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天星觀楚墓出土一不起眼文物為何令專家激動不已?

丿魚丶尕灬羙




答:這個問題問得扎心了。

天星觀楚1號墓的發掘,能發掘出什麼“令專家激動不已”的寶貝呢?

真沒有。

天星觀楚1號墓7個墓室有6個被盜墓賊洗劫過,專家們是懷著無比沉痛、無比失望、無比憤懣之情來進行搶救性發掘的。

您認為還能發掘得出什麼價值連城的文物出來啊?

所以,別再用什麼“激動”、“振奮”、“驚喜”、“欣喜”之類的形容詞來刺激當年專家們沉痛的心了。

其實,不但是當年的專家,今天的專家,看著從天星觀楚墓的發掘出來的——被盜墓賊劫餘後殘存的、沒有太多考古價值的那些小物件,也是悵悵不已,空遺悲憤。

話說,江陵縣觀音擋公社五山大隊境內有一古墓葬群,因其西面距楚故都紀南城約30公里,所以考古界都認定它屬於楚墓葬群。

又因為在清代,有一群道士,毫無文物保護意識,曾在一座大墓封土堆上修建過一座名為“天星觀”的道觀,所以,大家都親切地叫這個楚墓葬群為“天星觀楚墓”。

五山大隊境內自東向西有排列五個大土塚,最大的一個位於“五山”東側,被稱為“天星觀一號楚墓 ”。

天星觀一號楚墓的東北面緊靠長湖,封土的五分之二及填土的一部分已崩垮,引起盜賊不斷。

為了搶救地下文物,荊州地區博物館於1978年1月8日至3月28日對該墓進行了發掘。

前面說了,該墓七室有六室被盜,僅存北室遺物保存完好,殘存遺物有陶器、銅器、兵器、車馬器、樂器、漆器、竹簡等。

其中,最有價值的,就是那批竹簡,主要是記錄墓主的生平,其屬於楚宣王或威王時期時代人。

由於沒有任何史書記載過墓主的名字,所以,猜想墓主在歷史上的沒什麼影響力。

那麼,發掘文物中,有什麼特別的東西沒有呢?

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說有,那是工作人員挖出了一根兩米多長的木棍,木棍一端有著竹子編織成的類似笆爪一樣的東西。

一開始,考古工作人員以為是腐爛了的農具——即《說唐》裡面程咬金髮跡前到市集賣的柴扒之類的用具。

但是,笆爪縫裡又夾藏有一星半點羽毛的根部。

所以,有專家提出來了,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鳳翣”!

——如果這真是鳳翣,卻簡陋至此,又未免讓人啞然失笑。

傳說中的鳳翣,是古代帝后儀仗用物,即指用野雞或孔雀羽毛編成的大掌扇。

由於鳳翣是由木柄加竹頭再插羽毛製成,所以難於保留,以至於現代人都只知書上寫有它的名字,誰也沒見過它的尊容。

至眼前這個腐爛的“笆爪”,它到底是不是鳳翣?

如果是,只能說,這玩藝兒的名字聽起來高大上,製作卻是如此簡陋。

有專家提議,既然誰也說不上,而且誰也沒見過鳳翣的實物,就當這個“笆爪”是鳳翣吧。

要當它是鳳翣,那就復原。

怎麼復原呢?

原來的羽毛早不存在了,只能找新的孔雀毛來插。

木柄頭部的竹樣笆爪早已腐朽化泥,一觸即成粉,也不能用了,只能砍伐新竹重新編。

那根木柄也有三分之二腐朽不堪,也只能另取做舊的木柄與剩下的三分之一連接——幸虧還有這三分之一的木柄是兩千多年前的東西,不然,這個“復原”的“鳳翣”就與“文物”這兩個字絲毫沾不上邊。

但是,就算有這原汁原味的三分之一的木柄存在,它的價值又有多大呢?

唉,還說什麼專家“激動不已”呢?

快拉倒吧。


覃仕勇說史


天星觀是一個村名,它的位置是在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觀音壋鎮。天星觀村有很多春秋戰國時代楚國的墳墓,考古學者稱之為天星觀墓群。

天星觀墓群包括天星觀墓地、黃家灣東漢墓地、楊家臺墓地、漁家灣墓地、二龍崗墓地、張灣墓地、陳家咀西周遺址、亨堂墳東周遺址共6處墓地和2處遺址。1978年、2000年,我們國家對天星觀一、二號墓進行了發掘,資料極其豐富。



是什麼不起眼文物的出現讓專家激動不已?

