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視為啥幹不過抖音和快手呢,有專業人士瞭解不?

張坤同學


很多人都知道微視是騰訊公司自己孵化的短視頻產品。雖然用上了手機QQ,騰訊視頻,天天快報,還有微信這個超級APP導流,愣是幹不過抖音快手,具體到原因無非就是有人說過的一句話:打敗微信的絕不是另一個微信。

以美國的互聯網市場為例:打敗ibm的是微軟,做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的。而超過微軟的是以互聯網搜索起家的谷歌。雖然微軟做了必應搜索,一樣幹不過谷歌,而打敗谷歌的是社交起家的facebook,谷歌也推出了谷歌+社交產品,命運也是一樣的失敗告終,難道說微軟谷歌不強大嗎?

人們都有先入為主的概念存在,雖然騰訊傾盡全力去力推微視,但是微視只不過是另一個抖音而已,用戶的時間是有限的,手機空間也是有限的,幹嘛去再裝一款同樣的APP呢。這也是騰訊去投資快手的原因。快手和抖音的風格和路線不同,所以抖音在快手那麼強大的情況下,以差異化快速崛起,才有了南抖音北快手。





關名揚


抖音火了。

如果說現在短視頻領域哪個APP最火,無疑就是抖音。雖然快手的市場佔有率比抖音高,但正如虎嗅的一篇文章中說的那樣,快手的核心用戶在主流社會是集體“失語”的,所以總是造不成話題性,只留下一個LOW的印象。但抖音就不同了。

在今日頭條的強力助推和算法技術優勢下,抖音的運營在半年內就成效顯著,用戶增長曲線勢頭迅猛,終於成為一款現象級產品。這種速度和成效,顯然十分的亮眼。更為關鍵的是,抖音前段時間還打通了電商,達人視頻直接出現購物車,直接鏈接淘寶商品。此舉無疑是最讓騰訊感到恐慌的一步。



如果單單是拼流量,就算是今日頭條這樣的流量巨獸,在騰訊眼裡恐怕也是絲毫不懼的。所以在此之前,騰訊對今日頭條以及抖音等頭體系產品的崛起好像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然而,等到抖音加入電商功能,騰訊就坐不住了。 在電商領域,騰訊是一再嘗試一再敗北,這個領域還誕生了跟騰訊勢均力敵的商業帝國:阿里。顯然,騰訊對電商至今仍抱有野心,而抖音現在這種融合內容、社交、電商的搞法,可能真的能挖開這個企鵝帝國護城河的牆角。


所以,騰訊在去年4月份下線了旗下短視頻app微視後,時隔一年又捲土從來,而且砸下重金,要打造自己控制的短視頻產品,以期能達到反擊抖音的目的。再不濟,也別讓人家攻進來了呀! 那麼,騰訊的微視在短視頻這一塊還有機會麼? 筆者認為,機會不大。雖然這次微視的補貼總額高達30億元,部分達人賬號月收入據說能超過破12萬元。但是,在抖音的頭部達人,恐怕也差不到哪兒去,甚至,還能遠遠超過這個收益。騰訊重金砸下的,恐怕只能收進一些次等達人的賬號





另外,現在流行MCN,很多達人入駐抖音,也可以同時入駐微視。然後看算法和內容推廣收益再決定重點運營哪家。這恰恰又是頭條系產品的強項。而且,電商一直是騰訊的弱項,抖音如果能結合電商探索出新的商業模式,那麼,至少短視頻領域,將無人再是它對手。


校花愛漂亮


在互聯網的江湖只要老大站穩了腳跟,後面的人很難有機會,騰訊的社交,頭條的抖音都符合這種規律,抖音在恰當的時機推出了短視頻,很快佔據了市場的先進,加上頭條獨特的智能推薦算法,讓頭條的抖音得以在國內互聯網世界橫行,頭條是真正意義上在bat三家巨頭之外單獨成長起來新的獨角獸,從頭條上業務可以看出,直接對百度和騰訊兩家企業的流量有爭奪,在當前階段和阿里還是有一定的互補作用。

