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徐州旅遊的朋友,知道為什麼古徐州“有錢都住戶部山”嗎?

朔風遊戲


我是一個今年9月份去的徐州,在徐州參觀3天。凡事到過徐州的朋友,少不了都要去戶部山看看。戶部山的命名,其實是徐州城慘遭黃河水災的歷史見證。

戶部山久負盛名,黃金寶地,徐州古代水患頻繁,宋代以來,黃河奪泗入淮,流經徐州,多次氾濫淹沒州城,給百姓帶來了巨大災難,但城南的戶部山因地勢較高,而免遭覆頂之災。

1624年,徐州戶部分司署主事張璇,為避水患,將分司署衙遷往戶部山。作為戶部分司署所在地,從此這座山就稱為戶部山了。元、明時代的京杭大運河,在徐州與黃河交匯,徐州成為重要口岸。

戶部分司既設在戶部山,徐州南關一帶遂成為十分活躍的商業區,而北關首當黃河之衝。黃河從城北流過,河床高於平地,堤岸愈築愈高,已成為“懸河”,一旦大水潰決,後果則不堪設想。

戶部山因靠近城池,有錢有勢的官宦之家和富賈豪門紛至沓來,成為富戶們爭相趨居之地,久之,在戶部山居住便成了富貴和身份地位的象徵。富戶多不願住在北關,寧可不惜重金在戶部山頂覓屋居住,因而從那時起,徐州便有“窮北關,富南關,有錢的都住戶部山”的民謠。現在戶部山上還有不少明、清時代建造的老屋巨廈和幽深宅院。

戶部山的建築,包括憑弔西楚霸王項羽的戲馬臺,及保存完好的明清房屋400餘間,民國房屋700餘間,較為完整的院落20餘處。這些院落古房負載著徐州城幾千年的風雨滄桑,是明、清、民國時代徐州政治、經濟、文化的縮影,更重要的是它們是古城徐州最後的遺存。滄海桑田,歷史演變,形成了戶部山2000多年的文化積澱,300多年的商業經歷,戶部山成為徐州科舉文化、帝王文化、商業文化、軍事文化、建築文化、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的薈集地。

希望這個回答能讓你滿意。歡迎大家關注本號!


閒徵雅令


徐州,古稱“彭城”,為江蘇省省轄市、第二大城市,地處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長江三角洲北翼,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幹線在徐州交匯,素有“五省通衢”之稱。徐州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一,民國時期國家八大中心城市之一,淮海省省會,自古便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雲集中心。徐州有超過六千年的文明史和四千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千年帝都,是兩漢文化和中國佛教的發源地,有“彭祖故國、劉邦故里、項羽故都”之稱。徐州是中國經濟30強城市,國際性新能源基地,有“中國工程機械之都”和“世界硅都”的美譽,成長競爭力居全國首位,是目前最具潛力的二線城市之一。

戶部山位於徐州古城之南又稱南山。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項羽定都彭城,曾在山頂建戲馬臺,而成為徐州的第一勝蹟。千古繁華地,徐州不夜城 歷史上曾有“窮北關,富南關,有錢都住戶部山”的俗語。滄海桑田,歷史演變,形成了戶部山2000多年的文化積澱,300多年的商業經歷,戶部山成為徐州科舉文化、帝王文化、商業文化、軍事文化、建築文化、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的薈集地。

戶部山久負盛名,黃金寶地,徐州古代水患頻繁,宋代以來,黃河奪泗入淮,流經徐州,往往氾濫,淹沒州城,給百姓帶來了巨大災難,但戶部山因地勢較高而免遭復頂之災。1624年,徐州戶部分司署主事張璇為避水患遷往戶部山上。戶部山因靠近城池,有錢有勢的官宦之家和富賈豪門紛至沓來,成為了富戶們爭相趨居之地,久之,在戶部山居住便成了富貴和身份地位的象徵,所以有“窮北關,富南關,有錢人住戶部山”之說。



笑談古今風月


我來試著回答一下

過去古代富商巨賈,有錢發大財就首先置地建房,再有錢就買下鄰居的住房擴自家的院子。

民間有個不成文的民俗,不與寺廟庵堂爭香火。大戶人家往往在家裡正房或祠堂每天都有專職人員燒香。古代彭城城內的三座名山~~~雲龍山,泰山,戶部山。

雲龍山和泰山已經成為佛家聖地,有錢人唯一顯擺地~~~戶部山🙊🙈🙉


快樂人生152056287


是因徐州為小盆地型,黃河數淹徐州。戶部山地勢偏高,免於受災,所以富人云集於此。


雲龍湖釣翁


“窮北關,富南關,有錢的都住戶部山”,是徐州流傳很廣的一首民謠.提起民謠的來歷,還要從黃河水患說起。

戶部山位於徐州老城南門外,原名南山,是徐州城外最近的制高點,是控制徐州城的要地。早在秦漢之交,西楚霸王項羽就在此山上築臺演兵、秋風戲馬,南北朝時期劉裕北伐至彭城,登南山而北望中原,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時宜時也曾據以窺彭城。歷代文人墨客亦多登山懷古,吟詩作賦。

對徐州影響最大的兩種災害,一為戰亂,一為水患。公元 1194年,也就是南宋紹熙五年,黃河改道,奪泗入淮,從此水患成為對徐州城、徐州百姓威脅最大的災害。至清咸豐五年(1855年)的600多年間、黃河多次氾濫淹城.平地成渠幾為常事。甚至大水數年不退。僅以清康熙元年至二十一年間為例。在南到睢寧、宿遷,西到蕭縣、湯山,東至邳州的範圍內競發生黃河決口事件16次。其中康熙十四年“河決徐州又決宿遷,是年河又決睢寧花山等處”,一年之中數處決口,徐州境內一片澤國,百姓流離,苦不堪言。

明代 北京的供給依賴南方輸送,運河漕運是惟一的官方運輸方式,扼南北水陸交通咽喉的徐州更成人漕運的重要樞紐,永樂十三年(1415年),戶部在徐州設立專司漕運的分司,漕運也帶動了經濟的發展,當時的徐州舟車塞道,貿易興旺。豪商大賈雲集。天啟四年(1624年),黃河兩度決口,水浸徐州城,主事張璇將戶部分司遷至南山,後來南山遂有“戶部山”之名。

為避黃河水患,一些官紳富賈不惜重金在戶部山周圍擇地建宅,中等富戶也爭相效仿從。從明末至民國初年的幾百年間,戶部山周圍高宅大院密佈,民居鱗次櫛比。其中既有甲第官宦之家,也行富商之宅、節香門第。這些古建築依山就勢,參差錯落,構思巧妙,形成了獨特的建築風格,是蘇北乃至蘇魯豫皖接壤地區少有的一處古民居建築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