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出生地到底是河北石家莊元氏縣境內還是石家莊正定縣境內?

曼曦媽媽夢幻之家


元氏縣不屑於爭搶一個虛構人物,元氏縣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從未遷址,戰國時期,元氏縣原為中山國,後被趙國所滅,被趙王賜給公子元做封地,因此得名元氏縣,西漢時元氏為恆山郡,漢景帝時期避文帝諱,更名為常山郡,漢景帝時稱為常山國,西晉時期常山郡治遷往真定。

元氏縣飛龍邑(今封照村一帶)公子元母親的孃家。

元氏縣封龍山(進山口南佐鎮龍池村~至今不收門票,來去自由)封龍山原名飛龍山。

漢代李躬,唐代郭元振, 姚敬,書院開創者宋代名相李昉,先後到此開學講學,元代李冶著作聞名於世的《測圓海鏡》《益古演段》更吸引了無數名人名仕來此遊學。

可惜的是,今人不知古代事,更不明自己家鄉曾經那樣的輝煌,小時候書院裡被毀的講臺,山包上的涼亭,涼亭下那些環繞在山坡上一環又一環直至山腳下的讀書幢,和那一簇又一簇的石榴樹,也都不見了蹤影,現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層層建築和豔俗的綠化,沒有了之前的神韻和自由,耳不聞書聲,入眼俱是銅臭,傳承似乎就此斷絕…

我們要繼承的是精神?還是名聲?

他們把書院翻修了,卻不是讓孩子們用來讀書,讀書要到幾十裡外的鄉里。

悲哉!痛哉!嗚呼哀哉!


大風如歌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常山真定是古稱,對比現代地名,常山是石家莊市,真定是正定縣,但因古今行政區劃變更頻繁且複雜,趙雲出生地略有爭議,有人說是元氏,有人說是正定。

關於趙雲的籍貫出生地記載主要見於《三國志》和《三國演義》。

《三國志》是正史,記載言簡意賅,“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

《三國演義》是演義小說,稍微詳細些,“雲出寨迎接,待以賓禮,置酒共飲,納了印綬,酒至數巡,範曰:“將軍姓趙,某亦姓趙,五百年前,合是一家。將軍乃真定人,某亦真定人,又是同鄉。倘得不棄,結為兄弟,實為萬幸。”

正史和演義都明確記載趙雲是“常山真定人”,這點毋庸置疑,關鍵在於古代的“常山真定”到底是今天的哪裡?一說是石家莊市正定縣,一說是石家莊市元氏縣。


首先說常山郡,古代的郡相當於地級市,常山郡大體相當於現在的石家莊市。

但古代郡下轄縣,如同現代地級市下轄縣區,而且郡治(相當於市政府)所在地設在下轄某個縣,中間可能還會變化,常山郡就是如此。

在歷史上,常山郡下轄縣至少包括了元氏(今石家莊市元氏縣)、真定(今石家莊市正定縣)兩縣,兩縣都曾作為常山郡治所在地,雖然真定曾有一段時間脫離常山郡,但大多數時間是隸屬常山郡管轄的。


西漢初年,置恆山郡,郡治設在元氏故城。

文帝元年,文帝劉恆避諱將恆山改名為常山。

從西漢到三國,常山郡(有時設常山國)治一直保持在元氏故城,長達450多年。

晉代是一個關鍵時點,常山郡治由元氏遷至真定,《三國志》作者陳壽生於晉代,著書時是常山郡郡治已是真定,他自己很清楚。


如今存在元氏縣和正定縣對趙雲籍貫出生地的爭議,認為趙雲是石家莊市正定縣的很容易理解,因為“常山真定”就是“石家莊正定”,但也有人認為三國時期常山郡治仍在元氏,趙雲對外介紹時只說了是常山人,而晉代時常山郡治已在真定,《三國志》作者陳壽記載時就把趙雲的籍貫出生地寫成了“常山真定”。

可以肯定的是,趙雲是常山(石家莊市)人,在古今名稱比較混亂的情況下,趙雲可能出生在元氏,可能出生在真定,也可能出生在臨城,但就現有記載來看,趙雲就是出生在常山真定,也就是石家莊市正定縣。


