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的長子李弘是怎麼死的?他真的是被武則天毒死的嗎?

一壺老酒敬人生


大家都知道李弘是武則天的長子,也是李治的第五個兒子,武則天作為李世民的遺孀被安排到感業寺出家為尼,後來王皇后為了對付蕭淑妃就把武則天接進宮,本來是打算讓她們倆互掐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沒想到卻搬起石頭砸著自己腳了,那都是後話了,武則天二次進宮後變得成熟起來了,不再像以前那麼莽撞,慢慢的地位也得到了穩固。

對於王皇后的安排李治當然非常滿意,自從武則天被接進宮後李治就天天和武則天膩在一起,不就武則天在後宮就開花結果,有了和李治的第一個兒子也就是李弘。自古後宮都是母以子貴,李弘的到來也讓武則天徹底把心放到了肚子裡,再也不用回到寺廟去熬日子了。

武則天在後宮慢慢站住腳後就開始對付王皇后和蕭淑妃,通過一系列殘忍的手段最終把她們都搬到了,坐上了她夢寐以求的皇后的位子。然而就在武則天當上皇后之後李弘又上演了一次“子以母貴”,在李弘四歲那年就被立為了太子。李弘從小天資聰明,又懂禮貌,李治和武則天都非常喜歡他,就連朝中大臣都對這位小太子讚不絕口,既然李弘這麼優秀為什麼後來卻英年早逝了呢?

根據《舊唐書》記載,上元二年,李弘跟隨自己的父母前往洛陽巡幸。說得通俗點就是出去旅遊了。武則天自從利用殘忍的手段害死王皇后和蕭淑妃後就不願意在長安待著,她害怕王皇后和蕭淑妃真的會來找她算賬因此經常做噩夢。所以只要讓她逮著機會都會拉著李治去洛陽居住。然而就在洛陽期間李弘猝死在東都西苑合璧宮,當時只有24歲就這麼一命嗚呼了。對於李弘的死因史料沒有做詳細的記載,這就給人們很多想象的空間,什麼樣的說法都有。

根據《新唐書》記載大體意思是唐高宗李治由於患了疾病,長期不能處理朝政,只好讓武則天代為處理,這就給了武則天專權的機會,然而李治又擔心李家江山會受到武則天影響就決定提前退位讓位給太子李弘,這當時是武則天不願意看到的局面,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把李弘給毒死了。不少電視劇中都有這麼一個橋段,但對於這個說法是否靠譜還有待考證,再說武則天那時候已經羽翼豐滿,對朝廷有很強的把控能力,即使李弘當了皇帝也不會對武則天造成多大影響,因此武則天也犯不著冒著政治風險去毒殺自己的親兒子李弘。再加上李治如果真想治她,武則天未必是對手,所以這個說法不太可信。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咸亨二年李弘被留在長安監國,沒事的時候就跑出去溜達,在走到掖庭宮附近時發現了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這兩個公主都是蕭淑妃的女兒,蕭淑妃被害後這兩個女兒就被關押在此,長時間的與外界隔絕幾乎喪失了說話的能力,李弘本來就是心善之人,看到這樣的場景自然動了惻隱之心,於是請求李治將這兩位公主釋放並給她們尋找婆家。這事讓武則天知道後非常生氣,慢慢的開始疏遠他,以至於最後把他給毒死了。這種說法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武則天的胸懷還不至於那麼低吧,身為皇后的武則天怎麼會和兩個沒有威脅的丫頭一般見識呢,更不可能會因為此事遷怒於自己的親兒子。

這幾種說法明顯都不太靠譜,那麼李弘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其實只要心細也不難在史料中尋找一些蛛絲馬跡。李弘從小身體不是很好,而死後唐高宗李治曾為李弘寫了悼文,根據《舊唐書》記載其中有這樣一句話:“自琰圭在手,沉瘵嬰身”。“琰圭”是一種玉器,是身份的象徵,從字面上理解,意思就是自從手裡有了這個玉器,延伸一步,這句應該解為:“李弘自從獲得太子的尊貴地位”。那麼“沉瘵嬰身”呢,“瘵”一般指的是癆病,也就是咱們通常說的肺結核一類的肺病。有人說了,肺結核哪裡至於要人命啊?您可別這麼說,肺結核被攻破應該是青黴素發明之後吧?在唐朝得了這種病,幾乎就是絕症了。

