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前“搶”碾子

二十一、新莊子裡的石碾子

我和奶奶去新疆的時候我,們的宅院裡辦著集體食堂,我們一家人客居他宅,集體食堂停辦後,我母親和妹妹又搬回了老宅院。對於故鄉的宅院已經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了,回到闊別四年的故鄉已經十多歲了,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和記憶儲存能力,也有時間細細打量祖父母魂牽夢繞的‘佳作’了,這是祖父手上營造的家業之一。

宅院叫新莊子,(當地人把宅院叫莊子)是針對老莊子而言的,老莊子在新莊子西面,家族枝枝岔岔分門立戶後,祖父建築了新莊子。新莊子由四合院帶後院、大門院和兩畝大小的果園組成。新莊子地勢較高,前院叫大門院,是牲畜、車族的天地,有兩畝地大小。東北角上是坐南向北的大門,門高三米左右,高高隆起的脊子是用花磚砌就,兩頭是青磚燒成的獸頭,四個角向上翹起。大門寬三米多,用松木做成又寬又厚的門框,安著兩扇上下邊子用鐵皮包著的門扇,橫躺在大門之間的門檻是用松木做成的,兩頭有鉚,車輛進出的時候可以移動。

大門院子外的西面有六米多寬五十多米長的臺子,臺子下面是路,臺子上東西向長著一排高

年關前“搶”碾子

大的白楊樹,靠牆根也長著一排高大的白楊樹,樹上有幾十個烏鴉和喜鵲窩。特別是大門口那棵更是雄偉挺拔,它筆直的、兩個人合抱不住的主幹四米多高,主幹上三個丫叉分不同的方向均衡地升向藍


年關前“搶”碾子


天,形成了巨大的樹冠,和其它白楊樹一起,成了大群烏鴉的住所和樂園,它們常常聚集在樹上呱呱哇哇地‘開會’、娛樂,為人們帶來了一派生機、樂趣和煩躁。

年關前“搶”碾子


兩排白楊樹之間的西頭是個碾米房,大約有兩間房子大小,碾房東北角上開著兩米寬的豁門進進出出,碾房地中央偏裡的地方安裝著直徑兩米大小的青石頭碾盤,碾盤固定在木頭架子上,並且用土塊和泥巴做成盤子形狀,碾盤上安著長八十公分,直徑六十公分的石頭碌碡,碌碡的側面直徑的中心鑿開十公分大小的圓孔,一頭安裝上碾杆,一頭安裝上碾套。碾盤中間是一個木質較硬的碾軸,有碾套的一頭套在碾軸上,就可以推或者拉著碾子圍繞碾盤轉動了。

碾房的東南牆根角上盤著一個高六十公分、寬大約一米二長兩米的糠臺子,是用來簸米糠的。在沒有電之前,農村像石碾子、石頭磨坊、油房之類關計民生的設施不知存在了多少年,那時這也算農村最原始的設備了,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它。記得我們生產隊七十年代初

期有了柴油機和電動鋼碾米機之前,只有兩臺碾子,它的作用可大了,全生產隊二十多戶人家一百多口人的吃米問題全靠它解決。

平時,碾子不是那麼緊張,特別是逢年過節搶佔碾子就是大事。一般都想早一點把過年的調料面碾了。人多的人家肯定佔便宜,他們分散去佔,那一個佔的早就先在那碾。這樣難免就虧了人少的特別是男人在外的人家,沒辦法也只好往後推了,有些在臘月二十五六才能碾得上。 年關跟前,為爭碾子之事免不了發生一些口角爭執,想的開的大過年的,遲一天就遲吧,退一步海闊天空。有時為了早一點吃灶圈子,我和大妹妹在村中輪番佔碾子,那家碾子佔的早就到那家也不嫌遠,急了晚上點上馬燈碾胡麻面、香豆子、紅曲等等圈饃饃的香料。可想而知,吃個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灶圈子是多困難和辛苦。

推磨碾米都是祖母、母親和三媽的事。多數時間碾米都在早五更,頂著滿天星斗要到生產隊的飼養院裡要驢;要背糧食;要拿簸箕、鬥、升子;要把拉碾子的套簧拿到碾房裡,一個人根本顧不過來,我和大妹妹就成了幫手。天氣暖和的時候還行,尤其是寒冬臘月往往從夢中叫醒來,幫助大人去套碾子極不情願又無可奈何。

生產隊要來的驢被蒙著眼睛在碾道里轉著,

年關前“搶”碾子


我跟在驢後面一邊趕驢一邊用小掃帚把碾到碾盤邊上的米掃到中間,一圈一圈重複著這樣的動作。隔一會和妹妹換一下,轉的時間長了就暈了,有時候扶著碾杆跟在驢後面打盹。多數時間正常碾開了,就讓我們回去睡覺,大人們一個人操作。她們把碾花的米拿到糠臺上,用簸箕把米糠簸出去,剩下的又倒回碾子上再碾,直到把糜子的皮全部碾去。一般五十斤左右米一上午就碾完了。

石碾子一年四季都不會空閒,缺糧的年代,以糜子、穀子、土豆等等雜糧為主,經常吃的米糊糊。一般農村的早飯都是米伴面,裡面既有米又有面,還有珍子稠飯。可現在白米細面吃慣了,又懷念這些粗糧雜糧飯了,而且對身體極有營養價值。米稠飯和珍子稠飯放上紅紅的油辣子,入味極了!一個時代就有一個時代的生存方式。不知為什麼,儘管那時候缺吃少穿生活方式原始,我還是眷戀那些最讓人難忘的生活模式,不管咋樣那時吃啥都是香的,現在啥都豐盛了,可吃啥都不香了。人民功臣石碾子早已下崗遠離了農人的生活,石碾盤石碌碡已不知去向,或許它還藏在那家院子裡,過多少年說不定又是一個文物古董!每次回家總要看一眼石碾子的地址,回憶一下過去那些年在它身邊轉悠留下的故事,過去的那個娃娃現已年過花甲,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碾子早已經消失在農人們的生活中,但是它的歷史功績將永遠留在歷史的長河中……(要知究竟,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