親愛的朋友,特別是河北的朋友們,你們認為趙雲出生地“常山真定”到底是指石家莊市的正定縣還是元氏縣呢?歡迎發表高見。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趙雲是三國時蜀國將領,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戰著稱,號稱“常勝將軍”。初從公孫瓚,後來歸順劉備,為主騎。公元208年,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坂,棄妻子南逃。趙雲身抱劉備弱子劉禪,奮力救出甘夫人,當他身負重傷,衝出重圍,見到劉備時,劉備把幼兒扔在地上,說:“為一孺子,險折我一員大將!”劉備念其功,封為牙門將軍。不久,又從劉備奪取成都,平定益州,歷任翊軍將軍、中護軍、徵南將軍,封為博昌亭侯。建興五年(227年),隨諸葛亮駐漢中。第二年,隨軍取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敵眾,退回漢中,一年後病死。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譽為“一身是膽”。

為宏揚民族文化,重現趙子龍雄姿,正定縣旅遊局在原道光年間遺址上重建的趙雲廟已於97年4月13日正式對遊客開放。新建的趙雲廟氣勢恢弘,佔地12畝,總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採用仿明清古建築結構,其格局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主要建築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順平侯殿組成,新廟基本保留和豐富了原廟的歷史風貌,並與周圍的隆興寺、榮國府等著名景點連成一片、相得益彰。趙雲廟的落成開放為中外遊客及趙雲的海外後裔提供了一處瞻仰憑弔、遊覽觀光的場所。


權威信息發佈中心、歷史文化傳承基地、百萬網友互動平臺,歡迎關注“石家莊發佈”!


石家莊發佈


現代人們腦海裡的趙子龍形象多來源於小說《三國演義》,既然是小說,就不能避免對素材的整理加工。也就是普通人所說的添枝加葉東挪西拼,趙雲留給世人的形象多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三國志》裡的對趙雲的記述可能比較真實,但卻和小說《三國演義》相去甚遠。至於這些年來當地掀起的趙雲熱,其背後的功利主義思想佔到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頗有藉助鍾馗為了打鬼的味道。趙雲是真定府(如今歸石家莊管轄)不假,一代名將也是歷史給予了肯定的,但自趙雲誕生至今至少已有一千多年了,為什麼二十多年前沒有幾個人提起呢?更沒有什麼人為他大興土木興修廟宇?但現在趙雲似乎已經不是往事越千年的古人,也和他武將的身份沒多大關係。趙雲最大的功績不在東漢末年而在當代,他肯定想不到自己千多年後會被別人奉為神明,更不會料到自己的名號不過是某些人聚斂財富的工具而已。過分的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宣傳,最終的目的無非就是攝取社會財富,可是沒有歷史文化沉澱的客觀事實,終究還是改變不了的。無論你怎麼鋪墊又如何渲染,心裡的尷尬始終是揮之不去的,反而是大大玷汙了歷史英雄人物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才是根本,劍走偏鋒投機取巧的結果就是害了自己害了社會,還連累了古人。本地經濟的落後跟古人沒有半毛錢關係,完完全全是你沒有謀劃好明天該做的事,更沒有做好今天的功課的必然結果。醒醒吧,我們的官爺們,否則就真的睡死過去了。


深藍21064120


在《三國志》中,有趙雲常山真定人的說法,這就需要弄清楚2個問題,1.《三國志》屬於什麼性質的書;2.弄明白常山真定在哪裡?先說第一個問題,《三國志》成書在晉,據三國紛爭大約50年左右,是有史書價值的,它的一些記載是比較可信的,而《三國演義》則不同。這好比現在說70年代的事情一樣,不會出現大的錯誤。第二個問題,常山郡在哪?真定又在哪?三國時期常山郡治所在石家莊市元氏縣的故城,而歸屬常山郡的真定則位於滹沱河南岸的石家莊市長安區東古城村,70年代在此還存有大段的城牆遺址。後來常山郡治所由元氏縣的故城遷往了真定, 從而真定成為政治文化中心,時間達130多年之久,而後真定由滹沱河南遷往滹沱河北,清朝雍正登基,為避諱改名正定。常山郡治所還曾短時期遷往安樂壘。由此分析,趙雲可以說即是元氏縣人,也是正定縣人,又可以說即不是元氏縣人又不是正定縣人,這好比現在一個人是趙縣人,那麼在外就會說我是石家莊趙縣人一樣,石家莊就是彼時的常山,趙縣就是彼時的真定,你能說這個人不是石家莊人?這個人不是趙縣人?顯然不能。為什麼說即不是元氏縣人又不是正定人呢?因為這是又一個更具體的一個問題了,趙雲的家鄉的確是在長安區的東古城村即當時的真定,所以現在的元氏縣和正定縣又不是趙雲的具體家鄉。為什麼正定縣堅稱是趙雲的家鄉呢?因為現在的正定縣就是原真定遷建而來,是真定的繼承者,從這一點也無可厚非。至於邢臺靠一些傳說來掙趙雲故鄉,那就有點捕風捉影了。


