小時候開家長會,老師經常在父母面前這樣評價我們:這孩子挺聰明,就是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以後注意就好了。

考試時,因為粗心大意而丟分,我們會不以為然,輕描淡寫告訴自己:這一題我並不是不會做,只是粗心了,下次注意就行了。而結果是,下次上課的時候,我們還是會情不自禁地走神;每一次考試結束,總是會因粗心大意而丟幾分。

我們總是低估專注的難度,認為“注意力不集中”是無傷大雅的小事,只要一句簡單的“下次注意”就能輕鬆彌補,盲目認為自己的“專注力”可以隨意掌控,信手拈來。

這應該是對“專注力”這個詞最大的誤解。

直到成年以後,在學習、工作中慢慢意識到專注的重要性時,我們才發現:“專注”這個東西並不能被自己隨意掌控的。

於是我們慌了:我怎麼控制不了自己的注意力?我是不是廢了?

我們終於意識到:專注不是你想有,想有就能有!專注也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是需要刻意練習和培養的!就像是一個存錢罐,你平時從沒有刻意往罐子裡投硬幣,當你需要用錢時,罐子裡自然空空如也。


怎樣練習專注力

毛澤東在年輕的時候為了訓練自己的專注力,曾經給自己立下這樣一個訓練科目:到城門洞裡、車水馬龍等喧鬧之處讀書,刻意訓練自己的抗干擾能力。但是毛澤東畢竟是毛澤東,他的方法並不一定適用於天資平庸的普通大眾。

對於專注力較差,起步較晚的大多數人來說,我們應該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

1、先從呼吸開始

通過呼吸鍛鍊專注力的方法,其實自古有之,只是稱呼不同而已。佛教徒稱之為“打坐”,王陽明稱之為“靜坐”,李笑來稱之為“坐享”,西方稱之為“meditation”即冥想。

雖然稱謂不同,但是方法大致相同:

找一個僻靜的地方,讓自己安靜下來,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用心感受自己的每一次“呼”氣和“吸”氣的過程。重複這樣的動作,每天堅持一段時間。坐享可以不斷加強注意力,而注意力就是認知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不斷的把發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的過程中,練習者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並越來越熟練的運用自己的元認知能力。


2、賦予所做的事以價值,減少反饋所需的時間

有些人可能會說:保持專注如此不易,為什麼我在打遊戲和看電影的時候卻能輕而易舉地保持專注呢?那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天生喜歡簡單,喜歡獲得及時反饋。正因如此,遊戲設計者才會想方設法設計各種關卡,每當滿足一定的條件,你就可以“升級”。每次搶到好的裝備或皮膚,你的形象會煥然一新,同時伴隨著獎勵的音樂和畫面。這正是從視覺、聽覺、心理上給你以反饋,這種反饋無處不在,以至於你對其“上癮”。

而相對來說,學習這件事,做與不做,在短期內並沒有多大差別,短期內我們看不到反饋,所以就會產生牴觸情緒,難以做到心無雜念。所以,我們要人為地設置反饋機制。

當我們無法專注地學習時,不妨為學習賦予意義。多想一想學習的好處,再想一想不學習可能導致的不良後果,從正面和反面雙管齊下,更可能看到學習的意義。

3、隔離那些可能對我們造成干擾的東西

如今,互聯網上,各種商家為了吸引用戶的關注,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標題黨、搞笑視頻、直播平臺,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來吸引流量,本質上不過是把大量用戶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收割,然後打包賣給廣告主。更為諷刺的是,我們卻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注意力竟然被這樣出售了。於是一邊刷手機一邊傻樂。這就好像是“被人賣了還在幫人數錢”!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注意力就是生命,它比金錢更重要!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注意力。

假如你要讀書,那就把手機設置成“超級省電”模式。這種模式有一種好處,除了接打電話,其他諸如微信、抖音等消息都不會提示。這樣既可以確保自己不錯過重要的電話,也可以隔離那些無用信息。


假如你要用手機進行學習,那就把用來學習的APP之外的所有APP都設置成消息免打擾。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讓注意力聚焦在學習上!當你把手機設成“超級省電”之後,你根本不會錯過什麼特別重要的消息。因為,如果足夠重要,別人會打電話給你的!事實上,光是取消微信朋友圈“發現”上的小紅點,你一天也能省下很多時間!不信你可以試試。

此外,還有一點必須強調:剛起步的時候,一定要放慢速度。當你放慢速度讀書的時候,你會更快的進入狀態,而當你進入狀態,那麼學習本身,就是對專注力的鍛鍊。所以情況往往是這樣的:越是專注,越容易學進去;越是學進去,就會變得越專注。這也是一種良性循環