李弘長期身體抱恙,上元二年病情突然惡化,出現了咳血的症狀,這與中毒死亡非常相似,以至於很多人都斷定李弘是被毒死的。然而《新唐書》又出自於宋朝的士大夫之手,宋朝的那些老傢伙本來就對武則天意見很大,難免會有詆譭武則天的嫌疑。所以李弘之死更多的可能是病死而非是被武則天毒死。

李弘死後,唐高宗悲痛欲絕,追諡他為孝敬皇帝。這也算開了一個先河,死去的太子被追諡為皇帝,李弘在唐朝還是頭一個。由於李弘去世的時候正逢農時,為了不耽誤農耕,李治下令在洛陽附近為李弘修建陵墓。於是,李弘最後就被葬在了現在的偃師市緱氏鎮,陵墓被命名為“恭陵”。


匹諾曹jun


我認為李弘是因病離世,並非武則天親手毒殺。李弘作為武則天長子,是武則天感業寺再遇李治舊情復燃孕育而生,武則天對這個兒子寄予厚望悉心培養,武則天連以後二度為帝的小兒子李顯、李旦都沒捨得殺害,又怎會忍心加害一個體弱多病從未登上皇位的長子呢?何況他的存在與否都無法阻擋日後武則天的稱帝。

1、史書記載,公元675年四月,李弘隨帝后武則天出行洛陽,在合璧宮猝然離世,年僅二十三歲。據《舊唐書·孝敬皇帝傳》說太子李弘“自琰圭在手,沉瘵嬰身”。說明李弘曾得了一種“瘵”病,這就是現在的肺結核,肺癆在古代非常致命基本無藥可治。據說高宗李治在太宗李世民去世的時候因操勞過度,也染有“風瘵”,父子倆都患有“瘵”病,這很正常。李弘十九歲時,據他自己說“比日以來,風虛更積”,這時候他的病情已經嚴重了,由於遍請名醫而不得治,高宗和武后便想以新婚來“沖喜”,於是公元673年十月,太子李弘奉旨成婚,可新婚燕爾後的李弘病情不但沒好反而日漸加重,公元675年李弘從長安來到洛陽住在合璧宮,病情猛然惡化,高宗對李弘說等他身體稍好時便傳位於他,不料太子聽後心理壓力陡然增大病情也隨之加重,四月二十五日死在倚雲殿。

2、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李弘的死這樣描述:“時人以為天后鴆之也”。把李弘的死因真假推到了時人的頭上。據司馬光考證,唐人柳芳編著的《唐歷》上說李弘“不以壽終”;再者《新唐書》記載,李泌對唐肅宗說——高宗時,李弘仁孝,而“(武)後方圖臨朝,鴆殺之”。所以他根據這些記載判斷李弘為武則天所害,再加上他素來不喜武后的專權,所以把傳言寫進了史書,其可信度值得商榷。畢竟誰也沒有親眼看到武則天鴆殺李弘,而李弘病重的事卻是不爭的事實,即便武則天想要篡位當皇帝,她也不會急不可待到非要李弘死的地步,此時距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還有15年時間,而以李弘的病情,根本就活不了那麼久,武則天為了維護自己的天后地位,急不可待的對自己病入膏肓的兒子下手,這種推理也未免太過牽強。

3、《新唐書》記載,李弘死後,安葬在洛陽緱氏景山,是為恭陵,其“制度盡用天子禮”,陪葬甚厚,據說當時“營陵費巨億,人厭苦之。”李弘作為太子,他的去世高宗和武后非常難過,這是他們愛情的結晶,也是他們一路艱辛跨越世俗偏見好不容易走到一起而養育的第一個兒子,而且李弘又非常恭敬仁孝,深得父母歡心,可是就這樣去世了,無疑給高宗和武后沉重的打擊。為了給太子李弘修建陵墓,高宗和武后下令:天下奇木異石聚於洛陽,暫停龍門石窟的修建,其工匠全部參與到恭陵的營建中來,即時至少有20-30萬的工匠,數十日辛勞才終於完成。而由於工程綿延浩大,傾注了整個大唐的國力,其殉葬的珠寶金玉數不勝數,為了避免被盜,所以派軍隊將士從洛河取沙成山,表面再用泥封固,如此煞費苦心的營造陵墓,大概是寄託高宗和武后哀傷的最好方式吧。如果說武則天親手鴆殺李弘,她又何必在太子死後傾盡國力苦心孤詣的為其修陵建墓呢?