1978年,我們國家對天星觀楚墓進行挖掘,其實這之前,楚墓已經被人盜過,值錢的東西早已被可惡的盜墓賊洗劫過,雖然如此,楚墓留有的文物,還是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在挖掘的時候,考古學者們發現一件文物,它總長2.3米,由兩部分組成,下面是一個可以手握的木杆,木杆頂端是一個弧形竹編。



因為以前沒有出土過類似文物,考古學者們對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時不知道它是何物,接著繼續在它的周圍挖掘,發現了零零星星的腐爛羽毛。然後考古學者激動地推測,它可能就是史料中記載的“鳳翣(shà)”。

在電視劇中,我們常能看到皇帝的身後有兩個宮女在拿著類似扇子的東西,但它實際上不是扇子,宮女也不是拿著它給皇帝扇風,它的名字叫做鳳翣。



鳳翣,一般是指用山雞、孔雀羽毛編成的大掌扇,它是古代帝王將相的禮儀用品,象徵著地位尊貴,平民百姓是不能用的。鳳翣往往與龍旌一起使用,龍旌,就是在旗布上畫有龍,代表著真龍天子。

鳳翣作為禮器,它最早記載在《禮記》裡面:

天子崩,五重八翣,諸侯歿,三重六翣。

意思是說天子的殯禮用40只翣,諸侯的殯禮用18只翣,這就是因等級差別出現的禮儀差別。隨著歷史的發展,它後來改成了宮殿的陳設,以顯示威嚴。




比如在《宋史·儀衛志一》中記載:

“古者扇翣,皆編次雉羽或尾為之,故於文從‘羽’,唐開元改為孔雀。凡大朝會,陳一百五十有六,分居左右。”

意思是說,以前的鳳翣是用山雞毛,唐朝時將之改為孔雀毛,在大的慶典上陳列156翣,左右各78翣,這相當有氣派。




在《紅樓夢》第十七回元妃省親中也寫有:“一對對龍旌鳳翣,雉羽宮扇,又有銷金提爐,焚著御香,然後一把曲柄七鳳金黃傘過來。” 這裡面就提到龍旌鳳翣,說明鳳翣就是皇室的禮儀用品。

鳳翣在注重禮的周朝已經開始有,在楚墓中發現它,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只是以往的文物未曾發現過,這次在楚墓考古挖掘中發現了它,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對研究我國古代禮制有重大的意義,難怪考古學者們很激動了。


我就是竹韻


最近經常看到一些有關於文物出土的文章,發現無論是出土過什麼東西,都可以令專家激動不已。那麼這次令家激動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在這之前我們先說一下天星觀楚墓,根據專家的考察發現,這座墓穴是楚國時期的墓葬。由於墓葬的東面靠近長湖,因此造成上面的封土坍塌,隨時可能會發生水灌墓穴的情況。

再加上被湖水長期沖刷,裡面已經有一部分的墓室露了出來。然而被盜墓賊發現之後,吸引來了一大批的盜墓賊前來盜寶。當考古隊得知這個情況之後,立刻準備進行一次搶救性發掘。

因此在1978年的1月8日到3月28日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開始了對天星觀楚墓細緻的考古發掘。雖然7個墓室有6個被盜,但是還是發現了很多好東西。

單獨就出土的情況來說,類似陶器、銅器、兵器有2400多件。要知道這還是7個墓穴有6個被盜的情況下,還是發掘出來了2000多件東西。

這些文物的出土,大大填補了考古界對於楚文化的研究工作的空白。那麼讓專家激動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是一把扇子,但是卻不是普通的扇子。

可能如果看電視劇的話,會發現每次皇帝或者皇后出場的時候,在他們身後都會有兩名宮女,他們手裡面拿著一把超大號的扇子。有時候只是站在那裡,有的時候也會輕輕搖動扇子。


其實當時的時候我就在想,雖然古代沒有空調這種可以納糧乘涼的設備,但是最起碼的紙扇還是有的。然而你拿著這麼大一把“扇子”,要麼站在那裡不動,要麼只是輕輕地搖動幾下,能有什麼風?