為什麼微視幹不過抖音

抖音對短視頻認知更加深刻,加上頭條超級的應用推廣能力,所以很快就在短視頻市場佔領了先機。這個時候騰訊才發現這塊市場有用,於是給錢給人去搶佔這塊的市場,按照騰訊的做法先讓別人做出一個樣子,然後騰訊再集中優勢兵力去作戰,採用這種模式佔領統治了遊戲市場,但這次遇到真正強勁的對手,所以這次即使調用足量的流量也沒能撼動短視頻的江湖。微視最早是在2013年有雛形,但騰訊並沒有徹底想明白如何在這個領域發力,還在2016年最關鍵的一年關掉了這個業務,在2017年8月重新啟動這個業務。當然在這個行業做的最早的屬於快手,在2012年成功轉型成短視頻的模式,真正贏來爆發是在2015年,抖音是在2016年推出的,應該講抖音是在短視頻市場前景大爆發的前期適時的推出來這款產品,依賴頭條強大的流量體系,快速的佔領了市場,現在抖音的日活量已經超過3.2億,微視的數據慘不忍睹,這個行業是抖音定義了短視頻的概念,更加懂得這種模式如何運作。

與眾不同的推廣模式。抖音在推廣方式更加接地氣,抖音捧紅了無數的草根,首先在四五線城市開花結果,然後提高逼格,迴歸到二三線城市,典型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方針,其實頭條很多產品都是按照這種方式搞定的。微視走的高大上的明星戰略,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關鍵這種不能帶動普通人的意願,讓用戶使用起來有企圖心這是頭條的擅長點,抖音也不例外,現在抖音已經是非常巨大的電商導流體,不僅僅能夠讓草根成名還能讓裡面的大V推銷產品,既有名氣又有錢賺。而且刷抖音很容易上癮,很多人吃完晚飯在刷抖音能一口氣刷上幾個小時,騰訊的流量就是這麼被慢慢抽走的,可以預見未來騰訊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頭條系。

聚焦能力。頭條是集中所有能量在做這個事情,如同現在的自媒體平臺為什麼頭條做的如此出色,幾萬名員工就是為了做好這一件事情,所以才能爆發出這麼強大的能量,而微視只是在騰訊下面一個很小的部門而已,而且能動性以及權責都會受到限制,起碼從生存角度上考慮沒有那麼急切,但放在頭條公司就是天大的事情了,任何一個優秀的產品都不是這麼容易按部就班出來的,需要原始團隊激發最強大的創新基因。

現在短視頻講話已經分出高下,抖音是當仁不讓老大,快手位居老二,微視現在不到1000萬的日活量很難對前兩位有實質性的衝擊,除非抖音資金運營出現問題,否則短時間內很難有對手,而且抖音的日活量還在不斷提升,還在擠壓後面的梯隊的空間,抖音現在是頭條裡面最核心的拉動力,在頭條戰略裡面重要性還會進一步加強,也是打破騰訊社交一把有力的武器,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我說的比較通俗

我們來一起看看抖音 抖音有良好的算法 可以通過你瀏覽的東西 對你進行視頻推薦 抖音有良好的濾鏡和音質 以及自拍魔法道具 合拍

抖音不想某手“死魚爛蝦”能為平臺掙錢就使勁捧

抖音有自己的發展前景 正能量滿滿 許多官微 還有省級機關 新聞聯播都 人民網 明星……都有入住

拋開產品我們看內容 抖音的內容 更加優質廣泛 也讓更多有才有料的人入住抖音 不妨有段子手看評論某手的評論 滿滿的負能量 抖音則搞笑 互相尊重對方

一個人要有心 軟件也是一樣 快手多少小青年 少女 17歲孩子生下來了 ……被快手整的人不人 鬼不鬼 還“社會搖”、“菸酒嗓” 不說了 太氣 年輕人的毒瘤社會的不正當風氣 現在好點了

騰訊 微視 其實是來阻擋 抖音的 騰訊做什麼都是 模仿 模仿完別人軟件之後 扣扣 微信 倒入流量 可是抖音太牛 微視 擋不住 另外微視也加入電商了 然而因為流量不夠 適得其反 微視的內容同樣模仿 特效模仿

其實微博也比較害怕抖音 例如 近來熱搜 奔馳漏油 國慶 貿易 外交 都來自於抖音 更加直觀的給你帶來視頻內容 的重要性



急急如律領


提到騰訊,你們會想到什麼呢?是微信還是QQ呢,除了這兩者以外,我們好像想不起什麼值得記住的產品。當然有人會說遊戲,王者榮耀和吃雞,可說到底這不是它自己研發的吧。

像之前的騰訊微博、微信公眾號、天天快報、企鵝號等,以及重啟的微視,交出的成績單是非常的不好。騰訊微博已經是徹底玩完了,微信公眾號打開率越來越低,或者可以理解被自媒體擠壓快不行了。