4、公元699年,距李弘離世已經24年了,武則天去嵩山封禪路過緱氏觸景生情,因感念東周太子晉問道昇仙,遂撰寫碑文並親為書丹“昇仙太子碑”,而不遠處就是唐太子李弘的恭陵,武則天借‘昇仙太子碑‘訴說波瀾起伏的內心世界,那蒼勁渾樸“飛白體”的碑額、婉約流暢的行草碑文,一邊為太子晉陡然昇仙留下無限的感懷,一邊對自己親生兒子的英年早逝心存抱憾!當年李弘去世的真相不得而知了,可是我寧願相信這個能夠觸景生情為1248年前失意王子親自抒寫碑文的女皇母親,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給親生的兒子遞上致命的鴆酒!縱然專斷獨權如武皇她的內心深處也是有著人性中最溫暖最柔軟的一面!





陽光初起時


675年,溫文爾雅、風華正茂的太子李弘突然去世,高宗皇帝異常傷心,後來甚至還追封李弘為皇帝,實在是前無古人。

由於太子李弘死得實在是太突然了,有人因此推測是武則天為了奪權,因此毒殺了自己的兒子。

毒殺疑雲

李弘確實大有成為皇帝的希望,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封為太子,並以太子身份監國,處理朝政大事。

李弘為人仁愛寬厚,有一次還要求母親放過死對頭蕭淑妃的兩個女兒,在許多事情上,他也和武則天對著幹。但要說就以此認定武則天是看李弘不順眼,因此殺死了他,未免太過牽強。

雖然《新唐書》中有記載,李弘是被武則天毒殺的,但畢竟這本書是宋朝人寫的,難免會有偏差,就連寫《資治通鑑》的司馬光,對這件事也表示懷疑,只是記下了李弘被毒殺的傳聞而已。

真實死因

關於李弘的死因,其實高宗在悼詞中就已經給出了答案:

太子嬰沈擦,膚須其痊復,將遜於位。弘性仁厚,既承命,因感結,疾日以加。

這段話意思是說,李弘從小就患有一種叫擦的疾病(肺結核),以當時的醫療條件,這種病是沒得醫的。再加上太子監國,日夜操勞,導致病情加重,不幸去世。

所以說,武則天毒殺李弘,完全就是後人對她的一種汙衊。不過話說回來,哪怕李弘沒有生病,最後也一定沒有什麼好下場。

武則天對權力的慾望非常強烈,反抗她的二兒子李賢就因為謀反被殺。剩下的兒子李顯和李旦,都被她耍得團團轉。當武則天的兒子,確實是一種不幸。


逍遙侃歷史


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系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於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

歷史上對於李弘之死的原因存在爭議,通說認為李弘是被武則天毒死的,但經史家考證,現代學者普遍認為李弘並不是武則天殺害的,而是死於肺結核病。唐高宗在《賜諡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中直接提到李弘自被立為太子後就染上癆瘵,又接受父君之命帶病理政,以致操勞過度,使舊病加劇,最終病卒。可見官方認定李弘是因癆瘵惡化而死。


凱哥小知識



作為太子,李弘是不幸的,他二十四歲就早逝,無緣帝位。

作為兒子,我覺得李弘是幸運的,他與父母之間的親情,十分感人。

李弘是幸福的,他活著的時候,一切都那麼美。

他離去的時候,一切都是權力的冰冷。

所以,女皇想念他,在他心中,李弘才是她最寵愛的兒子,和她最是親近。其餘的孩子,儘管她愛,但是政治的冰冷,讓她止步。

畢竟,李弘在的時候,她的一家和和美美,兒子孝順,丈夫寵愛。

李弘離開,她的野心在膨脹,她的權力在擴大。

一切都回不去了。

沒有人一開始,就有皇帝的夢想。

女皇也是。

李弘應讖而生,他的出生徹底改變了他母親的命運,可以說他直接開啟了他母親空前絕後的女帝生涯的第一步。

他四歲被立為太子,當年卻重病不起,險些夭折。日夜苦守在他身邊的父母讓玄奘大師為他祈福。他病癒後,父親為他建造了一座寺廟--這就是唐長安城中的幾大皇家寺院之一的大西明寺。為感謝父母,他日後在大唐的東都洛陽修建了敬愛寺。李弘八歲那年,父母遠行洛陽,留在長安監國的李弘日夜痛哭,最終被父母帶到身邊,在新落成的洛陽合璧宮裡,一家人度過了一個極為快樂的夏天。

