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的書法風貌,都藏在他清逸脫俗的書畫題跋中


倪瓚的書法風貌,都藏在他清逸脫俗的書畫題跋中

從倪雲林整個人生其看小楷書寫風格,我們可以說其早期是遒美精妙;中年是清婉簡淡;晚年是清逸率意。目前,學界普遍認為倪瓚的小楷在60歲以後風格逐漸成熟,筆者也同意此觀點。又因倪瓚早年小楷作品可見較少,因此我們不妨以其60歲為界,對他小楷的研究主要分兩個時期,即前期(早、中期)和後期(晚年)。因倪雲林小楷作品大部分呈現在題跋處,且從他的小楷題跋作品來研究也更能見其筆墨功力。所以,我們選取了部分倪瓚前期和後期的題跋小楷作品,作簡要分析。

倪瓚的書法風貌,都藏在他清逸脫俗的書畫題跋中

圖1 元 倪瓚 秋林野興圖題跋 原圖紙本 縱97、橫68.5釐米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關於倪瓚前期小楷書風,明張醜《管見》雲:“雲林早年書法精美,其在至正初元者,妙有大令遺風。”明徐渭雲:“瓚書從隸入。輒在鍾繇《薦季直表》中奪舍投胎,古而媚,密而疏。”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亦云:“雲林書師大令,無一點俗塵。”從這些評價當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倪雲林小楷格調高雅,最初學習也是深受二王、鍾繇和褚遂良小楷影響。如前所述,倪瓚小楷多見於對畫作的題跋。如《秋林野興圖》題跋(圖1),是倪瓚39歲所書,屬於較早的作品之一。根據題跋內容可知,此畫亦為雲林所作,結尾處並賦詩一首。從作品中明顯可看出作者早期楷書受褚遂良的影響,起筆處多以露鋒入筆,橫畫纖細但筆力強勁,波折明顯,結體較扁,這種風格的小楷在他的很多題跋作品中也常常見到。

倪瓚的書法風貌,都藏在他清逸脫俗的書畫題跋中

圖2 元 倪瓚 水竹居圖題跋 原圖紙本 縱53.5、橫28.2釐米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水竹居圖》也有倪瓚的小楷題跋(圖2),這是他43歲所作,並賦詩其上:“僦得城東二畝居,水光竹色照琴書。晨起開軒驚宿鳥,詩成洗研沒游魚。”形象表達了對於畫中山水景色的愛戀之情。此作較其他小楷作品在風格上有所不同,其用筆古拙且多波折有隸書遺意,結體較扁平,字的筆畫之間疏朗有致,與畫中樹木的蕭散相契合,古淡韻致又不失靈秀虛和。張醜曾對倪瓚此作大加讚賞,曾言:“元鎮書法本自遒勁,旋就清婉。畫品原初詳整,漸趨簡淡。世人但尚老筆紛披,而不知其蚤歲之精細,陋矣哉!”“而上方小楷題詠全師歐陽率更,自非尋常卷軸之可比擬。”可見張醜不僅肯定了倪的畫作水平,對其小楷書法也高度讚揚。

倪瓚的書法風貌,都藏在他清逸脫俗的書畫題跋中

圖3 元 倪瓚 梧竹秀石圖題跋 原圖紙本 縱96、橫39.5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梧竹秀石圖》是倪雲林51歲所作,據畫中題跋(圖3)可知,貞居道師(張雨)將要去拜訪王君章高士,因此倪作此《梧竹秀石圖》寄給仲素孝廉題詩。張雨(1283~1350),字伯雨,號貞居之,又號句曲外史。元代詩文家、詞曲家、書畫家、茅山派道士。錢塘(浙江杭州)人。此書用筆隨意自然,線條瘦勁,注重墨色變化,結構上形散而神聚,張弛有度,亦為佳作。

倪瓚的書法風貌,都藏在他清逸脫俗的書畫題跋中

圖4 元 倪瓚 江渚風林圖題跋 原圖紙本 縱59、橫31釐米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江渚風林圖》則是以詩歌的形式呈現題跋(圖4),倪瓚此時已58歲。題跋內容為:

江渚暮潮初落,風林霜葉渾稀。倚仗柴門闃寂,懷人山色依微。至正癸卯九月望日,戲為勝伯徵君寫此,並賦小詩。倪瓚。

據內容可知,此作是倪瓚為勝伯徵君所寫。“勝伯徵君”即虞堪(生卒年不詳),字克用,一字勝伯,號青城山樵。祖籍四川仁壽。北宋丞相虞允文之後裔,奎章閣四學士之一虞集(道園)的從孫,隱居長洲(今蘇州),明洪武中曾任雲南府學教授,好學有文。此書就作品而言,除了依舊具有唐楷遺風外,多了些行書筆意,如“懷”字最後一筆反捺帶牽絲,還有“柴”字與“門”字、“風”字與“林”字、“徵”字與“君”字等,字的最後一筆相接處有牽絲連筆現象,多了幾分生動活潑的氣息,開始走向成熟。

