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博士竟然去考碩士,什麼專業這麼有吸引力?

美國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委員會《2019-2020學年報告》顯示,在全球範圍內,申請就讀商學院的人數量同比下降了3.1%,管理教育的發源地美國,其申請數量更是下降了9%,過去20年間曾6次登上英國《金融時報》全球MBA(工商管理碩士)排行榜榜首的哈佛商學院,申請人數下滑了6%左右,伊利諾伊大學Gies商學院甚至在2018年5月宣佈撤銷全日制MBA(工商管理碩士)項目。

中國的商學院是什麼情況呢?據有關方面統計,從1991年當時的國家教委批准第一批創辦商學院的高校開始,中國已有245所大學開設了MBA(工商管理碩士)項目,市場中也湧現了眾多的中外合作MBA(工商管理碩士)項目。在中國,73%的受訪課程項目申請者數量持平或有所增長。

為什麼管理教育會遭遇一冷一熱的兩極分化?為什麼說中國的管理教育仍然潛力巨大?


1月11日22:00,CCTV-2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堂》特邀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李銘俊為您深度解讀《管理教育如何解決好中國企業的痛點?》


嘉賓簡介


「獨家」博士竟然去考碩士,什麼專業這麼有吸引力?


李銘俊教授,工商管理碩士、工學博士。他曾長期在上海市科委、科技黨委和科教黨委工作,並有在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和駐紐約總領事館任外交官的閱歷。2008年到2015年,他擔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參與了2010年上海成功舉辦世博會、2014年在上海成功舉辦亞信峰會等重大活動的工作,為上海的對外交往作出了貢獻。自2015年起,李銘俊擔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秉承著“聚焦中國、貢獻世界”的辦學理念,在管理教育的國際化、創業創新、教學研究、社會影響等方面,作出不懈努力,取得了多方面成績。



「獨家」博士竟然去考碩士,什麼專業這麼有吸引力?


商學院培養的人才在經濟發展中創造卓越貢獻


為什麼我們說管理教育的潛力還非常大呢?我想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中國的商學院,或者說我們管理教育所取得的成績。


1999年,《金融時報》推出對商學院課程排名的時候,前50位中沒有一所亞洲的學校,當然也沒有一所中國的學校。但是我們看2019年的情況,2019年MBA(工商管理碩士)的排名,亞洲已經有13所學校入圍,6所中國商學院進入了全球的百強,這個是一個很大的跨越。當然我們尤其感到高興的是,我們學校在2019年的排名當中名列全球第五,這個是我們非常引以為豪的。當然取得這樣一個成績,有很多因素,中國和歐盟政府作為這樣一個政府間的合作項目,給我們設計了一個運營非常自由的探索的體制,我們充分地引進了西方的管理教育的理論,引進了很多國外優秀的教授。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一個學校要能夠辦好,不僅要有好的教授,更要有好的學生,我想對商學院這一點尤為突出,如果沒有非常優秀的學生,我們所說的要培養商界領袖這個任務就難以完成。


我們有一位校友,她曾經是我們原農業部農科院的一位博士,是一位科學家。她當時帶領了一支團隊開創農業科技的這方面的研究,作了很多的探索。到2010年的時候,她所領導的團隊,在各地大概已經創建了100個左右的各種農業園,但是她的這個企業如何進一步發展,這個時候她就在考慮,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她來到了我們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參加我們EMBA(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的課程的學習。她在這裡學習兩年,不斷地通過跟我們教授的互動和她自己的思考,在她自己的企業進行實踐。她來讀書的時候,業務量是6000萬元,到最近的統計,我問了這個企業,已經達到了10億元。在北京有很多到中國來訪問的,外國的元首、政要,都到她的企業去參觀。我覺得這是一箇中歐的EMBA(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畢業生通過學習,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她的企業實踐當中去的非常好的案例。


商學院提供的教育產品深受企業家群體歡迎


1994年,當時我們中國剛剛開始管理教育的時候,剛剛提供MBA(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的時候,當時還是一個賣方市場。今天我們有這麼多的學校,除了中國的學校,還有國外的學校,按照2017年美國的一個認證機構叫AACSB(國際商學院協會)它的統計,現在全球有16500多家商學院。每一個學校,每一個課程,一定要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符合企業家需要的這樣一些產品,才能夠受到大家的歡迎。


在美國,哪怕是最好的商學院,它們的MBA(工商管理碩士)的申請量有所下降,但是在亞洲,更主要在中國,我們的申請量還是一直保持在一個非常高的水準,而且我們還有很多國際的學生。2019年我們的新生中,我見到了一位來自美國的學生,非常帥的小夥子,他的本科畢業於哈佛大學,但是他選擇讀商學院的時候,他還是選擇了中歐。他說對他們這些學生來說,非常看好中國的學校,看好中國的管理教育的前景。


商學院自身在不斷創新迭代


剛才我說了,最早的商學院是從1881年開始在美國起步,到今天100多年,商學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初我們從西方借鑑的這些商業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可以說很難來解釋今天的一些商業的現象和企業成功的秘訣。全球的商業實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講授商業理論的一些底層的思維邏輯也發生變化。比如說在上世紀80年代末、上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當時我們講授的企業很多是製造業的企業。今天我們有很多企業已經不是製造業了,所以拿製造業企業的管理理論、構架來講我們這些企業就行不通。現在我們很多企業,它的組織行為、領導力、人才管理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我們的企業,不僅是在一個國家,它跟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密,所以這會影響到企業管理、運營的方方面面。如果我們商學院不能夠適應這樣一種形勢的變化,我們的這個使命就不能完成。


商學院能對時代及商業發展進行前瞻性思考


因為現在新技術的應用非常快,新設的商業模式非常之多,很多是出乎於人們的預料的,所以我們的研究和教學,要適應這樣一個需求。同時現在知識傳播的手段也很多,我們中歐很多教授,他們對自己要求很高,他們說我每講一次課,在我的教學內容當中一定要有新的內容。他們教學的PPT(演示文稿),他所要用的數據,一直能夠反映到他講課的前一天晚上,甚至於講課的當天早上出來的數據,他要把它用進去。他這一課講完了以後,我們這些教授的PPT(演示文稿)就被學生廣泛地傳播,大家認為這個教授講得很好。到下一週,這個教授再去講課的時候,這些內容學生們認為已經是舊的了,大家希望還要聽到更新的東西。所以這一點對於我們現在的研究,對於我們教授是很大的挑戰。


如果說是各位參加過MBA(工商管理碩士)的學習的,你們的感受一定是,在我們過去的學習當中,我們可能講到的很多案例,是其它的企業過去成功的經驗,或者說是失敗的教訓,教授拿這些案例來引導大家進行討論。但是今天我們學生的需求已經發生變化了,我們如果只講過去的經驗或者教訓是不夠的。很多我們的學生,不管是讀學位的,還是來參加高層經理的短期培訓的,他們會提出一個要求:教授能不能請你跟我們講一下今後哪一些科技領域的發展趨勢是什麼樣?它會對企業的發展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企業該作怎麼樣的判斷來應對這樣一種變化?這一點我想恰恰說明了為什麼我們說商學院有很大的潛力,就是我們不僅現在要講過去成功的故事,還要講未來的發展趨勢。我想我們也是有充分的信心,一定能夠應對這樣一個挑戰。


「獨家」博士竟然去考碩士,什麼專業這麼有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