還是孩子的時候,他讀《左傳》,感慨那些為了權力弒君之人的殘忍,掩卷嘆息。最終改讀枯燥的《禮記》。大部分孩子都喜歡故事多的《左傳》,而李弘不是,他不敢想象那些事情--而這不忍,也反映出了他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在李弘的心目中,他那天下至尊父母一定是最慈愛最溫和的,他最不忍傷害的。儘管他出生在權力的中心,儘管他的父母都為了在這個叢林世界裡取勝而沾滿親人的鮮血。

他的庶出長兄因為謀逆被父親賜死,居然無人敢收屍,他上表請求禮葬庶兄,父親準了;他的兩個庶出姐姐因為生母在宮廷鬥爭中的失敗被幽禁,二十多歲還沒有出嫁,還是他上表請奏,才解決了問題。當時,逃兵們的家屬會被連坐,在他的請求下廢止;關中大旱,他開放自己的府庫救災;發現士兵們的糧食中摻雜草籽,他請求皇帝改善士兵們的待遇。

他身體虛弱,更甚於久病的父親。因為常常親自為父親嘗藥,他染上了父親所患的肺結核--古人並不知道癆病是可以傳染的。接近二十歲的時候,東宮官員見不到他,以為他貪戀玩樂不管政務,還要削減他的飲食。李弘這才告訴官員們,他病了,父親讓他臥床靜養。因為身體的虛弱,他結婚很晚。對他鐘愛的父母為此還推遲了二弟李賢的婚期。

二十四歲的時候,李弘再一次跟隨父母前往東都。此時,他已經病入膏肓了。二十多日的旅途勞頓和炎熱的天氣加重了他的病情。合璧宮,16年前他就是被接來這裡與父母團聚。那時,他一定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撲到父母的懷中。而現在,他病弱地無法起身。父親告訴他:只要你身體好了,我就傳位給你。仁孝的太子聽到這句多少歷朝歷代的太子都夢寐以求的承諾之後沒有高興,他只是哽咽,流淚。或許他的父親也明白,這只是一次沖喜,但是他還是希望這一切能奏效。(及腠理微和,將遜於位,而弘天資仁厚,孝心純確,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茲感結,舊疾增甚--《孝敬皇帝睿德記》)可是李弘走到了他生命的盡頭。在御醫侍從緊張地照顧之中,在哀哭的父母和妻子的面前,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至於說李弘死於武則天之手,我覺得過於猜測了,雖然武則天不擇手段,但是當時高宗還活著,她也不知道自己能當皇帝,就算是她了能當皇帝,但是也不是害死李弘的理由,從李弘的一生 來看,他是一個寬厚仁德,而又體弱多病的人,這樣的人不是更好控制嗎?反而像李隆基這樣的英明神武的人不好控制了,所以武則天害死李弘純屬意淫!

中國歷史故事


李弘(652年—675年)於永徽三年(652年)出生於皇宮,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永徽六年(655年)進封代王,顯慶元年(656年)被立為皇太子,自幼孝順仁德,為太子後體恤民情,曾上書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併為兩個獲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寵愛。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隨帝后出行洛陽,猝死於合璧宮綺雲殿,年僅二十三歲,死因頗受爭議。高宗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贈太子李弘為皇帝,諡號“孝敬”,以天子禮儀葬於恭陵。

神龍初年(705年),唐中宗李顯為孝敬皇帝上廟號為義宗。開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李隆基依照舊禮撤銷義宗廟號,複用孝敬皇帝諡號祭祀。

對於李弘的死因,一千多年來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武則天謀害而死;另一種是因疾病而死。其證據是《舊唐書·李弘傳》中的一句話:“太子多疾病。”