後來我深入瞭解一下,才發現原來是我自己搞錯了。這種“扇子”的學名是鳳翣(shà),它其實是禮器的一種,楚文化當中出現的比較多。因為古代人非常講究禮,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使用不同規格的禮器,否則會有覬覦的嫌疑。

而後面這兩把大“蒲扇”其實實質性的作用並不大,主要是用來顯示地位的尊貴,因此古代也只能皇帝和皇后使用。如果其他人使用的話,很有可能會被殺頭。

那麼這簡簡單單的一把“扇子”,為什麼能夠讓專家激動不已?雖然說電視裡面有很多誤導人的部分,比如說輕輕扇動扇子,但是有一點是沒錯的——扇子上面基本上都是羽毛,而且扇子把還是木質的。

這兩個東西都容易腐爛,更不要說是埋在地下面了,除非保護的非常得當。因此在1978年之前的考古當中,基本上就沒有這種實物出土。

因為它實在是太過容易腐爛了,有可能就算墓穴當中有,但是最後腐爛的連渣子都沒有了。而且之前也說了,這種象徵著崇高地位的東西,不是每個墓穴都有陪葬的,更加造就了其珍稀程度。

終於在1978年的這次考古當中,發現了這件文物的身影。這件文物的長度大約有兩米多長,絕大部分的長度都是一個木把,一端有著竹子編織成的類似頭盔的東西。

當時專家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對比了之前的很多研究,都沒有發現相類似的東西。最後有專家提出來了,是不是可能這是一把鳳翣,對比的上面羽毛殘留痕跡,發現還真的有可能是這件文物。

這件文物的出土,也終於填補了中國鳳翣實物的空白。


史之策


天星觀楚墓,是上世紀非常重要的考古發現,填補了我國楚文化研究的一個巨大空白。

這座古墓被發現在江陵縣觀音擋公社五山大隊境內,距離楚國的首都之一紀南城約30公里。之所以叫他天星觀楚墓,是因為清朝時期有人在這裡修建了道觀“天星觀”。

這座古墓展現在考古人員面前時,已經大部分文物已經被盜掘一空。萬惡的盜墓賊洗劫了7座墓室中的6座,在僅存的一個墓室中,人們發現了陶器、銅器、兵器、車馬器、樂器、漆器、竹簡等2440件,豐富的陪葬品讓人歎為觀止。

在考古發掘中,最重要的就是發現確定年代,搞清楚墓主人身份。在墓室中的“卜籠記錄”中,三條簡文記有“秦客公孫鞅聞問王於範鄖之歲”的年號。公孫鞅就是我們熟悉的商鞅,公孫鞅受封於商後,才被叫做“商鞅”,因此我們推斷這個墓的年代可以精確到公元前361—340年。

隨後,人們在墓葬品的清理中,發現了一個常常的木杆,上面還插著很多羽毛。木杆很長,有兩米左右,木杆頂部是一個類似於頭盔的竹製品,上面插滿了羽毛。乍一看,有點想賣糖葫蘆的那個玩意。

考古人員看到這個不起眼的東西,集體歡呼起來,因為,這就是傳說中的“鳳翣”!在以往的考古發掘中,從未見過這種東西,可是在各種史料記載中,鳳霎可謂是大名鼎鼎無人不知。

原來,鳳霎此物,主要用木杆、竹篾、羽毛製成,放在墓葬中經過千年能保存下來的實在是鳳毛麟角。這就是考古人員激動不已的真正原因。

那麼有人要問了,這個鳳翣有啥用?

在影視劇和古畫中,我們常常見到帝王出巡時會有兩個人舉著大大的“扇子”放在帝王的後腦勺的地方。這就是鳳翣!

鳳翣是用野雞或孔雀羽毛編成的大掌扇。 唐代的劉禹錫寫的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輓歌》:“鳳翣擁銘旌,威遲異吉行。”《紅樓夢》第十八回降到元妃省親時有這樣的描寫:“一對對龍旌鳳翣,雉羽宮扇,又有銷金提爐,焚著御香,然後一把曲柄七鳳金黃傘過來。”


鳳翣不是扇子,也從來不會用於扇風,鳳翣其實是一種禮器,只有相當有地位的人才能用到這個東西。隨後的考古中人們發現這個墓葬下葬與楚宣王或威王時期,但並不是這兩位楚王的墓,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有鳳翣這樣陪葬品的,絕對是在楚國很有地位的一個貴族。

鳳翣的出土填補了我國考古中的重大空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可是也有人提出質疑,說這個可能不是鳳翣,因為上面的羽毛實在太少了,於鳳翣一貫的“大扇子”形象差距太大。

也許,楚國的鳳翣就是這樣與眾不同?也許戰國時期的鳳翣就是這樣簡陋?