嘴角向上62329066


我認為是元氏,元氏有個常山郡故城,裡邊有個趙子龍墓,據說趙子龍死後就葬在這裡,只不過正定比元氏註冊的時間早點,而且正定有領導支持,元氏那時候還沒有重視起來兒,讓正定搶了先



熊貓Bi


這個不用爭,1958年毛主席在天津會見時任正定縣委書記楊才魁時候說:“正定是個好地方,那裡出了個趙子龍”,至今這句話還刻在縣常山路的牌樓上,成為正定標誌性建築。毛主席喜歡看三國,也喜歡研究歷史,他老人家的話,不會錯。

另外毛主席還說到:“都說一呂二馬三典韋,我看應該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從此,三國武將的排名,趙雲替代了馬超的位置,排到第二位啦。



裝個渦輪出氣


趙雲是石家莊正定人,這是毋庸置疑的。三國中有這樣的記載,趙雲與人交戰,對方問:何許人也,趙雲答道:吾乃常山趙雲趙子龍是也,快來受死。常山就在如今石家莊正定縣境內。


要說趙雲,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即使不瞭解三國曆史,對於趙雲也略知一二,無數的影視戲劇作品中時常能夠見到趙雲這一歷史人物被塑造。趙雲是三國蜀漢的名將,一生戰功無數,從未打過敗仗,也因此被後世稱為“常勝將軍”,追隨劉備近三十年,使其聲名大噪的長坂坡之戰,漢水之戰可謂至今依舊是軍事經典案例,趙雲不僅是一個驍勇善戰的武將,也是一個識時務的俊傑之才,在三國的特殊歷史時期功成名就後全身而退的只有趙雲一人,真可謂有勇有謀,被認為是三國時期最完美的歷史人物,趙雲死後,追封為“順平侯”可見居功甚偉。

時至今日,正定建有趙雲廟,廟內雕有趙雲像,供慕名而來的遊客瞻仰弔唁,而展出的趙雲故里碑以及古代兵器等諸多遺物遺蹟,再次有力證明正定正是趙雲出生地,這不僅是有據可查富有歷史依據的,也是正定諸多歷史遺蹟的反映。


石家莊新聞網


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正定、元氏過去同為一郡,現在同為一市,本是兄弟兩個,爭來爭去讓臨城笑話。 2 正確看待歷史,而不是杜撰歷史。歷史不是橡皮泥,可以捏來揉去,歷史也不是娼婦,人盡可夫,任人揉躪。歷史不能想當然,不能靠推測,要靠可靠的文史資料說話。 3,正確看待名人效應。稱讚一地人傑地靈,多拿名人說事。因此各地爭名人的鬥嘴屢有發生。象西門慶.潘金蓮這兩壞鳥都有人爭,無非是拿來做旅遊,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但如果沒有一點基礎,爭到手了就能發展旅遊嗎? 4,爭論鬥嘴不是一件壞事。這是個雙贏的策劃,爭名人是過程,提高知名度是結果。 5,我個人意思,既然是弟兄,乾脆正定將趙雲讓給元氏算了。反正正定名人、名勝、古蹟也用不完,旅遊發展也不錯,就拉元氏一把吧,人家這些年元氏也在苦苦地發展旅遊,就是找不到一個知名度高的人物,正定也不差一個趙雲。


李風辰


“天下人雖鄉愚婦孺,無不知古有趙子龍將軍,亦無不知將軍為常山正定人。”這是《正定縣誌》所載《趙將軍廟碑》關於趙雲故里的描述。《三國志》裴松之注也稱:“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

但是,到了現代,又出現了臨城趙雲故里之爭。

臨城的證據是2005年4月發現的一塊石碑。這塊石碑是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古魯營村發現一石碑。此碑高5.6尺,寬1.9尺,上面刻有“漢順平侯趙雲故里”,左書“鹽運史銜四川重慶府知府吳震敬鐫”,右書“光緒戊戌孟冬正定鎮總兵藍斯明立石”。

同時,據史料記載:臨城在西漢時,為房子縣地(房子故城在今高邑縣西南十五里的倉房村),屬常山郡。東漢屬常山國。魏仍屬常山郡。臨城在西晉以前一直屬於常山郡,而常山郡即真定(正定)府,郡治在今正定,作為常山郡屬地的臨城也在爭奪趙雲故里之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