這兩種說法儘管見仁見智,但都不足以使人信服。就“謀害說”而言,50歲的武則天已經完全鞏固了在宮中朝中的主導地位,為什麼要謀害非常知禮孝順的親生兒子呢?就“疾病說”而言,李弘死時只有二十四歲,是什麼大病重症讓他英年早逝呢?這種說法不過是託詞而已。

但是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就明白多了,她的母親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和權利,必定需要作出種種悖禮行為,其實,是禮這把無刃鋼刀,取了李弘的性命。李弘不讀《春秋》,說明他對禮的理解已經達到了極致,連對寫在聖賢書上的非禮記載都不忍看、不忍聽。一邊是禮的訓導教誨,一邊是人倫至親的母親,他服從誰呢?在禮敬母親與崇敬禮法之間,他無從選擇,無法解脫,心靈受盡折磨,終於抑鬱而死。


舒心暢然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隨帝后出行洛陽,猝死於合璧宮綺雲殿,年僅二十三歲,死因頗受爭議。

按照《新唐書》的說法,唐高宗李治由於長期受到疾病的困擾,“目不能視”,朝政逐漸由武則天代為處理。李治究竟是什麼病呢?這個不好說,按照他的家族遺傳推斷,他應該是高血壓,有點眩暈,腦中產生的血塊壓迫到了視覺神經,造成了視力問題。不管咋說,他這個病嚴重影響了自己的工作,給了武則天專權的機會。李治怕武則天的權力過大,影響到李家的江山,於是決定提前退休,讓位給太子李弘,武則天當然不願意看到這個局面,就下黑手把李弘給毒死了。這個是《新唐書》的說法,據說還挺有市場,不少電視劇為了博眼球,都有這個橋段,那麼,這個說法靠譜嗎?我認為這個有待商榷,因為武則天此時羽翼早已經豐滿,對朝廷的把控力非常強,李弘即使即了位也不會對武則天有多大挑戰。她根本犯不上此時殺死李弘,況且殺死李弘是要冒巨大的政治風險的,李治雖然懦弱,但如果兒子被殺,他反戈一擊,武則天未必是對手,所以,這個說法不太靠譜。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咸亨二年,李弘被留在長安監國,閒來無事出去溜達,走到了掖庭宮附近,發現了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兩位姐姐,這倆倒黴的孩子是蕭淑妃的女兒,由於武則天的迫害,被關押於此,由於長期不與外界交流,她倆都快不會說話了。李弘看到這個場景,動了惻隱之心,馬上寫信報告父皇,要求寬恕這兩位姐姐,給她們找個人家嫁了。這事兒可把武則天給惹火了,好小子,你居然胳膊肘往外拐啊,敢替這倆孽種說好話,這讓老孃的臉往哪兒擱啊,於是就不喜歡李弘了,開始疏遠他,甚至最終把他毒殺。這種說法嘛,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覺得還是有點低估武則天的政治胸懷了。此時的她早已當皇后多年,政治影響力巨大,而且還有更大的政治抱負,她不至於跟這倆沒有威脅的丫頭一般見識,當然更加不至於因為這事兒就遷怒於自己的親生兒子,最後把兒子都整死。

那麼,李弘到底是怎麼死的呢?其實,稍微細心一些,在史料裡也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李弘這孩子其實從小身體就很不好,《舊唐書》唐高宗對李弘死後的悼念文裡有這樣一句話:“自琰圭在手,沉瘵嬰身”。什麼意思呢?“琰圭”是一種玉器,是身份的象徵,從字面上理解,意思就是自從手裡有了這個玉器,延伸一步,這句應該解為:“李弘自從獲得太子的尊貴地位”。那麼“沉瘵嬰身”呢,“瘵”一般指的是癆病,也就是咱們通常說的肺結核一類的肺病。有人說了,肺結核哪裡至於要人命啊?您可別這麼說,肺結核被攻破應該是青黴素發明之後吧?在唐朝得了這種病,幾乎就是絕症了。

長期帶著肺結核的李弘,在上元二年的時候病情突然惡化,出現了咳血的症狀,這與中毒死亡的場景非常相似,所以,很多人就以這個為理由,斷定李弘是死於中毒。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也都更加相信李弘是死於疾病,而非武則天毒殺。《新唐書》出自於宋朝的士大夫之手,他們本來對武則天就存在很大的偏見,不排除有詆譭的嫌疑。

