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越來越難做,新零售的“入股”,將使其重新“回暖”?

越來越多的實體店老闆,後悔自己為何要開店。現在他們當下,最頭疼的問題,就是關於店鋪如何“引流”。因為現在線下店鋪的引流成本是越來越高,並且還有一路“高歌猛進”的趨勢。再加上互聯網時代的來臨,過去那些傳統的引流方式已經失效,甚至是被淘汰。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實體店老闆,想要做好生意,就好比登天,太難了。

實體經濟越來越難做,新零售的“入股”,將使其重新“回暖”?

過去我們羨慕,這些開店當老闆的;現在,我們卻慶幸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越來越多的商鋪,迎來了“瓶頸期”。不僅是每天沒有什麼客流量,其中的利潤也是低的可怕。而且,隨著房價的飆升,門店租金也是越來越高。問題也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到來。那麼到底是為何,這些曾經大熱的實體經濟,卻很多人在說:生意難做?

首當其衝的原因,就是各項成本支出的提高。就拿奶茶店來說,一條街道上有很多同類型店鋪。為了能夠吸引顧客,常常推出活動,而這就需要犧牲其中的利潤。再加上房價漲、工資漲、物價漲等等,這些都使其成本支出是越來越高。

而且,現在我國的房價並不低。想要在客流量比較多的地方開店,你就必須付出更高的租金成本。很多實體店的老闆,說白了都是給這些房東在打工。可是要是生意還不錯,租金高也就罷了。最可惜的是,現在的生意,也不如以前好做了。

實體經濟越來越難做,新零售的“入股”,將使其重新“回暖”?

其次,國民消費能力不強,其實也在制約著實體經濟。房子一直都是中國居民的心頭大事,所以,很多人都在為之努力著。掙的錢,基本上都“貢獻”給了房子。高房價的大環境下,擠壓著大家的消費能力。每月發工資的第一件事,是還房貸。再考慮到生活上的壓力,錢也不敢花了,於是實體經濟的日子也就不好過了。再加上,現在的物價也是節節攀高,可是大家的收入漲幅卻是有限的。或許有時候,需要買件商品,一想到價格上去了,就想著算了,下一次吧……

再者,電商行業的崛起,也給了他們不小的壓力。馬雲雖然已經“退休”了,但是他依舊是這個時代的“奇才”,是他創造了一個新的時代。正是因為他創辦的阿里巴巴,才帶來了電商網購的潮流。就拿2019年的雙十一大促來說,僅僅一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幾千億的成交額。

而這樣的成交額,是實體店鋪不敢“妄想”的,是他們觸碰不到的“高度”。現在人們可以在網絡上,買衣服、鞋子,還可以購買服務等等。於是實體店鋪生意也就難做了。越來越多的實體店,慢慢淪為了“試衣間”。

實體經濟越來越難做,新零售的“入股”,將使其重新“回暖”?

所以綜上而言,實體經濟的確是越來越難做,但是不能因此就“放棄”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存在那麼多年,自然有其獨到的優勢。而且現在包括阿里在內的諸多電商,也在嘗試“新零售”。說白了,也是在向實體經濟靠近。所以,危機是存在,但是危機能不能變成機遇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