至於天天快報和企鵝號,好像也是差不多了,日活的用戶數量越來越少。唯一剩下的微視,過的也並不是那麼順心。在短視頻領域,有著抖音、快手兩個強大對手,另外還得應付來自潛在的威脅。

曾經是豪言壯語花多少錢補貼微視,可到底效果如何我們也是看到了,有些人就覺得奇怪,為什麼微視就是幹不過快手和抖音呢,裡面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嗎?這裡我們就簡單的分析一下。

其實在短視頻領域,微視算是入局比較早的,2013年09月28日,微視8秒短視頻軟件IO版1.0上線。快手是2013年7月,從“GIF快手工具轉型為短視頻社區。時間也是比快手晚了一兩個月的時間。

在剛入局的那會,這個時間應該是相差不大的,可是在2013年12月24日更新以後,是一直到2017年8月18日才重新上線,期間是暫停更新,等於是放棄了微視。而快手在2017年1月,MAU突破1.5億,DAU突破5000萬。

你就可以看出它們之間的差距了。其次在打法上,微視與抖音更是有明顯區別,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抖音可以超越快手,成為短視頻領域老大的位置。利用春節期間超大流量,加上流量明星與鉅額補貼。

是一下子把用戶數量提高了不少,還有玩法也是非常的獨特,利用自身的算法為用戶推薦精準的內容,看完以後根本停不下來,那我們再看看微視的做法,有頭條這麼下血本嗎?

第三個是騰訊的優勢,並沒有用好。我們都知道旗下的微信、QQ用戶數量巨大,可就偏偏沒有用好,用戶轉化率太低了。像微信裡面的什麼看一看、好物圈這些,都已經不怎麼看微信朋友圈了,還在這裡想著怎麼提高用戶打開率。

是非常錯誤的做法,甚至有網友留言,怎麼騰訊就不敢將微信獨立呢?這裡我們也做一個調查,看到這個回答的用戶,反正微信肯定是有,但是微視就不一定下載了。同時有微信和微視的人數佔整個微信用戶數量多少呢?

至於數據是多少,其實也沒有必要去猜。我們再做一個調查,手機中下載頭條的用戶有多少,同時下載頭條和悟空問答的用戶又有多少,這個佔比率肯定是要高於微視的數據。

為什麼這麼肯定呢,是在用戶轉化上,頭條做的非常不錯。可惜騰訊在這方面,差的太遠了。或許也是利和弊共存吧,上天不會讓好處全部被一個人給佔了。不過我們也可以想象一下。

如果微信獨立了,再重新孵化一個app,或許就不會是這樣尷尬的結局了,那麼你們怎麼看待微視的呢?


17看科技


我這幾天為了領紅包看了幾天微視,拍的小視頻只能用神經病來概括,除了麻將就沒有其它有創意的視頻!負責審核的人員難道不看看嗎?噁心的想吐


鍇亞傢俱


首先,抖音的品牌口號是記錄美好生活!


抖音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一款音樂創意短視頻App,在這個APP上用戶可以拍攝15秒的音樂短視頻。但就是這個APP,全民都在參與,接下來,東哥就為大家通過多年來互聯網經驗為大家分析一下。

抖音為什麼這麼火?

一、抓住了時代文化特性

在這個充滿工作壓力的時代,拿起手機簡單自娛自樂放鬆,成為人們最簡單的方式。

二、明星帶動效應

何炅、迪麗熱巴、唐嫣、陳赫、劉昊然、杜海濤等明星紛紛進駐,明星效應帶來地自然也是大把流量;

三、帶有PK性的刺激度

抖音採用的是配音錄製模式,同一段音樂,每位用戶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去錄製視頻、觀看別人的視頻,讓視頻充滿趣味性;

四、集小愛心模式

愛心的多少決定熱度與觀眾喜愛度,也從內心牢牢抓住發佈者的內心,很多人為了小愛心,會分享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圈,目的就在於得到更多的小愛心;

五、低門檻全民參與模式

在抖音上你可以看到剛出生的寶寶視頻,也能看到八九十歲老人家的視頻,在抖音上,沒有門檻,只要你想錄,都可以;

六、平臺很重要

抖音隸屬於今日頭條旗下產品,抖音之前,大家媒體刷著今日頭條,如今強大的引流平臺做後方支持,抖音能不火嗎!