倪瓚後期小楷書法已漸趨成熟,逐漸擺脫了前期精細謹嚴的書風,變得蕭散致遠,深得古淡天然之神韻。例如《致慎獨有道詩札》是倪瓚晚年(62歲)作品的代表,是以詩歌的形式所寫的一封書札。此信是作者寫給有道先生(陳植)的,信札中描述了自身胸中不平之事,談論了學者之道“必本之於誠”,意在與陳植訴說處世之道。此幅作品雖為小楷,但其中卻帶有行楷意味,許多字都出現了牽絲連帶的情況,如作品中的“弦”“琴”“錄”“和”等字皆可見連帶筆畫,使得作品整體靈動活潑。用筆爽勁而清妙,章法參差錯落,蕭散簡遠,饒有隸意。另外,像這種以小楷書體寫信札的作品在古代來說也並不多見。

倪瓚的書法風貌,都藏在他清逸脫俗的書畫題跋中

圖5 元 倪瓚 靜寄軒詩文 紙本 縱62.9、橫23.3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靜寄軒詩文》(圖5)是倪瓚71歲高齡時自作文並書寫的。此作共分為三個部分,內容包括《邾伯盛氏小像贊》《刻古印文詩四韻》五律1首、《靜寄軒詩》七絕3首。此帖上方篆書“靜寄軒”和帖首篆書“靜寄軒詩文”為張紳所書。“靜寄軒”是邾伯盛的齋名,其人名珪,字伯盛,蘇州人。師濮陽吳睿,習大小篆書,喜為人治印。此作品整體筆畫勁道,毫無滯澀之處,結字略扁,內緊外舒,收筆時頓筆穩重,圭角突出,質樸遒勁有隸書筆意。

倪瓚的書法風貌,都藏在他清逸脫俗的書畫題跋中

圖6 元 倪瓚 漁莊秋霽圖題跋 原圖紙本 縱96.1、橫46.1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倪瓚《漁莊秋霽圖》題跋於72歲暮年之時,其題跋雲“此圖餘乙未(1355)歲戲寫於王雲浦漁莊”(圖6),《倪瓚年譜》對此予以確認:“七月二十日,題乙未所作《漁莊秋霽圖》軸。”題跋同時也說明了此跋寫於畫作完成18年後“壬子(1372)七月廿日”。據“李日華《六硯齋》雲‘王雲浦有漁莊,倪雲林寫《漁莊秋色》贈之’。”可知,倪瓚作此畫送給好友王雲浦,18年後又見此畫,知好友珍藏如故有感,作五言詩一首抒懷並題跋畫上。倪瓚書此題跋時整體風格已然完全成熟,扁平之勢更為凸顯,用筆老辣勁道,已入化境。

倪瓚的小楷書法,由於受到其畫風的影響,成為元代隱士文人中高逸一派的代表。他的那種簡淡幽遠的小楷書風,對後世很多書家都產生了深刻影響,如文徵明、王寵、董其昌等人。在後世對他書法的評價中,文徵明曾說:“倪先生人品高軼,其翰札奕奕有晉宋人風氣。”另外,因董其昌與他都講求禪道,並雲:“畫家四忌,曰:甜、邪、俗、賴,倪從畫悟書,因得清灑。”又言:“人謂倪書有《黃庭》遺意,此論未公,倪自作一種調度,如淡橄欖,時有清津繞頰耳。”在董其昌看來,倪雲林的書法和畫作一樣,都有一種蕭散簡遠的氣質,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自己的創新之處,難得可貴。另外,在董其昌的小楷作品中,那種清淡簡遠的姿態,無疑也是深受倪雲林書法的影響。清末李瑞清亦云:“倪迂書冷逸荒率,不失晉人巨矱,有林下風。如詩中之有淵明,然非肉食人所解也。”與董的看法似乎如出一轍。

不過,即便是像這樣的書法名家,仍然會有其所失之處。如項穆曾指出:“下筆之際,苦澀寒酸,縱加以老彭之年,終無佳境也。”儘管如此,倪雲林對於小楷書法的認知和創新之處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912期《倪瓚題跋小楷及風格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