很多學霸從小就喜歡閱讀,一方面是在閱讀中學到了大量的知識,開闊了眼界;另一方面,在閱讀的過程中,鍛鍊了專注力,為他們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當你決心鍛鍊你的專注力時,你會擁有不同的人生。而當你的專注力足夠強,你就可以更好地保持覺知。你能時刻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從而更好地權衡利弊。你會變得更理性,不會因為一時衝動而成為大腦的奴隸。


康英勇


這個問題我太有感觸了,因為我之前也被這個問困擾著,經常會覺得自己不夠上進,每到晚上思考人生,就會覺得生活不能再墮落下去,然後默默下定決心明天起開始努力,然而第二天開始學習的時候就很難集中精力,總是會被雜七雜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後來我也在網上搜了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發現有一本書真的很不多《自控力》(美 凱利·麥格尼格爾)。



這本書非常好詳細的剖析了意志力的本質和我們為什麼無法集中精力的原因,方法論寫得非常詳實,看了會讓人有種恍然大悟、醍醐灌頂的感覺。


而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不僅給我們提供了方法論,還用做實驗的方式,教我們一步一步去做實驗,只要按照書中介紹的方法一步一步去做實驗,慢慢的我們的自控力就會增強,相應的學習能力,記憶力等等等等也會隨之變強。

這是我看到的一本算比較好的書,其實市面上應該還有很多講這方面的書,所以如果真的想改變,那就去認證找找,看看書,堅持一段時間,成效是很明顯的。

如果你老得去找著方面的書也沒關係,就直接找我分享的那本《自控力》就可以了,在我看來這真的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如果你實在不想花錢去買,也不想找資源,那關注一下木子,然後私信我,我把這本書的網盤鏈接分享給你,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如果你還懶得行動,那這個問題勸你以後就不要問了,它不應該成為你懶惰的藉口。


跨界電商木子


其實每個人都會出現心無雜念的狀態。只是那個時間太短了,短到自己都不能覺知。

那麼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心無雜念呢?

我說給你聽,你慢慢體悟一下。

就是前一念消失,後一念未起。中間哪一霎那。就是真正的心無雜念。

只是時間太短,短到人們根本就覺知不到。

所以平常我們的大腦念頭太多了。多的像放電影一樣。一個接一個。無法把控。也叫妄念。

所謂如如不動是真心,念念不迷是本我。

那麼怎樣才能不忘念呢?

首先你得覺知道它。

其次我們要知道念頭都是過去的事情。而過去的事情都是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畢竟我們的大腦已經對他產生了記憶。

而我們能把控的事就是不要再讓無意義的事情再進入我們的大腦。比如各種八卦。

再次就是提高我們的智慧心量。所謂有智慧無煩惱。而世間的智慧都記在前人的經典裡面。

如果心中充滿了智慧。你的每一個念頭都是智慧的念頭。

而智慧的念頭是會滋養人的身心的。那也就不用拒絕他了。你的煩惱也就不會存在了。

我們要把自己在時間和空間上拓展開來。心胸寬廣,那些煩惱自然會蕩然無存。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些幫助,謝謝。



覺明觀


最初我們追尋的愛情都是所謂的風花雪月,到最後才發現柴米油鹽的平平淡淡最真。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一個人一生可以喜歡很多人,但是卻只能愛一個人!


如果你認真談過一段感情,最後卻分手了,以後你就很難再去喜歡別人,不想花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就好比排了很久的隊買了一個甜筒,擠出人群后卻失手掉在地上,看著在地上化開的甜筒,你不想再重新排隊去買,因為只差那麼一點兒,可你一口也沒吃到。

很多時候一心一意不是怎樣做到的,而是對於這段感情你還沒有用心,也不夠愛那個人。對於自己喜歡的,一定要珍惜,別去踐踏她對你的一片痴心,畢竟除了愛沒有人會那麼傻!


嶽梓廈


如何做到心無雜念?

平時總是學習的時候想著電視劇情節,或者是一些幻想(大家都懂得)很容易沉不下心來。其實,這是正常的,很多人都會經常遭遇這種狀態,尤其是在學習階段。至於如何做到心無雜念,如果想從摒棄雜念入手,其實也是蠻困難的。

當你在學習過程中心有雜念的時候,有一點可以肯定,你沒有學進去,或者說沒有入門,還浮在表面上,眼前學習的內容讓你感到枯燥乏味,學習的內容沒有吸引你不斷的去探究,你內心是不想學的,潛意識中有一種排斥,所以雜念就會自然而然產生,與其說心有雜念,不如說你排斥學習,所以才會心有雜念。要想心無雜念,最好的辦法就是對學進去,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當你潛意識中不排斥學習的時候,自然雜念就消除了,也就做到了心無旁騖,沒有雜念。那該如何做呢?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營造一個安靜、寧靜的環境,最好是獨立的學習空間,按照自己最希望的學習氛圍佈置,尤其是將外界的噪音儘量屏蔽,比如一些電視劇、廣播的聲音要屏蔽掉。給自己營造一個安靜、祥和的學習環境,可以讓自己的心迅速沉靜下來。

