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我拉黑了我閨蜜,那個被家暴的苦命女人”

“終於,我拉黑了我閨蜜,那個被家暴的苦命女人”

我記得自己曾經堅定地告訴自己:愛情是神聖而令人期待的。我可以不在乎對方有沒有錢,不在對方的學歷,愛情可以打敗一切困難。

在我還年輕的時候,的確也很認可這些想法。畢竟還年輕嘛,誰不覺得“有情飲水飽”?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發覺得,曾經的這些想法不夠現實。

的確,愛情一直以來的定義都是神聖的。也許是我們,看過太多羅曼蒂克的肥皂劇。我們似乎忘記了,愛情也源於生活。而當初那種“電視劇裡的想法”,只會讓自己吃盡苦頭。

我收到一位粉絲投稿,講的是她閨蜜的親身經歷。

的確,把愛情視為一切而忽略現實的人,會受盡委屈。

“終於,我拉黑了我閨蜜,那個被家暴的苦命女人”

我和閨蜜張媛媛(化名)畢業於同一個學校,不算名牌大學,不過也是一所挺好的本一。

張媛媛的家境很好,也正是因為從小沒吃過苦,更加不懂得現實有多殘酷。畢業沒多久,她找了一個男朋友。

對方長得挺好看的,就是聽說家境不是很好,也是從專科畢業的。當時我不是很贊同這段感情,我覺得兩個人家境和學歷差距太大了。

閨蜜喜歡看電影,而他男朋友就覺得回家找資源看看槍版就行了。閨蜜女兒也只要去星巴克喝咖啡,而他男朋友卻總是教育她都是喝水,礦泉水還比較健康。

日子越久,我越反對他們的感情。

可是閨蜜就是不聽我的,她覺得這些她都可以為了愛情改變。

的確,那些從小生活很幸福的女孩子們,會更不在乎對方的條件。她們會覺得愛情高於一切,忽略了現實的一些方面。

家境和學歷,的確不代表一切,但是卻影響著兩個人的思想和三觀。

有些人會在能力範圍內,注重生活品質。而如果另一半覺得這些都是“浪費”,這段感情註定會互相不理解。

有時候在愛情裡“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聽從身邊朋友的意見,也是有道理可循的。

身邊親近的人,是捨不得我們吃苦,覺得我們應該有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為了愛情吃盡苦頭。

“終於,我拉黑了我閨蜜,那個被家暴的苦命女人”

閨蜜跟男朋友在一起久了,很少跟我們幾個姐妹出去逛街、看電影了。

她說自己男朋友沒那麼多錢,自己要把錢留著給他投資。我們都不能理解,別人談戀愛都是有人寵。她怎麼就成了“養小孩”…

最過分的是,有一次她在微信上給我發消息,找我借錢。

我就覺得奇怪,她從來都不缺錢,然後她告訴我,自己把這個月的工資給男朋友買手機了,不敢找家裡開口。我讓她分手,她說:“可是我很愛他啊…”

沒辦法,我只能借了錢,然後選擇了不管她。

雖然現在已經提倡男女平等了。但是感情裡,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的。

一個男孩,會為了心愛的女孩子努力掙錢,給予對方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而張媛媛的男朋友,家境不好,也不去努力,反而讓女朋友借錢也要給他買手機。

跟這樣的男孩子在一起,一定是很累的。現在的社會里,女孩子本來就被寵的小公主。而讓一個女孩子去“養兒子”,還不如放手自己一個人過得更好。

真正愛情不是就靠一句“我愛他”,就可以走下去的。我們要考慮的因素,還有很多。

一個不能給予自己幸福,也不願意努力的人,再愛也要放手。

“終於,我拉黑了我閨蜜,那個被家暴的苦命女人”

有一次半夜,閨蜜突然給我打微信電話。還是同一件事,借錢。隱約我能聽見她的抽泣聲,就問她究竟發生了什麼。

她告訴我,自己的工資、存款,甚至從父母那裡拿的生活費,全部花在了這個男人身上。這次她男朋友又想要一臺電腦,她實在沒有錢。她男朋友直接對她拳打腳踢,讓她自己想辦法。

她實在沒辦法就來找我借錢。我實在生氣,問她:“你不分手,留著過清明節嗎?”她說:“可是我愛他啊,他也說他愛你。”

於是我,一狠心,轉了賬,拉黑了她的微信。的確,我很心疼我的閨蜜,但是我寧願跟她沒有聯繫,也不願意再看見她繼續這樣了。

後來聽說,她男朋友還是甩了她,找了個傳說中的“富婆”。不過這一切,已經與我無關了。

愛情真的不是電視劇裡的那樣,可以不看一切。所謂的“有情飲水飽”,其實也是冷暖自知吧。家庭和學歷,不僅僅代表著每個人的界限,更是代表了這段愛情的差距。

或許對方會努力變得更好,但如果是繼續這樣一事無成,註定會讓我們受盡苦頭。其實,小時候常聽家人說的那句“在乎你才會管著你”,真的是對的。

別人在乎你,才會勸告你。如果真的不在乎或者失望了,就會像看笑話我一樣冷眼旁觀。很多時候,我們要聽從別人的建議,去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人。

我們未必不會愛上一個更好的人,其實上人的天性是應該選擇更好的。

“終於,我拉黑了我閨蜜,那個被家暴的苦命女人”

放不下的,也許是執念。對方盡力做到最好了,我們可以選擇好好經營這段愛情。

而其實證明,對方真的很差勁,配不上我們的話。再愛,也要學會放手。

希望那個人,都可以遇到一個適合自己,又彼此相愛的另一半。而不是為了“愛”,受盡折磨也不願放手。

“終於,我拉黑了我閨蜜,那個被家暴的苦命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