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有兩個武鄉侯 諸葛亮後裔真有可能遷徙到了山西這個地方

三國有兩個武鄉侯 諸葛亮後裔真有可能遷徙到了山西這個地方

諸葛亮故里之爭硝煙再起。

除了山東臨沂、河南南陽、湖北襄陽,這次加入的是山西運城市臨猗縣。

諸葛亮是哪兒人,史書上寫得明明白白,今天卻出現這麼多爭議,也是史家所料不及。

諸葛亮到底是哪裡人?

《三國演義》中張飛每次都很自覺地自報家門:“燕人張飛在此”!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開篇就寫到:“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

漢代的琅琊郡陽都縣在哪兒也有爭議,不管是臨沂縣、沂水縣,還是沂南縣,分分合合,今天都屬於臨沂市,諸葛亮是山東臨沂市人,沒有異議。

琅琊陽都,是指諸葛亮的祖籍。諸葛亮父親是太山郡丞,太山郡也有他的童年。諸葛亮少孤,從小跟著叔父諸葛玄,諸葛玄是豫章太守,治所在南昌,諸葛亮的青少年時光也必然有南昌背景。

三國有兩個武鄉侯 諸葛亮後裔真有可能遷徙到了山西這個地方

而後諸葛亮跟著叔父到荊州依附劉表,在《出師表》中自稱“躬耕於南陽”。據習鑿齒《漢晉春秋》記載:“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古之隆中,屬於河南南陽鄧縣,現在屬於湖北襄陽。所以這兩地曾經為爭奪諸葛亮故里打了很久的官司。清代南陽知府顧嘉蘅為此寫了一副名聯和稀泥:“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三國有兩個武鄉侯 諸葛亮後裔真有可能遷徙到了山西這個地方

後來諸葛亮又跟隨劉備到了成都,最後在陝西寶雞五丈原逝世,葬於漢中定軍山。

人的一生要去很多地方,在各地生活時間段有長有短,但祖籍是不會變的。陽都(臨沂市)是諸葛亮故里,隆中(南陽襄陽之間)是諸葛亮的“躬耕故里”,算第二故鄉,成都則是諸葛亮工作落戶安居的家。

三國有兩個武鄉侯 諸葛亮後裔真有可能遷徙到了山西這個地方

三國有兩個武鄉侯

諸葛亮與山西有什麼關係呢?

而今山西運城又出來爭名人故里,所謂“諸葛亮出生于山西臨猗縣天興村”,還具體到了一處“窯洞”裡,這純粹只是民間傳聞,強沾名人光,胡亂認親戚,當不得真。

山西倒是另有一處與諸葛亮似乎有些瓜葛。那就是長治市武鄉縣。

諸葛亮在蜀漢建興元年(223年)被封武鄉侯,爵屬鄉侯,封地在漢中南鄭武鄉谷。關於諸葛亮的爵位武鄉侯是鄉侯還是縣侯,封地在南鄭還是琅琊,我會在另外一篇中專門論述。

山西武鄉縣,在西晉武帝泰始年間(公元265年- 274年)才從涅縣中分離出來,與諸葛亮的封爵有什麼關係?聽我慢慢道來。

三國有兩個武鄉侯 諸葛亮後裔真有可能遷徙到了山西這個地方

三國時期有兩個武鄉侯。

除了諸葛亮,另一個叫嚴幹。嚴幹封武鄉侯時,諸葛亮還臥伏隆中,過了兩年才等到劉備扣門。

嚴幹,字公仲,馮翊東縣(今陝西渭南市大荔縣)人,與諸葛亮同時代。206年,因捕高幹、討郭援有功,封武鄉侯,遷弘農太守。馬超反叛時,嚴幹管轄的郡縣受到衝擊,曹操擊敗馬超後,嚴幹轉任漢陽太守,升為益州刺史,但益州不是曹操的勢力範圍,這個益州刺史是虛職,從沒有真正到任。魏文帝黃初年間,嚴幹轉任五官中郎將,曹丕曾經也擔任此職。魏明帝時,嚴幹遷升永安太僕(相當於弼馬溫)養老,幾年後去世。

嚴幹家鄉馮翊分出了華陰縣,隸屬華山郡。西魏大統六年(540年),華山郡(治所在鄭縣)改名武鄉郡,華陰縣改名武鄉縣,應該與嚴幹曾封武鄉侯有關。隋開皇三年(503年),廢武鄉郡,大業三年(607年),改武鄉縣為馮翊縣。陝西的武鄉縣就沒了。

有人認為山西武鄉縣屬於幷州,高幹割據幷州,嚴幹捕高幹有功,所以封武鄉侯,封地就在山西武鄉縣,這個武鄉侯是縣侯而不是鄉侯。這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山西的武鄉縣是西晉時才設置,嚴乾的武鄉侯封地可能在陝西渭南曾經的馮翊大荔某個不知名的鄉壩頭,或者在漢中武鄉谷,後來被蜀漢奪走封給了諸葛亮。

三國有兩個武鄉侯 諸葛亮後裔真有可能遷徙到了山西這個地方

山西的武鄉縣,自然與嚴乾沒關係了。那麼就極有可能與諸葛亮的武鄉侯有關。

可能是蜀漢滅亡後,諸葛亮之孫諸葛京一脈被西晉王朝內遷到了山西涅縣(屬幷州上黨郡)一帶,泰始年間因諸葛亮後裔在此地生活而改名武鄉縣。就像西鄉侯張飛曾經的食邑封地,在晉代時也被改為西鄉縣。

1992年,浙江蘭溪諸葛村發現了《高隆諸葛氏族宗譜》,據稱宋代以後諸葛亮後裔又遷居到了浙江建德、蘭溪一帶。這一帶在明代有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1947年,陳果夫曾為《諸葛氏宗譜》最後修訂版作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