期待更多的考古發現能夠讓我們揭開鳳翣的演變過程之謎。

事實上,我們發現像鳳翣這樣華而不實的禮器在中國古代還真不少。

比如代表皇帝權威的王命旗牌,王命旗牌是常常的木杆上面掛著一個旗子一樣的東西。持有此物的人對官階低於自己的人有先斬後奏的權力,因此被稱為是“尚方寶劍”。

比如代表國家全權外交的使者,會使用“使節”,使節是長長木杆上面掛著一串絨毛。蘇武在貝加爾湖釣魚的時候,使節上的毛都掉光了。

再比如代表軍中最高權威的就是“麾”,《尚書·牧誓》中曾說“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別小看那一小撮的白毛,那是生殺予奪的大權。

貌似後來的蒙古人也喜歡舉著高高的黑毛做成的東西,具體叫啥名我給忘記了。

所以,千萬不要說別人算個毛,在我國古代,舉著毛代表很牛的意思。


歷史知事


昨晚看了CCTV10的《衢州土墩墓瑰寶探奇》節目,節目解說說的最多的詞就是“疑惑”、“激動”,隨便一件物品的出土,專家先是疑惑,然後激動不已。那題主說的天星觀出土了什麼文物又令專家激動不已了?

天星觀楚墓位於湖北荊州江陵縣,清朝時期此墓封土堆上曾經建了一座天星觀,因而得名。

因為天星觀楚墓緊鄰長湖,封土有垮塌,加上有盜墓者光顧,考古人員於1978年進行了第一次搶救性挖掘(2000年考古了該墓2號墓)。

該次考古,考古人員發現該墓七室有六室被盜,僅存北室遺物保存完好。但即使如此,該墓仍然出土了陶器、銅器、兵器、車馬器、樂器、漆器、竹簡等共計2440多件文物。

其中竹簡的出土尤其令考古人員激動,隨葬竹簡一般都會記錄重要事件,但因材質問題不易保留,所以顯得彌足珍貴。此次出土的竹簡就記載了“秦客公孫秧聞問王於範鄖之歲”的文字,公孫鞅即商鞅。這對於研究商鞅和秦楚交流提供了重要材料。


你以為我要說竹簡嗎?不,我要說的是出土的一件毫不起眼的物品,一件看似不起眼的鋼盔形物品。

對此物品,專家開始疑惑不已,因為以前從未出土過相似物品。後來經過研究討論,結合其他資料佐證,專家認定此物品是“鳳翣”。

鳳翣說起來陌生,但我們在影視劇中會經常看到,就是皇帝身後宮女舉的那個大扇子。鳳翣是禮器,規格極高,只有帝王才能使用。


鳳翣一般使用野雉或者孔雀羽毛編成,極難保存,此次考古以前從未出土過實物,只有古代圖畫留有影像。

天星觀鳳翣的出土可以說是填補了中國考古界的一項空白,因此令專家激動不已。


別酒流年


類似現代人用的扇子,而鳳翣並不是普通的扇子,而是帝后的儀仗用品,就是所謂的禮器。無論是對於史學家,文物家或者是考古專家來說,都把目光放在了那些已經被髮掘或者是仍沒出土的皇家貴族的陵墓上,都希望能夠找到這件文物界還沒有過的寶物。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發掘後,仍然沒有什麼收穫,因此專家們難免會洩氣,畢竟“鳳翣”只有手柄是木製品,而扇面的羽毛,在陰暗又潮溼的墓室中是會腐爛掉的,根本不能保存很長時間。不過,正當專家們如此沮喪的時候,在1978年,湖北的天星觀楚墓開始進行保護性的發掘了,也就是這一座墓葬,重新給關心“鳳翣”的專家們帶來了希望。

而對於古墓的發掘,在考古界都會遵循一個規則,那就是能不動的儘量不去碰。因為古墓中陰暗潮溼又缺氧的環境,雖然我們都不喜歡,但是卻對於文物天然能夠起到保護的效果,並且這樣有利的環境,博物館是做不到的。一般來說也只會在古墓遭受到地震或者是水災等傷害後,受到很嚴重的損傷,如果不去發掘的話,裡面的文物會就此毀滅。又或者是古墓已經被盜過之後,如果不做修補性的發掘,那麼墓室中環境被破壞之後,裡面的文物肯定是會遭到損毀。

