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倒數30天隨時可能生產!這些臨產狀況你都知道怎麼處理了嗎?

預產期前30天

是特別需要小心的30天

便秘、水腫、痔瘡、腰痠背痛

總之是狀況不斷卻又十分辛苦的30天

而且隨時有可能生產

產前倒數30天隨時可能生產!這些臨產狀況你都知道怎麼處理了嗎?

當一個小生命在您的肚子裡孕育時,總是令人感到期待和緊張。期待的是,再過不久就可以和孩子見面了;緊張的是,不知道生產過程能否順利進行,貝比能否健康、平安的誕生……,相信這是許多新手媽咪的心情寫照。

再加上產前倒數的時刻即將到來,許多準媽咪會出現程度不一的身體不適,例如全身水腫、腹脹便秘、失眠頭痛、噁心、頻尿等,甚至越到生產時刻,子宮開始出現不規則的疼痛感……

產前倒數30天隨時可能生產!這些臨產狀況你都知道怎麼處理了嗎?

產前不適+自然產

剖腹產+產兆分辨3要點+一次搞懂急產、早產、過期妊娠+待產包裝什麼?隨著日曆一頁又一頁的撕去,挺著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看見預產期即將逼近在眼前…….相信多數的準媽咪無不欣喜萬分,特別是在歷經200多天的懷孕日子後,終於可以和寶貝見面了。
產前倒數

產前倒數30天,每週必須到醫院產檢?

許多準媽咪總是納悶:「為什麼懷孕36周之後,必須得週週到產科門診報到?」。

到了懷孕後期,胎兒基本上已經成熟了,每週產檢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母親和胎兒的健康,避免出現突發的意外事件,像是胎兒臍帶繞頸、胎盤功能變差等狀況。


特別是,懷孕最後一個月,準媽咪必須要有“隨時可能生產”的心理準備,一旦有突發狀況的發生,可能就要提前生產。

像是第一個,一旦發現胎動異常,就要特別注意;出現產前徵兆時,例如:落紅、陣痛和宮縮,也必須趕緊到醫院檢查。

此外,準媽咪通常到懷孕36、37周之後,當胎兒的先露部分(最先被娩出的部位)逐漸下降的時候,雖然子宮還是很大,但多數人會感到身體較為舒適與輕鬆。

產前倒數30天隨時可能生產!這些臨產狀況你都知道怎麼處理了嗎?

胃腸越來越不舒服,便秘越來越嚴重?


隨著肚子越來越大,多數準媽咪反而會出現噁心、胃灼熱的狀況,而且便秘的情形也越來越嚴重。這是因為懷孕越到後期,隨著子宮的擴大,夾在橫膈膜與子宮之間的胃腸不斷的受到壓迫,就容易出現胸口悶悶、胃灼熱的感覺;再者;受到子宮的壓破,腸胃的蠕動也會變得緩慢,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脹氣、便秘等情形,甚至有些人在懷孕後期還會出現拉肚子的狀況。

如果準媽咪出現以上反應,建議飲食掌握「少量多餐」為原則,如此一來,可緩解噁心、胃灼熱的狀況發生。此外,多攝取高纖維的五穀雜糧、蔬果等;以及易消化的蛋白質,例如魚肉、雞肉等;水分的補充也要充足,一天要攝取約2,000毫升的水分;再加上適度的運動,例如飯後散步等,有助於減少便秘的發生,對於痔瘡的形成也有預防的作用。但如果便秘過於嚴重,須依醫師處方服用軟便劑,絕對不可以自行服用成藥。

產前倒數30天隨時可能生產!這些臨產狀況你都知道怎麼處理了嗎?

難以啟齒的惱人痔瘡,只會越來越惡化?


便秘通常和痔瘡脫離不了關係。越到懷孕後期,因為變大的子宮會壓迫到靜脈而阻礙循環,容易引發痔瘡;如果再加上便秘後如廁的用力,將使靜脈內的壓力增加而形成痔瘡。痔瘡通常會讓人感到肛門騷癢、疼痛或是出血。

如何避免惱人的痔瘡出現?

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或是嘗試溫水坐浴的方式,日常生活中勿久坐或是久站。如果痔瘡過於嚴重,不要自行購買成藥使用,也不要羞於啟齒求醫治療,因為痔瘡嚴重,恐引起併發症如:脫肛、肛門組織壞死等病灶。這時最有效的食療方法,只要喝養肝湯即可迎刃而解。絕不會有便秘及痔瘡的困擾及痛苦。

產前倒數30天隨時可能生產!這些臨產狀況你都知道怎麼處理了嗎?

