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上一個小孩一直在鬧,大概3、4歲,這小孩好像誰都不怕,打媽媽、搶爸爸手機,這樣的小孩該不該打?

樊溢明


我感覺這應該是溺愛,過分的溺愛這樣會害了孩子.

以身作則 不要怪孩子看手機,指望著孩子完全遠離手機有時候是不可能的。確實對小孩來說,鮮豔的圖像、各種遊戲都是巨大的誘惑和吸引,你能做到的就是直接避免孩子看到手機。 大人要以身作則,捨得為孩子付出,手機回家就不要擺弄,就說放單位了,ipad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電視也要少看。孩子看不到手機,就自然不會去要和搶來玩了。



現在的寶爸寶媽基本除了上班就是拿著手機,現在的寶寶都很聰明,也可能覺得爸爸媽媽的注意力都在手機上,所以要把手機搶掉!所以,寶爸寶媽們有時間還是多跟寶寶玩玩,並跟他反覆說明玩手機的利害關係,寶寶其實是很講道理的,在充分的交流溝通後一般都會聽話不玩了.


大眼哥的快樂生活


現在才知道,打不一定會解決問題,反而會變本加厲,我以前認為像現在你說的這樣的孩子就該打,現在怎樣了孩子有樣學樣,從來不敢打我,我的孩子,直到昨天不知道怎麼突然的敢打我了,我回手就是一巴掌,孩子去廚房拿菜刀了,誰都看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了吧,我公公還狡辯呢,我說行,如果有一天孩子有殺人的意識,我第一個教孩子先殺你,讓你慣,給我滾


牙哥and牙嫂


這孩子回到家一定要狠狠揍一頓 雖然不提倡打孩子但是一個孩子基本的家教應該有吧

而且孩子的父母也應該揍自己一頓 孩子教育成這樣都是父母的責任

我老公哥哥家的孩子小時候就這樣 不順他心 生氣就打家裡人 外人還不敢打 就是慣的

後來我兒子出生了 一點點大了 在爺爺奶奶身邊呆了一段時間回來以後也是這樣 不順他意就要打我 也是因為我有時候對他有點嚴格

我告訴我兒子 你要是打我我肯定會狠狠揍你一頓 小朋友能打長輩嗎 我兒子說我不管我不管我要打你 我也是火了 上去一頓揍老實了

現在都6歲了 從此以後再也不這樣了 雖然我平時也挺慣孩子的 但是隻要不是原則性問題就好

孩子教育好了 只要你說什麼他都能聽進去 而且還會聽你的

現在的父母都陪手機根本就沒時間陪孩子

我兒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沒怎麼玩過手機

要想不讓孩子玩手機 大人一定要自己先做到


爆脾氣的楠楠a


明顯缺家教。

孩子的表現越出格。孩子家教越缺失。

每個人的學前教育主要在家庭。而家庭教育這方面這個家庭可能更注重於孩子智力方面的培養,家長也許沾沾自喜和滿足於孩子在智力方面的優良表現。其實家庭教育更注重更傾向於為人處世心理方面,更應注重品德品質素質素養方面的培養。


可以說在人們心智兩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應承擔和傾向於心的教育,學校教育注重人的智力開發。

孩子的行為舉止如一面公正無私的鏡子,將家長平日的教育方式和水準照的一清二楚。

真該指責的不是不懂事兒的幼童,而是幼童的家長們,是你們的縱容和缺失教育,鑄成了孩子的現實表現。


該反省的也是家長們。


蓉顏易流入言林


這說明家庭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作為父母不能一味地寵愛孩子,愛需要度與方式。過分的愛就是溺愛,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是不會懂得感恩,會讓孩子養成理所當然的習慣。無知的家長會把溺愛當成是教育孩子的方式,這不是愛而是害。

孩子打媽媽,搶爸爸手機。這就說明了他們家的人物關係與地位搞混了。

很多人有了孩子,會把孩子當爺來伺候與養育。

孩子只是夫妻感情的延續與結晶。孩子是晚輩,順序不能亂。如果地位搞混了,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就很正常。


在一個家庭當中,妻子地位應該最高。爸爸愛媽媽與尊重媽媽,孩子會效仿爸爸的樣子來愛媽媽。這樣的媽媽內心是幸福的,情緒是穩定的,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的長大,丈夫才會有滿滿的幸福感。家庭氛圍是溫暖的。

在一個家庭當中,丈夫的地位應該是第二位。媽媽懂得尊重爸爸與心疼爸爸,孩子才能明白爸爸的辛苦,孩子也能學會感恩。

在一個家庭當中,孩子的地位是第三位。不是孩子地位低就不愛孩子,父母愛孩子是一種本能,而且會給孩子更多的愛,這樣的孩子永遠懂得尊重父母與孝敬父母。

我記得孩子有時不開心,用他的小手打我時,我先生第一反應就是訓我兒子並且也會抽他。我先生從來不揍孩子,除非是孩子對我不尊重時,才會訓孩子。

並且也會告訴孩子:她是我媳婦,你不能打我媳婦,不然我就會揍你。

兒子當時會哭,但事後會給我道歉。


至於這樣的孩子該不該打?