由於這座一號楚墓之前就被盜竊過了,同時墓頂上的封土一直在塌陷,隨時可能面臨倒塌。因為裡面的漆器、石器或者是木器等,本來就已經藏於地下數千年之久,早已非常朽爛了。如若還得承受著土層內陷帶來的壓力,估計就這樣被毀壞了。

所以當時該墓葬所屬大隊的隊長趕緊去將此情況報告上去,當地政府知曉後,也調去了縣博物館的專家帶上工作人員對一號楚墓開始發掘。經過一番的發掘之後,才真正瞭解其中的情況,這座楚墓裡面是有6間墓室,但是並不是所有都被動過,最裡面的那間墓室居然沒有被盜墓賊發現,而專家在裡面一共出土了2400多件文物。

這些文物有樂器、銅器、陶器等等很多材質的寶物,並且專家們還發現了一件有2.3米長,看上去比較奇怪的器具,並且其是由一個木杆加上竹編的鋼盔形狀物組成的。對於該物件,專家們翻遍了文獻都無法確定是什麼。之後便有一位專家帶著疑問且感動到流淚的語氣說出5個字:“難道是“鳳翣”?

的確,看到它的外形,和“鳳翣”的描述很像,經過進一步的檢查,也在上面發現了羽毛殘留的痕跡,終於能夠確定它就是“鳳翣”。

而這件一直存在於傳說中的“鳳翣”,終於是看到了它真實面目,更是填補了“ 鳳翣”無實物出土的空白。


點石齋主cj


在考古專家的圈子裡好像出土了什麼文物,專家們都會先疑惑,然後激動不已,所以大家都見怪不怪了。我們今天要說的出土於天星觀楚墓的一件文物,第一眼看著平淡無奇,但它卻是一件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傳世之寶。

所以這裡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在看任何的事物,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

(▲天星觀楚墓)

天星觀楚墓出土唯一一件“鳳翣”

1978年時,因為天星觀一號楚墓因為即將坍塌的原因,我們不得已進行了搶救性挖掘,在此次挖掘中出土了總計2000多件車馬器、樂器、銅器、書簡等文物。要知道天星觀一號楚墓在歷史上是被盜墓賊關顧過,卻依舊能出土這麼多文物,這是一件值得我們所有人高興的事。

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這次搶救性挖天星觀1號楚墓中獲得的2000多件文物並不是最大的收穫。

(▲古代帝后儀仗用物-鳳翣)

再說這一次挖掘最大的收貨前,我先說過小故事,記得我小時候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發現漢獻帝的身後有兩名宮女,她們手中各舉著一把大扇子,那個時候剛好是夏天,著實羨慕漢獻帝啊,這麼熱的天有這麼兩“大扇子”,這可是我們夏季扇風納涼的“神奇”。後來慢慢長大了才知道,宮女手持的“大扇子”它不叫扇子,而是叫“鳳翣”,是古代帝后的儀仗用物。(😁童年不學無術的像素君~)


(▲鳳翣)

天星觀一號楚墓就出土了這麼一把“大扇子”,也正是這把“鳳翣”讓在場的專家們激動不已。

我想我說到這裡大家一定很好奇,這麼一把大扇子有什麼好激動的,一根木棍加上幾片羽毛便能製成,並且不具備太大的實質作用,專家們太大驚小怪了,對不對?

確實單從“鳳翣”本身的價值來說的話並不高,但其自身所含文化價值卻很崇高,“鳳翣”在古代為帝后的儀仗用物品,是用來顯示帝后尊貴地位,價值自然不低。


再加上鳳翣很難保存,唯一可能找到他蹤跡的就只能在古代帝王的墓葬中,但又由於鳳翣是由實木和羽毛等易腐爛材質製成,埋於地下用不了多少年就會腐爛的渣都不剩,所以其珍貴程度不可估量。

天星觀一號楚墓挖掘出的“鳳翣”成功填補了文物界“鳳翣”無實物出土的空白,更是目前為止出土的唯一一件“鳳翣”,所以專家們才會如此激動。

歡迎【關注】像素說歷史,專注回答歷史類問答,有觀點、敢說話、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歡迎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我們一起討論,揭秘歷史的真相。

像素說


1978年的江陵巳不存在,江陵之名巳移入它地,現說在江陵發現的文物,人們不知道在哪?而誤認為以是在現在錯位的江陵。使人們對歷史認知,不明不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