二、適當的調整改變學習方法

想辦法讓自己進入思考狀態。比如看課本、默讀甚至背誦內容的時候,因為不知道難點重點,或者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所以放鬆了心神,導致心有雜念產生。這個時候,可以換一種學習方式,改閱讀、背誦內容為做習題。

我有一個同學,考會計註冊師。看了很久的書,漸漸的有些麻木了,感覺所有的課文內容都看過了,這個時候也就出現了心有雜念,一會兒想到操場上走走,一會又想看一會兒別的報紙雜誌。

當他不能安靜看書的時候,他選擇了做習題,因為每一道習題都是攔路虎,不像看書都似曾相識,做題的時候會自然而然的根據題目而不斷的思考,尋求解題思路,人的心思都在解題上,所有的心思都順著題目在走,這個時候心中的雜念就被想解題思路的心思給壓下去了,也就達到了心無雜念的狀態。


上山談教育


(1)讓自己的心更忙些。當心裡沒事或太單純時,雜念也容易出現。譬如打坐時數息或唸佛數數,雜念仍不斷浮現的話,不妨改用倒著數數,從十倒數到一。若再不行,還可跳著數,只數偶數或只數奇數。甚至還可把數字增至二十來倒數。就能令自己的心念專注。

(2)什麼也不想,僅注意自己有沒有妄念,這是最輕鬆的方法。很清楚自己有沒有妄念,妄念一起,馬上覺察,也立即停止。但當妄念紛飛綿綿不斷時,往往會跟著妄念進行,時間過了很久,自己還沒發現,因為妄念就像銀幕上的影片一樣太有趣了。這時當用數息法或唸佛法,來調息調心。

當打坐、經行用功時,不經思考而起的念頭,無論善念、惡念,均屬雜念、妄念。用功時即使起了讚歎佛法、 救人的念頭,也是妄念,打坐就是打坐、經行就是經行,別無他念才是正念。若於佈施救人時,想到打坐、誦經,也是妄念。

(3)當偶爾有一個、二個妄念浮起的話,比較還不是問題,嚴重的是,妄念就像放映電影片一樣地持續下去。這時候可以隨順妄念想下去,同時注意是什麼性質的妄念,到底想些什麼,給予分類分級,妄念自然平息。或者注意自己拜佛、經行、坐著運動雙手的每一個細小動作及感觸,妄念也會平靜。

打坐是要慢工出細活的,要有恆心、毅力,要保持每天定時打坐,成為習慣,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日積月累,必有收穫。到了那個程度,若有一天不打坐,都會覺得生活有些失序。非有長期打坐經驗的人,難以體會到混亂的思緒與井然有序的思維之間有絕大的區別。

禪修的功能,有三個層次:①身體的健康。②心理的平衡。③精神、人格的昇華,以及智慧的開發。如果只在方法上用功,欲達到頭兩個目標是不太困難的,至於第三個目標就不容易了。所以禪修者,除了健康的方法,尚須有正確的觀念作指導,才能從身心平衡而進步到人格的昇華及智慧的開發。

很多資深的禪修者,打坐的工夫很深,心理卻很不平衡,貪慾心雖被控制,卻充滿自負、嗔恨、嫉妒、猜疑等心情。這都是由於未知佛法的“空”理所致。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繫。


小婉吟


心無雜念是非常非常難的!何為雜念?當你在想什麼時所生的念即是雜念。與雜念相對的是正念,那麼什麼又是正念,我個人認為,當你不想什麼時所生的念即是正念。什麼都不想,人類,恐怕任何有靈性的生物都很難做到。其實各種宗教各種修行中的人都想做到正念,於是產生了各種法門,最普遍的恐怕就是所謂的禪定打坐了。那麼為什麼眾生都期望自己心無“雜念”呢?除了傳說中的長期修行無雜念能獲得什麼神通甚至“成佛”外,最大的好處恐怕是身心的愉悅吧。我自己也長期打坐,確實有時候(不是經常)自認為進入了那種境界:身心俱失,呼吸停止,世界消失,唯有光明,無思維,一切都停止了,只有一片聖潔的光明,這光不是世間能見的光,無法言說或比喻,只有平靜、愉悅和安祥,那種感受太奇妙了,感覺不到自己的身體,沒有思維但知道自己存在。但每次我在這狀態中停留的時間太短,具體有多少時間也從沒留意過。正確的禪定打坐,長期堅持,日久功深,確實能,至少是偶爾,能做到在定中無雜念。


小江soulfly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