七、微視將自己定位為好玩有趣的短視頻平臺,引入視頻特效、視頻掛件、貼紙字幕、AR等功能,如此看來,微視就是騰訊用來對標今日頭條的抖音的。但是從現階段的內容來看,原創力度不夠,大部分推薦視頻都是抖音上的梗和BGM,KOL不多。


最後,好的產品離不開好的運營公關團隊,抖音快速爆發不僅僅得益於背靠今日頭條,更在於其公關傳播的恰到好處,抖音運營團隊清晰知道何時預熱、何時引爆,讓品牌自帶話題,快速火爆!


東哥自媒體


(第一) 人們手上就有快手 OR 抖音 ,為什麼還要裝一個微視呢? 微視大部份功能都是抄襲抖音,並沒有特別之處,而且微視綁定騰訊的產品太多,有些用戶覺得很麻煩,變得沒有那麼流暢,體驗變差,還有什麼青少年模式之類,總之難用

(第二) 砸了數十億補貼,雖然各個平臺都有補貼的金額,但騰訊這筆錢的效用可能非常低,因為頭部上百個MCN毫無疑問不會轉戰微視,騰訊還不如拿其中的一億去解決酷狗5SING和那些版權者的問題,把優質的音樂留在酷狗平臺,錢要用對地方,至少這一億下去,就拿到這數百首上千首 原創歌曲的版權了

(第三) 平臺的文化問題,抖音有抖音的文化,比如抖音的文化是紀錄美好的事物,其實抖音還有一個文化就是新聞意見領袖,快手有快手的土嗨文化.鄉村遊戲,B站有B站的瞎搞.惡搞文化,被B站惡搞最嚴重的恐怕就是流量大帝--蔡徐鯤,微視平臺尚未建立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用戶黏性,就已經被綁定要導流其他騰訊的產品,這毫無疑問會造成用戶體驗下降,這恐怕跟騰訊內部的文化脫不了關係吧。


Vivo朱


其其其實我倒是覺得現在因為是微視這個網生態系統並不是很成熟,現在大家微信都是一個熟人的社交,而大家其實希望更多的是一個興趣的一個推薦就是我們想要什麼,然後系統就能給我們推薦什麼,然後微信騰訊是基於熟人的社交,所以大家都有一些在生活當中有一些不願意去暴露出來的東西,然後所以很多事情很多視頻都不願意去發送,但是陌生人的社交就不一樣了,陌生人的社交我就可以無所顧忌,然後去將自己真實的一面,想要做的真正喜歡的事情展現出來,去點贊去發表,等等等等,這些都是可以的,就像我現在在頭條上面就沒有沒有熟人,那麼我就可以隨隨心所欲的去表達我的想法和觀點,但是在微信朋友圈就不行,因為微信朋友圈有太多的熟人,比如說領導同事,同學,老師,親人等等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平時去打交道的,所以有很多東西都不願意去呈現出來,所以微視實際上是一樣的,微視就是跟微信綁定在一起,所以感覺這個APP的潛力並沒有啊,頭條或者是抖音這麼大


阿拉善有棵樹


在我看來,主要是三個方面原因決定:產品屬性、用戶群體和運營的理念。

說到產品屬性,微視是騰訊用微信、QQ平臺倒流推出的短視頻產品。而抖音和快手是專注於做短視頻的運營公司和平臺。打造產品的團隊,對於產品的理解肯定不一樣。微信團隊的人免不了要帶著他們的社交產品因素。他們對短視頻產品的理解,不如抖音和快手,專注對短視頻的理解比較深刻和到位。

至於用戶群體,微信和QQ的用戶群體是比較綜合,老中青用戶都有,而抖音和快手的用戶群體一開始就集中在比較年輕的90後和00後這個年輕群體。

因為產品屬性和用戶群體差異,由此帶來了運營理念的不同,微視是在社交架構裡導入,不一定能保證短視頻能成為社交用戶認可的產品。而抖音和快手專注於對於短視頻的運營,尤其是集中力量組織創造團隊,對短視頻內容和用戶進行智能化分發,真正推送貼近用戶想看的內容。打造了一個深入瞭解用戶、瞭解用戶觀看喜好的運營模式和視頻化信息風格。

所以,在互聯網的產品迭代和同行競爭中,垂直領域領頭公司跨界去打造新產品,少有能幹過其他領域的新對手產品。這已經是一個規律。就像智能手機超越了相機,微軟超越了IBM,谷歌又超越了微軟,臉書又超越了谷歌,都是這樣的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