李弘死後,唐高宗悲痛欲絕,追諡他為孝敬皇帝。這也算開了一個先河,死去的太子被追諡為皇帝,李弘在唐朝還是頭一個。由於李弘去世的時候正逢農時,為了不耽誤農耕,李治下令在洛陽附近為李弘修建陵墓。於是,李弘最後就被葬在了現在的偃師市緱氏鎮,陵墓被命名為“恭陵”,


ricoo1


不是,且不討論武則天對李弘的是否有親情,從是否符合武則天利益這一點上,武則天沒有殺害李弘的必要。甚至李弘之死對武則天也沒有好處。

(影視劇中的李弘)

真實死因

史載李弘是因為肺結核才英年早逝。且史書多次提到過,李弘從小體質虛弱,甚至不如他的父親李治。而我們知道,武則天掌握朝政正是因為李治身體虛弱,讓皇后聽政開始的。

民間傳聞

當然有民間傳聞,在武則天生下長子李弘之後,還曾生下一位公主。據傳,當時的武則天還不是皇后,而為了爭得皇后之位,武則天親手殺害了自己還在襁褓中的女兒,嫁禍於當時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出自晉陽王氏的王皇后。後來李治也因這件事,不僅廢掉了王皇后之位,還廢掉了過繼於王皇后的原太子李忠。自此,武則天如願登臨皇后之位,而她的長子李弘,也同樣被冊封為太子。

因此可能有人認為,既然武則天連自己的親身女兒都拿來利用,甚至殺害。為了當皇帝,殺了自己的兒子豈不也正常?

(影視劇中的武則天)

這種說法我不能認同。

首先,殺害李弘對武則天並沒有好處。從李弘死後,唐高宗破例追贈其為皇帝,且諡號為“孝敬”這一點來看。李弘深得唐高宗寵愛。

自有唐以來,李弘是唯一一位太子死後被追贈為皇帝的。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極為罕見。可見,太子李弘是一位極其優秀的太子,如果不是突然離世,極有可能成為下一任的大唐皇帝。而武則天身為李弘的親身母親,李弘的位置越堅固,對武則天本人越有利。

何況,太子李弘與其他皇子不同,對其父親李治以及自己的母親武則天言聽計從。這從李治為太子定的諡號就可以看出。這樣一個孝順懂事的兒子,武則天沒有理由殺害。也沒有必要。因為,即使此時李弘死了,武則天此時也不可能登基即位。

李弘卒於公元675年,而唐高宗李治卒於公元683年,而武則天稱帝是在公元690年。從時間上來看,李弘去世到武則天稱帝,已經過了二十五年。從李弘去世到高宗駕崩也過了八年。即使太子李弘成了武則天稱帝路上的阻礙,武則天需要提前八年甚至二十五年去殺害李弘嗎?

武則天有野心不假,但若說武則天在李弘去世的時候就有了稱帝的願望,而且還因為李弘阻礙了她稱帝就將其謀殺。這我是萬萬不信的。

因為,武則天稱帝很重要的原因是她剩下的三個兒子,尤其是李賢

(李賢影視形象)

李賢是武則天第二子,在李弘死後,李賢被冊立為太子。然而,在李賢當太子期間,卻與武則天關係緊張。甚至當時皇宮有流言傳出,說李賢不是武則天的兒子,而是武則天的姐姐韓國夫人與高宗的兒子。且武則天還常常訓斥李賢,責備他不懂得怎麼做兒子。李賢越來越不安。後因明崇儼被殺一案,被牽扯,且在東宮搜出武器鎧甲,被判謀反,貶為庶人。

而其他的兩個兒子李哲、李旦也大同小異,與武則天關係極其緊張。也許,正因為這些兒子對自己的態度,以及嚐到了權力的美味之後。武則天最終決定放棄自己的這幾個兒子,自己來當皇帝。

我想,也正有可能是因為李弘的突然離世,和剩下的幾個兒子與武則天不合,導致武則天堅定了自己當皇帝的決心。至於說武則天殺了李弘。恐怕是民間反對武則天的人,對武則天的一種抹黑吧

不過,歷史究竟如何。也正如武則天死後立無字碑一樣,是非功過,任其評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