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PISA第一了!“金智英”並不快樂

PISA又第一了!

在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8)中,中國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作為一個整體參賽,閱讀、數學、科學三項關鍵能力素養在參測國家(地區)中均排名第一。閱讀興趣方面,中國四省市學生是參測國家(地區)中最喜愛閱讀的學生,閱讀興趣指數達0.97,排第一位。但中國學生學習時間較長,總體學習效率不高,學生幸福感偏低。

何謂PISA?先來做個小科普,這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2000年發起的對基礎教育進行跨國家(地區)、跨文化的評價項目,主要是對15歲在校生的科學、數學、閱讀素養等核心素養進行測評,目前已成為當前最具規模與影響力的國際性教育監測評估項目。

PISA最引人關注之處,在於會以排名的形式呈現參測國家(地區)的測評結果,從而反映參測國家(地區)的總體教育質量狀況。

儘管近年來,倡導素質教育,不搞排名、不唯分數論佔據了主流輿論場,然而對於陪娃寫作業心力交瘁的中年老母、咆哮老爹們來說,分數才是“硬通貨”,升學才是硬指標。應試教育指揮棒的作用,在現實生活中並未減弱,反而有愈加瘋狂之勢。

從這份PISA測試結果來看,中國學生高居全球榜首,結果並不出人意料。這一點,從網絡上流傳的幼升小入學數學測試題的變態程度上就可見一斑。

有道數學題是這樣出的——從前的題是這樣的:1到9這幾個數,將它們分類,例如:1,3,5,7,9;2,4,6,8,問分類的依據,答案是按照奇數和偶數分成兩類。

現在的題是這樣的:1,3,7,8;5,9;2,4,6請問是按照什麼將它們分成三類的呢?答案是:按漢語拼音聲調分類,第一類是一聲,第二類是三聲,第三類是四聲。

試問,這種題目的存在,除了讓孩子陷入題山卷海中難以自拔,又有多少智力啟發的意義?

三年一放榜的PISA測試,每次都能引起輿論軒然大波,似乎從分數排名上能窺視到一國教育質量的潮起潮落,讓不少專家寫出數篇反思基礎教育優劣勢的研究文章。

作為一名學生家長,反而更關心“中國學生學習時間較長,總體學習效率不高,學生幸福感偏低”這樣下里巴人的判斷。

從測評結果上看,成為全球學霸的中國學生並不幸福,並不快樂。這不是矯情的憂傷,而是比分數排名更值得重視的問題。

前段時間,深圳一所中學的校運動會上,初二學生打出橫幅——“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被成年人看做是令人捧腹的憂傷。實際上,就中國目前教育現狀而言,“不學習,母慈子孝,一學習,雞飛狗跳,孩子撓頭,家長咆哮”的現象非常普遍。

大多數中國家庭,都有一位家長專心致力與學生的陪讀事業上,這一點從PISA測評中也有反映,“家長高度重視學生教育,學生家庭教育資源有保障,情感支持待提高。”

東亞地區普遍重視教育,而我國目前的教育更是走向了家校不平衡的極端,家長在學校微信群裡疲於回覆,工作之餘還要耗費大量精力監督孩子打卡各項作業。以家庭為單位,去參與這場教育的“軍備競賽”。如果從家庭教育的投入產出比上計算,恐怕,我國的教育賬是虧本賺吆喝,投入舉家之力,往往讓孩子贏了考試,沒了幸福。

最近有一部名為《82年生的金智英》的韓國電影,引發不少爭議。這部片子講述的正是現在社會女性面對職業家庭的雙重困境。社會對女性的需求和認知,還停留在相夫教子的傳統地位上,家務理應由女性承擔,一旦家庭添丁進口,教育後代的責任也似乎理所應當地壓在女性肩上。

這部電影裡就有這樣的細節,有一個媽媽是首爾大學理科生,她被調侃道:“當時那麼拼命學習幹嘛,現在還不是在教孩子九九乘法。這種折損女性權利和價值的氛圍,加劇了當代韓國女性不願生育、不願結婚的現實。”

電影中更是出現了一個異常殘酷的語詞——媽蟲,用來貶低無法在公共場合管教幼童的媽媽或是無收入的全職媽媽。

育兒和教育壓力,更多地壓在女性身上,還造成多起社會悲劇。此前,媒體報道過陝西武功縣一位媽媽在輔導兒子家庭作業時,因孩子不用心,對兒子進行毆打,致使其子頭部多處受傷,最終搶救無效死亡,這位母親因犯過失致人死亡罪,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知識應該是長久的陪伴,如果學習既不讓孩子快樂,更不讓孩子的媽快樂,那教育的路肯定是跑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