按理說:孩子這樣的行為確實欠收拾。但打孩子解決不了問題,這類孩子應該來軟的。硬來的話,只會激怒孩子,並且行為比現在還惡劣。

假如父母意識到孩子的教育出現了問題,這個孩子還有救,假如父母視而不見的話,那這個孩子的未來很可怕。

注:圖片源於網絡。


苦澀的人生love


類似這樣的事情,就算是管教孩子,也得是孩子父母的責任。作為旁人,還是閉嘴吧!

首先,家長如果在公共場合允許孩子這樣作,那麼可以肯定家長應該就比較溺愛孩子。這個時候,如果他人干涉,絕對換來家長的憤懟。說不定還會引起爭吵,甚至打架。

其次,家長不管孩子在公共場合大鬧,也說明家長本身就沒有這個意識。在他眼裡,沒有所謂的公共場合,沒有公共秩序,沒有素質意識,更不會有因打擾別人而內疚的心理了。這樣的家長,如果和他講理,那真的是“對牛彈琴”,說也白說,甚至還可能被罵。

第三,中國似乎還沒有形成他人能夠教育別人的孩子的風氣,一般都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雖然古人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說法,但根本不能實施。所以,保險起見,還是視而不見吧!

最後,難道就真的縱容嗎?沒有解決方法嗎?當然不是。一來我相信這個社會素質高的家長會越來越多,這種現象也會越來越少。二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社會會給他教訓的。當然,承受後果的還有他的父母。如此以來,最多兩代人,所有人都會有這種公共場合的意識了。

任何素質的提高,都不可能是一句話一個行為一個家庭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讓好的行為成為一種習俗,成為大家心甘情願遵守的行為,這個時候才能算最後解決了問題。





懶媽育兒路


先讓她發洩,等不哭了在去哄,如果是無理取鬧要麼就當沒看不見,要麼一次大服她,不然就不要輕易動手。

還有就是碰到這種情況可以上前給她一個擁抱,我女兒也是如此,亂髮脾氣我打也沒用,上前抱住她,她立馬就安靜了,缺錢關愛的孩子只能用哭鬧吸引關注

還有一種先冷處理,她哭讓她哭誰也別勸,站在那看著鬧,或者你不理她,去幹自己的活,多堅持幾次,這毛病就治好了,你越理她,她就會越鬧,等她哭夠了再給她講道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thumb_url": "29cfb000602f7d5b9505c\

江西細妹


俗話說得好:“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夫”“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孩子的媽媽”。打罵孩子容易使孩子喪失自尊心,失去生活柱,逆來順受,畏首畏尾。弄不好還可能使孩子養成說謊的毛病,變得陽奉陰違。我們只能說服不能壓服,只能用愛交換愛,用信任交換信任。打罵教育是一種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現代的家庭中,應該避免出現。下面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大家有時間看一下。



山東晨晨媽


這樣的小孩,不該打,該打的應該是他的父母。

小孩子一出生都是一張空白的紙,後來是由父母和周圍的人幫他畫上了顏色,小孩子出現上面的情況,多半是由於家庭教育的問題。現在我們孩子哭、鬧,父母最先做的是什麼?就是大聲呵斥或者動手打!其實這跟我們中國的傳統教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中國有句固話“棒下出孝子”,但是什麼事情都是要根據當時情況和人來判定的,不能什麼都拿來用。我們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一般都是從家人和朋友等周圍身邊的人學來的,但是對不對沒有人告訴我們,要想改變很難,除非你真的想改變並且積極去學習才可以,要不就是這樣一代接著一代的傳統教育模式傳承下去!

作為父母,第一堂課不應該是教訓孩子,我們的第一堂課應該是學習如何做父母!如果同意,請點個贊!


鹹咖啡


孩子無緣無故,又哭又鬧,該不該打,該怎麼教育?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a282000cb2bd4fb6eb8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