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買油就苦惱,那麼多油,其實就只有三種

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山茶油、紫蘇油、亞麻籽油、豬油、麻油....,超市裡的油有那麼多,比價格,聽人推薦,我都挑花了眼,也不知道到底買啥油對身體好,這一日三餐烹調都要用的油,到底應該怎麼選?

一去買油就苦惱,那麼多油,其實就只有三種

圖源網絡

雖然超市貨架上的烹調油種類繁多,其實總共就那麼三種,我們就來分別瞭解一下。

對於食用油的分類方法,其實是根據它的主要成分——脂肪酸的種類不同,而進行分類,總共分成兩類:

一類是:飽和脂肪酸;

另一類是:不飽和脂肪酸,而不飽和脂肪酸又可以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這樣我們就根據脂肪酸的飽和程度,將它分成了兩類三種。

下面,我們就來一種一種的說明一下它們具體什麼,對健康有哪些影響,以及適宜的人群有哪些。

一去買油就苦惱,那麼多油,其實就只有三種

圖源網絡

第1類第1種: 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主要來源於動物的油脂,比如豬油、牛油、羊油、雞油,;

網絡上流傳著很多關於「吃豬油更健康」的說法,段子是這麼說的:

實驗證明,植物油在高溫下更容易產生致癌物,豬油、椰子油則好很多。

以前人們吃豬油,心臟病少,現在大家都改吃植物油,心臟病反而多了,所以豬油比植物油好。

其實對於中國人來說,兒時冰箱裡的那一罐白花花的豬油,可能是必不可少的家庭美味。無論是米飯、麵條、餛飩、青菜……只要加一勺豬油,就能產生神奇的魔法。

但是,它真的是對心臟特別好的美味佳品嗎?

其實豬油、牛油等動物油中,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如果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容易引起高血脂、高血壓、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另外還要強調的是前段時間在朋友圈裡大賣的椰子油,也被誇大成健康飲食組成部分、促進減肥、增加腦力、調節食慾、降低膽固醇的佳品,對椰子油含有的“健康功效”描述,真實很少、炒作更多,並沒有可靠的科學證據支持。目前科學界的共識,仍然把它作為“限制攝入”的食用油。

事實上包括棕櫚油、椰子油及可可脂在內的熱帶植物油,均不建議大家選擇,因為他們雖然是植物油,但是是植物油中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的油,不利於心血管健康。

【健康指數】:0顆星

一去買油就苦惱,那麼多油,其實就只有三種

圖源網絡

第2類第1種:單不飽和脂肪酸

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來自於植物,比如橄欖油、山茶油、米糠油等等;

脂肪酸的不飽和程度>飽和脂肪酸要高,對降低膽固醇、調節血脂有一定幫助;

【健康指數】:3顆星

一去買油就苦惱,那麼多油,其實就只有三種

圖源網絡

第2類第2種:多不飽和脂肪酸

多不飽和脂肪酸同樣主要來自於植物,比如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亞麻籽油(有些地方稱胡麻油)、紫蘇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核桃油、小麥胚芽等;

脂肪酸的不飽和程度>單不飽和脂肪酸,對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有幫助,能達到促進心腦血管健康、改善記憶力的作用。

【健康指數】:4顆星

一去買油就苦惱,那麼多油,其實就只有三種

圖源網絡

我們在上面給大家整理的脂肪酸的分類,是根據每種食用油中含有的主要脂肪酸,也就是佔比最多的脂肪酸種類而定。

也就意味著,即便是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的動物油,也含有一定量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這一點,大家不要混淆了~

鄭豔,註冊營養師、營養學碩士、公共衛生執業醫師,熱愛營養學到骨子裡的不正經營養師兼吃貨一枚... 從事營養工作6年多了,曾在醫院營養科做臨床營養師,後不安分的轉至公司從事慢性疾病的營養管理,在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癥等慢性疾病營養管理及年輕人常見的健康問題營養管理及飲食改善方面有較多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