頻尿嚴重、水腫、抽筋找上門

由於女性的膀胱位於子宮後方,子宮變大就會對膀胱產生壓迫,讓膀胱的儲尿功能下降。對準媽咪來說,頻尿屬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不需要特別治療。但要記得不要因為頻尿而減少水分的攝取,以及不要憋尿,避免引起泌尿道感染。

多數人到了懷孕後期會覺得下肢水腫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感覺胖了一圈、出現笨重感,這是因為變大的子宮壓迫到下腔靜脈,以及女性身體中的激素對血管壁的鬆弛作用,使得靜脈瓣閉合不全,在腿部也容易出現如青色蚯蚓般的靜脈曲張。

出現水腫的準媽咪大多屬於「生理性水腫」,由於變大的子宮擋在身體中間,導致靜脈和淋巴的迴流減慢。水腫通常在傍晚時分較明顯,緩解的方式除了適時抬腿促進血液迴流,也可試試穿著彈性襪,不過夏天的悶熱,穿上彈性襪後可能更加不舒服。

如果容易抽筋的人,不一定是鈣缺少,有時候是因為懷孕使得體重增加,造成肌肉的負擔所產生的疲勞。記得每日約需攝取1,000~1,500的鈣質,建議從天然食物中如蝦皮、豆、芝麻、小魚乾等攝取。除了注意鈣質攝取,提醒準媽咪:不妨多多按摩和熱敷小腿、在飯後輕鬆的散步、睡前抬腿等,只要讓肌肉適時感到舒適的狀態,也比較不容易反覆抽筋。

產前倒數30天隨時可能生產!這些臨產狀況你都知道怎麼處理了嗎?

頭痛、背也痛,總是痛到難以成眠?

懷孕容易出現頭暈和頭痛的狀況,主要因為荷爾蒙的變化和心肺功能的增加,讓腦部血管容易擴張導致頭痛症狀的發生,有些人也會有呼吸急促、喘不過氣的感覺。

如果是因為生理因素讓腦部的血管收縮或是擴張導致頭暈、頭痛,

建議多休息幫助血液的循環改善,但如果頭痛過於嚴重,請諮詢醫師處方服用止痛藥。

除了頭痛,準媽咪最常出現腰痠背痛,除了變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與神經之外,懷孕荷爾蒙的變化也會使關節軟化、鬆弛,使得骨盆腔向前傾、重心往前移,使腰部和背部會比平常承受更大的壓力。

為了減少後期腰痠背痛的狀況更加嚴重,孕媽咪平日就要保持良好的姿勢、勿駝背、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種姿勢;坐著時,可將雙腿抬高至舒服的位置,也可以在坐椅背後放個小靠墊,減輕背部的壓力;如果腰痠背痛過於嚴重,可以使用孕婦專用的託腹帶,減緩脊椎彎曲的腳肚,但如果使用後反而不舒服,則不建議再使用。

產前倒數30天隨時可能生產!這些臨產狀況你都知道怎麼處理了嗎?

為什麼要做乙型鏈球菌的篩檢?

在懷孕35至37周時,建議準媽咪接受乙型鏈球菌的篩檢(利用無菌棉棒在陰道口和肛門口採樣檢體,有效期約5周),但若是有早產的高危險族群則需要提早接受檢查。由於乙型鏈球菌是造成新生兒感染死亡的第一名,發生率約10至30%,早產兒感染乙型鏈球菌者,死亡率約20%;33周以前死亡率更高達30%;足月出生的寶寶感染乙型鏈球菌者死亡率約2至3%。

另一方面,醫生建議孕媽咪於懷孕20周之後施打百日咳疫苗,讓母體產生抗體,抗體也將透過胎盤傳給胎兒,以降低新生兒感染百日咳的機會。

主要是因為現行百日咳的預防接種政策為出生滿2、4、6、18個月,及國小一年級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但新生兒從出生後至2個月中間,完全沒有任何抗體,被列為高度危險暴露群。

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後這三十天才是最關鍵,但羅醫生認為放鬆心態才是最重要的,就讓我們開開心心地迎接我們的寶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